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母亲节,闰月的老人活一千啥说法?
2020庚子年是个双春年,一年中有两个立春节气,一个在年初的2月4日,是农历正月十一;一个在年尾,是腊月廿二。之所以会出现“双春”的现象,通常是因为一年中有了闰月。今年2020年就是闰四月。
什么是闰月呢?简单地说,就是一年中出现了两个相同的农历月份,闰四月也就是说今年有两个农历四月。今天公历是2020年5月8日,农历是庚子年四月十六。等到公历5月23日时,就是闰四月的第一天了。
之所以会有闰月,是因为农历不像公历那样,每月都是固定的大月31天,小月30天,而是按推算,大致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所以农历一年的天数也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365天,而是大致在354天左右。
所以,为了协调公历与农历之间的天数就设置了“闰月”。现行农历置闰方法是“十九年七闰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加上7个闰月。如果没有闰月的协调,那很有可能,中秋节就不是圆月出现的时间了,清明时节也不会雨纷纷了,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很多节气就和它原本代表的天气状况对应不上了。
而对于闰月呢,古人认为它是特别的的,总会赋予它以一种特殊的意义,或美好的期盼。关于闰月的说法,民间流传有很多,其中就有这么一句“闰月鞋,闰月穿,闰月的老人活一千”。
这句俗语的意思就是每逢闰月的时候,要给家中的老人买双鞋,而且要让老人在闰月里穿上,这样老人就能健健康康了。说老人能活一千,那当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它包含着一种美好的祝愿,希望老人能健康长寿。
至于谁来买鞋呢,也没有特别的规定。通常是子女末成家时由子女来买,子女成家后则由女儿或媳妇来买。买鞋给老人,代表的是儿女的一番孝心。那为什么非得是鞋呢?这也是有原因的。
以前人们穿的都是布鞋,鞋底不耐磨又忌水,做一双布鞋也不容易,平时都舍不得穿。而平常老百姓整日要干农活,经常上山下田的,更舍不得穿布鞋了,要么光脚,要么穿草鞋,一双脚被磨得伤痕累累。为人子女的,首先想到的就是给父母买双合脚的鞋子。
那可能有朋友就会说了,要表达孝心,什么时候都可以,为什么非得是闰月呢?这是因为,古人还认为,闰月的特殊就在于它非灾则福,反正是一个不寻常的月份。闰月买鞋给父母,就希望他们能将霉运踩在脚下,平平安安的度过这个不寻常的月份。
总之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子女一番孝心的表现。当然,孝顺父母并不只是这一时的,而是要在父母有生之年,持之以恒地尽孝。不过,既然是个传统风俗,大家也不妨应个景,讨个好寓意。今年四月,您给父母买鞋了吗?
母亲节2021年几月几日?
2020年五月九号,放五天假
各大婚姻登记处都爆满?
5201314,仪式感并不能等同于幸福感
今天是5月20号,结婚登记的人排成了长队。甚至有人想在13点14分办理,整个时间点连起来是5201314,谐音“我爱你一生一世"。
然后每年的5月20号,都是结婚纪念日,多有仪式感呀!祝愿天下所有结婚的人都幸福快乐!
但是,仪式感并不能等同于幸福感。婚姻是不是幸福,不在于什么时间登记。也不在于婚礼是否排场,体面,隆重。更不在于有多少彩礼和下多少聘礼。而在于结婚的双方是否相爱?结婚后双方相处的方式是否感觉舒服,没有压力?
对女人来说,嫁给爱情,嫁给对的人,心灵匹配,行动默契,可能每天都是快乐的,被男人宠着,天天都过儿童节。
只要自己懂得知福惜福,不恃宠而骄,不作不闹。能温柔的包容和善待对方,对爱人多些关心和体量,与对方相互信任,什么事情都商量好再办,同时,也善待双方的家人,自己也不断的成长,改掉自己身上的坏毛病,婚姻肯定会幸福。
两个人在一起,商量好制定一个家庭的短期计划,再制定一个长期规划,家里的收入怎么分配开支?什么时候要孩子,要几个?多长时间旅游一次,去哪里?节假日怎么安排?什么时候回婆家,什么时候回娘家?
