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了多少年,滞留中国东北的百万日本侨民去了哪里

天美资源网

日本投降了多少年,滞留中国东北的百万日本侨民去了哪里?

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滞留在中国东北的日本侨民和投降的关东军总数超过了200万人,数量如此众多的日本人在战后究竟去了哪里?他们的命运又将如何?

200万日本军民的由来

1905年日俄战争之后,日本人以战胜国的姿态获得了俄国人在中国辽东半岛上的权益。

日本投降了多少年,滞留中国东北的百万日本侨民去了哪里

随后,日本儿玉源太郎大将提出了向“满蒙”移民50万的设想,计划将中国的辽东半岛作为对俄作战的跳板。

日本当局对这个计划非常重视,开始鼓励本国的浪人、关东军退役军人和商人迁居满洲。到了1931年“九一八”前夕,大约有20万日本人进入中国东北各城市定居。

在伪满洲国建立之后,日本在东北各大城市的移民数量已经超过了100万人。考虑到将来对苏作战中,需要大量的粮食作为军用物资的因素,关东军向日本当局提出进行农民移民。于是,日本启动了向东北大规模移民的“农业移民百万户计划”,旨在将中国东北地区完全日本化。

此后,日本在国内动员贫民加入“满蒙开拓团”,并且发给他们农具和武器,重点开赴中国东北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这些加入“开拓团”的群体,在日本国内主要是贫民或者无业游民,通过移民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日本国内的社会矛盾。

到了中国东北以后,这些在日本国内属于最底层的贫民,开始不断抢占中国百姓的土地,到1938年止,日本开拓团便已侵占中国耕地15万公顷。但是绝大部分日本人并不参与耕种,他们利用中国农民种地,自己从事贩卖活动,摇身一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地主阶级”。

享有特权的开拓团一下变得非常吃香,短短几年内通过开拓团来到中国东北的日本农民已经超过30万人。

在苏联进攻东北前夕,不含日本关东军的数量,在中国东北的日本侨民数量已经超过150万人。那么这些人在日本战败投降后,究竟都流向何方?

苏联占领期间,大量因饥寒交迫而亡

在苏联红军占领东北之后,由于此时国共两党都还没对东北的城市进行正式接管,苏联人并没有对收容所中的上百万日本人进行有序管理,而这些日本人中,青壮年男性此前大多都被关东军征调入伍,剩下的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儿童。

特别是在进入冬季之后,这批日本难民面临着没有食物、没有御寒衣物、没有住所的境地,苏军给他们配给的食物根本无法保障这100多万人的生存条件。毕竟这个时候的苏联也刚刚经历战争的重创,想要养活着100多万人难度确实非常大。

因此,在从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到1946年4月开始日侨遣返期间,在收容所中因饥、寒、病而亡的人数超过了17万人。

百万日侨大遣返

1946年,国共双方开始大规模接收东北各城市。为了方便对日本难民的管理,国共双方都是将自己控制区内的日本人集中管理。其中国民党控制区内约80万人,解放区内约有30万人,苏联控制的大连、旅顺大约有27万人,总共约130多万人。

在这130多万人中,超过70%为女性,剩下多为老人、儿童。由于缺乏谋生手段,超过10万名日本妇女选择了嫁给中国人为妻。

1946年5月,中国政府开始了大规模遣返日侨的行动。针对在日本投降后嫁给中国人的日本女性,国民政府一概不承认其婚姻的合法性,不论自愿与否,一律遣返回日本。而在日本投降之前的中日家庭,则根据自愿原则决定是否遣返。

根据国共双方达成的协议,中共解放区内的日侨分批交给南满的国民党军队,再由国民党方面集中送至葫芦岛港口,由美国负责将其遣返回日本。

1946年5月至12月,在国、共、美三方的配合下,一共遣返日侨1015728人,其中国民党控制区内773204人,解放区242524人。至于苏联控制的大连、旅顺那27万日本人,则由苏联方面分批予以遣返。

那么在国统区和解放区中留下的那些日本人究竟在做什么?根据当时的统计,留在国统区的日本人有59861人,留在解放区的有48216人。

以解放区留用的日本人为例,他们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医生、护士、军械制造技工。在东北解放战争中,四野的解放军医院中超过半数的医生和护士,都是来自于这批日侨。而在我军的军工系统中,更是有数千日本技术人员加入,为东北军工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956年6月27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日本友人时曾说:“我们很感激一部分日本人,他们在解放战争时期,作为医生、护士、技工参加了解放战争,增强了中国和日本人民缔结友好关系的信息。”

解放后,这些解放军中的日本友人和日侨大多都被安排返回了日本。

因此,在日侨大遣返行动中,先后遣返回日本的日侨超过了130万人。

被送往西伯利亚的关东军战俘

1946年5月,苏联红军从中国东北撤军。他们不仅带走了东北的大部分物资,还带走了52万关东军战俘。

在苏联出兵东北后,有60万关东军成了战俘,随后就地释放了7万多老弱病残的关东军战俘。剩下的52万人加上在库页岛和千岛群岛上的6万日军战俘,一共58万人被送往苏联西伯利亚进行劳动。

二战期间,苏联付出了死亡2700万人的代价,其中包括178万名苏军战俘。因此,二战后期德国、日本的军队都不愿意向苏联投降,就是担心来自苏联的报复。

他们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在他们手上欠下了太多的血债。在德国投降后,250万德军成了苏联的战俘,其中38万人再也没能回到德国。

而被苏军带走的这58万日军战俘,最终回到日本的有50.4万人,剩余的7万人恐怕只能到西伯利亚冰天雪地中去找了。

因此,在日本投降后留在中国东北的200多万的日本侨民以及关东军战俘,最终回到日本本土的大约有180万左右。

1955年抗日胜利多少周年?

195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10周年。1945年9月2日日本天皇签字投降,9月3日为曰本法西斯投降日,也是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当时日本向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中国等反法西斯阵线的国家宣告投降,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947年日本投降了吗?

已经投降了,二战日本正式公告投降时间为1945年8月15日。

日本为什么1945年就投降了?

两颗原子弹,吓降了[捂脸]

1945日本投降书是谁发表的?

1945日本投降书是日本天皇裕仁发表的。

昭和天皇(1901年4月29日-1989年1月7日),是日本第124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名裕仁,出生于东京赤坂青山御所,称号为迪宫,徽印印号为若竹;毕业于东宫御学问所,他是日本最长寿以及在位时期最长的天皇,执政长达63年。

裕仁在大正五年(1916年)11月3日被立为皇太子,大正十年(1921年)因父亲大正天皇患病而出任摄政,大正十五年(1926年)继位,改元昭和。1931年命令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7月7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挑起太平洋战争。1945年8月14日,裕仁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并向平民亲自宣读和录音,这在日本史上尚属首次。日本战败后,依照新宪法仅作为日本国家与国民象征而存在,此后裕仁转向科学研究,对生物分类学很有研究,发表有《相模湾产后鳃类图谱》《相模湾产海鞘类图谱》以及《那须植物志》等著作。

1989年1月7日,裕仁因患十二指肠癌去世于东京吹上御所,享年87岁。皇太子明仁即天皇位改年号“平成”,昭和时代落下帷幕。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