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是哪朝人,你家乡有历史文化村落吗?
我的家乡沛县,汉代开国皇帝—刘邦的家乡,那自然是有文化村落的,请听我道来。
在沛县“五里三诸侯”那是老一代人耳熟能详的事,沛县有三个诸侯村,个个都有历史,
但是有一个村庄更是厉害,一个历史村落,素有“一代帝王村、千古汉之源”美誉,拥有文化底蕴浓厚,环境优美,经济发展迅猛的安国镇刘邦村。我们知道,沛县是汉之源头,若是追踪源头的源头,还是要追到刘邦店。刘邦店村庄虽小,但在历史上一直鼎鼎有名。
进入村头,远远就可以望见刘邦店三个大字,仿汉建筑高大醒目。
在刘邦店,淳朴的民风依然在这个千年古村落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刘邦店在两千多年前原名刘八店,刘八是刘邦的叔叔,当年在此开店,村庄因店得名。刘邦随母亲从丰邑逃难而来,安居于此,一直到他48岁起事。在这里,刘邦不仅和王陵、周勃、灌婴成为莫逆之交,也完成了他最初的人脉积累。村内现存历史古迹高祖饮马井、饮马亭、上马石、十二生肖拴马桩以及民俗村居
饮马亭
饮马亭以北大约100米的地方,两块带着岁月沧桑的石碑,竖立在苍柏之下,古朴而庄重。碑文记载:曰若稽古,沛西北隅刘邦店村为汉高祖故里,旧有泰山行宫由来久矣。帝初寒微,恒寄足焉,常昭告神前:予能除秦乱、践帝位,则重修宫殿,金塑神身。厥後泗上起义。饮马泉高祖称帝还乡饮马的地方,(重新修建的)虽然当时经历了几次大洪水,最后还是找到遗址,重新修葺而成。
传说中的上马石
村庄很多类似的石碑石刻。
如今刘邦店村的耐磨铸造企业已经发展到50多家,形成了安国镇新兴耐磨材料产业基地,产品已远销全国各地甚至海外。
据说沛县政府投入数亿元人民币对刘邦故里进行开发和建设,我们期待着刘邦故里翻开新的篇章。
宋代有南青北白之称吗?
宋代有南青北白之称。因为越蜜生产的是青瓷,邢窑生产的是白瓷。
越窑:
就是指吴越土地上的陶瓷窑,多指宁绍地区的陶瓷窑。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会稽郡改为越州。越窑之名,最早见于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越瓷类玉邢瓷类冰”。唐代通常以所在州名命名瓷窑。当时,越窑的主要窑场在越州的余姚、上虞一带。
此越窑是指坐落在唐代天宝年间越州辖区(会稽、山阴、诸暨、余姚、剡县、萧山、上虞七县)内的窑场,以出产类玉似冰的青瓷而着称,超出这个范围的浙江其它地区的窑场,尽管也生产越窑风格的青瓷,但不能称之为越窑,而只能为越窑系窑场。
越窑自东汉开始生产瓷器,经三国、两晋、南朝、唐,一直到北宋后期衰落,延续千余年,经历了创烧、成熟、稳定、鼎盛和衰落几个大的段落,它是中国南方青瓷生产的重要产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邢窑:中心窑场位于今河北省内丘县、临城县,因这一地域在唐代隶属邢州管辖,故名。始烧于隋代,唐代为繁荣期。盛产白瓷,胎质釉色洁白。兼烧黄釉、黑釉、三彩品种。
唐代陆羽撰《茶经》中有邢瓷“类银”、“类雪”的记载。唐代邢窑白瓷有精、粗之分,以供不同阶层人的需求,曾一度被朝廷纳为贡品。唐代李肇撰《唐国史补》曰:“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说明邢窑白瓷在当时深受人们喜爱。由于邢窑白瓷的烧制成功,结束了青瓷一统天下的历史,形成了“南青北白”,争奇斗艳的两大体系。
经过一个月的闭关修炼大家都学会了什么技能?
经过一个月的闭关修炼我学会了绘画基础技能,当然学好学精得关闭七七四十九天出关(哈哈)。
因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武汉在按下“暂停键”封城的那一刻起,人们便过上了闭关修炼的日子了。就在闭关的一个星期里,在弟媳的书架上偶遇了一本《30天学会画画》,十分怀疑这本书的我漫不经心的翻看了第一节课,嗯,不错看的明白,基本上可以接受这本书。于是乎找纸(还好找到了一点A4纸)、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一个转笔刀,绘画零基础的我开始动工了。
从基本的一个物体开始到多个物体的重叠堆放;从立方体到圆柱体;从一条S曲线到管状物体;由一点透视画房和城市,再到两点透视画塔画城堡画城市等等。一次走一步,一次画一条线,分析画画的物体是由什么几何体的形状?是用什么线条组成?慢慢的发现自己也会画。与其说我具备了一种绘画能力和天赋,还不如说我在绘画中学会一种分析事物的能力。由此,只要找到对的方法,绘画是一种学的会的投能。有兴趣爱好的朋友不防试试,坚持每天都画一画,画上二三十分钟,滋润这颗非常时期带来的一额烦燥之心!
