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的字,柳公权玄秘塔碑字的特点是什么

天美资源网

柳公权的字,柳公权玄秘塔碑字的特点是什么?

其结体紧密,笔法锐利,筋骨外露,阳刚十足,字迹如刀刻一般,且笔画粗细变化多端,风格特点显著。

《玄秘塔碑》为柳公权书法创作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柳体”书法的完全成熟,历来被作为初学书法者的正宗范本,对后世影响深远。

柳公权的字,柳公权玄秘塔碑字的特点是什么

柳公权是如何巧妙处理的?

谢谢邀请!

书法中的“重复字”是每一个书法创作者都会遇到的情况,尤其是楷书,因为笔画清楚,大小变化不能太突兀,处理不好就会出现雷同,失去章法之美。很多大书法家在创作时都会巧妙地规避这类问题,柳公权作为一代唐楷宗师,自然在这个方面也是做的很到位。下面,就以柳公权的《玄秘塔碑》为例,予以说明。

柳公权其人柳公权,字诚悬生,于778年,逝于865年,享年88岁,是中国古代高寿书法家之一。柳翁是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是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其柳体书法传世千年,同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中国四大楷书大家。柳公权二十九岁时进士及第,早年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入李听幕府。于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书,长在朝中。共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

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行、草书有《伏审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传世。

柳公权还是一位大诗人,《全唐诗》存其诗五首,《全唐诗外编》存诗一首。只是因为其书法名气太大,其诗作就被书法的光环掩盖了。

《玄秘塔碑》《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碑文叙述的是大达法师在德宗、顺宗、宪宗三朝所受的恩遇和大达法师的重要事迹。由时任宰相的裴休撰文,柳公权书丹后刻碑而成。该碑现今保存于西安碑林,2013年我曾经到访专程观碑,保存完好。《玄秘塔碑》通篇正楷,共28行,每行54字。其结体紧密,笔法锐利,筋骨外露,阳刚十足,字迹如刀刻一般,且笔画粗细变化多端,风格特点显著,是柳公权“柳体”书法的重要代表作品。

柳翁在《玄秘塔碑》中处理重复字的做法

1、相同笔画粗细对比。比如下图中的两个“大”,尽管姿态差不多,但笔画处理上却有了明显的对比变化。第一个字的横画、捺画均比较细,第二个就相反,横和捺都写的较粗,而且两个字的捺脚也有明显的变化;

2、相同笔画不同写法。比如下图中的两个“散”,右边的反文旁,第一个用的是正捺,第二个则写作反捺,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很有趣味。

3、相同的字加减笔画。比如下图中的两个“为”字,在碑中又靠的比较近,为了避免雷同,柳公权在第二个字头故意加了一个“点”,使两个字就出现了视觉上的变化。

柳公权字体四字词赞美?

柳公权书法特点:

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稳而不俗、险而不怪、老而不枯、润而不肥、仪态冲和、遒媚绝伦。笔画均匀硬瘦、棱角外露、富于变化、避免单调重复。

横画大都方起圆收、骨力劲健、起止清楚、短横粗壮、长横格外瘦长,神采清秀。竖画顿挫有力、挺劲瘦长、凝练结实、撇画锐利,捺画粗重稍短而踢起,用笔干净利落。总体上内敛外拓、中宫收紧、四肢开展,于严谨中见疏朗开阔的风姿。

颜真卿与柳公权的书法为什么被称为颜筋柳骨?

“颜筋柳骨”这个词最早是北宋的范仲淹提出的,范仲淹在《祭石学士文》中说道:

“曼卿之笔颜筋柳骨散落人间实为神物。”

这里的曼卿是北宋书家石延年的字,这里范仲淹用“颜筋柳骨”来称颂石延年的书法。但后来,大家认为“颜筋柳骨”很好地概括了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特色,因此“颜筋柳骨”的概念也就广泛流传起来了。

卫夫人在《笔阵图》中有一段论述曰:

“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所以很多学颜楷的人,就很容易陷入“多肉微骨”里,最终写出的字状如“墨猪”,这是学颜楷需要谨慎的地方。

颜体的点画特征是:易方为圆,引入篆籀笔法,点、竖、捺、折、钩等笔画,尤其显得弹性大、刚劲、雄强、饱满、筋力十足的特点。在结体上,颜楷给人以端庄平正的感觉,讲求左右对称和重心取中,用外拓的手法,使得字显得宽绰大方、气势饱满、浑穆雍容,大有威严之仪、刚正之姿。

