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算是通用肥还是氮肥?
桔子皮泡水发酵以后算是通用肥还是氮肥?
橘子皮是家庭中非常常见的一种东西,现在一年四季都可以买到橘子,然后剥下来的皮把它晒干了,我们再去泡水,放到水里发酵一下,用来浇花是非常好的。
但是橘子皮当做肥料去用的话不可取,因为它含有的肥料很少很少,它主要是含有一定的酸性。比如说我们种植南方的花卉,把它拿到北方来种,经常会缺少酸性物质,我们可以说,在浇水浇肥的时候加上一点橘子皮,泡上几天,然后兑水直接浇到盆里去。能够调整土壤的酸碱度。让土壤有一定的酸性,不至于让您的植物开花或者生长的时候,出现缺少酸性物质造成它黄叶的情况。还有就是我们发酵肥料的时候,肥料彻底发酵好了,如果有一定臭味的话,我们可以加上点橘子皮。用之前要提前把橘子皮泡上,放几天能够减少发酵好的肥料的臭味儿,把臭味给掩盖住,这也是一种用法。
如果长时间用橘子皮去浇灌的话,它对植物的生长没有多少好处,因为它含有的肥量很少,我们用新鲜的橘子皮去浸泡的话,它里边含有的大部分是水,只有很少一部分酸性。所以说您单独使用橘子皮,小齐不建议您用。发酵肥料其实很好选择,比如我们吃的黄豆、绿豆、花生之类的,这些豆类油料作物的种子我们都可以用来发酵。炒熟了或者煮熟了以后,把它装到容器中去发酵,这就是很好的氮元素为主的肥料。它能够让植物的叶子长得肥厚,颜色深,氮元素肥料是促进长根长叶的。还有我们吃鱼剩下的鱼骨、鱼鳞之类的,这些是很好的磷钾肥料。我们弄下来以后,这些废弃的厨余直接装到瓶子里去发酵,发酵好了以后,直接浇花,能够促进植物开花,促进它的果实快速的膨胀,都是非常不错的。这就是很好的磷钾肥。
小齐之前养花养的少,经常在院子里用一个很大的桶把鱼骨、鱼下水还有淘米水豆饼之类的,彻底的放到一起发酵。这样混合着发酵就是很好的多元素肥料。如果你手头有复合肥的话,往大桶里抓上一点复合肥,捎带着添加到里面,它绝对是多元素的。而且用来浇花,还不烧花,用量大了也不要紧,只要发酵好了以后稍微加水稀释一下,1:5或者1:10都是可以直接浇花,绝对不烧花。如果嫌有味儿,提前几天把它上面的清液,也就是上面清的溶液取出来,加上橘子皮。然后,发酵上几天,然后浇花的话,就一点味儿都没有了。
所以说,橘子皮一般是用来增加我们发酵的肥料的酸性和除味用的,单独去用它浇花,养分不是很足,不建议您去使用。发酵的肥料一般都有味儿,如果您嫌味儿的话,可以直接购买肥料了,多元素的各项元素的肥料都有。现在市面上有很多,速效的和缓释的都有,根据你的情况去选择就可以了。
小奇喜欢养花,每天都会更新养花的视频和知识,如果您也喜欢养花,请关注小齐,转发支持一下小齐,谢谢大家。
纳粹到底发明了多少像纳粹钟那样的黑科技?
