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离山东多远,山东省出过哪些将军

天美资源网

安徽离山东多远,山东省出过哪些将军?

谢邀!

山东省出的将军太多了,上将19人,中将78人,少将84人。下面主要介绍一下上将和开国将军。

安徽离山东多远,山东省出过哪些将军

上将19人:

李耀文 海军上将,开国少将(1918.5.1-2018年4月10日)山东荣成成山区一村人,原名张锡绅)1988.09.01被授予海军上将军衔。“七七事变”后,李耀文在胶东、鲁中、鲁南参与多场战斗。1938年1月后,参加了胶东5个月反投降战役及多次反“扫荡”战斗。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山东军区组织野战兵团。李耀文担任警备第四旅政委,参加了山东军民大反攻。12月,任鲁中军区第九师政委。后来,他相继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战役。1948年5月,他任第八纵队政治部主任。11月,八纵参加淮海战役。随后八纵改为26军,参加完渡江战役后,李耀文升任26军政委。1950年10月中旬,正在负责上海守备任务的26军奉军委命令,参加抗美援朝,经常半夜起来放哨,与战士同吃一锅饭。训练场上,他身背冲锋枪,腰挎手榴弹,不怕风吹日晒,摸、爬、滚、打。当兵一个月,4次冲锋枪实弹射击,弹无虚发。1970年4月,周恩来总理批示,调李耀文到外交部任军代表、副部长。后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刘振华 上将,开国少将( 1921.7.1-,山东泰安大吴村人,原名刘培一),1988.09.01被授予上将军衔。他是开国少将。1940年8月,刘振华任山东省纵队4支队2营分支书记,在攻打莱芜寨里战斗中,刘振华率领“钢八连”突击队,与兄弟部队一起消灭了100多名鬼子和全部伪军。因多次指挥出色被称为“能打仗的政工干部”解放战争时期,刘振华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辽沈战役中,刘振华所在的三纵队参加了夺取锦州的战斗,七师担负突击任务。他和参谋长苟在松率领十九团突击队,仅用15分钟就在城北撕开了突破口登城成功。经过31个小时的激战,我军胜利解放锦州,带兵强行登陆解放海南岛。

王海 (1925.12.21-,山东烟台人,原名王永昌),1988.09.01被授予空军上将军衔。他是爆脾气将军,曾经连扇上级两耳光,毛主席连升其三级当司令。

张万年(1928年8月1日-2015年1月14日)山东黄县(今龙口市)人,1945年0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08月入伍,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基本系毕业,大专文化,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3年5月晋升为上将军衔。宋清渭 (1929.3-)山东陵县郑家寨乡大吴村人,原名宋清湖),1994.05晋升为上将军衔。先后参加了德州、商河、晏城、津南、昌潍、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福州等战役战斗。1947年荣立一等功,并先后六次荣立三等功。

迟浩田,男,1929年7月生在山东招远,194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6月参加工作,1945年7月入伍,解放军军事学院合成系毕业,大专文化,上将军衔。原第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王瑞林 (1930.01-)山东招远人,1994.05晋升为上将军衔。担任邓小平秘书45年。

李景 (1930.03-)山东滕县(今滕州)红绪村人,1994.05晋升为海军上将军衔。参加过:孟良崮战役、鲁西南战役、兖州战役和许多次大小的战斗。热爱飞行事业、热爱飞行部队,对飞行有特别的爱好。先后共驾驶过12种各类型的飞机,被评为特级飞行员。李文卿 (1930-)山东牟平人,原名李云岫,1994.05晋升为上将军衔。长期担任许世友秘书的经历,著有《近看许世友》一书。

张太恒 (1931.03.05-)山东广饶大王镇人,1994.05晋升为上将军衔。解放战争时期,张太恒先后参加了汶上、王浩屯、鱼台、马留营、确山、睢杞、破袭陇海路、上蔡阻击战、东渡黄河等战役、战斗。随后又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淞沪战役。1949年7月起,参加了进军东南沿海解放福州、平潭岛、大嶝岛、小嶝岛及漳(州)厦(门)等战役。爱兵如子,严于律己的将军。

