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为什么不可避免

天美资源网

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为什么不可避免?

通货膨胀对于人们来说,是一个熟悉的词,但很多人其实并没有真正了解其中的概念,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为什么会出现通货膨胀。真正理解通货膨胀,有助于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出各种决策。

所谓通货膨胀,指的就是物价的持续增长,这其中有两个关键点:1、物价指的是总的物价水平;2、增长是持续的增长,不是暂时的。

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为什么不可避免

很多人觉得,通货膨胀就是因为钱印太多,货币的流通量太大了。实际上,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经济学上有一个理论框架:“货币数量论”,人们通过这个理论,对通货膨胀进行分析解释,这里用到一个公式:MV=PY

其中M指的是货币流通总量,V是货币的流通速度,P是平均物价,Y是社会的货物总量。

就是说:货币流通量乘以货币的流通速度,等于一个社会里货物的总量乘以平均物价。

什么叫通胀?

通俗的讲就是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通货膨胀。

定义中的物价上涨不是指一种或几种商品的物价上升,也不是物价水平一时的上升,一般指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普遍的上升过程,或者是说货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下降过程。

可见,通货膨胀不是指这种或那种商品及劳务的价格上涨,而是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因货币数量过度增加导致的通货膨胀属于哪一种理论?

一、古典通货膨胀理论

物价总体水平的上升被称为通货膨胀。物价水平的下降被称为通货紧缩。

1.1 物价水平与货币价值

物价水平与货币价值是呈反比的。当物价总体水平上升时,货币的价值下降。

假设P是用消费物价指数或GDP平减指数所衡量的物价水平,那么P也就衡量了购买一篮子物品与服务所需要的美元数量。反过来思考:用1美元所能购买的物品与服务量等同于1/P。

这里引出一个关键词:货币价值

1.2 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和货币均衡

是什么因素决定了货币的价值?货币价值简单来讲就是货币的购买力。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供给与需求。

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决定了货币的价值。

货币供给主要有美联储和银行决定,这里不作展开讨论。

现在考虑货币需求,最基本的概念是:货币需求反映了人们想以流动性形式持有的财富量。

决定货币需求量有很多因素,这个可以自行了解与思考。

这里主要讨论一个最为重要的变量:经济中的平均物价水平。

人们选择持有货币是因为它是交换媒介,与股票、债券等资产不同的是,人们可以用货币购买他们购物单上的物品与服务。当这些物品与服务的价格越高,正常交易所需要的货币就越多。人们选择在其钱包和支票账户上持有的货币就越多。所以物价上升,增加了货币需求量。

1.3 货币注入的影响

当货币政策改变时,会改变货币的供给

我们来推理一下:当货币供给增加时,造成物价水平上升,于是就增加了货币需求。因此货币需求就会等于货币供给,从而达到货币均衡。物价水平的上升就造成了货币价值的下降。

这种解释被称为货币数量论。根据货币数量论:经济中可得到的货币量决定了货币的价值。而且货币量的增长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经济学家米尔顿 弗里德曼说过:通货膨胀永远而且处处是一种货币现象。

1.4 调整过程简述

货币注入前后,货币均衡从旧的均衡(低的物价水平,高货币价值)达到新的均衡(高物价水平,低货币价值)。

货币的注入(货币的供给)首先增加了人们对物品与服务的需求,然而经济中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能力并没有改变。经济中的物品、服务的产量由可获得的劳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知识决定。货币注入并没有改变这些因素中的任何一项。这些对物品与服务的需求增加就引起价格上升。而物价水平上升就增加了货币需求量。

1.5 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

货币变动又如何影响其他经济变量:生产、就业、真实工资和真实利率?

18世纪的大卫休谟提出,所有经济变量都应该分为两类:第一类由名义变量组成,名义变量是按货币单位衡量的变量。第二类由真实变量组成,真实变量是按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

这种名义变量与真实变量的区分称为古典二分法。

根据古典分析,货币供给变动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真实变量。当中央银行使货币供给翻一番,物价水平翻一番,美元工资翻了一番,所有其他用美元衡量的价值都翻了一番。而真实变量都没有变动。这种货币供给变动对真实变量的无关性被称为货币中性。

货币中性真实吗?不完全是。在短期内货币变动对真实变量有影响。这是另一个课题:短期货币非中性。

然而古典分析对长期经济而言是正确的。长期来看,货币变动对名义变量有重要影响,但对真实变量的影响却是微不足道的。

1.6 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数量方程式

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易手的速度。

经济学中,货币流通速度指在经济中普通的一美元在不同人手中的流动速度。

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M代表货币量,P代表物价水平(GDP平减指数),Y代表产量(真实GDP);

经济中货币量的增加必然反映在其他三个变量中的一个上:物价水平必然上升,产量必然上升,或货币流通速度必然下降。

许多种情况下,货币流通的速度是较为稳定的。这就发现M和P呈现正相关。

总结:(货币数量论的本质)

1、货币流通速度一直是较为稳定的。

2、由于货币流通速度稳定,所以当中央银行改变货币量M时,它就引起了名义产出价值(P*Y)的同比例变动。

3、一个经济的物品与服务产量主要是有要素供给(劳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源)及可以得到的生产技术决定的,特别是,由于货币是中性的,所以它并不影响产量。

