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令妃,历史上有令妃这个人吗?
历史上当然有令妃这个人,但是不要把影视剧里的“令妃娘娘”和历史上的“令妃”完全划等号,只能说是原型人物。
▲影视剧里的令妃娘娘
令妃其实就是乾隆皇帝的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她生于雍正五年(1727年),比乾隆皇帝小16岁,父亲是内管领、追封三等承恩公魏清泰。乾隆九年被封为魏贵人,乾隆十年晋封为嫔,乾隆十三年晋封为令妃。之后又在乾隆二十四年晋封为令贵妃,不久后生下皇十五子颙琰(嘉庆皇帝)。
▲乾隆帝令妃画像
乾隆三十年五月初九日,令贵妃又被晋封为皇贵妃,这个时间恰好是那拉皇后因剪发而失宠之后。乾隆三十八年冬至,乾隆皇帝将皇贵妃所生的皇十五子颙琰秘密立储,然而才过了不到两年时间,在乾隆四十年正月皇贵妃就死了,时年49岁。之后的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皇帝正式公布皇十五子颙琰为皇太子,根据惯例追封令懿皇贵妃为孝仪皇后。
▲裕陵地宫孝仪皇后葬位(右侧为乾隆皇帝葬位)
尸身未腐的孝仪皇后1928年孙殿英盗掘乾隆裕陵地宫,之后溥仪派人到东陵重敛尸骨,在进入地宫后发现了一具尸身未腐的遗体。当时做为善后人员的宝熙在日记里记述了当时的情况,日记里说:“午后于石床西边两棺之间发现一后妃玉体,幸未损伤脱失,敬审其貌,颏多皱纹,齿未全脱,似五六十岁人。而皮骨俱存,丝毫未腐,笑容圆相,有如古佛,诚异事也。”!
▲孝仪皇后尸体照片
这具尸体经过考证被认定是孝仪皇后,乾隆裕陵地宫一共葬有六人,却只有孝仪皇后一人尸身不腐,至于尸身不腐的原因也成了谜团,这也是清东陵三具尸身不腐的女尸之一,其他两个是慈禧太后和同治的孝哲毅皇后。
综上所述,历史上令妃是确有其人的,她就是乾隆的第三位皇后(死后追封)孝仪皇后,令妃是孝仪皇后为妃时的位号,她也是嘉庆皇帝的生母。对于影视剧里对令妃的演绎,还希望大家不要当做真实的历史。
历史上的乾隆真的爱令妃吗?
最近的《延禧攻略》让令妃成了最火的后宫人物,想当年小君在看《还珠格格》时令妃还仅仅是个小绿叶,没想到其背后竟有如此深的“功力”。
说乾隆爱不爱令妃,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毕竟咱们不是乾隆,而在清宫里,皇帝或许也并不真正懂的“爱”到底是什么。
乾隆对令妃,喜爱肯定是非常的,不信你们来看看令妃的“升职记”:
姓名:魏佳氏,应该不叫魏璎珞
出身:正黄旗汉军包衣出身
曾做过职业:推测做过富察皇后的宫女,因为在乾隆悼念富察皇后的诗中曾这样写过:“令妃当年由嫡后亲自教养。”再结合她包衣的出身,想必一进宫应该是作为宫女。
晋升路径:在史料中,一般不会写后妃如何争宠,所以我们也不能妄加揣测令妃如何由宫女一跃成为王的女人,但她的晋升路径可是白纸黑字写清楚的:
乾隆十年,封为魏贵人;
同年,晋封为令嫔;
乾隆十三年,晋封为令妃;
乾隆二十四年,晋封为令贵妃;
请看到这里,魏佳氏仅仅用了十四年时间就完成了从贵人到贵妃的晋级,尤其是从贵人到妃,仅仅用了三年!!
这可是坐火箭的速度,而一般有这样情况的大多是妃嫔家族功勋或者是生有子嗣,可这三年,令妃并无子嗣所出,而且她的家族也不显赫,由此可见,乾隆对她的喜爱!
