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八大怪有哪些,西安八大怪是什么

天美资源网

陕西八大怪有哪些,西安八大怪是什么?

1、板凳不坐蹲起来

“蹲景”成为关中地区特别是农村最有名的亮点,这一怪独步天下,关中人的“蹲景”是地球上的绝版。有的人蹲半天腿不酸腰不痛,实属一种硬功夫。关中人喜欢蹲是从古文的“坐”演变而来的。古人“坐”的本意就是跪,将膝盖并直端坐于席上,屁股的重量全压在双脚后跟上。

陕西八大怪有哪些,西安八大怪是什么

2、房子半边盖

传统的中国家居一般都是“人”字型结构,关中地区把这种房子叫“安间”房,又叫上房。里面住着主人和老人,结构都是厅房、两边是卧室。 一个院落除了上房还有偏房,在关中叫厦子房,房子的结构是“人”字的一半,就是半边盖的“怪”房子。

3、姑娘不对外

这一怪很多地区都有,只是在关中地区现象更突显,人情味也更浓郁。“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关中男人的写照,它的正面意思是关中男人恋家恋婆娘,在“玩龙玩虎不如玩黄土”的小农时代,这种思想也算正统。既然关中男人还不错,那么,这里的姑娘自然爱嫁当地郎了。

4、帕帕头上戴

在关中风俗中这一怪最好解释了。过去人的生存环境差,黄土高原上风刮尘扬,烈日毒辣,妇女们出门干活串户没个遮蔽可不行。遮阳伞、防晒霜、口罩、墨镜是现代女性的生活必需品,过去的关中女人没这样的条件,她们生活中有一块整端漂亮的布做手帕就不错了。

5、面条像裤带

说其像那裤带,说的是那面做的宽度和长度,在关中地区的面馆,一碗面只有一根面条,但若要让个弱女子能把这根面条吃完,那也是难事。

6、锅盔像锅盖

由于关中地区以前为了避免浪费,且属于大家庭吃饭的传统,所以,每家每户都有很大的锅做饭,所烙出的大饼和锅底相当,并且由于面体发酵比较好,厚度适中,俗称“锅盔”。

7、油泼辣子一道菜

关中人对于辣子情有独钟,爱吃,而且和别的地方吃法不同,不吃干辣子面,而是油泼辣子。秦椒是很有名的,不但辣味十足,且具有独特的香味。

8、秦腔不唱吼起来

这里的唱戏指的是秦腔表演。其实秦腔也不是真吼起来的,只不过演员表演起来确实很卖力气,开玩笑说是“叫破天”。

陕西八大怪到底怪在哪里?

陕西省,可以说是中国最有文化底蕴的地区,是早期中国文明重要的发源地。在老陕西人的生活习惯中至今保留了太多具有年代历史的印记。而陕西八大怪则指的是陕西人与其他地区的人生活习惯上显著不同的八大特点!

第一怪,板凳不坐蹲起来。在老陕西人的日常生活中。以前并不常见凳子这种日常用品,平时无论是吃饭聊天,还是会见客人。大家都是在自家院子里或者屋里面蹲着,就这样面对面的聊天说话!尽管后来生活条件变好有了凳子等日常物件,许多老陕西人也不习惯去坐着聊天吃饭。还是保持着蹲着说话吃饭的习惯。

第二怪,房子半边盖。陕西省大部分地区主要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这里位于我国的半干旱地区,降雨量偏少,土质坚硬结实。因此在陕西高原地区便催生了一种特殊的建筑物。那便是我们常常听说的窑洞。而窑洞就是依坡而建。因此只需要掏空山坡,然后将窑洞的前方进行砖砌即可。后边则是利用原有的山坡土体。因此被称为房子半边盖。

第三怪,姑娘不对外。陕西省由于具有独具地方人文特色的陕西民俗。而且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受制于交通不便。陕西的姑娘一般不会远嫁他乡。而是选择在当地与本省的男子结婚生子。其实这样的现象在以前的社会,每个省份都是如此。

第四怪,帕帕头上戴。陕西省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又处于黄土高坡,气候干旱,风沙较大。因此每年一半以上的时间都会刮起大风,扬起灰尘。因此老陕西人在日常生活中便习惯在头顶戴一块帕帕。用来防止头发中不要藏那太多的灰尘和污垢。

第五怪,面条似裤带。陕西省是我国的面食王国。因为在陕西主要的粮食作物便是小麦。而勤劳的陕西人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逐渐的发明并掌握了一系列制作各类面食的技法。而陕西人豪放大气的性格使得当地人在制作面条之时并不喜欢精细的面条,而是喜欢粗犷带劲。因此陕西的面条尤其是裤带面宽大厚实。吞进一口,满嘴留香。

