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楚歌指什么生肖,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有血缘关系吗

天美资源网

四面楚歌指什么生肖,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有血缘关系吗?

棋友您好很高兴与您探讨象棋

象棋的起源流传着很多版本,至于哪个更贴近事实,无从考证,那就看各位偏爱哪种说法了。

四面楚歌指什么生肖,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有血缘关系吗

下面就是传说的几个版本

一、起源于传说时代的神农氏,如元念常《佛祖历代通载》说:“神农以日用星辰为象, 唐相国牛僧孺用车、马、士、卒加 代之为机矣”。

二、起源于传说时代的黄帝,如北宋晃补之《广象戏格·序》说:象戏兵戏也,黄帝之 战驱猛兽以为阵;象,兽之雄也,故戏兵以象戏名之。

三、起源于周武王伐纣时,明谢在杭《五杂俎》说:“象戏,相传为周武伐纣时作,即 不然,亦战国兵家者之流,盖彼时犹重车战也”

四、起源于战国之时,《潜居类书》说:“雍门周谓孟尝君:足下燕君,则斗象棋, 亦战国之事也。盖战国用兵,故时人用战争之象为棋势也”

五、起源于北周武帝时,《太平御览》说:周武帝造象戏”明罗颀《物源》说:“周武帝 作象棋”。

2013年11月7日,一场名为“中国象棋发源于何处”的研讨会在老河口召开,20余名参会者一致认为,中国象棋起源于老河口,并提出多个理由。

1.本地还流传着6种土棋游戏,与中国象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6种土棋分别为:河马跳井(2条线棋)、对国旗(3条线棋)、推小车、狼吃猪、白古子、摆方。

土棋中可看到卒、士、炮、車的“影子”:3线棋的棋子既是卒也是士,包含了两种属性;4线棋的玩法是黑白各执4子,只有一方两子在一条直线才能吃掉临近的敌方棋子,类似于象棋中的“炮打隔”;6线棋的玩法是摆出直线就可以增加棋子,类似于象棋中的“車”,只不过将增加自方棋子变为吃掉对方棋子。“假如象棋也按照土方法命名,可称作10线棋,是7线棋的升级版。”

2.象棋或由酂阳锣鼓演变而来

古文《曹刿论战》曰: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在春秋战国时期,古酂阳就出现了战鼓,后由伍子胥创立成酂阳锣鼓,用于战场催阵和鼓舞士气。

据了解,酂阳锣鼓排列方阵为:一帅、二将、九校、十二卒。卒鼓冲锋在前,帅鼓处于后排,周围还分布着打锣鼓的成员,在当地打锣鼓的土话即是“打火炮”。由此认为,象棋的发明和演变,采用了酂阳锣鼓中的元素。“象棋的形状也和鼓的形状相似,演义的也都是打仗。”河南鸿沟非“楚河汉界”襄阳汉江才是正牌? 如今,打开搜索引擎输入“鸿沟”,可发现“鸿沟”多与“楚河汉界”一并出现。百度百科中,其释义为:据《史记》记载,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也就是说,鸿沟就是楚河汉界。 对于这种说法,老河口市酂阳文化站站长余光华并不认同。余光华说,虽然《史记·项羽本纪》中说过鸿沟是楚汉的分界线,但这个分界线是临时的,“《史记》中记载,楚汉刚刚划定界线,刘邦就反悔了,立马带兵追赶项羽到了阳夏南边。可以说鸿沟只打了个‘酱油’。”余光华认为,汉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楚河汉界”,因为汉江曾两次作为国界出现。“汉江流域位置正好就是楚国腹地,汉江正是‘楚河’,加之它又是分界线,也可叫‘汉界’。”老河口酂阳文化站全体成员均认为,汉江才是正牌“楚河汉界”。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对立的矛盾斗争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历史证明,象棋是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创造革新的成果,它深深地扎根在我国劳动人民之中,有着广泛的流传。

丢三落四加一步登天等于什么?

