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志远,淡泊明志

天美资源网

宁静志远,淡泊明志?

意思是:恬静寡欲才能明确志向,排除外来干扰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这句话的原文应为“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于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诫子书》。

宁静志远,淡泊明志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候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扩展资料

《诫子书》创作背景: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书信中,诸葛亮劝勉儿子勤学立志,戒骄戒躁。他不但讲明了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更指明了放纵怠慢的危害。

短短的86个字蕴含了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不仅是每个人修身养性的参考,也对育儿教子有非常强的借鉴意义。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忠告孩子不要过分讲求名利,静心反思,才能了解自己的志向。当今社会浮躁,孩子也深受影响。

如问起孩子的志向,不少人会回答当有钱人、大老板、大官。要让孩子学会淡泊名利,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不攀比,给孩子最适合的东西,而不是最贵、最有名的东西。其次,若孩子在学校被爱攀比的小朋友影响,家长要及时扭转孩子的价值观。

宁静致远的意思?

意思就是沉静思考,致虑深远。比喻不图名利,在淡泊宁静中表明高远的志向。

读音

[níng jìng zhì yuǎn]

出处

《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

例句

他回归自然,爱护自然,真正做到了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宁静致远这个致远是什么含义?

意思是:实现远大的目标。

出自西汉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

一个人心情不安静下来,就不能提高思想觉悟,不在艰苦环境中磨练,就不能提高道德情操,想要成功就要心无旁骛的专心做事,浮躁、急功近利都难以实现远大目标。在奋斗的路上,要能坚守孤独,保持心静,才能看得透,断得准,不被表象所蒙蔽;

微信名宁静致远什么意思?

宁静致远的大意: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句话作为微信名常常是为表达自己的人格和修养内涵。宁静致远是一个成语,读音为níng jìng zhì yuǎn,意思是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 有所作为。

出自《淮南子:主术训》。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淮南子:主术训》片段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天下之所同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延颈举踵而望也。是故非澹泊(同:淡泊)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

宁静致远是谁的名句?

"宁静致远"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的名句。荀子是战国时期的重要思想家,他强调个人修养和内心的宁静对于实现远大目标的重要性。这句名言意味着只有在内心平静的状态下,人们才能够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广阔的前景。

它提醒人们要保持冷静和平和的心态,不受外界干扰,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并通过持续的努力和自我提升来实现远大的成就。

这句名言也成为了人们追求内心宁静和远大目标的重要指导原则。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