未学完待续,现分享的书名如下图,
谢谢!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的四位圣人是谁?
如果中国的圣人仅限于四位,那就无法涵盖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变化,也否定了其他业界专业祖师的相应深远影响。
曾经做过一个回答,扳着手指仔细数了数,可以称之为圣人的文化伟人,远不止四位,也不像外界一直传言的十位,而是绝不仅止于十位。要是仔细梳理的话,恐怕要上到十几位,甚至几十位。
首先,我们日常最为熟知的圣人就有好几位。比如被誉为千古至圣的大圣先师孔子,还有他的接班人孟子,是为亚圣;还有书圣王羲之,还有诗圣杜甫,随口一说,就有四位先哲圣贤了。
还有我们尽人皆知的武圣关羽,文圣欧阳修,兵圣孙武,谋圣张良,史圣司马迁,词圣苏轼,曲圣关汉卿,医圣张仲景,药圣孙思邈,酒圣杜康,茶圣陆羽等。
怎么样?不用班荆道故的如数家珍,就已经有十位以上先哲优入圣域,成为影响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圣人先知了。
至于说他们各自在文化进展中的卓绝贡献,那就可以和天日同表,丹青留书,载誉千秋。
即便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现在的生活中,也有被公举为圣人的人物。比如我们大家都很熟悉聂卫平,被人称之为棋圣,受到了全国人民、尤其是体育围棋界的人士的由衷爱戴。图片来自网络
为何盗墓拜曹操?
自古,每行每业都有其崇拜祖先或保护神的习俗,希望他们能保护行业的顺利发展、生意兴隆。比如做生意的供奉财神爷,老师们世世代代都把孔子当作楷模,酿酒师崇拜杜康,现在许多公司也崇拜财神。然而,一些行业崇拜的祖先或保护者有些可笑。
第一:盗墓人拜曹操
自古以来,盗墓者一直被人所唾骂,但是总有一些人深谙盗墓,这里面涌现了无数“风云人物”。在五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上,主要有四大门派,摸金派、发丘派、搬山派和卸岭派,这其中以摸金派中的摸金校尉最为引人注目。
摸金校尉之所以如此引人关注,最大的原因是如今盗墓题材的小说、影视题材等的风靡。从史书上的记载来看,如今人们更多的赞成曹操是摸金派的祖师爷。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曹操为了筹集军饷,想出了盗掘古人坟墓的办法,为了让自己的做法能够名正言顺,他专门设置了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职。通俗来说,曹操就是组建了一支专门用于盗墓的军队,“操发兵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 收金室数万斤。”
摸金校尉一词出自《为袁绍檄豫州》。
官渡之战时,袁绍命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写《为袁绍檄豫州》,用来征讨曹操,原文如下:“ 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意思就是:“曹操又设置了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这两个职位,专门用来盗墓,偷盗过的墓穴,连尸骸都露在外面。”
据说,曹操用从梁王墓中盗得的宝物,养活了手下的军队3年。
除了曹操外,盗墓这一行还有很多“名人”,比如五代温韬、民国孙殿英等人。而近代史最有名的盗墓,当属东陵大盗孙殿英,他带人盗掘了满清清东陵多座皇陵。
然而,跟五代十国时代的温韬相比,孙殿英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温韬驻守关中地区七年,竟然把唐朝18座皇陵全部盗掘,只有唐高宗李治和一代女皇武则天合葬的乾陵,只破坏了地上部分,免遭于难。
这样的“丰功伟绩”,连曹操的摸金校尉们都甘拜下风。
所以说,曹操是古代最大的盗墓贼,虽然说曹操并不是古代的第一个盗墓贼,但是能够被称作祖师爷,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第二:黑帮拜关羽
关羽,这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生前是汉寿亭侯、前将军,死后被刘禅追谥壮缪侯。他身在曹营心在汉,尽管曹操赠金钱美女,也未能使他动心,最后还是投刘备而去。但是在曹操山穷水尽的时候,他不忍赶尽杀绝,在华容道义释曹操。所以,关羽成了忠义的代表人物。
关羽死后,地位开始节节高升。北宋面临着内忧外患,关羽忠义勇武的品质契合了统治者的需要和整个社会的心理需求,宋哲宗封关羽为“显烈王”,后尊信道教的宋徽宗即位,更是进一步提高了关羽的地位,敕封“义勇武安王”,从祀武成王庙。元代封关羽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清朝统治者也不断对关羽进行加封,顺治敕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康熙尊关羽为夫了,与孔子并称,在国家祭祀中,关羽与释迎牟尼、观音菩萨相提并论,成为清朝重要的祭祀神祇。清宣宗道光皇帝,追封关羽“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可谓彪炳千秋了。而且这都是非常正式、写在官方记录里的政府行为。关羽也正式获得了和孔子并列的官方版“武圣”的地位,不再仅仅限于民间崇拜。
然而更不可思议的是,在被官方不断加誉的同时,关羽也成为中国黑社会势力供奉的偶像和神明。这是缘于何故呢?
