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麻喇姑是谁,历史上真的有苏麻喇姑这个人吗

天美资源网

苏麻喇姑是谁,历史上真的有苏麻喇姑这个人吗?

来自科尔沁的“半大口袋”

苏麻喇姑不是传说,而是一个传奇。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一个了不起的女性。

她寿命很长,活到90多岁,历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四朝;她出身低下,只是个侍女,但清朝皇家将其视为家人,孝庄叫她“格格”,康熙称其为“额娘”,皇子们叫她祖母,死后更是备极哀荣。

苏麻喇姑是谁,历史上真的有苏麻喇姑这个人吗

苏麻大约出生在明朝万历四十年(1612年),她比康熙大40多岁,所以,不太可能像某些电视剧中说的那样,两人还暧昧过。苏麻生在科尔沁草原的一个贫苦牧民家中,原名叫苏沫儿,康熙年间才改称苏麻喇,意思是半大口袋,她病逝后,被尊为苏麻喇姑。

改变她命运的是,因为美丽聪慧,她被选为了科尔沁贝勒二女儿本布泰的贴身侍女,本布泰后来有了一个更响亮的名字:孝庄太后。两人相伴60多年,虽然名为主仆,其实形同姐妹。苏麻喇姑随着孝庄远嫁盛京,又在清军入关后,陪着年轻的孝庄太后住进了金碧辉煌的紫禁城。苏麻终身未嫁,一直陪伴着孝庄太后,给孝庄做了侍女后,她眼界大开,文化修养迅速提升,满文、汉文、蒙文样样精通,而且还写了一笔好字。

皇太极死后,顺治继位,多尔衮摄政,苏麻喇姑充当了顺治和孝庄之间秘密联络员,她以过人的胆识,出色的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后来,她做了康熙的满文老师,“手教国书”,是康熙的启蒙老师。苏麻文武双全,作为蒙古人,她骑术了得,康熙做皇子时出天花,居住在宫外,苏麻每天骑马穿梭在孝庄的慈宁宫和康熙住所之间,给康熙无微不至的照顾。因此,康熙恭敬的称其为额娘。

孝庄去世之后,康熙为了排遣苏麻的孤独和悲痛,命将不满3岁的皇十二子胤祹交由苏麻抚养。这是很大的恩典,在宫中,只有嫔以上级别的才有资格抚养皇子。苏麻把胤祹教育的很好,这个皇十二子很有政治头脑和才干。他在“九龙夺嫡”中始终保持中立,雍正继位后,他没有受到排挤,还被封为郡王,乾隆朝又被封为亲王、议政大臣。他和苏麻喇姑一样长寿,活到79岁寿终正寝,是康熙35个皇子中寿命最长的。

苏麻生前有两个让人匪夷所思的习惯:

一是常年不洗澡,只在新年用少量的水擦洗,然后喝掉。

二是终生不吃药,即使生病也不吃药。

她身体一直都很好。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她已九十多岁,病倒在床,九月初七日不治而亡。为了报答苏麻的恩情,康熙决定以嫔礼办理丧事。出殡时,成年皇子,除了个别留守禁宫外,其余全部参加殡礼。她的灵柩被安放在孝庄太后的灵柩旁边(此时,孝庄的昭西陵还未竣工,她的灵柩停放在暂安奉殿内)

雍正三年,孝庄入葬昭西陵地宫,雍正将苏麻喇姑安葬在昭西陵附近,让着主仆二人永远相伴!

孝庄太后的宫女苏麻喇姑?

中国历史上声名赫赫的女性非常多,比如一代女皇武则天,再比如一代才女李清照。但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却是一个宫女——苏麻喇姑!

在清初的影视剧中,我们总会发现英明神武的康熙皇帝身边有一位长相娇美、性情温婉、聪明多智的宫女,这个宫女就是苏麻喇姑。在很多影视剧中,她不仅有我们上面说的那些优点,更是跟康熙皇帝谈起了恋爱!

那事实真的如此吗?当然是假的!事实上,苏麻喇姑大了康熙最少40岁,这个年龄放在那个时代都能当奶奶了,而且苏麻喇姑在康熙眼里并不是个宫女,她是长辈、是老师、是亲人,在苏麻喇姑去世后,康熙更是以嫔妃的规格为其下葬。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苏麻喇姑的一生,看看这个传奇女性是如何从一个小小的宫女,历经五朝,成为康熙皇帝心中的亲人,并且抚养皇子,最终以嫔妃之礼下葬!

