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接是什么意思,钣金是什么意思

天美资源网

铆接是什么意思,钣金是什么意思?

钣金是对钣金(通常小于6mm)进行的综合冷加工工艺,包括剪切、冲孔/切割/复合、折叠、焊接、铆接、拼接成型(如汽车车身)等。它的显著特点是同一部位的厚度相同。

钣金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导电(可用于电磁屏蔽)、成本低、批量生产性能好的特点。它已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通信、汽车工业、医疗器械等领域。例如,在电脑机箱、手机和MP3播放器中,金属片是必不可少的组件。随着钣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钣金设计已经成为产品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机械工程师必须掌握钣金的设计技巧,使设计出的钣金既能满足产品功能和外观的要求,又能使冲压模具制造简单、成本低。

铆接是什么意思,钣金是什么意思

复合铁锅什么意思?

复合底锅其特征在于:锅体底部与均热盘之间通过铆接装置压铆后钎焊复合为一体。 设计的铆接装置,从根本上解决了两种材料复合在一起,由于热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蠕动而发生开缝或脱焊的问题,具有锅体与均热盘连接牢固、质量可靠、加热均匀等优点。

优点:

1、采用优质不锈钢基材原料精工制作,厚重坚韧,保留欧洲德国经典传统风格,经久耐用。

2、三层直角复合底,导热快,受热均匀;保温时间长,节能省时,耐用不糊底;适用于电磁炉等到多种热源。

3、新型手柄,新颖时尚,激光打印,科学省力,隔热防烫,卫生健康又舒适。

4、可视玻璃组合盖与锅体的紧密配合,产生“水封效果”有效地保留食物营养成分不流失;低温中小火烹饪,健康又环保。

5、折叠型锥形锅身设计,时尚合理符合现代人生活的需要,实用又富有时代感。

热熔是什么意思?

热熔是塑胶件与塑胶件、或与其它零件例如金属件、印刷电路板等进行装配的一种方法,又称为热铆接。热熔的原理是在塑胶件上有局部凸起称为热熔柱,在需装配的零件上有对应的孔,热熔柱穿过孔,通过加热使热熔柱熔化再成型,从而将另一个零件紧固。根据加热方法的不同,热熔可分为热风热熔和脉冲热熔两种。

钣金是什么意思?

钣金,一种加工工艺,钣金尚未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根据国外某专业期刊上的一则定义,可以将其定义为:钣金是针对金属薄板(通常在6mm以下)一种综合冷加工工艺,包括剪、冲/切/复合、折、铆接、拼接、成型(如汽车车身)等。其显著的特征就是同一零件厚度一致。

现代舰炮能否击沉二战时的战列舰?

写在前面——这是一个还没开始就结束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答案当然是显而易见的:现代的127mm/130mm舰炮在发射常规的30kg级高爆弹时,是不可能击穿二战新锐战列舰的主装甲盒的,更毋论构成击沉。通俗点讲,今天的舰炮在发射普通炮弹的时候,打在战列舰的主装甲上,就只是挠痒痒。

图为美军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佩伯号(USS Preble DDG-88)在2003年2月,用其127mm主炮进行炮术射击训练。留意图片右上角刚刚出膛的弹丸,以及炮塔下方抛出的炮弹药筒。

↑其实从设计目标来说,现代舰炮并不是用于打击战列舰这样具有良好防护的目标的。但无论如何,今天的舰炮的技术含量和科技水平相较于数十年前就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的战列舰,显然已经有了长足的提升。

↑穿甲哥并不想用一句“不能”,简单粗暴地阉割这一份属于武器的浪漫。请允许我在这里自作主张,略微修改一下题主提问的题目:如果二战水平的战列舰由于某种原因突然回到了今天各国海军的军备库中,以今天的科技水平,用最新科技武装的、以战列舰为作战目标的127mm/130mm舰炮能否击沉战列舰?

一.采用动能弹药——鸡蛋碰石头

↑探索用现代技术打造的舰炮彻底击沉战列舰的可能性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便是舰炮发射的弹丸要能在击穿战列舰厚重的主装甲盒后,依旧保有一定的穿透力。只有炮弹将战列舰的主装甲盒体击穿并深入舰体,才有可能损毁战列舰内部的核心零部件、损耗战列舰的储备浮力,从而才有可能击沉或是击毁战列舰。

↑在面对火炮射击的时候,二战末代战列舰都拥有相当强悍的生存能力。以日本的大和级战列舰为例,该级舰一共安装了总重达22895吨的装甲,用于防御的重量占全舰标准排水量的比例高达33%。

我们以大和级战列舰410mm厚的舷侧主装甲带为一个参考值,由于大和级的舷侧装甲带有一定的倾角,在实战中弹丸更是很难完美地以90°的垂直入射角命中敌舰的舷侧装甲带。故此,弹丸入射法线方向的装甲等效必定会大于其410mm的厚度,我们不妨取一个500-700mm的粗略实际数值。

↑500-700mm的均值钢装甲靶板,今天的大部分120mm/125mm坦克炮发射的尾翼稳定穿甲弹都能够在2000m开外将其击穿。

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用现代技术改造的127mm/130mm舰炮,发射尾翼稳定穿甲弹也能击穿战列舰的主装甲带,并且对战列舰内部的关键部位造成致命伤害,进而通过诱爆弹药库等方式彻底击毁战列舰呢?