二战期间,哪个国家黑科技最多,德国说第二,英法美苏日不敢说第一,比如V1、V2弹道导弹、150米长的V3巨炮、1发炮弹重2000公斤的卡尔重型臼炮,但是有一样武器无比神秘和令人恐惧,而关于这件武器的绝大部分信息都被封锁和销毁,这件武器就是纳粹钟。
有人说是一种反重力设备,高5米,直径3米,钟内有两个相反的旋转圆柱,柱子里有一种特殊化合物。
它的周围有很多发电站和冷却塔,德国估计用很多发电站给它供电,但是具体怎么样,世界上知道的人太少了。
关于纳粹钟的具体资料太少了,所以后来的人根本不知道纳粹钟的作用是什么,而且参与研究的人员也没有公布,在德国投降之前,已经把关于纳粹钟的资料全部销毁。
因为几乎没有证据证明有人真正地看过纳粹钟实体,所以后来的很多研究者对德国的这个实验有很多的说法,甚至很多人怀疑它的真实性。
纳粹钟真实性有待参考,下面我们来看看德国正经研究过哪些黑科技。
一发炮弹重2吨的卡尔重型臼炮为了对付法国的“马其诺防线”,德国莱茵金属公司从1935年起,投入新型臼炮的研制,在一开始的计划中,预想方案有一个地方非常夸张,那就是研制出800毫米火炮,发射的炮弹重4吨,但这个方案直接被军方否定。
后来德国莱茵金属公司重新制定制造方案,最后研发出卡尔臼炮,该炮口径600毫米,可以发射重达2000公斤的超重型炮弹,直径为60厘米,根据装弹量的不同,最大射程在3~4公里左右。
1939年进行了射击试验,到1940年成功进行了全流程的操作实验,该炮以卡尔贝克将军命名。
后来害怕跟不上战争的进度,在贝克将军的监督下,6门卡尔臼炮在1940年到11月至1942年顺利交付。
这六门炮都有一个独特名字,1号炮是亚当,2号炮“夏娃”,3号炮“托尔”,4号炮“奥丁”,5号炮“洛基”,6号炮“提尔”,这6个名字充满北欧生活色彩呢!
1941年5月,1-4号炮开始为巴巴罗萨计划做准备,和相关部队主攻乌克兰的利沃夫等地方,给苏联造成很多杀伤和威慑。
1942年2月,德国又带2-3号炮,准备对塞瓦斯托波尔进攻,同样也给对方造成很大伤亡。
德国的6门卡尔臼炮给苏军造成巨大伤亡,所以战争结束后,美国缴获了2号和4号炮,6号被苏联缴获,其他的炮具体情况不明。
世界第一款弹道导弹-V2导弹德国纳粹在二战期间研制V1、V2导弹,这两款导弹是现代火箭导弹的先驱者,当时英国听到德国研制时,每天都坐立难安。
德国给两款导弹的命名时,特意把它们叫作Vetgeltungs,在德语中的意思是“报复者”,德国在一战落败后,被英法苏压榨、分割,德国十分不甘心,而V是这个单词的首字母,这就是海峡两岸的英国睡不着的原因。
V1导弹最早诞生于30年代中期,这是一种巡航导弹,但V1导弹的轰炸效果不是非常的理想,比如它的射程只有240公里左右,而且巡航速度很慢,每小时时有600公里左右。
所以在1944年9月8日,纳粹德国看到V1导弹没有发挥出多大的有效杀伤,于是他们开始把V2导弹投入战场。
V2导弹也是诞生在30年代,V2研发项目主要负责人是冯布劳恩,这个人后来加入美国NASA,主持设计阿波罗4号运载火箭土星5号,在1969年7月,首次达成人类登陆月球的壮举。
V2导弹是现代弹道导弹的鼻祖,它以液体燃料为能源核心,点火之后,燃烧的液体会让V2导弹开始加速,在火箭高速上升到4.8万米高空时,虽然燃料烧尽,但因为初速度和惯性仍然存在,所以导弹会持续上升到8.8万米的高空。
V2导弹不像V1采用巡航式的投射方式,它采用高抛弹道,V2导弹垂直推到极限高度后,会按照抛物线的原理,加速向地面坠落,落地的速度可以达到2700公里每小时,V2长度14米,可以负载1000公斤的弹头,可以攻击300公里外的目标,在德国投降之前,德国总共生产6000多枚V2导弹,其中大部分用于空袭英国和荷兰。
从1944年6月13日到1945年3日,短短的10个月,德国共发射1.5万枚V1导弹和3000枚V2导弹,共造成3万人丧生,同时摧毁了很多的建筑物。
150米长的V3超级无敌巨炮V3不是V1、V2的升级版导弹,而是一种超级大炮,V3总重量高达1430吨,如果要操作这款巨炮,需要600个人一起合作才能正常使用,相对于V1、V2导弹,V3巨炮使用火药推进的长距离投射武器。
V3炮口径150毫米,炮身长150米,每小时能发射600枚炮弹,炮弹初速每秒1500米,可以将200公斤重的炮弹,发射到165公里的地方,当初希特想利用这款巨炮英国伦敦,于是纳粹也把V3称为“伦敦炮”。