一、13岁初入清宫,苏麻喇姑厚积薄发的碧玉年华

(一)贫苦出生,陪嫁清宫,开启赋予传奇的一生

苏麻喇姑,出生在美丽的科尔沁草原,蒙古族,原名索玛勒,又写成苏墨尔。作为普通牧民家庭的孩子,名字总是有很接地气的寓意,她的名字就来自蒙古语Somal,意思是毛制长口袋。父母为她起这个名字,也许是刚刚出生的小索玛勒像家里的那只口袋一样珍贵。顺治末年或是康熙年间改称满名苏麻喇,意思是“半大口袋”。“苏麻喇姑”这个称呼是在她病逝后,作为尊称,才在宫中盛行的。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在文中还是称呼其“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年幼时因聪慧伶俐被科尔沁贝勒府看中,成为了贝勒寨桑的二女儿布木布泰的贴身侍女,这位二小姐就是后来的孝庄文皇后。

布木布泰13岁时,嫁给了后金汗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苏麻喇姑作为贴身侍女,陪嫁入了盛京。而她风云激荡的一生也就从这里开始了,身历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朝,见证了清朝初期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

(二)勤奋好学,通蒙知满、精晓汉文化,孝庄第一助力

苏麻喇姑自从陪孝庄来到后金的皇权中心,就开始一起学习满语、满文,以及宫廷生活中必备的各种礼仪等知识,很快她就掌握了满语,并能书写一手漂亮的满文,这就为后来教授康熙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苏麻喇姑的文化素养却不止于此,当爱新觉罗家族坐稳了江山,朝堂上的汉人越来越多,汉语也成为主要沟通语言。苏麻喇姑凭借她的聪明和勤奋,很快就掌握了汉语言,成为当时清廷为数不多的掌握满汉蒙三门语言的侍女。更因其妥善的处事手段,高校的办事能力,成为孝庄身边最得力的侍女。

(三)走出深宫,涉足政治,参与“国初衣冠饰样”设计

素来,我们夸奖女性都会给加个心灵手巧的本事,苏麻喇姑刚刚就具备了这一本事,在裁剪方面也是行家里手,凡她做的衣服,既美观,又合身。

1636年,皇太极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大清。为了更好的规制朝堂上下的官服,从各处物色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当时已经是西永福宫庄妃的孝庄,就推荐苏麻喇姑参加了“国初衣冠饰样”的制定,受命制定满族衣冠服饰。根据朝廷的要求,她领会服制内涵,参与设计,在继承传统式样的基础上,吸收满、蒙、汉等北方各族服饰之长,精制,创新,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后世认可。

作为一名侍女,苏麻喇姑居然能够参与清开国时期这样一项重要的工作,可见她颇受器重,开始引起朝野上下的关注。苏麻喇姑至此算是走出了深幽的后宫,涉足了政治。

二、尊为帝师,孝庄称她“格格”,康熙喊她“额涅”

(一)才能出众,教授康熙帝满蒙两文

清宫规定皇子生下满月后就要离开生母,由乳母抚养,不是特定节日,平时也是甚少见面。为了更好的教养康熙,孝庄为康熙精心挑选了老师,苏麻喇姑凭各方面出众的能力中选。

康熙7岁那年,宫中爆发天花,为了保护康熙,孝庄将其移到西华门外的宅邸居住(即后来的福佑寺),但依然没有幸免,还是染上了天花。为了照顾和教养康熙,苏麻喇姑自荐出宫照应。康熙晚年回忆道:“世祖章皇帝因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母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

顺治帝驾崩后,8岁的玄烨即位,孝庄为了更好的照顾和培养小皇帝,将其接入慈宁宫与自己同住,苏麻喇姑就又担负起了教养康熙的重任。根据《啸亭杂录·苏麻喇姑》记载,玄烨幼时“赖其训迪,手教国书”。从现存的史籍中,我们可以看到,玄烨的满文字体舒展流畅,雍容大度。这一成就,固然有玄烨刻苦努力、勤加练习,但也有苏麻喇姑手把手教育的功劳。

康熙的许多良好习惯和作风,都是在这一时期逐步养成的。苏麻喇姑不同于内宫妇人的胸怀与见识,对年幼的康熙帝影响颇深,为他长达61年的治国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幼年的康熙有两个老师和呵护者,一个是孝庄太后,一个就是苏麻喇姑。

(二)尊荣加身,康熙的“额涅”、孝庄的“格格”

作为从小教养康熙的老师,康熙对苏麻喇姑非常的敬重,醉成苏麻喇姑“额涅”(满语,即额娘、母亲之意),表明了他对苏麻喇姑的尊敬。终康熙一朝,也只有玄烨的乳母瓜尔佳氏,才能与苏麻喇姑共享这一殊荣。