张连忠 (1931.6.23-)山东胶州第八区小高村人,1993.05晋升为海军上将军衔。参加了胶东保卫战和济南、淮海、渡江、上海、漳厦等战役。

李来柱 (1932.10-)山东范县人,笔名兰竹,1994.05晋升为上将军衔。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西南征粮剿匪建政,参加了聊博、平汉、郑州、淮海、渡江、进军大西南、成都等战役战斗200余次,六次负重伤,荣立大功3次、中小功绩10多余次。

徐惠滋 (1932.12.9-)山东蓬莱北沟乡孙徐村人,1994.05晋升为上将军衔。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中被解放军俘虏,此后加入解放军。1948年10月参军,任第4野战军战士、连文书,营中心文化教员。解放战争中参加了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战斗,荣立大功、小功各一次;参加了抗美援朝第一至第五次战役、1951年夏至1952年的多次阵地防御作战 。

王茂润 (1936.05.06-)山东荣成大庄村人,1994.05晋升为上将军衔。1951年,王茂润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下离家从军。入伍时,一心想到朝鲜参加抗击美帝国主义的正义战争,但因年龄小,留在国内边防公安部队,并准备送山东省公安干校学习。后因野战军赴朝作战,山东沿海防务亟需加强,他被补充到山东省公安厅边防保卫局石岛分局镆铘岛派出所当战士。

李新良 (1936.11-)山东莱阳人,1998.03.04晋升为上将军衔。1979年3月,李新良率部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战争中,李新良沉着冷静,分析估计敌情准确,指挥得当,取得了出色的战绩,得到了军方高层的赏识。

邢世忠 (1938.09.30-2019年3月11日)山东济南相公庄人,1994.05晋升为上将军衔。历任工兵营教导排排长,师司令部工兵科、作战训练科参谋,军直属工兵营营长、团长、军司令部作战训练处处长、团长、师参谋长。1979年任师长,军长。82岁逝世。

杨怀庆 (1939.02.22-)山东寿光郭李央村人,2000.06.21晋升为海军上将军衔。历任海军舰队训练团学员,海军护卫舰支队政治部组织科干事,海军舰队政治部部干事、副科长、科长、副部长、部长,海军基地政治部主任。

刘顺尧 (1939年12月-2002年12月30日)山东招远人,2000.06.21晋升为空军上将军。刘顺尧,空军原司令员,上将军衔,历任飞行员、中队长、大队长、团长、师长、空军指挥所司令员、空军副司令员、对台军事指挥部领导成员、空军司令员,中共十五届中央委员。

李继耐 (1942.07.01-)山东滕州望冢乡李村人,2000.06.21晋升为上将军衔。担任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

开国中将

孔庆德孔庆德,山东省曲阜市保宁村人,孔子73代后裔;1911年2月14日出生,1927年参加国民革命军,1930年12月入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历任营长、团长、冀南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阳明堡、百团大战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历任旅长、纵队副司令员、军长等职,参加了上党、邯郸、邓县、襄阳和进军大别山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中南军区炮兵代理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3年10月离休;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10年9月29日在武汉逝世,享年100岁。

开国中将刘兴元:

刘兴元,原名刘维芳,1908年10月出生于山东莒南。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转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1930年参加红军,1931年7、8月间,他随部队参加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作战,在做好文字工作之外,还积极救助伤员,深得领导好评。参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后来刘兴元升任总卫生部总务处处长他渴望到前方战斗部队工作。组织上批准了他的要求,并于1938年4月分配他到第115师工作,历任工兵营政治委员、师教导大队政治委员、师政治部民运部副部长。1945年8月任山东军区野战兵团二师政委,率部攻克临沂城,10月奉命进军东北。1946年4月参加四平保卫战。10月进军东北,1946年4月参加四平保卫战。1948年3月,调任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政委。1949年至1977年先后任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二军政委。

孙继先开国中将

孙继先(1911—1990),山东省曹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军事指挥员,参加过反围剿斗争、长征、抗日战争...