如果两个人上班都忙,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带孩子之类的家务活,怎么处理,怎么分工?是请保姆,钟点工,还是吃餐馆,自己协调着分工做?
诸如此类的生活琐事,看似平凡啰嗦,实则堆积起来就是日子。处理好了,日子过得快乐,满满的幸福感。
处理不好,就会矛盾重重,争吵不断。如果彼此又都个性强,不懂得谦让和付出,矛盾越积越多,到最后日子就真的没法过了。
当然啦,夫妻相处又好,又懂得在某些重要的特殊日子,有点仪式感,准备点小惊喜,制造点小浪漫,是不是就很完美?幸福得不要不要的?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愿所有的夫妻都尊重和体量对方,相互信任,在陪伴中一起成长,幸福美满!
本文是原创首发。图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提醒立删。
阅读后,转发和评论,点赞和关注,是你的美德和恩赐。谢谢你的支持!特别喜欢和尊敬你这样的正能量的读者!
疫情在家学习啥也没有怎么学习啊?
一、换下睡衣,清爽面对难题
大家应该发现了,在家的学习效率总是比学校低很多。就好像同学们聚在一起就能形成一种磁场,给全员加上“认真”buff。其实这是因为,人是很容易受环境暗示的,所以只要你在家也能给自己某种“暗示”,也能让自己的大脑沉静下来,从此知识的海洋任你遨游。
所以,我们起床之后的第一步,就是换下睡衣,穿上正式点的衣服,例如校服,给自己充足的仪式感,告诉大脑:让开,我要开始学习了!
二、不要犹豫再三,当机立断开始学习
有时候我们不是没有想学习的心,但总是“转念一想”,觉得不着急,待会再开始也不晚。拖着拖着就不了了之了……
有学习的念头一定要抓住,一旦开始了你就会觉得,一时学习一时爽,一直学习一直爽!我们常说万事开头难,很多时候,只要我们愿意拿起笔开始看题做题,学习的状态就会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
三、不要浪费太多时间做计划
总有人告诉我们,要学会做好学习计划,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列个表,把今天要做的事写出来。但这个方法,其实不适用于每个人。
总有些人就是不爱做计划,越计划越能产生抵触心理。好不容易做完计划,又被密密麻麻计划表劝退了。
另外一些人,又非常沉迷做计划,一个计划可以写一天,计划完了一天也就过完了。回想自己这一天到底做了什么?啥也没有。
不要迷信“计划”,计划只是我们梳理思路的方式。
如果你这一天也就打算写写作业,真没必要在本子上涂涂画画几个小时来计划这作业到底怎么写。
有这时间都能做完一套卷子了。
引发养恩与育恩的思考?
小丁认为:任何事情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解决后续问题往往比一昧批判指责更加重要,深刻反思往往比议论更加值得行动!
男子自述活埋母亲作案动机:原来是不满母亲大小便失禁致家里臭烘烘。
---------
5月7日,记者从靖边县公安局了解到案件的一些细节:马某将母亲从家里拉出后一直未归,因马某曾流露出想遗弃母亲的想法,马某妻子担心老人安危决定报警。马某自述作案动机是由于母亲经常大小便失禁致家里臭烘烘,给他造成较大心理压力。
---------
5月6日,有网友称陕西一名男子将79岁母亲活埋进墓坑。网友消息称,5月2日,男子马某用手推车将母亲拉走,向家人谎称将母亲送去亲戚家了。马某被警方抓获后交代,他将母亲拉到无人处,找了一个废弃墓坑倒进去埋了。记者从靖边警方获悉,网友消息属实,涉事男子涉嫌故意杀人罪被刑拘。
弑母的马某,目前已被靖边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依法逮捕。国家卫健委、全国老龄办5月9日表示,马某的行为突破法律底线、道德底线、人伦底线,性质极端恶劣,必须依法严惩。
一、活埋瘫痪母亲的马某可能怎么判?《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不赡养老人犯法吗?不赡养老人犯什么法?