而对于她陪伴了60余年的孝庄文皇后来说,苏麻喇姑就跟她的亲姐妹一样,更是称她为“格格”,这是清朝皇室女儿的专用封号。正因为如此,苏麻喇姑在宫中的实际地位很高,颇受尊敬。顺治皇帝与她论平辈;康熙皇帝则视她为母;康熙的众皇子们则尊称她为祖母。内务府在上奏中赫然将苏麻喇姑置于皇室成员之列,玄烨予以默许。可见,玄烨已将 苏麻喇姑视为自己家庭中的一员,而且宫内外的官员都清楚。陈晓东:《历史上的苏麻喇姑》,《历史杂谈》2002年第9期。面对如此殊荣,苏麻喇姑却很有自知之明,始终谦恭谨慎,她不仅在孝庄文皇后面前毕恭毕敬,小心侍奉,而且对小自己几十岁的康熙帝奉若神明,在皇帝面前总是自称奴才。徐广源:《苏麻喇姑的生前死后》,《北京档案》2003年第4期。

三、教养皇子,终身不食药草,嫔礼下葬

(一)教养皇子20年,宠辱不惊履亲王

苏麻喇姑一生未曾婚配,孝庄去世后,康熙担心她忧思过重,就将十二子胤祹交与她抚养。在苏麻喇姑长达20余年的言传身教下,胤祹慢慢长大,他性情淡然,从不参与兄弟之间已经白热化的夺嫡之争,只是踏实做事。

雍正即位后,胤祹先被封为履郡王,不久又被借故降为贝子,后又降为镇国公。但他都荣辱不惊,深得苏麻喇姑真传。胤祹为人与世无争,用心办事,终于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安享天年。雍正后期,他被恢复为履郡王,乾隆年间晋封为履亲王。1763年逝世,享年77岁。胤祹是康熙帝众皇子中寿数最长的,能在这样诡谲多变的宫廷斗争中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寿终正寝,与苏麻喇姑的潜心教导分不开。

(二)、旧习“不洗澡、不服药”,高寿而终

苏麻喇姑为人所知的不仅有高洁的品质,超人的才智,还有一个那人无法接受的旧习“不洗澡、不服药”。据说,苏麻喇姑晚年笃信佛法,常年食素、不吃药、不洗澡,仅仅在除夕当天用少量的水擦拭身体,过后还把这些洗澡水喝掉,“以为忏悔”。

虽然苏麻喇姑活到了90多岁,算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女人之一,但是不吃药的习惯,在今天看来也是天方夜谭。

1705年,年事已高的苏麻喇姑身患痢疾,但是她“不服药”的习惯,让病情日渐严重。当时,康熙正在察哈尔等部视察,接到奏报,立即指示太医认真诊视,让人带回一种叫西伯噶古纳的草药,告诉她“……这是朕叫人送来的一种草,不是药……”,并令十二阿哥胤祹日夜看护病人,让人念经祈祷。可是,不管胤祹如何劝说,她仍然固守从不服药的习惯,她说:“我自幼就从不吃药,虽然这是草根,但也算是药啊!”阿哥们一再劝告,恳求她喝下去。最后,苏麻喇姑以命令的口吻说:“阿哥们将我的话奏报主子,他会懂得我的心思。”

9月7日,90余岁高龄的苏麻喇姑去世。尚在外地的康熙得知噩耗, 非常悲痛,指示“朕在十五日才能回到京城。所以遗体再存放7天,等朕到家后再来定夺。”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康熙帝对这位“额涅”的感情至深,他不仅想再看一眼苏麻喇姑的遗容,还要就死者后事的等级与规格亲自作出最后的决定。后来,苏麻喇姑被“葬以嫔礼”,安葬在孝庄的昭西陵侧。出殡那一天,除留皇五子、皇十子照顾皇太后,皇十四子留在紫禁城外,其余成年皇子都参加了出殡仪式。她亲自抚养长大的十二皇子胤祹更是为其守陵百日,直至雍正年间,苏麻喇姑死去二十多年以后,《清实录》中还可以见到胤祹拜祭苏麻喇姑的记载。

小结:孝庄太后的宫女苏麻喇姑,有何能耐,死后康熙都为她披麻戴孝?

苏麻喇姑备受皇室尊荣,先后侍奉过孝庄文皇后、顺治皇帝、康熙皇帝和皇十二子履亲王胤裪四代人,将青春和毕生精力都献给了皇室。她不仅陪孝庄度过了一生中最艰辛难熬的时刻,更是协助孝庄培养出千古一帝——康熙,晚年更是不辞辛劳,殷殷教导胤裪。虽为侍女宫人,却被孝庄称为“格格”,姊妹待之,她对皇室的功劳与感情,已经不是普通的主仆关系了。所以作为康熙帝心中的“额涅”,以嫔礼下葬明属荣宠,实为尊敬。

康熙为什么那么看重苏麻喇姑?