然而答案依旧是:不能。

↑今天的APFSDS(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主要依靠极高的速度和细长的长杆结构足够的结构强度来“撞”穿敌方坦克的装甲。但关于这种弹药能否击毁战列舰,以下这点非常值得注意:

↑由于APFSDS采用细长的长杆结构,在其以巨大的速度撞击坚硬的坦克装甲板时,除了长杆头部要承受巨大的压力,整个杆体也要承受巨大的应力。

就好像结构同样细长的弓箭在飞行和击中靶标的过程中箭杆会发生摆动一样,长杆穿甲弹在击中目标的同时杆体也会剧烈振动。

事实上,当目标靶板不是材质均匀的均值钢,而是软硬、粗细、间隙不同的复合体时,连坚硬的长杆穿甲弹在穿越这种复杂介质时,也是非常有可能因为受力不均匀而发生断裂的。

↑也正因如此,今天的复合装甲便是在这样的思路中诞生的。其本质上就是用各种软硬不一的材料做成“夹心饼干”,以诱使敌方长杆穿甲弹在穿透装甲的过程中,长杆各部位因受力不均匀而发生断裂,以大大削弱敌方长杆穿甲弹的穿甲能力。

↑而且在长杆穿甲弹穿透一层装甲板后,其入射角度也一定会发生较大的偏移,甚至有可能会失控翻滚。如果两层并不垂直的装甲板间还有较大的间隙,那么长杆穿甲弹击穿下一层装甲的能力也会被大大削弱。

↑战列舰显然不只有一层装甲板,在外侧主装甲带后,还有数不胜数的舱室和各种杂七杂八的设备,还有数以米计的、由空气填充的间隙。

今天的APFSDS一定能够击穿战列舰最外层的主装甲带,但在击穿主装甲进入舰体后,面对纷繁错杂的战舰内部设备和布置,长杆穿甲弹还能存留多少动能、是否还能保持良好的入射角度,甚至会不会直接断裂,穿甲哥持非常悲观的态度。

所以,长杆穿甲弹能够击穿战列舰最外层的主装甲带,甚至是最厚的炮塔正面和指挥塔装甲。但其能够顺利深入战列舰舰体、从而击毁战列舰的可能性,在穿甲哥看来,是微乎其微的。

↑而且绝大部分战列舰的主装甲带都采用了经过淬火工艺的渗碳(有的甚至是铬、镍等硬度更高的合金)表面硬化钢装甲,其装甲表层的硬度极高,能够直接凭借超大的硬度磕碎来袭的弹丸,使其无法穿透装甲。

故此在战列舰时代,战列舰主炮多采用被帽风帽穿甲弹(APCBC),大多在主穿甲体前安装了一个钝头的硬质被帽(上图中间最小的那个部件)。炮弹在命中目标的时候先以高硬度的被帽磕碎敌舰装甲上的硬化层,主穿甲体再进一步侵彻目标装甲。

↑今天的长杆穿甲弹,并不是针对表面硬化装甲设计的。因此当他们击中战列舰装甲板时,也许其钨合金甚至是贫铀制成的弹头不会被战列舰装甲的表面硬化层磕碎,但在骤停的巨大的加速度下,其后细长的弹芯折断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

二.化学能弹头——杯水车薪

采用化学能的破甲弹头和借助动能的穿甲弹头,基本上就是现今技术使用127mm/130mm炮击毁战列舰的唯二希望了。穿甲弹头在上文的分析中已经被枪毙了,下面我们来看看破甲弹头。

↑破甲弹的原理远比穿甲弹简单,没有什么结构强度弹芯材质等等问题,就是用炸药将熔化的金属向前推进形成金属射流,使劲烧就完事了。换句话说,上文提到的弹头被舰艇装甲硬化层磕碎、弹芯折断等问题,都不会在破甲弹身上出现。

↑而且,破甲弹基本上只需要提升药罩直径、提升炸药量、改进战斗部形状设计,就能近乎无上限地提升破甲深度。今天一些反坦克导弹对均质钢装甲的静破甲深度已经达到了1500mm以上。

↑但实际上,用破甲弹头攻击战列舰,比用前文提到的穿甲弹头还不靠谱——破甲弹的金属射流无论是在穿甲的过程中还是暴露在舱室里的空气中,都会因迅速降温而令射流破甲能力被大大削弱。即便做出静破甲深度3米的超强破甲弹头,最多也只能打穿一两层舱室,根本不会触及位于战列舰深处十多米的弹药库等核心部位。

↑而且,破甲弹的后效仅仅只是一束直径最多只有几厘米的金属射流而已。在空间相对狭小的坦克里,这样一束金属射流是非常有可能杀伤车内成员、击中车内关键部位的。但在舱室间距离以米来计算的军舰里,这样一束涓涓细流恐怕并不会造成多大的损害。

三.说说另外两个不太靠谱的思路

有的读者朋友可能会问了,为什么不用制导弹药对战列舰的弱点进行外科手术式的“点穴”?

↑许多爱好者都知道朱姆沃尔特级胎死腹中的155mm制导炮弹。但实际上,美军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为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上的127mm舰炮研发制导炮弹了。但即便用这种黑科技产物,也很难将战列舰彻底击沉。

一发127mm炮弹最多也就重50kg(其实美帝的常规127mm高爆弹弹丸只有30.7kg,50kg已经是一个放水的数据了),在这50kg中不仅要装下既占空间又占质量的制导系统,还要装下强度足够穿透二战末期战列舰152-224mm甲板装甲的穿甲弹头或是装药量足够的破甲弹头,并且还要保证整个弹体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以不至于在弹药击中战列舰水平装甲板时发生断裂或是引信失效。以上的这一系列指标,以穿甲哥对当今弹药技术的了解,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另外一个思路是放弃穿甲的尝试,而改用超量的高爆弹药“清洗”战列舰的上层建筑。这样做的确可以通过摧毁指挥观瞄设备来使得战列舰失去作战能力,但还远远达不到本文“击沉战列舰”的要求。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