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枭雄,水浒传吴用先辅晁盖后又弃晁盖

天美资源网

水浒枭雄,水浒传吴用先辅晁盖后又弃晁盖?

吴用绰号“智多星”,但从全书的表现来看,他压根就配不上这个名号,我们发现这个教书先生对外说自己是梁山的军师,可纵观全书他丝毫就没出过一个好的计谋,坏点子馊主意倒是一大堆。我们也就在揣摩,施公给梁山设定这样一个人物,是怕梁山团灭的慢吗?其实。《水浒传》中的明褒暗贬思想已不言而喻,而在小说的开篇,作者就告诉我们,大家可千万不要把我写的这本书当做历史小说或者是武侠小说来看,从某种意义来说,我的这本小说,应该归为神话类别才合适啊。

按照作者的创作思路和创作意图,我们也就能清楚,为什么吴用在宋江上山后迅速就倒向了宋江阵营。这和见风使舵无关,实在是“天命难违”。

水浒枭雄,水浒传吴用先辅晁盖后又弃晁盖

首先,《水浒传》的开篇先是讲的洪太尉强入伏魔殿放出妖星的故事,单看这一章节,你敢说他不是神话小说?后来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也就明白这108妖星在宋徽宗时期转世为人,并且是要重聚在一起的。等到生辰纲篇章时,晁盖的一个梦直接拉开了群星聚义的大幕,当时截取生辰纲的队伍有七个人,但晁盖说自己除了梦到北斗七星外还梦到斗柄飞走了一颗小白星,于是他联想到了自己曾资助过的闲汉白胜,其实按照剧情的设定,白胜也是妖星下凡,但当时大家伙儿可不知道彼此都曾是妖星,晁盖更是觉得白胜是来凑数的。

所以不好意思,其实晁盖并非是妖星转世,他才是那颗飞走的小白星。

也就是说“七星聚义”中的“七星”指的是吴用、公孙胜、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白胜,这是全书除第一章外再次提到了妖星的概念。自此,施公就开始大肆让妖星的概念体现到字里行间中,并且用妖星转世论的观点,还间接解释了许多我们常人无法理解的剧情。比如说宋江让清风山悍匪假扮青州军去城内劫掠,导致秦明全家被杀,当秦明走投无路被宋江拉上梁山时准备和宋江拼命,但并没有发作,施公对于秦明的心理描写是这样的:

秦明见说了,怒气于心,欲待要和宋江等厮并,却又自肚里寻思:一则是上界星辰契合, 二乃被他们软困,以礼待之,三则又怕斗他们不过。

秦明的疑虑有三点,第一点是施公强加进去的,后两点才是真实原因,可以发现施公把“星辰契合”放在了第一原因,足以证明他老人家的“良苦用心”。同样的,在收其他朝廷降将时,施公也多次用星辰契合的说法来表达他们的心情。

那么现在问题就来了,究竟梁山头领是什么时候知道自己的妖星下凡的呢。在众好汉大闹江州救出宋江后,宋江回去接宋太公和宋清,却被官兵堵截,就这样,宋江打着寒颤遇到了九天玄女,九天玄女传授给宋江天书,还说你们都是星主,是来下界受罚的,汝等要按照天书上的指示去做替天行道之事,天书呢,你也不要给大家看,只需要跟天机星一起品读就好。

九天玄女压根就没说天机星是谁,那么宋江到哪找答案,自然是在天书里。于是我们发现,在宋江拿着天书上梁山后,吴用很明显的就成为了宋江的拥趸者,也在这个时候,晁盖的地位越来越尴尬。

那么天书里究竟都写了什么内容,首先108妖星的前世及今生的转世者应该是有的,这样一来宋江就能很明确的去找能和自己一起“干大事”的人。吴用的抉择也是正确的,毕竟晁盖和我们不是一个组织的,不用为了他去制造多余的剧情,所以其实大家读到这里,也就能清楚为什么自小和晁盖就相识的吴用居然在宋江到来时能做这么大的转变。

那么除了宋江和吴用,谁还知道有关妖星的事情,答案就是罗真人。在李逵和戴宗去请公孙胜时,李逵对罗真人多有冒犯,罗真人也略施小法对其惩戒,公孙胜临走时,罗真人对他说了这么一句话:

汝应上界天闲星,以此容汝去助宋公明。吾有八个字(逢幽而止,遇汴而还),汝当记取,休得临期有误。

而在这之前,罗真人已向戴宗说明李逵是天杀星,并且“逢幽而止,遇汴而还”这八个字更是间接把梁山的结局点明了。那么天书里有没有关于108妖星的结局,我想是有的,吴用上应“天机星”,这天机二字很耐人寻味,即是天机星,自然有许多连宋江都不知道的秘密,甚至我们可以说,如果让吴用代替宋江去为梁山兄弟们选一条出路,或许结局就不会这么惨了。