关羽生前和死后,留给世人的印象是两个——“勇猛”和“忠义”。其勇猛,演义吹捧下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降于禁斩庞德,史书上有斩颜良、降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的赫赫战功;其忠义,有身在曹营心在刘之假降曹、千里投刘备,桃园结义三兄弟患难与共、终成大事之举。
易中天先生在评三国时曾说,曹操的集团像公司,孙权的集团像家庭,而刘备的集团如果打个比喻,最像帮会,刘备很多场合被称作大哥,而不是主公;排资论辈很严重,关羽、张飞最先追随,地位显赫,无人可及;不讲道义,巧取豪夺、不择手段。
照此说来,关羽的角色,就很像帮会中大哥的结义兄弟兼一号打手。其勇猛,舍生忘死、甘冒矢石护卫老大理所应当;其忠义,无限忠于大哥、永不背叛大哥,守护集团利益,顾念兄弟之情,帮助老大(集团)巧取豪夺各种利益,也属分内之事。
他的义,是对自己人的尊重关爱,是对亲近的人的仗义;他的忠,是不问是非曲直、不分青红皂白、不计个人名利得失的拥护老大和维护集团利益的死心塌地。这和三合会的帮规“一旦进帮、不得出帮”、“不准同帮相残”以及黑社会所讲的哥们儿义气实在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后来清朝的天地会供奉关羽、祈为神明,到后来青帮、三合会、竹联帮都供奉关羽,再到一般小流氓拜关羽,和关羽作为类似于帮会第一打手的形象、无限忠于老大的把兄弟形象、无限维护团体利益且不惜巧取豪夺、不择手段的帮派护法形象,其实是分不开的。
所以关羽做个军神恰难当,做个黑社会的偶像名副其实!
第三:太监拜岳飞
岳飞死后宋宁宗时追封为鄂武穆王,理宗时改谥鄂忠武王,身后之荣比古人关羽有过之而无不及。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万历帝令司礼太监李恩,到北京正阳门上九疏珠冠一,真素王带一,四幡龙袍一,黄牌一,加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加封岳飞为“三界靖魔大帝忠孝妙法天尊岳圣帝君”。同时封关羽、岳飞为帝君,其实这也是关羽首次被朝廷封帝号,和岳飞同时建庙合祀。
可能这一点很多人无法理解,为什么太监要拜岳飞呢?这个事情还得从明朝说起,明成祖朱棣设立东厂,东厂里面全是太监。朱棣本意是希望他们忠君爱国,为国效力,于是亲笔题字“流芳百世”,悬挂于东厂大厅。
东厂其实就是古代的特务组织,专为皇帝服务,监察百官和老百姓。太监们一致认为忠君爱国的代表人物就是岳飞,于是东厂太监便把岳飞供奉起来。因为在他们看来,自己对皇帝的忠心就像岳飞一样,虽死不悔的那种。
不仅如此,这些太监还瞧不起文臣,不屑与他们为伍。明末阉党和东林党势同水火,就是很好的证明。但是这些太监却并没有像岳飞一样流芳百世,而是遗臭万年。
第四:青楼拜吕洞宾
根据正史的记录,古代的青楼女子会拜管仲,因为,他是第一个把青楼变成了国营机构。据《战国策》记录:“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国人非之。”这就是指齐相国管仲开设的公营妓院,这妓院所赚的钱财都归国库所有,用于军费开支。管仲,春秋时期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清人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就说:“娼族祀管仲,以女闾三百也。”明清时扬州等地的妓院里常供奉的保护神就是管仲。妓院里不仅设有管仲牌位,妓女们还要给管仲扣头烧香,以祈求生意兴隆。
古代“青楼”,原本指豪华精致的雅舍,有时则作为豪门高户的代称,然而随着娼妓业本身的发展,宋、元以后,“青楼”真正成了烟花之地的专用名词。而青楼中妓女,古时称为女乐,即音乐歌舞演艺者。秦汉以前称“官妓”和 “营妓”,直到唐宋以后叫“市妓”和“私妓”,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青楼妓女。
不过还有拜吕洞宾的。传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看到青楼女子过得艰辛痛苦,曾经下凡点化了青楼女子,所以青楼女子对吕洞宾还是比较尊敬的,尤其是那些从良的更加会拜吕洞宾。
欢场女子的生涯,是“一双玉臂千人枕,一颗朱唇万君吻”,“洒向人间是作爱”。对所有付钱的男人,她们都会和他们说的情意绵绵。她们的虚情假意做多了,对她们的真正感情生活却是有很不利的影响。
欢场女子为了找到自己的真正感情生活,找到一个很好的人生归宿,每年农历四月十四吕祖(吕洞宾)诞辰这天,欢场女子很多会到吕祖庙上香许愿,祈求吕洞宾保佑平安,还要在庙里买一朵“神仙花”带回去,为的就是图个吉利。也可在宗教及神楼里请来吕祖的画像或塑像,在家供奉,也可请来一幅“八仙”图,贴在自己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