到了乾隆三十年,她又被晋封为皇贵妃,当时后宫中未设皇后,令妃实际上是宫中最有实权的女人。
除了晋升路径快以外,令妃的生子数量也堪称清朝历史上的前几名,尤其是她生下的十五阿哥永琰,成为了下一代的帝王,即嘉庆皇帝。
皇帝爱不爱你,从宠幸你和给你子嗣的数量上可以清晰看出。
令妃,“令”取自《诗经·大雅》中的“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寓意美好的东西,想必这位魏佳氏在乾隆眼里就是最美好的事物。
如今的《延禧攻略》将令妃刻画的足智多谋,各种主角光环套身,但在真实的历史中,我们却很难窥见她的生活细节,她这一生算得上是辉煌的,但寿命却很短,49岁去世,在乾隆六十年时,她被追封为孝仪皇后。
一个女人,在那个年代,最终走完了人生所有的巅峰,我想这已经够了,而如今再来讨论乾隆爱不爱,小君个人觉得真没有太多的必要。
为何在死后才被追封为后?
谢谢您的邀请。关于孝仪纯皇后(令妃)为何在宠冠后宫的前提下却未能如愿登临后位,直到其去世20年之后才被追封为后。在我看来,主要受乾隆朝中后期立后“窘境”、立储迟迟未决等因素的影响。下面我们来进行详细具体的说明。
令妃魏佳氏朝服像
一、乾隆中后期的立后窘境众所周知,1711年(康熙五十年)出生的乾隆皇帝,其89年(1711—1799)的生涯当中,共有3位皇后,分别是孝贤纯皇后富察氏、继皇后辉发那拉氏、孝仪纯皇后魏佳氏(追封)。而之所以在乾隆中后期会面临立后方面的窘境的问题,主要还是因为受前期两位皇后的影响。
先来说一下乾隆嫡妻孝贤皇后富察氏,出身名门,世代功勋。1727年(雍正五年)由雍正做主给二人赐婚,富察氏就此成为了尚为皇子之身的弘历嫡福晋。因二人年龄相仿志趣相投,所以成婚之后的弘历、富察感情很好,爱笃情深。1735年(雍正十三年)雍正去世后,乾隆得以继位。而富察氏也于1737年(乾隆二年)被乾隆册立为后,正式成为母仪天下的六宫之主。
孝贤皇后富察氏朝服像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论在藩邸还是在后位,即使乾隆后宫美女无数,富察皇后都是他一生之最爱,是那抹最纯洁无瑕的“白月光”。富察在紫禁城之内的寝宫为“长春宫”,在圆明园的居所为“长春仙馆”,这都与乾隆的“长春居士”称号是分不开的。所以在1748年(乾隆十三年)年仅37岁的富察于德州舟次崩逝时,乾隆的伤心程度可谓是无以复加。
为了爱妻,乾隆任性地将留存富察最后体温的青雀舫御舟从山东动用无数人力物力财力将之拉回了京师,并且因为爱妻的丧仪,乾隆变得异常容易动怒,大臣们稍有不慎就会被严厉处置,由此可见乾隆对富察所爱之深以及富察之死对他打击之大。
孝贤皇后富察氏剧照
最爱的女人去世后,乾隆本意是不欲再立后的,因为在他心中,除了富察氏没有人可以堪此大任,也没有人值得他立为后,哪怕是当时正得宠的娴贵妃辉发那拉氏也不行。但正所谓“后宫不可一日无主”,在乾隆生母崇庆皇太后的建议下,以孝义为重的乾隆还是在富察去世之后不久将辉发那拉氏晋升为皇贵妃掌六宫事。
如果是单纯的皇贵妃,那么便相当于是“副后”的地位,如果加上“掌六宫事”,便等同于告知众人,辉发那拉氏的后位已然定性了,之所以没有直接晋为后位,只是因为富察皇后的三年丧期尚未届满。1750年(乾隆十五年)八月初二,辉发那拉氏被正式册封为皇后,成为乾隆朝的第二位皇后。
继后辉发那拉氏剧照
虽然论出身,辉发那拉氏远不及富察氏好,但也算出身于正统家庭当中,不仅在雍正时期成为弘历的侧福晋,而且自幼秉承良好家训、在性格上“温婉淑德”的她也深得乾隆和崇庆皇太后钮祜禄氏的喜爱。自其被立后之后的15年里,乾隆不管去哪儿巡游,都会带上辉发那拉氏一同前往。