开国少将孙干卿

孙干卿(1919年1月--2019年1月5日),原名孙纯臣,山东省临淄县(今淄博市)人,曾任第四野战军师参谋长、海南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参谋长等职,少将军衔,参加了四平保卫战和临江、辽沈、平津、海南岛等战役。1961年晋升为少将。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开国将军刘中华

刘中华(1917.1——2018.1),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出生于山东省文登区文登营镇西字城村,曾任海军高级专科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第六舰队司令员。1946年,刘中华由北海军分区政委,调任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第27师(后改第三野战军第27军第81师)政治委员,历经新(泰)莱(芜)、孟良崮、潍县和济南等诸多重大战役。1949年2月,淮海战役后刘中华调任第三野战军第30军政治部主任,部队在芜湖地区集训后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战役。

你们有彪炳千秋的历史功绩,矢志不渝的革命信念,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中国人民永远把你们记在心中。山东自古出好汉,齐鲁遍地是英豪,其他的将军请大家在评论区列举,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

山东和福建隔着几个省?

答:山东和福建隔着两个省。

山东和福建都属于中国的省级区划,也都属于中国的华东地区。山东在福建的正北方向,两地中间隔着两个省:①东路中间隔着江苏省和浙江省;②西路中间安徽省和江西省。不论是东路和西路山东和福建都是隔着两个省。

山东和福建都位于中国的华东地区。山东省会济南和福建省会福州中间隔着大约有1500多公里,如果是自驾车大约需要17个小时的车程。

山东和福建有京台高速直接通达,交通十分便利。

安庆人的评价怎么样?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街上几乎没有什么行人,出门在外的我来到一个大门口,看见一个孤独的身影,身旁的馄饨炉子散发着一股股热流,一元钱一碗,我要了一碗,味道好极了,从此我知道了这就是安庆馄饨,很精制的挑子,是用木头做的。这里不是安庆,在很多城市曾经都有这样的场景,安庆人的馄饨也是最早走出去的一部分,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小小的馄饨在昏暗的路灯下面散发着灵魂般的诱惑,温暖过多少人的心。

黄梅戏很有名,七仙女的故事平婉的唱腔感动着无数人,对爱情的向往。当下;你挑水来我浇园。你织布来我耕田。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对爱情的美好想往,已成为永恒经典。

山东在明朝初期移民安徽是怎么回事?

明朝初年的大移民

又称洪武大移民

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

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

在世界移民史上也是罕见的

我们熟悉的瓦屑坝、山西洪洞

它们一南一北构成了

明朝初年巨大的移民集散地

(明初移民图,制图@上骑艺林,参考《中国移民史》)

(山西洪洞大槐树公园,摄影师@太白雪)

安徽地跨南北

是中国南北文化的交融地

从移民来源上看

淮河两岸地区

主要来自北方的移民

皖江地区则主要来自

江西和本省皖南地区的移民

我们先看一张明朝洪武京师移民图

(明朝洪武京师移民图,制图@上骑艺林,参考《中国移民史》)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

明朝安徽地区各府的移民情况

明朝时期

安徽隶属于南直隶(南京)

按照今天的行政区划,安徽境内有徐州的砀山和萧县两县,凤阳、庐州、安庆、池州、宁国、太平、徽州六府以及滁州、和州、广德三个直隶州。

(明南京地图,制图@上骑艺林/安徽人文地理)

葛剑雄主编的《中国移民史》中

对南直隶各府州移民数据进行了一个统计

我们对今属于安徽各府州的数据

进行重新制表

(安徽移民户籍表,制图@上骑艺林,参考《中国移民史》)

为何在明初会出现大移民?

江淮地区自南宋开始

就成为南北政权的对峙区

直到元灭南宋

这一期间

江淮地区饱受战争摧残

土地荒芜,饿殍千里

人们四处逃难,远离家乡

(金、南宋对峙图,制图@上骑艺林,底图@中国史稿地图)

蒙元统一中国以后

并不了解农业的重要性

元初统治者认为:

“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

这样使得大批的肥沃农田变为牧场

大批的农民或死或逃

元朝末年

淮河地区又是农民的起义区

战争让本就处于崩溃边缘的人民

再一次陷入水深火热

天灾人祸

人间战火连天,朝廷统治腐败

然而此时正逢我国气候大变

十三世纪末到十四世纪初

我国气候转向严寒

据记载1309年

无锡一带运河结冰

公元1329年冬

太湖结冰数尺,人履冰如平地

连耐寒的桔树都冻死了

明朝初年严寒还在继续

地处岭南的广东沿海地区

都雪花纷飞

此时中国大地上的人民

是饥寒交迫,民不聊生

朱元璋打下的天下

是一个满目疮痍的江山

摆在朱元璋面前的一大难题

是如何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

怎么巩固大明新王朝的统治

“移民”