第六怪,锅盔像锅盖。所谓的锅盔实际上是北方人口中所说的烧饼。南方人喜欢把锅盔做的又薄又酥脆,个头也小。但是北方人则喜欢将烧饼制作的又大又圆又厚实。而陕西人制作锅盔则发挥到了极致。将锅盔制作的犹如锅盖一般,又大又圆。相传这是因为老秦人曾经行军打仗之时,便将这种大如锅盖的锅盔串起来背在身上作为行军打仗的干粮。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了陕西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耐存储的面食。

第七怪,油泼辣子一道菜。如果你去陕西人的家中做客,或者在陕西的街头巷尾吃一碗面。你会发现可能这碗面并不需要什么上等的佳肴作为配菜,而陕西人会为你准备一份秘制的油泼辣子浇在面条的上面。伴随着热油倒入辣椒粉之中,火辣辣的油泼辣子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儿。根本不需要再配菜就可以吃下一碗面,甚至吃上几碗都没问题!

第八怪,秦腔不唱吼起来。在黄土高坡生活的老陕西人们。在日常的劳作中逐渐形成了具有陕西人特色的秦腔。而秦腔不同于其他的地方戏曲或者小调。秦腔并非是唱出来的。而是凭借着强大的肺活量吼出来的。这是因为黄土高坡之上沟壑纵横。为了能够让秦腔的声音传播的更远。因此都是演唱秦腔之时都是憋足了气力吼出来。方显秦人的大气磅礴!

以上便是陕西的八大怪。这是拥有几千年文明历史沉淀的陕西人在日常生活中和文化传承中形成的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风俗。但愿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承载着历史和一代人记忆的文化风俗不要消失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之中,而是能够在一代代陕西人的生活中继续保留下去,继续发扬光大!

陕西八大怪的来历?

了解不多,凑合答复。

丨,面条像裤带。过去男人干活出力气,家里人就擀些长如裤带的宽面片,吃了顶饥。

2,锅盔像锅盖。关中一带烙的锅盔,有的真比锅盖大而且厚,这是毫不夸张的。11月5你去杨凌农高会看看就知道了。

3,油泼辣子一道菜。油泼辣子里有调料,有时忙开了,临时凑合,比如热蒸馍夹辣子咸香可口,夾大油也香的不得了。

4,老婆帕帕头上带。现在陕西关中农村还有,

干活灰大,老太太洗一次头也不容易。为避尘土,老太太头上大都顶一块方形的手帕,帕帕角掩遮在耳畔外。

5,房子半边盖。也是秦地四合院。一是省料,二是邻居间也可共用一墙。当然亦出于安全考虑,房背后墙,贼不好翻进来,即使能上房顶也不好下到院中,因为房檐布有铁丝网,本是防飞砂走石的,所以贼不好下来。另外,这种房子夏天凉快,大门一开,风吹进来,形成过堂风,分送至院中各方间。

6,板凳不坐蹲起来。想必也是临时凑合的一种办法,一是嫌回家取凳子来回跑,二是懒得动弹,还有的嫌蹲着难受,顺便背靠着墙。

7,姑娘不对外。关中地区一般自然灾害少,土地肥沃,自给自足,姑娘找对象大都在附近村子间,习俗相近,离父母亦近,便于照顧。

8,秦腔吼起来。秦腔是中国梆子戏鼻祖,普遍流行于西北五省,南方有些地方也能听懂,过去文化生活贫乏,农村人干活累了,唱几句秦腔提提精神,村子谁家过事,就有民间自乐班唱几出折子戏,以后,富裕了,就请当地剧团来演唱。

陕西八大怪,反映了旧时民间习俗。现在大多还存在,个别的有改变。社会在发展,习俗也在不断变化着。

手巾帕帕头上戴?

由于风沙经常性的肆虐,外出劳作的人们便需要随身携带一些物品来擦拭头顶、脸上和脖颈灰尘和沙砾,在干活出汗时可以直接吸走汗水,实用又便捷。

除了春秋两季抵御风沙之外,还可以夏天防晒,冬天御寒。

陕西八大怪中为什么是房子半边盖?

陕西八大怪中房子半边盖是出于节约土地、节约建材、节能保温和邻里和睦相处的理念。 据说因为陕西干早少雨,所以一边盖的房子能让珍跺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

又因,近百年来陕西农业发展缓慢,人口却迅猛增加。农村中原来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积有限,而人口众多,住宅紧张,于是便形成了房子“半边盖”的历史。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