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夫,中国是否只有少林功夫?
不是,只是少林比较出名,中国功夫可分南拳北腿内家外家小拳种大拳种古拳现代散打军体拳等
电影中国功夫里的插曲是什么歌?
英雄》-吴 樾:电影<<武术班>>的编剧、导演、主演 当岁月的流水唱着悲壮的歌 人的一生能有多少爱恨因果 人这辈子也许是条平静的河 能看见的浪花有几朵 当光阴在你脸上匆匆淌过 你的额头能写下多少坎坷 谁不曾一意孤行怒发冲冠过 怕只怕没了那份执著 无论是你 是他 还是我 还不是匆匆的一个过客 爱也好 恨也罢 来世再说 何必介意那么多 无论是名 是利 还是诱惑 还不是浮云一般散落 生也好 死也罢 今生坦荡 自有豪情 英雄是我
中国功夫真的不及现代搏击吗?
中国传统武术肯定不会不如现代搏击,两者各有优势,都是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下的产物,关键看怎么练。
我们大家现代人,实战的风格是这样的
如下动图所示:
而反观我们现在的内家拳,例如形意拳,大家感觉这种风格一步一拳的很慢,根本就不是实战的一个拳法。
如下动图所示:
包括太极拳也是,往下一落,好比我们的懒扎衣.。
如下动图所示:
这些动作,很多人都觉着这都不实战。为什么呢?
因为没有快速移动,和刚才那个动作不一样,但恰恰相反,我们现代为什么快,我们来解释一下
为什么传统的内家拳看上去慢吞吞的呢?
因为他不需要通过手的击打,去伤害对手,而是通过控制对方的重心,他腰动的快,手动的慢。
例如1:对方击打,冲进去后,通过一个冲撞的动作,把对方的重心给调歪
如下动图所示:
例如2:对方打后手,打前手,我们拉开,控制对方重心,对方想打后手,那么我们控制住对方的重心,不让他转过身来,这个时候屈膝,包括一些发力的击打
如下动图所示:
他的一个思维是,对方打前手,后手,当我们控制住对方重心之后,接触点就不能动了,如果我们再收回来,对方就打我了。就一拳就打过来了
如下动图所示:
但是对方打前手,后手,如果我们顶住对方重心,我们的胳膊肘不能收回来,腰身转化快
如下动图所示:
例如对方想打后手,那么我们一直调着对方的劲,然后把对方摔倒,或者进行打击
如下动图所示:
所以他是手动的慢,身体动的快,所以这也就很好理解了,为什么我们传统的武术,大家看上去不符合现代人的一些风格
因为传统的武术涉及的是重心控制,而现代人理解的只要是实战的武术,都是这种特别快速的
如下动图所示:
但是这种快速,它不控制重心。而看上去慢吞吞的形意拳、太极拳,它是通过手尽量少动,身体的一个迎转,把对方的力量引开,然后控制住重心的一种打法
如下动图所示:
他们两个的思维风格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我们现代人怎么看传统武术怎么感觉别扭
如果您对我们的讲解感兴趣的话欢迎关注点赞分享呦
中国功夫传统武术源远流长?
都说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上个世纪的李小龙将中国功夫推出国门,从八十年代的少林寺开头的功夫电影更是掀起了中国大陆的武术潮流,一个个武校拔地而起,学习武术的孩子也是一波接一波。可是二十几年下来,国人渐渐发现,这传呼其神的中国功夫怎么这么不禁打,为什么实用性不如拳击、散打、空手道之类的,由此慢慢的,国人认为中国功夫就是花拳绣腿,不能打。再加上近几年武林上这些个打假风波,更是坚定了中国武术无用论,那么事情真的如此吗?
