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人物,三国带勋的历史人物?
师勋。师勋是曹操帐下的幕僚。
当时曹操横槊赋诗,师勋则是指出曹操“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一句用在出征之际很不吉利,这是当着众多臣子的面公开说的,一方面让曹操很没面子,破坏了曹操的心情;
另一方面,师勋这番话才是真的影响士气,曹操酒醉之下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同时他也是一个个性张狂之人,盛怒之下便杀了师勋。
提到的历史人物杨雄是何人?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十分精彩,其中说到了很多历史人物,有管仲、乐毅、苏秦、张仪、姜子牙、张良、陈平、邓禹、耿弇等,这些人物我们很熟悉了,后来在与程秉舌战时,诸葛亮又提到了杨雄,这个人物是谁呢?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吧!
我们先来看看《三国演义》原文吧:
忽又一人大声曰:“公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耳。”孔明视其人,乃汝阳程德枢也。孔明答曰:“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且如杨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程德枢不能对!
诸葛亮为了说服程秉,提到了扬雄,杨雄字子云,蜀郡郫县人。西汉末期辞赋家、思想家,扬季五世孙,名士严君平弟子。看履历杨雄没有诸葛亮说的那么不堪,那么他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
扬雄家族世代以耕种养蚕为业,从小好学,博览群书,不喜富贵,不忧贫贱,家中没有一石余粮,却很安然,他胸怀博大,喜欢辞赋。蜀人杨庄推荐给汉成帝,之后随侍左右。前往甘泉宫时,作《甘泉赋》,讽刺汉成帝铺张,作《羽猎赋》劝谏帝王,作《长杨赋》,批评成帝铺张奢侈。
诸葛亮说:"杨雄是小人之儒,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可是看了杨雄履历,感觉更像君子之儒啊,我们接下来再来看一看。
汉哀帝时,政治腐败,扬雄非常失望,无力无计扭转朝局,便发奋遂闭门著书,汉哀帝去世,汉平帝用王莽为大司马,权倾天下。王莽欣赏扬雄的文采,有意拉拢杨雄,但扬雄并没把王莽放在眼里,而是著述学问。
结语所以看杨雄一生,我们了解杨雄并非诸葛亮所说的小人之儒,他有他自己的不得已,他无力改变别人,就只能做好自己,他的很多作品影响了后世,被誉为“汉代的孔子”。当然诸葛亮舌战群儒只出现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正史并未提及此事,是小说情节的需要,也不必细说。
东吴五虎上将是谁?
历史上东吴并没有五虎上将,演义里也没有。如果非要在东吴找五个人出来,我想这几个人应该符合标准。
太史慈太史慈,字子义。太史慈忠义无双,武艺超群。他曾为解孔融之围而单枪匹马突围请刘备救援,也曾在
在神亭岭大战小霸王孙策,不分胜负。后来他和孙策,惺惺相惜,最终牵手成功。
曹操还曾想挖走太史慈,送了一封信,附带当归这样的药材,寓意太史慈当回到北方,为曹操效力。孙策虽死,太史慈却没有投靠曹操,而是为孙家流尽最后一滴血。
太史慈临死时说: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东吴第一武将,非太史慈莫属!
甘宁甘宁,字兴霸。甘宁年少时作过海盗,长大些后罢手,开始攻读诸子百家。在逍遥津之战时,孙权十万送人头,被张辽打得满地找牙,丢尽了脸面,还好甘宁夜袭敌营,斩杀数十人而归,勉强挽回点儿孙权的面子。
孙权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也!
甘宁为人粗暴,喜欢杀人,还经常违抗军令。但他却有勇有谋,非常豪爽,对士人也非常尊敬,深受士兵的拥护和爱戴。陈寿也评价他为“江表之虎臣”!
周泰周泰,字幼平。周泰就像是蜀国的赵云,赵云数次救幼主刘禅,周泰则是数次拼命保护了孙权的安危,为此,他身上伤痕累累。
孙权曾经说:幼平,卿为孤兄弟战如熊虎,不惜躯命,被创数十,肤如刻画,孤亦何心不待卿以骨肉之恩,委卿以兵马之重乎!卿吴之功臣,孤当与卿同荣辱,等休戚。幼平意快为之,勿以寒门自退也。
周泰在孙权的心目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孙权最信任的人之一。陈寿称他为“江表之虎臣”。
吕蒙吕蒙,字子明。吕蒙因为杀了关羽,背上了很多骂名。其实吕蒙是个真正的武夫,武力值并不差。甘宁早年曾经杀了凌统之父凌操,后来甘宁来到孙权军中,凌统自然是想寻机会报仇。这一天,2人在吕蒙家喝酒,凌统借机舞剑,甘宁也舞起来,气氛十分紧张。这时候吕蒙赶紧站起来,一手用刀,一手用盾将2人分开。
可以说,在吴国的大都督里面,吕蒙是武艺最高的,加上大都督的地位,封个五虎将不算亏吧?
丁奉丁奉,字承渊。蜀国有老将黄忠,吴国也有一位老将丁奉。丁奉活了85岁,他早年常在甘宁、陆逊、潘璋等手下为先锋,常身先士卒,斩将夺旗,勇冠三军。
《三国演义》中,丁奉更是一箭击杀了名将张辽。
丁奉最大的贡献,是在吴国后期人次凋零,内乱不断地情况下,能审时度势,数次帮幼主解决眼前危机。
所以这个五虎将最后一个名额,应该给老将丁奉。
本文系“豫荐你”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豫荐你,百万爆文作者,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者,人类历史讲述者,关注我,了解更多!
三国的杨议是什么人?
杨仪,字威公,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初为荆州刺史傅群主簿,后私自投奔关羽,任为功曹。羽遣其至成都,大受刘备赞赏,擢为尚书。因与尚书令刘巴 不和,降为弘农太守。建兴三年(225年)任丞相参军。建兴五年(227年),随亮出军汉中。建兴八年(230年),迁长史,加绥德将军。
诸葛亮卒,他部署安全退军。亮生前定蒋琬继己任,仪仅拜中军师。建兴十三年(235年),因多出怨言,被削职流放至汉嘉郡。但杨仪仍不自省,又上书诽谤,言辞激烈,最后下狱,自杀身亡。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人物介绍150字?
1.许靖——(河南平舆人)汉末名士,西蜀名臣。
2.许劭——(河南平舆人)东汉末年著名的人物评论家。据说他每月都要对当时人物进行一次品评,人称为“月旦评”。曾经评价曹操为“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3.荀彧——(河南许昌人)荀氏一门为颍川名门,人才辈出,荀彧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其祖父荀淑为东汉名士,曾任朗陵令,父荀绲曾任济南相,叔荀爽曾任司空。南阳何颙称其为“王佐之才”。他是曹操部下谋臣,杰出的战略家,并在战术方面也有诸多建树,官至汉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