八面威风。

释义:威风,令人敬畏的气势;各个方面都很威风,形容神气足、声势盛。示例: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二回:“年龄不到五十许,体态虽十分端丽,神情却八面威风。”出处: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四折:“圣天子百灵相助,大将军八面威风。”近义词:威风凛凛、英姿飒爽、气宇轩昂。反义词:无精打采、萎靡不振、卑躬屈膝。相关词语:横七竖八、歪七竖八、歪八竖八、夹七夹八、杂七杂八、七七八八、结结巴巴、风尘碌碌等。

天蝎座女人有什么特点?

每当讲到天蝎座女生,总能想到非常艳丽的美人形象,似乎身边每个天蝎座的女生都属于颜值爆表的那种,而且都还很耐看,越看越好看。可除了颜值高以外,对于天蝎座女生的性格特点是不是就一无所知了呢?今天,我们一起深入的分析总结一下天蝎座女生的性格特征,一起来探索这个颜值爆表的神奇星座女。

基本性格

天蝎座女性个性细腻,对微不足道的小事都非常敏感,性格内向,对自身的一切总是带着疑问。感觉敏锐,动物性反射神经发达,具有明智的判断力,同时有强烈的优于他人的欲望,思考深入,处事沉着缜密,性格温顺而又明事理,但有时也会表现出反叛和歇斯底里的一面。 拥有优雅的气质和神秘的微笑,但不善于社交,缺乏积极性,有时会给人以傲慢无理和冷漠的印象。由于拥有很强的精神力量,不愿意服输,容易在同性之间引起争端。如果能够抑制情感,将均衡和分寸作为生活信条,就会成为优雅且有教养的贵妇人。

宽厚

在好朋友和爱人面前总是表现得温文尔雅,即便他人做出了自己不喜欢的事,如果认为毫无恶意,就会一如既往地对待他。

记仇

决不会忘记自己曾遭到的背叛或损失,寻找一切机会报仇雪恨后才肯罢休。就连小学时的怨恨也会记得一清二楚。

直觉

有洞察他人内心的能力和很强的冒险精神,能用敏锐的直觉判断事物。

消极性

总是隐藏自己的内心世界,即便是想成为朋友,也很少主动搭话。

神秘性

总是保持着令人惊讶的神秘感。个性成熟,有很多时候需要找人倾诉。

嫉妒心

即便爱人只与其他女人说上一句话,也会醋海翻腾,平时性格温顺,但有可能瞬间逃得无影无踪。

奋发向上

天蝎座是长期奋斗型,能够制定细致的目标,不断进行努力和尝试,并且非要有始有终不可。

讨厌的事

最讨厌在众人面前喧哗。最看不惯在人群聚集的场合哇啦哇啦地说个不停。对不喜欢的事物坚定地说No,对食物也不例外,只要品尝后感觉不好就会永远拒之于千里之外。

压力

由于对自己充满自信,看起来不会产生任何压力,但是当自己之外的所有人都在热闹地交流畅所欲言时,会感到莫名的孤单。

谎言

当复仇之火在心中熊熊燃烧时,为了给对方以打击,会说出颇有杀伤力的谎言(笑话)。

习惯

在人前绝对不动声色,但在房间独处时喜欢自言自语。 恋爱观 是独自伤神,不知如何是好的单恋类型。是希望对方的一切都属于自己,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予对方的热情派。

花心程度

在性魅力的诱惑面前可能会动摇,但花心程度基本为零。当然,也绝不允许自己的伴侣花心。

长处

在聚会中能发挥出领导能力。由于你温文尔雅的特性,发言时众人都会侧耳倾听。你一丝不苟地信守约定,所以能逐渐获得人们的信任。

体质

天蝎座身材苗条,浑身散发着女性的魅力。看似柔弱,但肩部和腰部很结实。发丝浓密,双眼皮,黑色的眸子闪耀着慑人心魄的光芒。性格早熟,自幼被人们视为小大人,但由于荷尔蒙容易失衡,部分人会每3个月左右来一次月经。身体健康,不会有大的疾病。不容易发胖。腹泻、便秘容易导致痔疮,所以应注意预防。不宜于从事长期坐在桌前的工作,应尽量选择需要活动四肢的工作。应预防失眠症,最好合理地安排每天的生活,精神焕发地度过每一天。

韩信没有领兵打仗的经验?