当然不是,至于为什么,听我下面的分析
国家的“禁武令”你没有听错,国家是曾经禁止武术实战的,原因是90年代的时候,中国的社会大环境比较乱,警察叔叔们真的天天冒着生命危险在忙碌,因为练武的人良莠不齐,民间有很多斗殴现象,其中不乏比武的,而真正的中国武术才没有那么多规定,基本上上来就是杀招,很容易把人打出事,为了稳定社会治安,对于这些个私自斗殴比武的人,政务都给予严厉的惩罚,直接将股从八十年代兴起的武术风气给压了下去。但是作为中国的国粹级文化,武术是不能丢的,于是国家体育总局就集合了很多大师,将武术的杀招要么删掉,要么将动作拉长或者缩短,然后连成一个个固定套路,之后向各大武校和武术杂志推广,其实家里有八十年代的武林的人可以翻开看看,里面记录的天津古典摔跤法是非常可怕的,可是九十年代时候,武林等一系列武术杂志就变成了套路杂志,还有各种养生功。就这样出于社会治安的角度,传统武术被国家给强制阉割了。
扯淡的武侠翻开武侠小说,里面的招式可以说是让人眼花缭乱,但是说真的,这些“神功”除了扯淡就是扯淡,如此玄乎的神功,自然是让人觉得中国武术很鬼扯。再加上后来武侠类型的影视作品风靡全国,甚至一部卧虎藏龙都杀向了好莱坞,里面夸张的武术对决确实艺术性十足,可是观众们沉思一想,谁会傻到站好了让你摆好姿势再打。在这里,要说明一点,无限电影确实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佳作,但是里面的东西公然不可信,也不可以此为据来嘲讽中国功夫。真正的武术对决拍出的电影也有,只是很小众,像近几年徐皓峰导演拍摄的《师父》、《箭士柳白猿》、《倭寇的踪迹》,这几部电影反映了真正的传统武术对决的样子,没有浮夸的招式,没有固定的套路。出手就是夺命招,几招定胜负,没有绚丽的观赏性,却是实实在在的反映了中国武术的技巧,这才是武术。
没有实战武术是用来干嘛的?打架。打架怎么才能打得赢?实战多。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也就是我们父辈的年代,打架比武的风气盛行于世,听我父亲讲,经常就是几个人下个战书,找几个公证人,大伙一围,约战的两个人就开打,不许动武器,不许打要害,打倒一个人服为止。就是在天天的这种实战中,父辈们的格斗技巧被锻炼了出来。因为鄙人的父亲就是个习武之人,喜欢练一些散手和陈氏太极,高中的时候打架也是一位生猛的战将。家父的师父,是一名特种部队退役的士兵,在70年代的部队上,国家依旧进行着很多硬气功的训练来增加战士们的抗击打能力,这怎么能说明中国武术不能打?为什么今天的“武术大家”们频频“失手”,原因就是他才打过几次架,有过几次实战。没有实战,你学啥也白搭,就这么说,我练拳击,但是除了之前和教练会有几次练习性的对战,基本就没什么实战可说。家父练得就是中国功夫,人家实战多,什么缠手推手的几下就可以把我撂倒。所以说,无数能不能打,关键看实战。
没人吃苦古代有一句话叫:穷文富武。说的就是练武的通常只有富人家的孩子,为啥类,第一是吃喝不愁,有时间练。第二是练得一身好功夫可以保护家业。但是练武要吃苦费时,有多苦呢?根据书上的说法,一天蹲马步要至少两三个小时的蹲,拳术讲“拳是两扇门,全靠腿打人”说的就是下盘的力量。健身的人是应该知道,要练囚徒健身,靠那些个杠铃哑铃是不顶用的,必须要练静态的运动,比如平板支撑,才能很好的控制核心力量。马步就是这个道理,在这里我就不用中国武术原理来讲了,从健身的角度来说,马步要站好,除了腿部力量,还有腰部的力量也会得到训练,你需要控制好重心才能站稳。而拳头的力量并不是由胳膊发出的,真想打出力量,要通过腿部和腰部的发力才能打出漂亮的一拳。另外,马步这种东西还可以加强你对身体平衡的控制,也就是所谓的下盘稳。今天很多拳手练腿只练深蹲,造成了虽然你有劲,可是你不会控制平衡的尴尬场面,往往一脚过去,没踢到别人还被人借势放到。再看看这些所谓的武术大师,有几个人站过马步,又有多少人能天天练,长期练呢?
老师父的保守记得电影《师父》里有句对话,说的是“如今的武行,没人教真的”。这倒是应了那句老话“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相信历代大师都是这样,总留一手,留着留着,也就没什么真功夫了。就好像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那样,九阴白骨爪在《射雕英雄传》里面只能说是中上等的武功,但是在《倚天屠龙记》里面却成了绝世武功,可谓是一代不如一代啊。
要说武术能不能打,那是当然能啦,民国时期的武术大师孙禄堂,被誉为武术化境者第一人,曾经力挫日本五大空手道高手,还击败了俄罗斯大力士。形意拳郭云森也是以“半步崩拳打天下”而闻名。至于今天,散打也是中国功夫啊,人家的原型是散手,是结合了西方的搏击技巧和和中国各家武术的技击术和一些传统摔法。所以啊,不要抱怨中国武术不厉害,是今天的中国人不争气罢了。
中国功夫电影后继无人了吗?
我心目中的接班人是吴樾和张晋,两人功夫都很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