然而1765年(乾隆三十年),辉发那拉氏陪乾隆第四次南巡之后,却在二月十八晚上离奇不见了踪影,后来得知原来是因为“不遵孝道”和“迹类疯迷”而被乾隆提前送回了京师,而且在乾隆回京之后不久便将辉发那拉氏的四份册宝统统收回。
乾隆、继后辉发那拉氏剧照
不仅如此,在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辉发那拉氏去世之后,其丧仪仅按贵妃规格办理(实际连嫔都不如),其棺椁也被塞入裕陵妃园寝纯惠皇贵妃的地宫之内,直到12年后(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一位名叫金从善的生员拦截御道,才让乾隆对那拉氏失宠的原因做了进一步的说明,原来她是因为触犯剪发这一国俗大忌才最终被冷落以致失宠。
而一向知书达理的辉发那拉氏为何会突然“迹类疯迷”以致做出“剪发”这一出格之举,直到现在还是个谜。
乾隆画像
总之,两次立后之后,乾隆经历了对发妻富察红颜薄命一事的打击、对继后辉发那拉氏触怒龙颜的失望,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觉得后宫之中定不会再有人可母仪天下(此处已然连继后辉发那拉氏也否定了)。所以,纵使后宫当中宠妃换了一拨又一拨(令妃、容妃、颖妃、惇妃等),但却没有一个人可以当得了六宫之主这一大任。
二、出身短板是硬伤说完立后窘境,我们再来说说“母以子贵”的话题。后宫当中的妃嫔,要想得到宠爱,基本不出以下三种模式:1、出身显赫足以得到皇帝重视;2、年轻貌美足以使帝王为之痴迷;3、母以子贵,可以享后半生荣华富贵。而令妃很显然不属于第一种人。
按照史料的记载,令妃系“内管领魏清泰”之女。而魏清泰,虽然有正黄旗的显赫旗籍,但实际上却是包衣世家出身,也就意味着,令妃魏佳氏只能是由内务府组织的一年一度的包衣选秀而进宫,所以在出身上魏佳氏是没有优势的。
孝仪皇后魏佳氏剧照
出身上的短板,所幸被年轻和貌美稍加弥补。出生于1727年(雍正二年)的魏佳氏,比乾隆整整小了16岁(她出生的这一年,乾隆恰恰和发妻富察氏成婚)。而且论容貌,魏佳氏也不输她人。凭借这个优势,1745年(乾隆十年),一年之内,魏佳氏被连升两级,成为令嫔。三年后(1748,乾隆十三年),再度被晋升为令妃,成为一宫之主位。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33岁的魏佳氏被乾隆再度晋升为令贵妃,所受宠爱一时无人能出其右。
从1756到1766年的十一年间,魏佳氏一共诞育四子二女,在子女数量上为乾隆后宫之最。尤其在其六个子女当中,还有未来的嘉庆皇帝。那么如此宠冠后宫的她,为何未能在生前荣登后位宝座呢?前面我们有说到,她的出身并不高,而能入主中宫者,不仅要有母仪天下之仪,还要有与之匹配的出身,显然魏佳氏是没有这样的资本的。
乾隆剧照
三、钟爱之子先后离世,乾隆立储迟迟未决,永琰虽终被立储但并非乾隆最钟意之人除了出身不匹配,魏佳氏也未能完全“以子为贵”,最起码在其生前是这样的。我们都知道,乾隆偏爱于“立嫡立贤”的风格。立嫡的案例,便是孝贤皇后富察氏所生的两位皇子永琏永琮先后被定为皇储人选。可惜在乾隆心目当中以“立嫡”方式选出来的优质人选却先后离世,悲痛之余也令他对立储一事苦恼不已。在皇七子(嫡次子)永琮去世后,乾隆便改变思路将皇五子永琪作为接班人来培养,只可惜永琪也于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英年早逝了。
那么有人会问了,不是还有继后辉发那拉氏吗?她所生的十二阿哥永璂不也算嫡子吗?是嫡子没错,但由于1765年辉发那拉氏因触怒龙颜而失宠,其子自然也就跟着失去了成为接班人的可能性。随着所钟爱的立储人选永琏、永琮、永琪的先后离世,令乾隆对于立储一事再也没有当初的激情满满了。