韩信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年纪轻轻就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之前他没有独立指挥军队作战的经验,可一旦被刘邦重用就开始了开挂的人生,几乎做到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取”。

一个之前没什么打仗经验的韩信为什么一出场打仗就这么厉害呢?

首先,这是一个熟读兵书战策,并能够学以致用的年轻人。

在电视剧《楚汉传奇》中有这么一个情节,那时候韩信还是淮阴地区的小老百姓,虽然他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却对兵书战策爱不释手,经常看地废寝忘食。

电视剧中关于韩信的这段描写确实有他的历史依据,韩信不是军事上的素人,很可能出身于军事世家,只不过到他这一代家道中落罢了。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描写,韩信平时喜欢背一把剑,要知道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对武器的管控是非常严格的。

民间大多数的兵器都被收回,然后用这些武器在首都咸阳城铸造了12个金人和一批乐器,总重量达数十万斤!

“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锺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

普通小老百姓即使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家中留有兵器,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也已经被秦朝收缴上来,哪怕家中有私藏,在秦朝各地方政府的严格监督之下,也没有人敢天天背把剑到处瞎溜达。

所以,韩信可以合法背着剑在公共场合,足以证明他的家庭背景不简单,哪怕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时候,他也照样拥有合法持有武器的特权。

这个特权很可能来自于他的父亲,这足以证明韩信来自于一个军事家。

家庭背景让韩信比一般人能更有条件接触军事相关的知识,并且从他喜欢背剑这件事来看,他父亲应该也非常希望韩信能把家族的事业继承下去,成为一名军人,在努力培养韩信对军事的爱好。

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之下,韩信不仅武功高强,而且他熟读兵书战策。

井陉口之战结束后,手下的将官们向韩信探讨兵法,这些人有极高的军事素养,所以他们问韩信:兵法上说排兵布阵应该是右边和背后靠着山,前边和左边临着水,这样才能进可攻,退可守,咱们这次井陉口之战为什么要背水列阵呢?

“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

韩信就告诉大家伙儿:其实我背水列阵的计谋也是出自兵法,只是大家伙读书读得不够仔细罢了。兵法上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说法,这一次我领着士兵仓促作战,等于赶着集市上的老百姓去打仗,所以不能给他们留有生路,否则这些人早就跑光了。这一次背水列阵,让士兵们没地方跑,他们才会奋勇作战打败敌人。

“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

大家听了韩信的话都非常钦佩。

“置之死地而后生”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说明韩信至少对《孙子兵法》达到了烂熟于心的地步。

除了指挥打仗厉害,韩信练兵也非常厉害,在楚汉相争时期,韩信的兵经常被刘邦调走,但很快韩信又训练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供他作战。在当时流行的兵书中,《吴起兵法》就非常注重军事训练,韩信练兵之才很有可能深受《吴起兵法》的影响。

可见,韩信对《孙子兵法》和《吴起兵法》这两本数有过深入研读,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韩信在当了兵之后认为自己有当将军的能力,如果仅仅是一个在军事上相当于白纸的素人,不可能有这么强烈的自信。

韩信能够对兵法学以致用的另外一个证据是井陉口之战对赵军的刺探。

《孙子兵法.用间篇》对作战前的刺探工作是这样要求的。

“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

韩信在大战开始之前不仅了解赵军军营中谁是指挥官,他周围有哪些人辅佐,谁出了什么样的计策,连指挥官有没有采纳都了如指掌,非常完美的实现了《孙子兵法.用间篇》的要求。

