蝠鲼鱼,海洋馆扁扁的鱼叫什么

天美资源网

蝠鲼鱼,海洋馆扁扁的鱼叫什么?

海洋馆扁扁的鱼叫鳐鱼。

海洋馆像笑脸的扁鱼是鳐鱼。鳐鱼的外形奇特而优雅,身形呈扁平圆形或菱形,胸鳍宽大,很像一对翅膀,头部有两道缝,还有突出的圆形眼睛,游泳的时候就像飞行一样。

蝠鲼鱼,海洋馆扁扁的鱼叫什么

鳐鱼的头部有两道缝,海水从头部的缝隙进入它的体内,随后从嘴后面位于腹部的鳃裂口处排出。鳐鱼主要靠嗅觉来捕猎,幼年时主要以生活在海底的动物为食,如蟹、虾,成年后,主要猎捕乌贼等软体动物。

一大片的是什么鱼?

叫蝠鲼,有个俗名叫魔鬼鱼,北京动物园海洋馆里好像有。

中文学名

蝠鲼

拉丁学名

Mobulidae

别称

毯魟、魔鬼鱼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软骨鱼纲

亚纲

板鳃亚纲

燕魟目

鲼科

蝠鲼属

9种

分布区域

暖温带及热带沿大陆及岛屿海区

英文别称

devil rays、flying rays

简介

蝠鲼又名魔鬼鱼,因它们的游姿与夜里飞行的蝙蝠有些相似而得名,是软骨鱼纲、蝠鲼科几种海产属鱼类的统称。蝠鲼的体型呈不规则的椭圆形,体盘一般50~100厘米左右,最大可达8米以上,重达3吨。2008年8月,我国海南的一位渔民就曾捕获了一条1500千克重的超级“魔鬼鱼”。身体扁平,宽大于长,一头宽大平扁,吻端宽而横平,胸鳍肥厚如翼状,头前有胸鳍分化出的两个突出的头鳍,位于头的两侧,尾细长如鞭,有一个小型的背鳍。有些种类的尾部有一个或多个毒刺,口宽大,牙细而多,像铺石一样排列,上、下颌具牙带,但上颌可能没有牙齿,鼻孔位于口前两侧,出水孔开口于口隅,喷水孔为三角形,较小,位于眼后,距眼有一相当距离,鳃孔宽大,腰带深弧形,正中延长尖突。蝠鲼背面多为黑色或灰蓝色,腹面灰白且散布着零星的深色斑点,体型就像一张巨大的毯子,再加上其身体后部有一条又圆又细的尾巴,就像是一只“海上风筝”。蝠鲼有洄游的习惯,所以人们不会在一个地方常年见到它。每年的6~7月,蝠鲼会洄游到福建、浙江沿海。8~9月,它们又会游到黄海,10~11月,就会游回浙江沿海,12月到次年2~3月沿原来路线洄游南下,在我国福建、浙江和黄海一带可见到它们的踪影。

物种学史

蝠鲼的英文名是“manta”,源于西班牙语,意思是“毯子”,可见其体形如何了。由于其在海中优雅飘逸的游姿跟夜空中飞行的蝙蝠很相似,所以中文名为“蝠鲼”。蝠鲼因其长得“异性”,故此很多人第一次见到它总会不知所措,它实在很难让人将其与正常的鱼类联想到一起,可是它的祖先早在中生代侏罗纪时便在海洋中畅游了。约在l亿多年前开始,它们的体形就几乎再也没有发生过什么变化,就此在海洋中定形了。

形态特征

蝠鲼身体扁平,宽大于长,头宽大平扁,吻端宽而横平,头前有由胸鳍分化出的两个突出的头鳍,位于头的两侧,胸鳍长大肥厚如翼状,它还有一个小型的背鳍,尾细长如鞭。有些种类的尾部有一个或多个毒刺,像铺石一样排列,口宽大,牙细而多,上颌、下颌有牙带,但上颌可能没有牙齿,鼻孔位于口前两侧,喷水孔为三角形,较小,位于眼后,距眼有相当一部分的距离,出水孔开口于口隅。蝠鲼鳃孔宽大,正中延长尖突,腰带呈深弧形;卵胎生,母体子宫壁上有乳头状突起,分泌营养液以滋养发育后期的胎儿。胎儿体盘宽约0.41米,幼体体盘宽约1.44米。仔鱼体盘宽约1.13米。

分布范围

分布于辽宁省沿海。国内双吻前口蝠鲼分布于我国各沿海。日本蝠鲼主要分布于东海、南海和台湾海峡海域。

栖息环境

蝠鲼主要栖居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浅海区域,较少停留或栖息在海底,从离海岸较近的表水层到120米深的海水中都能看见它们的身影[6] 。

中国福建、浙江和黄海一带可见某些种类的踪影。因为它们有洄游的习惯,所以在一个地方不会常年见到它们。每年6~7月在福建、浙江沿海,8~9月又到黄海。10~11月再回到浙江沿海,12月到来年2~3月沿原来路线洄游南下

