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源头,为什么长江和黄河的源头一直有水?
长江和黄河的源头一直有水的原因是长江和黄河源头是我国青海省的三江源地区。该地区的水源主要是青藏高原上的高山融雪融化而形成。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高山上的冰川融雪,常年积雪逐步融化,融进泥土,然后在青海的下有渗出湿地,逐步形成河流称之为我国三江源地区,所以,长江和黄河的源头会一直有水。
黄河的源头应该是什么?
黄河源头是沱沱河,位于格尔木市南域唐古拉山镇,在可可西里山脉以南。沱沱河从格拉丹东雪山的姜根迪如冰川发源时,是一些冰川、冰斗的融水汇成的小溪流,这时的水面只有3米宽,20多厘米深,之后向北流过9千多米长的距离,在巴冬山下汇集了尕恰迪如岗雪山的冰川融水,经过一条长约15公里的谷地,继续向北,分成了两条宽4米和6米的小河,小河两边的谷地中还有许多密如蛛网的水流,这里是沱沱河的源头。
黄河发源地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1952年,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的河源考察队把约古宗列曲作为黄河正源,此说存在了20多年,但争议不断。
1978年夏天的又一次考察中,发现有三条河流汇入星宿海,它们是扎曲、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三河相比,卡日曲最长,流域面积700平方公里,长约30公里。因此,卡日曲才是黄河正源。 卡日曲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各姿各雅山,海拔4800米,山脚下有平静的小湖泊,有泉眼,那些泉眼中涌出的清冽冽的泉水,便是黄河的源头之水。
黄河的源头是哪里?
黄河的源头就位于我国的青海省,有三个主要源头,分别为扎曲,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源头。其中卡日曲是流域面积最大的,在旱季都不会干涸,是黄河的正源。而约古宗列曲则是连接了100多个湖泊,也是给黄河提供了大量的水源。扎曲流程最短,水量最小。这三个源头汇集在一起,是让黄河源源不断的流着,最终汇集到渤海。
黄河的源头的水是清的还是混的?
黄河从源头到上游大部分都是清澈的水流,黄河中游穿行于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有无定河、汾河、渭河等支流汇入,随着流量的不断增加,河水的含沙量也急剧上升,进入黄河的泥沙近90%来自于中游流域。
当然黄土高原也曾是一片绿洲,但过度的破坏和采伐,让黄土地逐渐的裸露,黄土本身就是一种十分疏松的土壤,雨水及河水的长期冲刷,将土地上的泥沙都带进了黄河,浑浊自然是避免不了。
对于黄河的描述,民间有着“一碗黄水半碗沙”的说法,过度的土地流失,泥沙积淀,黄河在下游早已成为一座悬河,这就是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大肆开发草原森林的后果。
从流域年径流深等值线来看,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由南向北呈递减趋势。大致西起吉迈,过积石山,到大夏河、洮河,沿渭河干流至汾河与沁河的分水岭一线以南,主要是山地,植被较好,年平均降水量大于600毫米,年径流深100~200毫米以上,是黄河流域水资源较丰沛的地区。流域北部,经皋兰、海原、同心、定边到包头一线以北,气候干燥,年降水量小于300毫米,年径流深在10毫米以下,是黄河流域水资源最贫乏的地区。在以上两条线之间的广大黄土高原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为400~500毫米,年径流深只有25~50毫米,水土流失严重,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