其次,对手的骄傲给他帮了很大的忙。

韩信领兵作战的时候,打败龙且的楚军可以说非常侥幸,当时韩信刚刚占领齐国,当地老百姓还不服他,大家都期盼着齐王能够杀回来,所以齐楚联军北上攻打韩信的时候,有人向龙且的建议,先筑壁垒坚守,消磨韩信军队的锐气,然后让齐王派亲信大臣去安抚已经沦陷的城市,韩信一定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局面。

如果按照这个人的建议,韩信可就遇见大麻烦了,就算是能打赢也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但龙且没有采纳,原因是韩信在项羽手下当侍卫长的时候,龙且作为项羽重要的将领和韩信也没少打交道,他觉得自己非常了解韩信,对付他不需要使这样的计谋,直接领兵攻打就可以了。

结果韩信给他来了一个水淹七军。

龙且阵亡,幸存的楚军也成了俘虏。

估计后来垓下之围唱楚歌的人中就有这些士兵。

俗话说得好,弱小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体现在龙且这里非常贴切。

但是,龙且作为项羽手下最能打的将领,他为何在面对韩信的时候这么傲慢呢?

龙且对韩信的印象来自于曾经的项羽大帐,那时候韩信是一个中级军官,作为项羽的侍卫长,他和龙且之间肯定比较熟悉,这也是龙且认为了解韩信的关键因素。

在项羽那里,韩信虽然出了不少计谋,表现出了一定的锋芒,但在龙且这些人面前他却表现的非常内敛,以至于被龙且认为无能。

韩信就是这样,在不相干的人面前他会隐藏自己,例如家乡的屠户和龙且,只有他认为这个人能给自己带来帮助的时候才会有所表现。(例如项羽、夏侯婴、萧何、刘邦)。所以,大多数人不了解韩信,在战场上相遇很容易产生误判。

第三,他为自己争取到了锻炼的机会。

对韩信来说,他比赵括幸运的地方在于,当他独立指挥军队作战的时候,没有像赵括那样一下子就遇到了当时天下第1名将,而是像打怪升级一样由易到难,给了他锻炼打仗经验的机会。

刘邦平定三秦之后韩信东出函谷关,项羽任命吴县县令郑昌为韩王,率领军队抵御。

秦朝时的吴县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吴中区,郑昌作为吴县县令是最早的一批追随项羽的人。

但是,在他被任命为韩王之前没有过硬的战绩,这次任命可以看作是项羽的任人唯亲。

韩国这个地方由于战国期间常年受到秦国的威胁,当地的复国思想特别严重,把一个江南人士而且是一个名不见经传能力不是很强的江南人派到当地作为韩王,肯定不足以担当抵御刘邦的重任。

作为韩信出函谷关面对的第1个对手,韩信毫无悬念地打败了他。

第二场战争是攻打魏王豹,他的水平比郑昌要强一些,魏王豹当初追随项羽、刘邦因战功被封为西魏王,而且在魏国有很大的威望,是一个狠角色。

但是,魏王豹的特点是打仗中规中矩缺少变通,面对韩信大兵压境,他认为只要守住黄河渡口韩信就无可奈何。

韩信使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从夏阳秘密渡河,然后又使用围魏救赵的方式偷袭了安邑。

魏王豹大惊,迅速率军回援,被韩信以逸待劳击败,这场大战韩信将自己在兵书上学到的知识做到了运用自如,但是读过孙吴兵法的人不难看出他套路,可以说是中规中矩。

接下来的井陉口之战,韩信对兵法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指挥特色,到这里才称得上是用兵如神,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一个军事大家。

这就是韩信幸运的地方,如果当初赵括有韩信这样的锻炼机会,很可能也会成长为一位不亚于廉颇、赵奢的名将。

当然,这也和韩信脚踏实地的性格有关,虽说韩信认为自己有经天纬地之才,刘邦也同意封他为大将军,作为诸将领之首,但是韩信很清楚自己还不具备统领汉军的能力。

在被刘邦封为大将军之后,汉军的实际指挥官还是刘邦,即使东出函谷关,他有了独立领兵的权利,率领的也是汉军的偏师,主力军队依然在刘邦那里。

这就决定了楚汉相争的时候,项羽不可能把韩信作为主要对手去看待,让双方正面对决的时间推迟了,也给了韩信锻炼和成长的机会。

总结:

韩信成长于军事世家,虽说家道中落,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让他具备了良好的军事素养;他聪明决定,能把兵书上的知识学以致用;他善于收敛自己的锐气,造成了强烈的战场迷雾,使敌人处于对他的无解而失策;他性格沉稳踏实,知道自己需要历练才能成为一代名将,也给自己找到了成长的路径。

你最喜欢哪首诗?

