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女好吗,只有一个独生女?
在农村,只有一个独生女该不该远嫁?
这怎么说呢!这样的情况确实在农村有一部分。论说就一个女儿,找婆家离父母近点是有许多好处,尤其是父母年纪大了,或身体健康状况欠佳,或生活自理困难时,女儿离得近,随时眊看或伺候赡养都方便。远嫁就不方便了,顶多给老人经济上补给多点。
可是,实际生活中往往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女儿上学上大学,或在事业有成后,多数的都在外面交了朋友或已确定了对象,都在外面工作呢!再回农村找一个在家务农的男孩结婚,好像从哪个角度来说也不地道。
如果一直没有出去打工上班上学的女孩子,就近在家乡找个对象的概率稍高些。但人往高处走,有哪个父母,不盼望女儿长大有出息,成材呢!光在家里窝着是绝对不可能的,必须走出去学习闯荡才能成就大事业。这样就形成了矛盾面了。如俗话说的“忠孝两难全”。
不过,现在新社会新时代,信息交通都方便。远嫁近嫁真的没什么,有事就是数小时的事。再有沾上光沾不光,孝顺不孝顺,真和远嫁近嫁无关。孩子们有孝心,老人就能享福。即使是在跟前守着家,如果不孝顺或穷得叮当响,老来涮父母的血汗钱或啃老,那倒不好了。
再说了,现在社会制度优越,女儿远嫁近嫁都没有什么,女儿过得幸福,当父,母的也高兴,父母有钱,或女儿能供给充足生活的钱,就没有问题。当父母的不能要求女儿辞职或离婚回家来伺候吧,有钱就解决了一切问题。聘用保姆,或住养老院都可以。
嫌乡镇养老院条件差,到市、省养老机构,只要钱到位,哪服务态度质量可比亲生儿女还强,环境条件都是杠杠滴!要不有人感慨说,现在的社会有钱就是好,养老院里可养老。,什么“养儿养女防备老”,就怕儿女不行孝。有的儿女还啃老。不如手里钱多多,干儿干女随时找。伺候赡养赛亲生,欢度晚年乐淘淘!
今后独生子女养老是个大问题吗?
今后独生子女养老是个大问题吗?
朋友,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已经有很多人超过70岁了。第一代独生子女有的也快50岁了。时间不饶人!
养老问题现在是有志之士研究课题。
我们普通老百姓,没有人研究别人家的问题。就是独生子女家庭,也是顺其自然!
我两个孩子,政府当年提倡一对夫妻两个孩。我们是响应国家政策晚婚晚育一代人。
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都是响应国家政策,晚婚晚育的人。现在70岁左右老了!
今后独生子女养老问题,看了你的描述2020到2050年是养老高峰。国家五年一个计划,你考虑的是三十年有远见!
就是2020年出生的人,到了你说的2050年也30岁了。哪个时候的问题让哪个时候的人管吧。你提问的问题我回答顺其自然!
我们普通老百姓养老没有三十年的规划。
我们还是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日子还是一天一天过,养老问题都能解决!
我是春韵刘姥姥:我觉得居家养老就挺好!
2020.7.5.
和父母在一起住老是有很多小矛盾?
老公是独生子女,和父母在一起住,当然会有很多小矛盾,按照社会普遍现象,一般都应该住在一起,住在一起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方面,他们可以给你们带孩子,或者送孩子上学,做做家务,其实就是你们家免费的保姆,而且都是一家人,你也放得了心,你们可以把精力投入到工作和赚钱上面,同时还可以减轻你们很多负担,如果父母有退休工资的话,他们还会补贴一下你们的生活。
有弊的方面:父母和子女住在一起,生活习惯有点不一样,尤其是卫生和饮食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而有一些做父母的,小夫妻两口吵架的事情,他们喜欢参与,有时候因为一件小事,矛盾就越闹越大,但有些明事理的父母,他都大多数是维护媳妇,而批评自己的儿子。
应不应该住在一起?要看各家的情况,如果父母的脾气性格都很好,而且又通情达理,做晚辈的又能包容父母的一些不好的习惯,那就应该住在一起,因为这样的家庭才是和谐的,家和万事兴!