4、在产量Y由要素供给和技术决定的情况下,当中央银行改变货币供给M并引起名义产出价值P*Y发生同比例变动时,这些变动反映在物价水平P的变动上。

5、因此,当中央银行迅速增加货币供给时,结果就是高通货膨胀率。

1.7 通货膨胀税

通货膨胀税就是向每个持有货币的人征收的税。

当政府通过印发货币筹集收入时,可以说是在征收一种通货膨胀税。

当政府印发货币时,物价水平就会上升,你钱包里的货币就不值钱了。

1.8 费雪效应

根据货币中性原理,货币增长率的上升会导致通货膨胀率的上升,但并不影响任何真实变量。这个原理的一个重要应用涉及货币对利率的影响。

利率是宏观经济学家要了解的重要变量。利率通过对储蓄和投资的影响而把现在的经济与未来的经济联系在一起。

要理解:货币、通货膨胀和利率之间的关系。

名义利率是你在银行得知的利率。真实利率是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名义利率。

当美联储提高货币增长率时,长期的结果是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更高的名义利率。

这种名义利率根据通货膨胀率所做的调整成为费雪效应。

记住:费雪效应在长期来看是正确的。费雪效应在短期中是不成立的。因为通货膨胀是不可预期的。

费雪效应表明了名义利率是根据预期的通货膨胀进行调整的。长期中预期的通货膨胀随实际的通货膨胀而变动,但短期中不一定。

费雪效应对理解名义利率在长期中的变动是至关重要的。

二、通货膨胀的成本

2.1 购买力下降?通货膨胀的谬误

通货膨胀本身并没有降低人们的购买力。

因为当物价上升时,尽管物品与服务的购买者为他们所买的东西支付得更多了,但同时,物品与服务的卖者从他们所卖的东西中得到得也更多了。由于大多数人通过出卖他们的服务而赚到收入,所以收入的膨胀与物价的膨胀是同步的。

人们相信通货膨胀谬误是因为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货币中性原理。每年收入增加10%的工人倾向于认为这是对其才能与努力的奖励。当6%的通货膨胀率把这种收入增加降为4%时,工人会感到他应该得到的收入被剥夺了。如果美联储把通货膨胀率从6%降到0%,工人们每年的收入增加也将从10%降到4%,此时,虽然他可能感觉自己没有再被通货膨胀剥夺,但他的收入也没有更快地增加。

通货膨胀虽然并没有造成购买力的下降。但是也产生了几种成本。

2.2 皮鞋成本

减少货币持有量的成本称为皮鞋成本。不能从字面意义上理解这个词。人们减少其货币持有量而付出的时间和努力是一种资源浪费,他本可以把他的时间和努力投入到更具生产性的活动中。

2.3 菜单成本

大多数企业并不是每天都改变他们产品的价格。

改变产品价格的成本就称为菜单成本。

当高通货膨胀使企业的成本迅速增加,一年调整一次价格就是不现实的。

2.4 相对价格变动与资源配置不当

通货膨胀引起的相对价格变动,就比没有通货膨胀时大。

这点为什么很重要:因为市场经济依靠相对价格来配置稀缺资源。消费者通过比较各种物品与服务的质量和价格决定购买什么。通货膨胀扭曲了相对价格时,消费者的决策也被扭曲了。市场也就不能把资源配置到其最好的用途中。

2.5 通货膨胀引起的税收扭曲

几乎所有税收都扭曲了激励,引起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并导致经济资源配置的无效率。

高通货膨胀抑制了储蓄,经济中的储蓄提供了投资资源。而投资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2.6 混乱与不方便

存在通货膨胀时,税法错误地衡量了真实收入。

当价格一直上升时,会计师会错误地衡量企业的收入。

2.7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特殊成本:任意的财富再分配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成本是很重要的。会导致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进行财富再分配。

2.8 通货膨胀不好,但通货紧缩可能更坏

换言之,通货紧缩往往是更深层经济问题的症状。

物价上涨是通货膨胀引起的吗?

通货膨胀会物价上涨,反之不一定。首先有人说货币贬值是通货膨胀。那么货币贬值的原因有哪些呢?

1,央行发行货币过度会引起货币贬值。2.人们对发行货币的政府不信任也会引起货币贬值。(如,国民政府发行的金圆券)3.对金银的过度需求,也会使得货币对黄金白银的贬值。还有人说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那哪些因素会引起物价上涨呢?1.货币贬值,货币价值越低其实就是物价水平越高,和上面相关。

2,商品价值,这个应该用劳动时间来衡量,所以商品价值提高(劳动成本增加),物价会上涨。

3,供求关系,物价水平还和供求关系有关。比如一些蔬菜,刚出来的时候,供不应求,价格会贵,随着时间。会供大于求,价格会下来。

4,外汇行市,最后一个是外汇行市,如果外汇的汇价上升,造成外汇购买的原材料价格上升也会造成物价上涨。说了这么多,物价上涨的原因。其实只有第一条是通货膨胀的定义。下面几个都不是。给一个定义,通货膨胀是在纸币流通情况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使得货币购买力大于商品供应量,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的基本标志?

低通货膨胀的特点是,价格上涨缓慢且可以预测。我们或许可以将其定义为年通货膨胀率为1位数的通货膨胀。此时的物价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人们对货币比较信任。

当总价格水平(a stander of price level)以每年20%,100%甚至200%的2位数或3位数的比率上涨时,即产生了这种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局面一旦形成并稳固下来,便会出现严重的经济扭曲。

最恶性的通货膨胀,货币几乎无固定价值,物价时刻在增长,其灾难性的影响使市场经济变得一无是处。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