V3巨炮说白一点就是多节远程火炮,而这种火炮不是德国专利,早在二战前,法国就研究过,但是技术难度太大了,所以一直没有什么进展。
而在希特勒上台之后,非常喜欢研究这种黑科技,所以经常跟一些武器工程师讨论,德国纳粹有一名昆达的工程师,曾向希特勒推荐了这种多节式远程巨炮,他表示这种炮可以打到英国伦敦,希特勒马上批准他投入研究。
建造V3的有很多难题要攻克,第一个难题就是选址,为了可以打到英国伦敦开爆的发射基地,选在法国加莱地区,可这片地区属于盟军的轰炸范围,安全得不到保障。
为了保护大炮安全,德国不得不修建厚达6米的混凝土工程,而这个工程耗费非常的巨大。
到1943年5月,V3的射程也仅有10公里,想要炮击伦敦难度非常大,到1943年9月,同盟军发现了V3巨炮的发射基地,马上派出大量的轰炸机轮番轰炸,而英国直接动用了5吨的超级炸弹进行攻击,经过一系列的轰炸行动,该基地遭到重创,后来该地区被同盟军解放,该基地无法正常使用。
除了加莱地区,德国还在波罗的海沿岸建一个v3的发射基地,这个基地的建设进度缓慢,但几乎没有受到同盟军的打击。
到1944年初,该基地已经进行2万次各项实验,射程也提高到150公里以上,虽然这个射程还没有打到伦敦,但让工程师们看到了希望,遗憾的是到1949年5月8日,德国投降V3项目终止。
把海洋部分地区变成沸水的太阳炮太阳炮实际上是一面巨型轨道镜,通过聚焦阳光灼烧地面上的目标,二战期间,德国曾希望使用这种武器摧毁敌方城市,或者将海洋部分地区变成沸水。
1930年著名科学德国的著名火箭科学家奥伯特,曾经提出一个设想,将一个100米的巨大反射镜架到太空中。
将阳光反射到地球上,从而让农作物可以享受更多太阳的照射,还可以让城市得到充分的光照,可以节约更多电力,这个出发点非常好。
但当德军知道这种设想后,他们想发明太阳炮,想把一个足够大的巨型反射器发射到太空,然后把太阳的能量进行聚焦,使太阳的能量集中在一个预定的目标上,让太阳灼烧目标。
看到这里,很多人是不是想起小时候我们用放大镜烧纸、点火柴的趣事。
如果可以研制出太阳炮,那么德军就可以利用这种设备,摧毁敌军不是在地面上的武器装备,但是梦想是美好的,而就给德国纳粹的时间不多了,二战一结束,这个专家就被美国抓走了。
“希特勒隐形战斗机”~Ho-229德国在一战战败后,因凡尔赛条约限制德国军备与飞机,而当时的德国便成立了滑翔机俱乐部,偷偷来训练飞行员,而霍顿兄弟也在俱乐部里。
在二战前,霍顿兄弟对飞翼滑翔机已经有一定的研究,到1943年德国空军元帅发出一份关于轰炸机的提案请求。
这个方案就是著名的“3x1000”,该轰炸机要实现可以以1000km/h时速、携带1000千克炸弹、飞往1000公里的目标点,而且可以攀升到1.5万米的高空。
霍顿兄弟认为飞翼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于是他们提出自己的飞翼方案,德国空军很快接受方案,但后来德军空军还要求他们在飞机前部,增加两门30毫米的机炮,他们认为该机型也可以作为战斗机使用。
1944年3月,在H.IX-V1滑翔机试飞成功后,就开始 Ho 229V2原型机的设计,这款原型机具有弹射座椅和一个减速伞,搭配两台Jumo004B涡轮喷气发动机。
1945年2月2日,Ho229V2原型机在奥拉宁堡进行首次试飞,效果还不错,但过了两个星期,Ho229V2进行第三次试飞出现意外,一台Jumo 004发动机失火停机,最后飞机在飞机场边界外坠毁,飞行员因撞机从飞机上摔下去,因为受伤严重,两周后去世,而另外一台的原型机,也在第二次试飞出现意外损坏。
Ho229 V2遇到意外,但是德国没有放弃这个项目,于是又开始Ho229 V3的研发设计,V3的外形更加大,机翼还加装两门MK108 30毫米机炮,而发动机改为Jumo004C型,推力提高10%。
但是Ho229最后还是没有飞起来,1945年4月,美军找到V3研发制作工厂,直接把最完整的V3原型机带回美国研究。
1、除了上面的这些黑科技,德国还有著名的鼠式坦克,长12.14米,3.67米宽和3.66米高,重达188吨,拥有两门火炮,可以没有出现在二战战场。
2、古斯塔夫巨炮是德国时期由克鲁伯制造的超重型火炮,该火炮口径800毫米,重1344吨,可以将重达7.1吨的炮弹,发射到37公里外的目标,可以将4.8吨的炮弹,投射到48公里以外的目标,威力非常巨大。
