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晚上可以出门吗,清明节当天可以出行吗?
是可以出门的,但是建议最好不要出远门,以及,晚上不要出门。民间传说,清明节最好不要出门,而且最好不要孩子出去玩。那是因为清明节还有一个叫法是鬼节
今天是阴历的七月十五中元节?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相传这一天地狱大门打开,阴间的鬼魂会放禁出来,有子孙、后人祭祀的鬼魂回家去接受香火供养。无主孤魂就到处游荡,徘徊于任何人迹可至的地方找东西吃。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举行设食祭祀、诵经作法等“普渡”、“施孤”布施活动,以普遍超度孤魂野鬼,防止它们为祸人间,又或祈求鬼魂帮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各处地方的传统不一样,有的地方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
某些地区则在七月十五会有普渡的习俗,称为“中元普渡”,后来发展为盛大的祭典,称为“盂兰盛会”、“盂兰胜会”。
有的传统中,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死亡超过三年的称老亡人。 老一辈的迷信说法是: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别祭奠。
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亡人们回去的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做一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无论哪些地方的传统是否一致,目的都是一样,祭祀先人。在这一天,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 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
南北地方的正日不同:一般来说,北方过”七月十五“中元节,南方一般过”七月十四“,主要指广东广西一带。相传:当年蒙古大军进攻南宋,七月十四前夕,除了岭南,其他地区均已沦陷。百姓听说蒙古军还要继续南下,为了躲避战乱,不得不背井离乡。可是七月十五“中元节”马上就到,谁都想在离家出走前祭祀一下祖先,更何况是传统的“中元节”。但是由于蒙古军的将军急于立功,根本不管民间这些习俗。于是,百姓不得不提前把“中元节”给过了,而这一天刚好是七月十四。这一做法后来形成习惯,一直延续至今。在宋朝,广西、广东、海南都属于岭南地区,这就是岭南人不过七月十五,而过七月十四的原因。
“
就以华南地方的传统为例:
在华南地区虽然以七月十四为正日,其实,节日的庆祝活动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直到七月三十日,长达一个月。以前的节日庆祝活动很多,现在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主要禁忌有:
1.七月一日起,孕妇与小孩子在晚上一般不能出外,尤其是七月十四,因为民间传说鬼门关已开,小孩子容易撞邪,看到不干净的东西;回家会哭闹或者不舒服;因此,小朋友和孕妇不能晚上出外。
2.农村人家或城市的人都要烧衣,即买一些香火、龙眼、烧肉、豆芽、元宝、香烛等在家里的神位烧,以祭祀先人;还要到楼下或小区门口或一些路口(如一些容易出车祸的路段)、村口的土地庙之类的地方烧元宝香烛等。一般都有指定的位置,这些一般的女人都晓得。
七月期间每逢晚上都会有人在路边烧纸钱,小朋友不要靠近3.七月十四当天,一家人会一起吃顿饭。缅怀一下先人。
4.在广西,七月十四这一天,鸭子是必不可少的祭品、鸭肉也是餐桌上少不了的美食。因此,在广西,民间又把七月十四叫做“鸭子节”。为什么是鸭呢?“鸭”和“压”谐音,意思是将妖魔鬼怪的邪气压下去的意思。不只是谐音,从阴阳学上来说,吃鸭肉比较容易上火。上火属阳,阴阳相克,吃了鸭子所增长的阳气,能把夜间出洞的那些阴气给克掉。(这个是广西的习俗,广东就没有这个习俗)
以上是现时简化了的过节形式。如果是以前会更加的正式和隆重。
鬼节可以吃饭吗?
鬼节是可以吃饭的,每年的农历七月十四或七月十五那天,即中元节,人们俗称鬼节。我老家是这样的,鬼节那天傍晚,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烧香、烧纸钱,烧完后就紧闭家门不给出去,小时候听说,晚上有鬼出来找东西吃,千万不能出家门,要不然会碰到鬼的哦,到现在都不知道是不是骗小孩子的,因为到我三十几岁了,看到老人家还是和从前一样的做法,大人小孩晚上都不会出家门。
关于中元节的传说和禁忌有哪些?
中元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中元节起源“中元”之名起于北魏,中元节又称“鬼节”或“孟兰盆会”。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佛教典故
相传目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目连知道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 ,可饭一到口边就化为灰焰,佛祖释迦牟尼告诉他,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其母方能济度,目莲依佛主之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
后来这一传说形成一种民间习俗,并逐渐演变,从供养僧人演变成供养鬼魂。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用以化解其怨气,不至于为祸人间。久而久之,就有了盂兰节这一节日。
道教说法
道家全年的盛会分三次(合称为“三元”)。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主要是举行赐福的仪式。
七月十五日便称“中元”,用以赦免亡魂的罪。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
相传七月地狱大门开放一个月,所有的无主孤魂全从阴间出来,到阳间找东西吃,因此各地方都纷纷在这一个月举行“普度”的祭祀仪式。
从前,各地轮流进行普度,把七月的每一天安排得满满的,引起孤魂野鬼的酗酒、殴斗事件﹔后来的普度便统一在七月十五日举行。
中元节习俗:1.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2. 祭拜先祖
民间相信,祖先会在中元节返回家中探望子孙,所以需要祭祖。
这种祭祖行为是敬祖祀先、“事死如事生”传统伦理的一种体现。
在盂兰盆会中,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叫做“放焰口”。“焰口”就是佛教所谓地狱中的饿鬼,这项活动的目的是超度亡灵、为孤魂野鬼施食。
“放焰口”在黄昏或晚上进行,活动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可达次日凌晨。先由僧人诵经、做法,最后由主持用米粮、净水在四周挥洒,为鬼魂施食。
3. 祭祀土地和庄稼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
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
4. 面塑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根据每个人的身份,角色不同,捏的形状也要不一样,寓意也不同。
中元节的实际意义: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以及中元节的文化中,可以体会到中元节具有双重意义。
人们在开展中元活动的时候,要跳脱鬼的角度,传承孝道文化。
阐述怀念祖先的“孝道”,让人们慎终追远。发扬推已及人,救济众生的义举,换得世界清平。中元节禁忌:13个常见的禁忌
1、忌半夜晾衣服2、忌披头散发睡觉3、夜游4、忌半夜庆生5、忌说“鬼”字6、忌乱踩冥纸7、忌乱拍他人肩头8、忌将筷子插在碗上9、床头忌挂风铃10、忌偷吃祭拜的祭品11、忌轻易的回头12、忌下水游泳13、忌吹口哨传统的中元节有什么习俗?
北方小城,中元节就叫“鬼节",是哀思已逝亲人的。有烧纸钱冥币的习俗。
一楼王姨老公去世后,每年中元节这天傍晚,王姨都会把叠好的冥币包好,写上她老公的名字,带上烧纸,然后去路口烧,并告诉老头子,想吃啥买啥,别抠擞。
昨天与王姨住对面屋的小李带回的消息,把王姨急哭了。
因创城,小城禁止焚烧冥纸,谁违反,在电视上曝光。王姨问,这个规矩是谁定的? 是政府定的,小李还说,王姨你去街的路口看看去,到处都贴着禁止烧纸的宣传呢。
今天看见王姨出门时,穿一身素净的衣服,手捧一束鲜花,告诉大家,她要文明祭祀,去祭古寺看老头去。
大家投去敬佩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