那么梁山除了招安是不是还有别的出路,答案就在征辽篇章。我们知道按照天书上的内容,妖星们只有招安一条路可走,并且招安后的结局也是必然的,吴用深知这一点,可他未必想按照剧情里的内容去做。于是在梁山征辽高歌猛进时,辽主派欧阳侍郎前来求和,顺带也想让梁山军为辽效力。欧阳侍郎走后,吴用长叹一声,说了一段颇为“不合时宜”的话:

我寻思起来,只是兄长以忠义为主,小弟不敢多言。我想欧阳侍郎所说这一席话,端的是有理。 目今宋朝天子,至圣至明,果被蔡京、童贯、高俅、杨戬四个奸臣专权,主上听信。设使日后纵有成功,必无升赏。我等三番招安,兄长为尊,只得个先锋虚职。若论我小子愚意,弃宋从辽,岂不为胜,只是负了兄长忠义之心。

大家可以看到,吴用其实比宋江更看得清朝堂内的局势,他也直言如果我们投降了辽国,才是真正的胜利。在这一刻,宋江其实也有踌躇,但他没有怼吴用,而是用忠义之词劝军师不要乱想,然后这事也就这么过去了。

吴用的后半辈子人生都陪着宋江度过了,他觉得他是妖星很了不起,但终究逃不过命运的捉弄,这大概就是封建时期文人的特征吧。

文/逻辑文史游

吴用的选择没有错,他也活出了自己的姿态。

四大名著各讲的是什么故事?

道德三皇与五帝,富贵扬名立奇功。青史几行留姓名,北邙尸骨埋荒塚。黄巾起事董卓乱,关羽温酒斩华雄。王允献策诛董卓,玄德邺城遇子龙。七进七出建功业,单人独骑救主公。三英虎牢战吕布,青梅煮酒论英雄。挂印封金走单骑,千秋万载拜关公。孟德官渡破袁绍,诸葛孔明卧隆中。三顾频烦天下计,北拒曹操联江东。一时瑜亮争雄长,卧龙军师觅庞统。设计刘璋取益州,智激黄忠得汉中。贾诩定计行离间,西凉马超入蜀中。水淹七军走麦城,关张首级送江东。同根相煎何太急,火烧连营折黄忠。五月渡泸入云南,七擒七纵平南中。六出祁山伐中原,诸葛司马屡交锋。浪花淘尽英雄梦,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兴亡多少事,尽入渔樵闲话中。

替天行道傍水泊,兄弟义气干云天。王进私走延安府,史进夜走华阴县。提辖拳打镇关西,鲁达仗义救翠莲。员外重修文殊院,智深大闹五台山。倒拔杨柳英雄会,误入节堂遭暗算。刺配沧州险丧命,鲁达相救方脱险。草场恶斗陆虞候,不遇明主上梁山。柴进门招天下客,杨志卖刀招祸患。天王认义东溪村,学究吴用说三阮。公孙聚义应七星,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鲁达单打二龙山。公明唤作及时雨,晁盖水泊聚好汉。武松打虎传佳话,李逵张顺激战酣。吴用智赚玉麒麟,计赚关胜有呼延。花荣号称小李广,杨雄石秀遇时迁。浪子燕青李师师,齐心协力促招安。行者单臂擒方腊,梁山好汉尽凋残。公明临终毒李逵,鲁达坐化终圆满。

人生若只如初见,世道人心皆会变。荼蘼花开鸟致院,花落人亡曲终散。雨村风尘怀闺秀,士隐通灵入梦幻。子兴演说荣国府,宝黛相会似曾见。补天顽石傍仙草,木石前盟金玉缘。神瑛思人栊翠庵,宝钗弄钗潇湘馆。薄命偏逢薄命郎,糊涂乱判葫芦案。神游太虚演红楼,初试云雨中衣换。富在深山有远亲,姥姥一进大观园。申饬劣子李贵承,大闹书房有茗烟。寡妇贪利权受辱,太医论病细穷源。庆寿宁府排家宴,天祥正照风月鉴。凤姐弄权铁槛寺,鲸卿得趣馒头庵。元春才选凤藻宫,鲸卿夭逝赴黄泉。袭人娇嗔箴宝玉,平儿软语救贾琏。玉函情赠茜香罗,宝钗羞笼红麝串。世事无常人世间,生离死别尽悲欢。镜花水月求不得,浮萍随波自凌乱。人生自古皆有死,佳期如梦亦如幻。生死贵贱纵有命,壮士此生终无憾。

日月精华通灵秀,石猴出世花果山。猴王得仙赐姓名,功完道作佛和仙。东海龙宫求兵器,腾云驾雾善变幻。地府勾画生死簿,玉帝降旨被招安。官封弼马心难足,自称大圣号齐天。大圣大闹蟠桃会,打翻鼎炉盗仙丹。二郎真君战猴王,炼丹炉里练火眼。大圣脱身八卦炉,灵猿被压五行山。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玄奘西天取真经,千辛万苦历劫难。高老庄中降悟能,八戒沙僧战河畔。三打白骨遭遣逐,真假猴王难分辨。狮驼岭上战妖魔,车迟国里斗大仙。斗霸妖魔与鬼怪,归途神仙又发难。

为什么能成为一代枭雄?