我最喜欢的是毛泽东主席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主席的诗作不但具有豪放大气、想象浪漫、文采华美三个艺术特点,而且是古为今用、诗史合一。毛主席是用诗写史,也是以史写诗,正事写史,余事写诗,诗史合一,这首诗正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前那一段波澜壮阔、千奇瑰丽的历史画面。

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迁到北京香山。到1949年8月23日,毛主席短居于此,虽仅5个月,但这正是新中国诞生的前夕。香山,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迁驻北京后最早的居住和办公地,是党中央指挥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和筹建新中国的指挥部。

党中央和毛主席在双清别墅多次会见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与他们共商建国大计,筹备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在这里,毛主席写下了《论人民民主专政》等重要文献和《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不朽诗篇。

1949年4月8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署国共双方代表团达成的《国内和平协定》,毛泽东和周恩来在双清别墅会见了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团首席代表张治中。4月21日,由于国共和谈破裂,毛泽东和朱德签发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令全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即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并于四月二十三日占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首都”南京。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以至几千年反动统治的历史彻底结束,标志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的到来。

4月24日上午,百万雄师一举渡江,占领南京的消息传来时,毛泽东正在六角亭休息。秘书叶子龙送来印有“南京解放”标题的《人民日报》,毛泽东仔细阅读,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思接楚汉之争,毛泽东以恢弘气魄写下了荡气回肠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诗通过对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重大意义的高度概括,向人民解放军发出了“宜将剩勇追穷寇”,夺取全国彻底胜利的伟大号令。“宜将剩勇追穷寇”是这首诗的诗眼。全诗风雷磅礴,豪气盖世,寓意深邃,意境宏阔,充分显示了崇高美和阳刚美的审美特色,是一首永载史册的经典之作。

据当时担任毛泽东卫士的李银桥回忆:“毛泽东喜欢看京戏,不同时期喜欢点不同的戏看。那段时间,他喜欢看《霸王别姬》。看到西楚霸王项羽同他的虞姬生离死别一幕,毛泽东睫毛颤抖着,眼里湿漉漉的。回来路上,他对我说:‘不要学西楚霸王。我不要学,你也不要学,大家都不要学!’他号召所有的领导干部都要看看《霸王别姬》。”

精通历史、学贯中西的毛主席非常清楚西楚霸王项羽败于刘邦的惨痛教训,他认为项羽是一个不能将胜势一鼓作气保持到底的首领,是一个沽名钓誉、优柔寡断的首领。项羽真正惨痛的教训,在于对险恶之敌的放纵,划鸿沟东西分治,最终导致惨败。许多历史经验都说明,在关键性的历史时期,如果不能在已有胜利的基础上戒骄戒躁,坚持继续奋斗,就可能前功尽弃,甚至走向全面覆亡。

1949年初,毛主席为新华社写的新年献词,题目就是《将革命进行到底》。他指出:“如果要使革命半途而废,那就是违背人民的意志,接受外国侵略者和中国反动派的意志,使国民党赢得养好创伤的机会,然后在一个早上猛扑过来,将革命扼死,使全国回到黑暗世界。”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是将楚汉相争的历史古为今用,是毛主席从楚汉相争历史中生发出的胆识和智慧,要求“将革命进行到底”。

毛主席这首七律内涵厚重,感情奔放,每每读之,都令我为人民的胜利而慷慨激昂、欢欣鼓舞;都令我为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战略思想而佩服得五体投地!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