乾隆画像
直到1773年(乾隆三十八年),乾隆才将十五子永琰按照“密立皇储”的方式勉强立为皇储。之所以说是勉强,因为在1773年现存在世的皇子当中永琰虽然综合能力最强,但也只是属于“中等偏上”而已,与永琏永琮永琪等人相比还是相差很远的。但无奈随着年龄的增长,纵然后宫佳丽无数,皇子的数量却连两位数也未能突破,备受局限性的他最终只能选择了资质平庸偏上的十五子永琰。
虽然永琰被立为皇太子,但按照规矩,永琰的身份只有皇帝弥留之际或者禅位之时才会公之于众。所以受“密建立储”的影响,魏佳氏的皇后之位也未能在生前被立,这也是为何说她未能在生前“以子为贵”的原因,当然这其中亦不乏乾隆对其出身和永琰资质的考量。
嘉庆画像
四、禅位于永琰,皇后之位终坐实不过虽然未能如愿在生前登上后位,在继后辉发那拉氏失宠的同一年,乾隆还是将魏佳氏晋升为皇贵妃,已属罕见景象(辉发那拉氏虽然失宠且被收回册宝,但并未公开废其后位,所以在表面上,辉发那拉氏还是皇后之身,而在皇后存在的前提下,还册封皇贵妃之事实属罕见)
1775年(乾隆四十年),49岁的皇贵妃魏佳氏去世,乾隆追谥其为“令懿皇贵妃”。二十年后(1795年,乾隆六十年)的九月初三这一天,乾隆对外公开永琰皇太子身份的同时,也追封太子生母魏佳氏为皇后。
孝仪皇后魏佳氏剧照
总结:纵观令妃魏佳氏的一生,出身是她的致命短板,因为出身血统不高的原因,即使备受恩宠诞育四子二女,即使儿子永琰被确立为皇储,但由于乾隆朝中后期面临的立后窘境以及永琰并非乾隆最属意托付江山之人,且受“密立皇储”规则的限制。所以在其生前,还是未能正位中宫。最终在乾隆决定将皇位禅让于永琰之时,魏佳氏才被追封为皇后,这份殊荣也因此最少迟来了20年。
行文不易,我是“史海甄客百晓生”,一个资深的历史迷,如果你喜欢听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多多关注并支持,谢谢大家!
历史上真实的她是什么样?
是乾隆的第三位皇后,谥号为孝仪纯皇后,然而这个皇后并非皇帝所封,而是被儿子嘉庆追封的皇后,生前,她的最高位分为皇贵妃
孝仪纯皇后,为汉军正黄旗包衣管领下人,族入满洲镶黄旗,称魏佳氏。
初入宫为贵人,乾隆十年晋为令嫔,乾隆十四年晋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晋贵妃,乾隆三十年晋皇贵妃,乾隆四十年去世,称令懿皇贵妃。
为乾隆生下四子二女,分别为皇七女,皇九女,皇十四子永璐,皇十五子颙琰(即嘉庆皇帝),皇十六子,皇十七子,但四个儿子只有嘉庆帝活到成年,并成为最后的赢家,成了皇帝,而魏佳氏也母以子贵,在嘉庆帝登基后被追封为皇后。
自嘉庆四年至道光三十年屡加谥为: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纯皇后。
如懿传延禧攻略还珠格格哪个令妃才是历史上最真实的?
三部剧中《延禧攻略》和《还珠格格》都是体现了令妃好的一面,而《如懿传》虽然跟着《延禧攻略》播出,但剧中的令妃不仅赐名改为了炩,还将人设改成最坏的一位。
但在后宫中的女人没有一个善良的,令妃在后期能爬上这么高的位置并长久霸占着乾隆身边宠妃的位置,没有完完全全的好人。
在《如懿传》的书中对令妃最多的评价就是像极了年轻时的青樱,也就是如今的皇后,并且比年轻时候的如懿多了几分绕指柔肠,让她更得身上恩宠。此剧可通过当贝影视快搜在电视上找到观看哦。
《还珠格格》《延禧攻略》中的令妃都展现了令妃好的一面,但在没有历史真正叙述的情况下谁都不清楚当时令妃的样貌及性情,不过肯定的是非常符合乾隆的口味才能恩宠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