如果父母的脾气性格很怪,那就不如分开住,保持一定的距离,也许关系会更好一些,不过总的一句话,做晚辈的要体谅父母,毕竟他们年纪大了,他们有些小矛盾,只要包容,要忍让,不能跟老人斤斤计较,越计较矛盾就越多,越包容矛盾就越少,人心都是善良的,你对他好,他们自然会对你好。
该不该给孩子买名牌产品?
前段时间,在武汉某论坛上,一位7岁孩子的妈妈发帖《想给儿子买一双nike毛毛虫,老公当场甩脸子》,这条帖子发出后,引起众多网友讨论。
这位妈妈在帖子里称,自己想让孩子穿好点的鞋子,想给孩子买双耐克毛毛虫,但是老公认为没必要,孩子穿不值当,不同意她买,夫妻两人因此怄气。这位妈妈表示,自己作为母亲,想给孩子买双好点的鞋子,这过分吗?
帖子原文如下↓
怎么说咧?知道工薪阶层的不要随便攀比,可如今放眼望去,穿耐克毛毛虫的小孩简直不要太多,它的舒适性、方便性也是孩子们公认的好。
自我感觉,我家条件也不算很差,2套中心城区房子,夫妻年收入一起将近20万,只有一个7岁的孩子。虽然谈不上大富大贵之家,怎么就不能让他穿一双好点的鞋子?
老公的纠结无非一个:孩子的脚还要长,买了穿不久,而且认为这会助长他的攀比心、虚荣心。
可周围的人,一些月收入3千多的,都是尽量让孩子用好的,背着轻奢的包,自己拿的也是苹果手机……可我老公是个非常讲信价比的人,就认为没必要,用它不值,也不同意我买。
原来我还一直比较赞成这样,勤俭是美德嘛,但怎么说呢,一定有人能理解,有时就是不想天天过这种寡淡的日子,偶尔对自己和家人好一点,很过分嘛?
何况鞋子并不是孩子主动要的,只是作为母亲,想给他买双好点的鞋子。就这么简单。
帖子发出后,很多网友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分成了几派:
站队妈妈:
网友A:每个人想法不同,做妈妈都想给宝宝最好的,我就跟宝宝买了毛毛虫鞋子,穿着舒服。
网友B:我是妈妈,要我我会买,爸爸带娃不多,责任感也没那么强,没有那种什么都想给孩子最好的心,不然怎么都说妈宝,不说爸宝,让他十月怀胎,每天带娃试试。
站队爸爸:
网友A:我觉得你老公做得对。作为妈妈,你这个决定多少还是因为和人家在比较,怕孩子输了,其实孩子本身哪里会想这么多。由俭入奢易。等他以后赚钱了,想怎么买就怎么买。
网友B:我觉得你老公挺好啊,性价比也有错?小孩子长得快,真心不值得。
该不该给孩子买名牌?
其实像这位妈妈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并不少,
该不该给孩子买名牌?
大多数人主要是下面两种观点:
一种是,生活条件好了,许多人家中又是独生子女,条件允许,给孩子买名牌也可以。
另一种是,孩子长得快,没必要买很贵的衣服,穿着舒适即可。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有很多父母觉得现在的小孩子比自己小时候幸福太多。出于补偿心理,很多妈妈都会给孩子买最漂亮的衣服,小女孩就打扮成小公主,小男孩就打扮成童装模特般。总之要把自己小时候没享受过的,都要让孩子享受到。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孩子买名牌、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并不为过,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跟孩子强调需要自己努力,自己奋斗!