3、在二战期间,德国还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款反坦克导弹X7小红帽,该型导弹是火箭动力和穿甲弹的结合,配有制导系统,是世界上最早的反坦克导弹。
该型导弹全长950毫米,发射体重18斤,导弹直径150毫米,射程1000~1500米。
德国纳粹为什么有那么多黑科技现在很多前沿的高科技产品,都是在德国科技发明的影响下,经过构思、改进而创造的,过去的德国有太多的科技人才了。
早在194世纪初,德意志帝国就非常重视文化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已经严格普及小学教育,使德国的文盲数量大大减少,到1871年,德国已经拥有上万名大学生,这个数量多么惊人。
19世纪末德意志帝国的统治者发现,国家发展建设需要很多的高级技术人才,于是他们就在全国创办很多先进的院校,用来培养培养各种创新型人才。
所以德国在物理学、化学、医学等方面都非常先进,德国在一、二战的爆发下,推动了很多科技研究发现,所以涌现很多科技人才。
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分别对德国实施回形针行动和奥萨瓦根行动,不仅抢夺德国各领域的科学家和技术人才,而且还抢夺了德国的先进技术和工业机器。
美国和苏联在二战后科技突飞猛进,德国可以说功不可没,特别是人才的输出,美国的登月工程主设计师祖籍就是德国的。
写到最后:如今的德国军事能力因二战原因,已经被限制,但是科技还是在世界前列,德国产品给人的感觉就是耐用、质量过硬,德国在汽车领域有宝马、奔驰、奥迪、大众、保时捷等。
德国还有西门子、博朗、莱茵、巴斯夫等等,国内很多机床,都是从德国进口的,德国机械方面真的强,只要给我们时间,中国制造也会越来越强,希望有更多像华为这样的企业,而不是抢着做“卖菜”。
影视电影怎样做成成品?
影视电影后期制作流程
要创作一部好的作品,后期的制作是至关重要的,高质量的后期制作可以大大提高节目的可视性,所以用科学的技术进行后期编辑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步骤/方法
1.那么影视后期制作流程具体包括哪些呢?可分为三个大步骤:前期准备、现场拍摄、后期制作。包含作品的剪接、音效、技术合成等,是节目制作进程中最为复杂的一个环节。
2影视后期制作流程的前期准备:与客户多沟通,深入了解客户对影视片的需要和广告目的,接着根据客户的需要,撰写合适的影片创意脚本,在客户确认创意脚本和制作费用后,双方签署委托制作合约。
3影视后期制作流程的中期拍摄:导演负责影片的整体创作以及摄影制作组织人员的分配等各项工作,部分客户选择现场监制并协调摄制组工作。如不发现问题应该及时与导演沟通,利于双方妥善处理。与此同时摄制组演职人员准备、彩排、拍摄。
4影视后期制作流程的后期制作:剪辑师将拍摄素材采集到影视非线性编辑系统,整理素材==》导演和剪辑师根据影片创意脚初剪、精剪画面==》动画师根据影片创意脚本中规定的特效画面,进行动画制作,视频特效制作,视觉艺术包装==》客户试听录音小样选择合适的配音员,剪辑师完成配音配乐、音效合成==》剪辑师和动画师完成影片整体形象包装合成、输出送审片==》客户根据影片创意脚本审片,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根据客户提出的具体审片意见,修改完善经客户同意输出成品片,客户签收。
5影视后期制作小技巧:
闪白:在视频制作剪辑合成节目时,如果不直接使用白帧叠化,而是在原素材上调高gamma和亮度做一个简单的动画,再叠化,这样画面的亮部先泛出白色,随后整个画面显白。
切:合成的时候以1-2帧的叠化来代替用简单的切,过渡将会平滑一些。
画面色彩:画面中尽量避免纯黑,纯白色,即使是黑色,采用压到非常暗的红色,蓝色等来代替,将会使整体的色彩更协调,由整体色调来决定具体的色调。
构图:除了严肃、权威、力量等表现场景以外,尽量采用不对称构图;尽量从视频制作剪辑、衔接的角度考虑构图,不要太执着于单画面构图。
声音与画面:对于是环境声,不必和视频画面的制作剪辑严格对应,一般来说环境声先入后出。根据波形图和画面的剪切点错开1-2帧较好。