我想是因为“爱”吧!苏麻喇姑的身份虽然只是一侍女,没有什么爵位封号。但对于康熙来说,苏麻喇姑却是它生命之中不可缺失的一环,如同家人一般。

在康熙极小时候,孝庄太后便选苏麻喇姑区担任康熙的“启蒙老师”,顺便照料他的起居生活。

“赖其训迪,手教国书”

当时由于宫里天花肆虐,为了保护皇子们的安全,没出过天花的诸皇子全部被遣出宫外避祸,而年幼康熙也在其列。

而苏麻喇姑每天便往来于紫禁城和康熙住处,悉心照料!

当然,康熙还是没有逃过厄运,染上了天花!

而在此期间,苏麻喇姑依旧坚持陪伴照顾,而在她和一干仆从不顾危险,悉心照顾之下,年幼的康熙硬是从天花的魔掌中挣脱出来。虽然脸上留下了“麻子”,但好歹恢复了健康。

正是因为撑过了这一劫,才有了日后的清朝圣祖皇帝!

当然,对于年幼的康熙来说,苏麻喇姑给与他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要知道幼年的康熙由于天花就没有和父母有过多少相处时间,而且父母死得早,康熙才八岁就登基当了皇帝。

他是非常缺失那种感情的,而这一切,苏麻喇姑给予了一很好的弥补。

“世祖章皇帝因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母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圣祖廷训格言》

所以啊,康熙对于苏麻喇姑很感激,二人既是师生,又是母子!

当然,这仅仅是原因之一。

苏麻喇姑不仅仅是对康熙,她自从她成为孝庄侍女的那一天起,她便将自己奉献给了康熙他们家。从皇太极、顺治再到康熙,苏麻喇姑,这个来自于科尔沁草原上普通牧民家的女孩儿,为他们家做了太多太多。

首先是康熙它奶奶孝庄,其原本是科尔沁草原上的千金,嫁给皇太极之后,不得不离开草原来到了千里之外的金都城盛京!在这陌生之地,是苏麻喇姑一直的陪伴,缓解了孝庄的思乡之情。

而后来,皇太极死后,孝庄和幼子福临在权力混战中被推上了帝位,孤儿寡母,面对着权术阴谋,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儿。摄政王多尔衮将福临和孝庄太后分开并监视,母子二人想私下见一面都很困难。

当时的顺治皇帝福临年幼,如何斗得过多尔衮?

全靠苏麻喇姑,不顾性命之忧,奔走于母子二人之间,使得顺治能够即使反馈和得到母亲的指导。

在后来,康熙出生,苏麻喇姑又陪伴他走过了孤独的童年!

然而,苏麻喇姑却一生未嫁!

孝庄死后,她便孤身一人,实在可怜!

当年康熙之所以将皇十二子胤祹交于苏麻喇姑抚养,就是因为不忍看她孤独,有个孩子在身边陪着,多少也能享受一些天伦之乐。当然,这也说明了康熙对她的信任,是将其当作家人一样看待。

而苏麻喇姑也没辜负康熙的信任,十二皇子在她的教导下,成长得很好。更难能可贵的是,在“九子夺嫡”中,十二皇子并没有参加。其也因此得以善终,一生悠哉乐哉,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儿!

“姑妈自幼将我养育,我并未能报答即如此矣,我愿住守数日,百日内供饭,三七诵经。”——胤祹

康熙四十四年,年过九十的苏麻喇姑病逝。

康熙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按嫔礼为其建造陵寝,其就在孝庄的旁边!

康熙王朝中苏麻喇姑第几集被封为容妃?

苏麻喇姑没有做皇帝的妃子,一开始孝庄要封她为德妃,但是苏麻喇姑心里只有伍次友,而且她也看透了宫廷的勾心斗角,所以她宁死不从。

后来孝庄赐她带发出家,终身不能出嫁! 容妃是另外一个人!福建一个书香世家的女子!

康熙王朝伍次友苏麻喇姑经典语录?

1.天地无数有情事,世间满眼无奈人。

2.人才藏在人海里,就像锥子搁在裤兜里,这锥子嘛,一个是要出头,二是要扎人。

3.越简朴,越尊贵。

4.雄心的一半是耐心。

5.白天的紫禁城金碧辉煌,可在夜里,朕却感觉到杀机四伏。

6.你要昂首阔步地走,记着,这天,由你来撑,地,任你来踏,这天下的人都是你的臣民!去吧。

7.人生如残烛,越烧越短 ;尘世如汤药,越熬越苦。

8.视祸福如草芥,履水火如平地。

9.种地人说种地苦, 读书人说读书苦。

10.君子如水,小人如油,当水和油共用。伍次友和明珠,两者都少不了。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