生活习性

蝠鲼是一种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的底层的软骨鱼类,被当地人称为“水下魔鬼”,但实际上蝠鲼是一种非常温和的动物。它们主要以浮游生物和小鱼为食,经常在珊瑚礁附近巡游觅食。它缓慢地扇动着大翼在海中悠闲游动,并用前鳍和肉角把浮游生物和其它微小的生物拨进它宽大的嘴里。当游泳时,头鳍从下向外卷成角状,向着前方;有时成群游泳,雌雄常偕行。主要食浮游甲壳动物,其次食成群的小型鱼类。鳃耙多角质化,呈一系列羽状筛板,起滤水留食作用。

虽然像珊瑚三角区这样的珊瑚礁区域仅占全球海洋的极小部分,但它们却是世界四分之一海洋生物的家园,比如这些蝠鲼。蝠鲼是鳐鱼家族中个头最大的成员,它们通常以珊瑚礁周围的生物为食。

蝠鲼最具特色的一个习性就是它那“凌空出世”般的飞跃绝技经科学家观察发现,蝠鲼在跃出海面前需要做一系列准备工作:在海中以旋转式的游姿上升,接近海面的同时,转速和游速不断加快,直至跃出水面,时而还会伴以漂亮的空翻。最高时,它能跳1.5~2米高,落水时发出砰的一声巨响,场面优美壮观 。

蝠鲼的滑翔有时是为了独子被欺,有时是受到敌害的追击,有时可能是身上有寄生虫在作怪,它被折磨得受不了。

雌蝠鲼非常爱护自己的独子。它不像别的鱼,一次产卵就有几千几万粒,像翻车鱼,可以说是鱼类中的高产能手,一次产卵可达三亿粒。雌蝠鲼不产卵,它是卵胎生的,这在鱼类中又是少有的事。它每次只生一胎,无怪乎它要宠爱独子了 。

小蝠鲼一生下来就有20千克重,长约1米,不了解这种鱼的人,初见之下还以为是大鱼,其实,它还是个刚刚出生的婴儿。

繁殖方式

每年12月到翌年4月间是蝠鲼的繁殖季节。此时热带海域的水温在26~29摄氏度间,蝠鲼开始成群出现在浅海区,通常是几只体型较小的雄性一起尾随在体型稍大的雌性身后,游速比平时略快。经过20~30分钟的追逐后,雌蝠鲼逐渐放慢速度,雄蝠鲼则游到爱人身下,并用胸鳍“爱抚”其身体。完成短暂的交配后,雄性则扬长而去,接下来第二个追求者会重演以上的过程。不过,雌蝠鲼最多只接受两个“意中人”的追求——1~2枚受精卵在雌性体内发育并孵化出仔鱼,大约13个月后,小蝠鲼会直接从母体中产出,不久就能自由游动,独闯天下了。小蝠鲼5岁时达到性成熟,适龄者便可延续自己的基因:它们的寿命约为20年。

保护级别

2011年蝠鲼已被列入国际公约保护迁徙野生动物物种公约(CMS),国际自然生态保护联盟(IUCN)已将蝠鲼归类为"濒危"物种。曼塔信托基金是一个总部位于英国的慈善机构,致力于蝠鲼的研究和保护工作。该组织的网站也提供蝠鲼保护和生物学的信息资源[11] 。

2013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将双吻前口蝠鲼和阿式前口蝠鲼两种前口蝠鲼作为濒危野生动物列入公约附录二。中国作为缔约国,将从2014年9月14日起对以上两种蝠鲼实施保护,对蝠鲼国际贸易进行监管。

广东人说的红鳐鱼到底是什么鱼?

是鲫鱼,又称鳐鱼属于软骨鱼纲鳐形目和鲼形鱼目,是多种扁体软骨鱼的统称。分布于全世界大部分水区,从包括2亚目,共8科约49属315种。中国产6科8属28种。我国各地俗称不一,舟山渔民称黄貂鳐叫黄虎,称蝠鲼叫燕子花鱼、黑虎、双头花鱼,称何氏鳐叫猫猫花鱼,而胶东渔民则叫劳子鱼、老板鱼。鳐鱼体型大小各异,小鳐成体仅50厘米,大鳐可长达8米。鳐鱼无害,底栖,常常部分埋于水底沙中。

挠魔鬼鱼肚皮会痒吗?

1、不是怕痒,这是对外部环境做出的一种反应,这其实是惊慌的表现。

2、魔鬼鱼被挠肚子的时候,嘴巴特别像在大笑,实际上,这只是鱼的一种肌肉反应,只不过魔鬼鱼的嘴巴,比较像人,所以感觉就像在笑。 魔鬼鱼,又名蝠鲼与毯魟,蝠鲼科。魔鬼鱼主要以浮游生物和小鱼为食,性情温和,常见于珊瑚礁附近。

扁扁的粉红色的鱼是什么鱼呀?

扁扁的粉红色的鱼是扁鲨鱼呀

这是扁鲨,鲨鱼的一种,喜欢呆在海底,还有那不是眼睛吧,扁鲨是趴在沙面上伏击的,眼睛在上面,而且肯定不是蝠鲼,尾巴不对,蝠鲼的尾巴细细长长,只有可能是扁鲨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