颜真卿在广泛继承的基础之上,化古出新才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这种艺术风格与魏晋时期的攲侧取势、典雅妍媚书风不同,所以后世认为颜书为书家一大变,也为后世的书法艺术风格的发展,拓宽了渠道。

“颜体”对后世书法的影响非常深远,唐以后的书家或多或少不同程度都学过“颜体”,也成就了许多的大家。而离颜真卿最近的柳公权,当然也受到了颜真卿的影响。

柳公权的书法继承了“颜体”的衣钵,而以骨法为尚,最后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柳体的这种书法师承也被后来的历代书家所认同。宋代的苏轼就曾经说:

“柳少师书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

岑宗旦在《岑氏书评》中这样形容柳体楷书的风格特征:

“柳公权得其(颜书)劲,故如辕门列兵,森然环卫。”

又如朱长文《续书断》说:

“(柳书)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一家,而不及颜之体局宽裕也”。

柳体虽然出自颜书,但作为一个大书法家,不会仅仅是只学一家的,柳公权也是融汇诸家为一炉的,例如《旧唐书·柳公权传》所说:

“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笔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

柳公权的书法特点是:以骨力见长,用笔精严爽健,一笔不苟,点画轻重合度,古法洞达,结体紧结险峭,端庄劲媚,可谓:神气清健,笔精墨妙。

因为柳公权是学颜的,因此柳书中很多的用笔都有颜书的影子。

例如上图中我举出的几个字的颜体和柳体的对比,左边是柳体,右边是颜体。第一个字“者”,下方的“日”二人都采用外拓的手法,给人张力十足的感觉。第二个“中”字,中间的那一笔悬针竖的起笔,二者都是采用的方折起笔,这里颜书的选字来自《多宝塔》。

第三个“天”字,第二笔的横画的收笔的顿笔,看起来是不是很相像,而且下方的撇捺的写法,更是十分相似,特别是捺脚的处理,几乎一样。第四个“處”字,上方的横折写法几乎一样。

通过上方的比较,我们也能够看出颜真卿的书法用笔肥厚粗拙,显得筋健洒脱,柳公权的书法棱角分明,以骨力遒劲著称。“颜筋柳骨”对二者书法风格的概括真的是恰如其分。

我是“翰墨今香”,专注分享传统书法知识,感觉您的关注。

柳公权玄秘塔碑书写风格?

柳公权书法的新意即他在用笔上汲取了北碑中峻利笔意,在体势上又融合了欧、虞斜画紧结,中宫收敛的结字特征,十分巧妙地将颜欧的风格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其楷书清刚雄健,气象雍容的独特风格。 柳公权初学王羲之书,连篇累又遍阅当代笔法,增损取舍,而自成一家。他曾学颜真卿的楷书,但他将颜字丰肥的笔画改变成清劲挺拔的笔画,正如苏轼所谓:柳少师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非虚语也。

《玄秘塔碑》结体中宫紧密,四周疏放,笔画内聚外射,撇画写得较细,且很挺拔,捺画写得较粗,且很舒展。其用笔法度森严,丝丝入扣,起笔用方,收笔施圆,长画多瘦,短画多肥,竖画挺拔,横折圆劲。唐会昌元年十二月立。裴休撰,柳公权书并篆额,邵建和、邵建初镌字。现存陕西西安碑林。既突出了点画的粗细变化,同时又表现了随体赋形的灵动性,达到了结体精到、用笔灵妙之美。《玄秘塔碑》是柳公权楷书的代表作,此作体势清峻劲利,骨气洞达,具有钢筋铁骨之气。

在学习柳体书法时,必须注意方圆兼备,避免因干枯而不够灵活多变,不要丢失了柳体圆润多姿的艺术趣味。《玄秘塔碑》是柳体楷书的代表之作,其结字内敛外拓,有紧密,挺劲之感;其运笔健劲舒展、干净利落、引筋入骨,寓圆厚于刚劲之中;其书体端正俊丽、四面周到,处处体现出柳氏自己独特的面目。

《玄秘塔碑》是柳公权六十四岁时所书,书体端正瘦长,笔力挺拔矫健,行间气脉流贯,顾盼神飞,全碑无一懈笔. 有以方取势,引筋入骨之赞。明王世贞:玄秘塔,柳书中之最露筋骨者,遒媚劲健,固自不乏,要之晋法亦大变耳。《玄秘塔碑》是柳公权的代表作品.此碑用笔清劲锐利,干净利落;结体中宫收紧,端正紧密.临习此碑应注意其用笔的方圆兼施,方起圆结,勿使其筋骨暴露。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