善于交流:交流可以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可以从别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对快速提高视频剪辑制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重视收集和记录:平时有好的创意和想法要有做记录的好习惯,重视素材的收集,为影视制作剪辑提供良好的借鉴。
6影视后期制作小常识:
视频分辨率:简单的说是视频画面的大小,以显示器像素为单位。选择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制作视频的清晰度和文件大小。
视频长宽比例:用来描述视频画面与画面元素的比例。传统的电视萤幕长宽比为4:3。HDTV的长宽比为16:9。
电影电视媒体已经成为当前最为大众化,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型式。从好莱坞电影所创造的幻想世界,到电视新闻所关注的现实生活,到铺天盖地的电视广告,无不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世界。随着PC性能的显著提升以及价格上的不断降低,影视制作从以前专业等级的硬设备逐渐向PC平台上转移,同时影视制作的应用也从专业的电影电视领域扩大到计算机游戏、多媒体、网络、家庭娱乐等更为广阔的领域。
7较流行的视频格式:7
MPEG:MPEG-4。
AVI:这是压缩文件体积最大的一种,但是图像质量比较好。
FLV:FLV流媒体格式是一种新的视频格式,它形成的文件极小、加载速度极快,全称为Flash Video。
8常用软件:
剪辑软件:Adobe Premiere、Canopus Edius、Sony Vegas、绘声绘影等;
合成软件:Adobe After Effects、Discreet Combustion等;
三维软件:CINEMA 4D(C4D)、Autodesk 3D Studio Max 、Autodesk Maya等;辅助软件:Adobe Audition 、Cool 3D、AI和PS等;
9在最终完成的影视作品中,我们看到的东西,都是来自工作人员在制作过程中所做的各种决定的综合体。随着数码制作的成熟和制作设备的普及,影视制作的模式也越来越自由化和多元化。想要盖起高楼大厦,就要认真填充一砖一瓦,记住这些小技巧
两者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非常感谢悟空邀请!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科学是一种思考和观察事物以便深入理解其运行机制的方法。科学的三个相互关联的重要特征:(1)应用系统的实证主义;(2)产生公共知识;(3)验证可解决的问题。
Photo by Aaron Burden on Unsplash
应用系统的实证主义
首先,应用系统的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指「基于观察的实践,科学家们通过验证来找寻世界的规律。」似乎这是现在人人尽知的道理,但是在过去,「人们认为获得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纯粹思考或诉诸权威。」例如伽利略借助他的原始望远镜,宣称看见了环绕木星的一些卫星。当时,有学识的学者们并不认可伽利略的研究成果,拒绝使用望远镜观察,甚至认为望远镜的设计是骗人的。
单纯实证主义还不够,科学需要系统的实证主义,指系统性、结构化的科学观察,所观察的结果能够揭示自然世界一些潜在的本质。
产生公共知识
其次,公共性的、可检验的知识是具有可重复性和需要同行评审。科学通过可重复性来实现其公共可检验性的理念。一项成果如果想在科学界获得公认,就必须以一种能够让其他科学家尝试相同实验并获得相同结果的方式呈现给科学团体。也就是说,这项科研成果是可以复现的,而不是因为错误偏差导致。当一项成果通过这种形式展现出来,它就成了公共性的,不再为原始研究者个人所有,还能被其他人获取、扩展、批评,或以他们的方式应用。
