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卜学亮,勿施于人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亲自强加给对方。
这句话被称为“金规则”(金律),是指在人际伦理中,对待他人的总原则在伦理体系中的表现,即各种文化的伦理体系中,都有至少一个在理论上无懈可击、在实践上历久弥新、能够一以贯之地概括表达伦理体系总精神的一条道德原则,通常人们把这类“绝对无疑的”道德黄金律叫金规则(the golden rule)。
《论语》是儒家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录,儒家思想核心是“仁”。《论语•卫灵公》中,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春秋无义战”(《孟子•尽心下》)。孔子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看到很多违背仁义的事。那些诸侯王,将自己不喜欢的事强加给百姓和别国,导致社会不和谐。所以,这句话不仅具有社会伦理意义,还具有政治哲学意义。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