题主这个问法其实带着歧视!没什么学问这个说法带着武断!但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什么是学问?这个学问在人的整个能力体系里有什么作用又占多大的比例呢?

首先,什么是学问?按题主的提问逻辑应该指的是四书五经,就比如现在的学校教给我们的那些知识!你看朱元璋一天学没上过,努尔哈赤也一辈子抢劫为生!但人要维持生活其实这类书本知识并不需要太丰富,而且这类基础知识在生活中也能补充!就像行走坐立,言谈举止我们向旁边人学就可以了,并不需要专门上个课!

其次,第二个问题,这类学问在人的能力体系里占多大的比例?一个人普通谋生,这类学问占多大比例,要建立不世之功,这类能力又有多大作用?

我以为,学校能获得的知识相对来说获得还是相对简单的,只要认认真真,按部就班,只要不是先天痴傻,都能获得!而凭这些知识,就能够谋生,给自己挣得一份收入,让普通人生存下去!

而要建立不世之功,像朱元璋,努尔哈赤一样,这些知识却并不那么重要!对于他们什么更重要?我以为,一颗坚定强大的心!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的冷静;大敌当前,屠刀悬颈仍然可以坚定不移的信仰!甚至并不是你的专业知识,而是大局观,整合知识的能力!这些更为重要!而这些却没办法从课本里得来,更多是与生俱来或者生活里摸爬滚打得来!

就像李云龙是没有上过学的泥腿子,但是做起指挥员却得心应手。赵刚大学毕业,但要指挥作战,却没有老李熟练!

就像项羽打仗的专业能力很强,但是合纵连横,整合军阀的能力欠缺,最后却还是败给了懂得用人、懂得联合的刘邦!

就像马云计算机专业能力是小白,但是他知道互联网的趋势,懂得集合各种能人,各种资源,所以才有了阿里!

就像苹果手机,从纯技术来讲,它没有发明任何新技术,只是将很多技术集合进了自己的系统里!所以有了这个划时代的手机,引领手机进入了新时代!

单田芳三国演义全集共有多少?

广播版125集,拼接版85集,电视版80集。

单田芳评书的《三国演义》有三个版本,分别是:

广播原版《三国演义》125回;拼接版《三国演义》85回;电视版《三国演义》80回。

单田芳1934年12月17日出生于营口市的一个曲艺世家,是中国评书表演艺术家、作家。2012年,在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典礼上获得终身成就奖。 1954年走上评书舞台。1979年5月1日,单田芳重返书坛。1995年,单田芳成立了北京单田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07年1月26日,单田芳宣布收山,《老店风云》是他的收山之作。2011年,出版了自传《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 代表作品有《三侠五义》、《白眉大侠》、《三侠剑》、《童林传》、《隋唐演义》、《乱世枭雄》 、《水浒外传》 等评书。

水浒中结局最好的人是谁?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大众的利益而死,就是重于泰山,就是死的其所。从这个意义上说,梁山108将,结局都不好,因为在宋江的带领下,梁山好汉接受了招安,有的为宋王朝卖命战死了,有的做了宋王朝的官,有的被宋王朝毒死了,有的浪迹天涯甚至成了国王,有的回到了故乡,有的出家了…。但无论如何,都违背了自己上梁山的“初衷”。

梁山好聚集梁山泊的“初衷”是什么呢?就是要反贪官除恶霸,与朝庭做个对头,为劳苦大众争得公平正义。如果为这个“初衷”而死,就是死得其所,就是历史应认为的最好结局。如果为了高官厚禄,为了成为宋王朝的“忠臣”,那么这些梁山好汉上梁山干嘛!如果只是“暂借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这难免显得无耻了些,只能被认为是投降派,结局投降派,能言说其结局好吗。

撇开高尚的标准,如果按世俗眼光,或传统文化的“儒释道”观念来衡量,梁山108 将可以说都落得了个好结局,包括哪些为打方腊而战死的梁山好汉,因为按儒家思想的“忠君”观,为朝庭而战死,就是“忠臣”,就是好的结局,更何况“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呢。

按世俗观念,梁山结局最好地是李俊或燕青,因为李俊后来坐了暹罗国国王,燕青携美人李师师浪迹了天涯;按释家观念,结局最好的是鲁智深和武松,鲁智深听潮醒悟而圆寂成佛了,武松也出家杭州六和寺,最后皈依佛门而成佛了;

按道家观念,结局最好的是公孙胜;按儒家思想,结局最好的是宋江,因为宋江虽是被朝庭毒死的,但却成功地引导和阻止了梁山好汉无一人再反抗朝庭,并且死后得朝庭封神成功,完成了宋江的理想。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