诗人约翰·唐尼(John Donne)曾说「任何人都不是一座孤岛」。在科学中,每个研究者都与科学团体及其知识基础相联系,这是这种联系,使得科学累积性地向前发展。研究者在原油知识基础上不断探索,不断创造新的知识和发现。
验证可解决的问题
最后,科学是验证可解决的问题。「科学针对的是可解决的、明确具体的问题。」「人性本善还是本恶」就不是一个可实证的问题,因此不属于科学领域。「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同样也不是实证问题,因此也不属于科学领域。科学所解决的问题一般都是可证伪、可解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彼得·密达沃(Peter Medawar)就曾把他《可解的艺术》(The Art of the Soluble, 1967)一书中提到,「科学的一部分创造力就在于寻找处于人类知识最前沿、并可以用实证技术加以解决的问题。」
然而,如何定义「可解」,科学家们的意见很难统一,有许多问题目前无法解决,但随理论和技术的几步会逐渐变为可解的。心理学中就提供了很多从无解到有解的例子,诸如「群体如何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孩子如何获得其父母的语言」,已经逐渐由玄谜转为了可解的问题。心理学逐渐脱离哲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实证科学。认知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Stephen Pinker,1997)曾指出,他之所以要写「思维的运作」这本书,是因为「从心理表象到浪漫的爱情,几十个心理和思维方面的玄谜最近已经升级为问题了。」诚然,科学就是将玄谜变为问题的过程。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有的人来农村350元1吨收购小树枝树叶用来做什么?
大家好这里是朋来有话说,说起这两年农村的新型行业,我想很多人都能在第一时间想到农村树枝回收生意,收购站的老板也比较随意,不论是果树枝还是普通树枝,都来者不拒,价格也比较高,当然没有题目中提到的这么高,价格大多在200一吨,而350元一吨是收购站的出货价。
价格我们今天就不细说了,毕竟涉及商业机密,今天我们就说说农村树枝收购的用途。
其实树枝收购主要的用途有两个,一个是发电,一个制菌,而好多人提出,树枝的用途是制作板材跟木屑颗粒之类的,完全属于胡说,木屑颗粒板对水份的要求非常的严格,一些颗粒板厂家在加工板材的时候,怕出问题,都是再过一道烘干程序,而我们农村回收的树枝呢?水分最低的也在40个水,别说做板了,搁墙角放着没几天也得发霉。
另一个说所木屑颗粒的也是瞎掰,大家可能有所耳闻,那就是木屑颗粒的原料大多是木材加工厂的边角料,尤其是锯末居多,之所以他们选用这种材料,一方面是便宜,另一个就是木材厂用的木材都是脱皮以后的,用这种材料做出的颗粒燃烧充分灰少,而用一些带皮的木材加工,就使用效果来说,完全没有优势,所以我们刚才才会说这种说法是瞎掰。
而关于树枝发电的用途,很多人也表示有些许的怀疑,因为我们售卖的树枝大多水分比较大,这样的材料,想要燃烧发电怎么能行呢?
其实这个因素发电厂也有考虑到,所以在树枝运到发电厂以后,由于湿度多大,所以不可以立马投炉发电,而是要在一旁晾晒,直到水分合适,再进行投放。
而我们之前说的制菌,就是我们常吃的蘑菇菌种,而树枝中元素的活性比较大,所以很多厂家用粉碎后的树枝进行菌棒培育,大约一个月为一个周期,就可以培育出新鲜的木耳。
我们简单说说树枝收购商,高额利润背后所承担的风险,首先是自燃风险,木材属于可燃物,尤其是在高湿度,高密集的空间里,很容易产生自燃的情况。
第二个,就是树枝水分流失的问题,很多时候树枝的收购商,不能在货源收齐的第一时间赶到,所以在平台上晾晒很长一段时间也很常见,这期间木材站的老板就会因水分的流失而导致利润的下滑。
最后我们在说一些树叶的用途,树叶由于采集麻烦,和运输极易洒落,所以大多都是本地养殖场消耗,尤其是一些羊场和牛场,对树叶的需求很多,如果量大的话可以卖个好价钱。
今天就到这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