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青年,不在乎别人的闲言碎语?
所谓“佛系”
是近两年的网络热词
最早来源于2014年日本的某杂志,该杂志介绍了“佛系男子”。主要意思是指看淡一切,有目的的放下,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一种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
佛系,网络流行词,该词的含义是一种追求自己内心平和、淡然的活法和生活方式。大部分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节奏去做。
“佛系”标签不是丧,是三分调侃,七分从容的自我消解。正如宗教中的佛,有自己的信仰,不是消极逃避,而是将合理欲望转化为积极能量!在前行的路上持这种态度,摆脱各种矛盾焦虑,成为快乐的人。
举几个例子吧⏩⏩⏩
佛系买家——据说是指这样一群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不差评,不晒图,不和卖家较劲,不和快递较劲,对购买的东西保持很淡定的心态,即使东西不好也不急躁,大不了扔了以后不再这家买就是了。
佛系职员——对工作丧失热情,前已无通路,后不见归途。索性放下执念,不喜不悲、不怒不嗔。老板骂我,我说“哦知道了”;老板表扬我,我说“哦谢谢”;工作量剧增,我说“哦好的”……心处于躺平状态,活成了一个大写的“哦”。
佛系追星——不接机,不参与吵架,不控评,不反黑,不拉踩的一种平淡追星方式。
佛系恋人——不作不矫情不强求。两个人在一起待着舒服就凑合着过了,被伤害了也懒得一哭二闹三上吊。分手之后一般会说声拜拜然后大步走开,纠缠不休不如独自饮酒。剪个头、做个美甲、买几身新衣服,就能恢复到无悲无喜的状态中。
其实对于这种状态,我不是特别支持,但是,我觉得,也没错!
虽然说,给人一种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感觉,但我觉得,有时候,真的需要这样!
有时候,佛系一点未尝不可!
不必在意别人的眼光,不在乎太多的流言蜚语,嘴巴长在别人身上,不是自己能决定的!
也许活的佛系一点,就不会有那么多抑郁症患者,也会少了很多自杀的人吧!
活的稍微佛系一点,做好自己,自己觉得开心就好,别太在意别人的眼光,也许,会更好!
是否对佛系青年的形成起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如今的年轻人即是幸福的一代,也是悲哀的一代。说他们是幸福的一代,是因为他们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恨不得要星星,他们的父母都能给他们上天去摘。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无不得到家庭社会的关爱重视,就连中考、大考公安警察都为他们护航保驾。他们是每个家庭的“小祖宗”——珍贵的不得了;说他们是悲哀的一代,那是因为这个社会残酷的竞争压力从小就被他们的父母加在了他们稚嫩纤细的肩膀上。无论他们喜好不喜好,除了沉重的课业负担之外,什么音乐、舞蹈、体育、外语等等,能武装上的,都通过课后班给他们武装上。家长们只要是能够对他们今后激烈竞争有益的全部学来。可是他们大学毕业也好,研究生毕业也好。到了社会怎么样呢?十六、七年的悬梁苦学,没有得到一点优势。依然苦于到处低三下四投简历找工作。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工作,学无所用是普遍现象。二十来年的努力换来的是迷茫。从五岁学前班,到二十二岁大学毕业,削尖脑袋争上游,稚嫩的身体,稚嫩的心灵,就算“佛系青年”,不然还能怎么样呢!还用问他们累不累吗!
佛系青年对应的是什么青年?
佛系青年,网络流行词,指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追求平和、淡然的生活方式的青年人。该词最早来源于日本,原形容喜欢独处,关注自己兴趣爱好和生活节奏,不想在谈恋爱上浪费时间的男性。[1]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词条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与“佛系青年”相关的词还有“佛系”、“佛系男子”、“佛系追星”、“佛系生活”等一系列的词语。
什么叫佛系青年志愿者?
佛系青年志愿者就是心地善良,不跟别人计较,愿意帮助别人的青年人。
佛系青年的价值观可取不可取?
不可取。宗教信仰自由,我不会强加于别人头上,就我个人想法认为,一个青年应该是富有血性,勇于进取,勇于担当,勇于奉献。
勤学苦练基本技能,回报国家,回报社会,积极向上,向党靠拢,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生对得起父母,死也体面地见祖宗。以出世的精神积极地入世。青年要向上,绝不能消极避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