碑文格式,给曾祖母立碑中间的碑文怎么写?
给曾祖母立碑中间正文书曾祖妣姓某孺人之墓。
墓碑上名字应该怎么排列?
一男两女的夫妻去世后,墓碑上的名字怎么排列,我来做一回答。一个男人两个媳妇,应该把男人排在中间,两个女人分列两边。具体排列如下:中间是先父某某某大人之墓,右侧是嫡母的位子,与父字相平为母某某某
左侧为庶母的位子,与父相平为娘(庶母、继母、后母等在我们这里一般称呼为娘)某某某,与上面的先字和下面的大人之墓合起来,就成为三句话:先从某某某大人之墓和先母某某某大人之墓与先娘某某某大人之墓。
你们那里如果妈与娘都是称呼母亲的话,那区别她们的办法就只能用两个字了,即把母改为嫡母,娘改为庶母即可。为了直观形象,让人一目了然,我用图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1.如果夫妻二人名字写在碑上,则按左尊右卑来排列,男左女右。民国二十二年《河南通志睢县采访稿陵墓》:袁尚书可立墓在(睢州)城南五里,骆庄南里许,碑刊明资政大夫正治上卿兵部尚书袁节寰(袁可立)墓。
2.生卒年月日,写在中榜两旁,仍依男左女右,年月日能写齐全最好。因为日久年深,户口注]销,传来传去,隔几代要找到先人生卒年月日,则十分困难。
明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皇帝御天下之七季癸西十月十一日,资政大夫兵部尚书节寰袁公(袁可立)终于家。”
古时候的一夫一妻多妾主要是为了传宗接代。那时候的人口并不多,人的平均寿命也很短,而且古代社会基本以农业为主,所以劳动力就显得相当重要,因此社会就以男权为主,同时重男轻女的现象十分普遍。人们普遍对子嗣的繁育十分重视,娶妻又娶妾,是为了家庭能够多添男丁,家庭人口越多,家族势力也就越大。
有钱人家娶多个妾,一是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和权势,再一个也是为了家族的壮大和发达。没有钱的平民百姓,如果妻子生不出儿子,会被别人耻笑无后,所以有些人也会娶妾生子。妻子在家庭中是有一定地位的,娶妻时要明媒正娶;妾就不同了,不仅不会明媒正娶,在家庭中也没有什么地位可言,基本和奴才下人同等,丈夫可以随意的处置妾,甚至可以把她卖掉,或者处死。
总结:古时候妻妾和丈夫都去世以后,墓碑上名字的排列基本上是:丈夫在中间,右侧为妻子,左侧为妾,现在社会如果一个男人的第一任妻子去世,又娶了第二任妻子,在他们都去世后,也会丈夫在中间,右侧为第一任妻子,左侧为第二任妻子。
给父母立碑的规矩?
在城里买墓地,各地公墓的规定不一样。如果是夫妻合墓的,有的公墓做法是:
父亲去世后,母亲的名字先不刻,预留个位置,待她百年之后再刻上名字。
有的公墓,连母亲的名字也一块刻上,图省事,但这里是有讲究的。
亡父的名字要涂成金色,以表示尊敬;而母亲的名字要涂成红色,不要贴照片,也可以用红布把名字盖住。
刻墓碑也有讲究,“故、皇、先、显、妣、考”用法不当,是会闹笑话的。
双亲去世无论是土葬还是公墓,都是非常严肃的事情,最好尊重一下传统。“故、皇、先、显、妣、考”这些传统中常用字,很有必要了解与传承,若敷衍了事、潦潦草草,不敬畏鬼神,还不如将骨灰火化后直接随风消逝。
爸妈活着的时候叫父母,他们去世后,就不能再称作父母,碑上更不能直接写父亲母亲。
他们过世以后,父亲称考,母亲称妣。
父亲去世后,也不能写亡父、父亲大人,要称先考、显考。如果在碑上直接就写,亡父某某某、父亲大人谁谁谁,是对父亲的不敬。
现代人不懂,比如有些墓碑直接就写“慈父X慈母X之墓”,落款儿子儿媳孙子。按传统来说,这种写法也不对。
母亲可以称为慈母、家慈、先慈,但父亲不能写为慈父,父亲要用“严”,家严、先严。
家严、慈母,是对父母生前的尊称,他们逝世后就应该称作先严、先慈。而墓碑就应该写“先考、先妣”;
在公墓上,你不按传统来,至少也要写“先父先母”;当然,你要写“爸爸妈妈、父亲大人母亲大人之墓”,谁也不会管你。
如果死者的儿子儿媳全都不在了,由孙子立碑。则要加个“祖”字,先(显)祖考、先祖妣。
皇、先、显的用法与区别
①“先、显”的用法和区别
在农村,有些很古老的墓碑,顶端是“先考”。你一看就会知道,这是父亲去世了,儿子立的碑。同时,死者的父母长辈中,最少还有一个人活着;或者,他去世的时候还没有孙子。
在死者的父母(岳父岳母)长辈中,只要还有一个人在世,他死了就只能叫先走。在这个家庭里面,还显示不出他,所以称为“先”。
如果亡者的父母(岳父岳母)、长辈中,一个都没有了,他就是在家里面辈分最大,地位最尊贵。
同时,除了没有长辈外,他还有孙子辈,就写显示的“显”,显考。如果没有孙子辈,他还不能称“显”,只能称“先”。
妣是母亲,先妣也是亡者的公婆、父母中,至少有一位长辈还在世,称先妣。显妣和显考一样,都是长辈没了而且有孙子辈,就可以称“显”了。
显和先之分,上边没有老人了,下面有孙子辈,才能称“显”,否则称“先”,男女都一样。
②“皇”字的用法
皇,就是大的意思,并不是只有皇家才能用。元朝有个皇帝叫元成宗,他规定皇字只能皇家使用,老百姓不能用,要改用“显”。
所以,明清的碑文基本上是“显考”。到了民国,皇帝被赶下台,民间的墓碑上“显考”“皇考”都有。
因此,皇与显基本可以通用,皇考、皇妣可以分别写作显考、显妣。
③“故”的用法
“故”的意思就最简单了,就是死、逝世、不在了的意思。其实这个字有点多余,比如“故显考”,“考”就表明父亲过世的意思,你再加个“故”字,显得重复多余。
其实立碑还有许多说法,例如墓碑有一般通用的格式,就像写作文一样;墓碑残破应及时处理;刻碑时,文字要准确无误,要用正楷书写;立碑人、子孙排列都很有讲究,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写在最后
中国人立碑,外国人也立碑。立碑是一种纪念,是一种尊敬,是传承和信仰,跟迷信无关。立碑是对逝者一生成就的肯定和记载,是写给别人看的,写给子孙后代看的。
因此,立碑就必须要有所讲究,碑文要清楚,准确,一目了然。中华传统传承了几百几千年,自有优点,一点也马虎不得,否则后代子孙面对祖先的墓碑,就会迷惑不解。
上门女婿在岳父母的碑文上怎样用文字表述?
岳父岳母逝世后铭旌在我们这的写法:岳父泰山横写第一行(竖’)岳丈大人千古。另起第二行:大德望xx×x,ⅩⅩxx之名旌下写愚婿xx叩拜即成
碑文的格式?
建议以其子的名义立碑。父子关系不因父母婚姻关系变化而改变。
右:生于xx年x月x日x时 殁于xx年x月x日x时 中间:故显考某(姓)公讳某(名)之墓 右:不孝子xxx xx年x月x日立 当然,以你的名义立碑也可以, 中间改为 故显兄x讳xx之墓 落款改为 愚弟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