犯法。并且法律规定:对于自已年老的父母,没有或丧失了劳动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因而无法独立生活的,作为子女负有扶养义务,有能力扶养却不扶养,致使父母因遗弃被迫自杀的;因生活无着而流落失所的等等,就构成犯罪。要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的规定,以遗弃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人性悲凉的背后,是道德的审判吗?谈谈几点细节的地方。1、老人被埋时间5月2日,救出时间5月5日 。没人知道,她在幽深昏暗的墓道里,目睹亲生儿子的所作所为,一分一秒是怎么熬过来的。
2、 老人被救出后,仍能与警方交谈,送医后身体状况良好。人不喝水的极限存活时间在三到五天,没人知道她年轻时为了家庭吃过多少的苦?才能淬炼出如此的体格和心态。
3 、老人的医药费谁来付?老人今后又该何去何从 ?没人知道。
“案件本身不复杂,主要是嫌疑人泯灭人性,有违道德伦理,让人难以接受。”当地公安部门负责人的这一段话,激发了众多网友的共鸣。
四、究竟这件事怎样引发了我们的愤慨?埋母事情发生,无数网友愤怒谴责:几乎所有人都难以想象这个世上有这种对待母亲的恶人!
回到“案情”本身,还不只是要把现在的案情“搞明白”,更需要把过去的关系“搞清楚”。因为,对于这起“活埋母亲”事件,更为重要的是追溯人性的复杂性,而非只是简单的“严惩”就可以作结。当然法律是法律,不能违法法律,一切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五、儿子亲手活埋母亲最新进展怎样?背后的人间真相,是如何值得我们所有人警醒?有人同情大儿子的遭遇,只能说他选择了最错误的方式解决问题。
有人只求法庭能给予他重判,让这种没人性的把牢底坐穿。更多的人希望政府能妥善处理后续,让老人能够颐养天年。
事实上,解决后续问题往往比一昧批判指责更加重要,反思往往比议论更加值得行动。
六、“儿子活埋79岁母亲”刷屏背后的思考:“为什么我付出全部,却养出一个不懂感恩的孩子?” 为什么母亲又曾声称是自己爬进去的?
1、世间最美的传承,莫过于我养你小,你养我老。
生育之恩,养育之情,错综复杂。老人获救是一场闹剧的开始,对家庭而言,可能是悲剧的开始。社会的悲哀,在谴责的同时,国家或是我们都应该反思如何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
2、人能靠住的只有自己。
现实可以比电影更残酷无情,生活没有剧本,最可怕的是人心。很难想象一些做法固然是丧尽天良,令人发指。而最好的人性教育就是言传身教。活出自我,活得光亮。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先变成什么样的人。当你老了,真相可能比想象中更残忍!
3、生而为人,请务必善良。
只有学会了爱,学会了善良,学会了换位思考,才不会做出恶毒、冷漠的事,对别人如此,对你更是。修养和见识,规矩和敬畏,心理的自我疏导,是人生一辈子都要学习的。
犹记得在龙应台的《目送》有这样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七、这件事情应该在愤懑中过去吗?怎样让此类事件最少发生甚至消失?说到底我们还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中国本质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老年人人口基数庞大,如何解决不让悲剧再次上演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毕竟这种事在农村太常见,如果不从深层去考虑,可能这样的事还会发生。看到这种新闻,心里有莫名的疼痛。基层百姓福利的问题,养老金的来源、分配以及民生服务的供给、价格,空巢老人等都是问题。
我想更深沉的问题在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此相关的还有教育及医疗体制改革,都已迫在眉睫。经济发展的目标一定是要让人民生活的愈加有尊严。
这个事件看了深深受到震撼的同时,包括你自身在内的人恐怕多多少少都在隐隐担忧自己将来的养老问题了。
那么现实的社会问题就是:不仅仅是农村,城里也有大量独居老人面临同样困境。老龄化严重的日本,还不时出现独居老人死在家中几个月都无人知晓的新闻。看得大家都是心有戚戚焉。人人都会老,只盼尽早完善养老机制,从多方发力,社会才会越来越好!
八、请记住,父母在,人生尚有出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衷心希望天下所有父母的付出都能心生温暖,虽苦犹甜。衷心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被孩子温柔以待。
百善孝为先!但孝不能仅仅是道德的倡议,而要有法律的强制,还要有养老体系的充分支撑。毕竟所有人都应思考背后,希望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关注度和反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