不能让孩子只是外表看起来光鲜
有网友晒出自己的经历:
有一次我带大宝坐火车出行,坐在对面卧铺的乘客是一对母女。女孩子长得很漂亮,穿得像小公主一样。我第一眼很喜欢那个小丫头,可是小女孩后来的举动让我对她的印象彻底改观。
她的妈妈给她准备了很多零食,她每一次吃零食前,都要跑到大宝面前,举着零食在大宝眼前晃悠,一脸炫耀的神色,说:“看,我有这个,你没有吧?”然后故意咬得咯吱咯吱响。
好在我大宝定力够强,并没有向我闹着要。要不然火车上我也买不来跟她手里一模一样的零食。我惊讶的是女孩妈妈跟没看见她的言行一样,丝毫没有阻止的意思。我看着那女孩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心里默默地叹口气。
这位网友感慨:父母打扮孩子,不能让孩子只是外表看起来衣着光鲜,而忽略了衣服里所包裹着的灵魂。毕竟价值万金的衣服也掩盖不住寒酸的教养。只敬罗衫不敬人,古人的哀叹发生在儿童身上,更让人觉得惋惜。
再昂贵的衣服,终究会过时;再美丽的容颜,终究会凋谢。而良好的教养却是孩子终身受用的财富。越是优秀的人,待人越谦和,自然也会得到更多人的帮助,从而走向更大的成功。
爱不是宠溺
谈到孩子的教育,明星黄磊夫妇的育儿经让许多父母称赞。最近,黄磊爱妻孙莉在微博上分享了一段大女儿多多的视频,视频中的多多玩心大起,额头上放着指尖陀螺玩得起劲。网友们不禁感叹女大十八变,记忆里那个懂事的小女孩多多,如今长成了明媚的少女,而且越来越漂亮了!
有人把多多的完美成长归功于黄磊的「富养」式教育,但却忽略了「富养」真正的意义并非只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经济基础,而是黄磊说的,真正的「富养」是用爱去养,赋予他们一个不孤单的童年。对他来说,再优秀的教育方法也抵不过给孩子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黄磊从不溺爱多多:
从小我就让多多意识到,她不是什么特别的小孩,所有的小孩在家里都是特别的,大人都围着小孩转,但在社会上,谁都不是特别的。很多道理,我们大人懂,也要让小孩懂。
黄磊曾给女儿写了一封信《选择一种喜欢的方式活下去》,希望女儿做喜欢的事、与喜欢的人相处、以喜欢的方式过一生。有的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力争成为「少数」,黄磊却希望多多成为平凡而简单的「多数」。
真正的富养 是精神上的教养
大部分父母都想将自己的女儿培养成「公主」,让她们看起来高贵而美好,善良而明亮,可是真正的「公主」式教育,是要让她真实地感受到爱,在爱中变得阳光向上;是要给与她足够的安全感,让她知道即使自己不够完美,你的怀抱也会依然向她打开;是要你以身作则,为她的成长树立起坚实的榜样,和力量的来源。
而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不管是穷养还是富养,最重要的还是精神上的教养:你可以没钱给她买这买那,但你可以教会她自己努力去争取 ; 你可以没钱带她学这学那,但请你教会她读书的意义 ;也许你不能给她人生需要的思想、才华、意志,但至少传递给她一颗希望的火种、提供一方富足的沃土,给她真正的「富养」。
父母之爱子,
必为之计深远。
孩子的心灵如同一张白纸,
作为父母,
你要在这白纸上写下什么呢?
父母对孩子好是否是应该的?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是父母对孩子的好。我教书近20年,碰到过各种各样的父母,大家都认为自己对孩子好。包括我们自己都认为,我们做什么都是为了孩子好。那究竟怎样才对孩子好呢?举几个例子:
学生小赵的父母向我抱怨,自己对孩子那么好,他要吃什么我就买什么,他要用什么我就买什么,结果考试成绩那么差还逃课去网吧上网,他对得起我对他的好吗?
学生小应父母都是行政部门领导,对小应的教育很重视,小应也不负众望,读书成绩优秀。但是小应感觉很痛苦,说自己在家里没有说话的权力,他很担心高考考不好,即使考好了他也怕填志愿,因为家里父母合说各有理,都为了他好。
学校要召开家长会,学生小王家里大家都说忙没人来。她跟我说,我妈说不一定,到时候我去门口等等吧。结果等了一个小时,没见到她妈妈的影子。后来打电话才知道,妈妈根本忘了这件事,小王很伤心。后来沟通的时候,小王的妈妈说我这不是为了她将来吗,实在抽不出时间,下次家长会我就不来了哈。
学生小郑,学习很认真,各方面都比较优秀。但是我经常会接到他妈妈的电话,不是问他饭吃好了就是问他衣服穿暖了,当然更关心的是学习成绩。如果有一次考试成绩少几分,她就特别担心,问是不是学习不认真了,要不要去补课啊。小郑每次都觉得很烦躁,妈妈的关心让他实在静不下心来。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案例,在生活中家长对待孩子的好有千万种。那么,父母对孩子好该不该,是不是要先弄清楚孩子要不要。只有孩子需要的好,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好吧。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