成为了明初一项重要的政策

朱元璋起义时

亲眼目睹了家乡凤阳的惨淡景象

凤阳作为朱元璋的家乡

又是淮西集团的诞生地

朱元璋有意在家乡建中都

但是人力的匮乏已达到想象的极致

于是朱元璋开始着手移民大计

凤阳府大概范围为今天淮河两岸,包括宿州(除砀山、萧县)、淮北、淮南、蚌埠、阜阳、亳州、六安的霍邱、滁州的定远、明光、凤阳、天长,以及江苏的泗洪、盱眙。

最开始移民的是张士诚支持者和方国珍旧部

洪武七年

朱元璋又策划一次更大规模的移民

那就是迁江南移民14万至中都

这些人基本来自苏南和浙江一带

作为大明朝的中都

军籍移民也是明初移民类别之一

朱元璋创立了卫所制度

5600人为一卫

1120人为一千户所

军士全部别立户籍

称为“军户”

要求军人家属必须随军

从明朝洪武时期移民类别可以看出

凤阳府军籍移民是最多的

(洪武时期安徽移民类别,制图@上骑艺林,参考《中国移民史》)

此外

来凤阳府营建中都的工匠和

大批被流放的罪犯、官员

以及来自北方的降民和战俘

都是凤阳府重要的移民类别

其中山西移民主要分布在宿州地区

宿州、怀远以西有大量的山东移民

淮河两岸地区移民来源复杂

以江南地区、山东以及山西的移民为主

(凤阳中都城遗址,图片@google地图)

位于江淮中部的

庐州府、滁州、和州

具有鲜明南北混移特色

该地区主要是今天的六安市(除霍邱)、合肥市(除长丰北部)以及无为、来安、全椒、含山、和县、湖北英山等县

这一带移民相对均衡

其移民主要来自

应天府(南京)、徽州、宁国

以及江西和北方地区

江西和皖南移民占比最高

滁州、和州与应天府相邻

除了江西大量的移民以外

苏南及附近地区移民也占比很重

(位于巢湖边的长临河镇,很多氏族都自江西瓦屑坝,摄影师@上骑艺林)

安徽北部移民类别多

皖江两岸移民则比较单一

基本来自江西和本省的徽州

皖江两岸主要移民地是今天的安庆市、池州市以及铜陵的枞阳县

在安庆很多氏族族谱中都有记载

先人来自江西瓦屑坝

这瓦屑坝是明朝初期

中国南方重要移民集散地

是鄱阳湖边的一个古老渡口

因年代久远,移民后代随着传说的递减

逐渐淡忘了具体祖居地

将记忆的思路定格于“瓦屑坝”

似乎“瓦屑坝”成了原居地

这是一种思乡情结的归宿

就像华东等省区只记得“大槐树”一样

实际上瓦屑坝移民原居地分布在

江西饶州(鄱阳)、九江两府各县

(瓦屑坝移民遗址,图片@google地图)

(江西瓦屑坝,图片源自@网络)

“江西老表”的称呼

源于江西的大移民

安庆和池州地区

来自江西移民最多

安庆府42万居民就有

27万来自江西瓦屑坝

典型的例子就是

皖西南地区的方言

它们基本属于赣语系

(赣语方言发音)

(安徽移民分布图,制图@上骑艺林,参考《中国移民史》)

对于安徽的移民多样性

这里无法全部写出

只能从整体上来述说

历朝历代安徽都有移民

但明初的移民是最具有代表性

影响也是最为深远的

你的祖上是从哪里移民来到呢?更多神州地理历史探秘知识,欢迎关注“神州探秘局”!在这里,一起探秘神州!

重庆到青岛高铁经过哪些城市?

重庆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而青岛位于华东地区的山东半岛,两座城市相距非常远,直线距离也有将近两千公里的路程,如此遥远的距离即使开通了高铁车次全程的耗时也非常长,长距离的高铁和飞机相比就完全没有竞争力,因此两地之间旅客主要还是通过飞机往来。

即便如此,重庆和青岛之间还是开行了两对直达的高铁车次,一趟是由重庆北站发出,一趟是由重庆西站发出,到达青岛的终点都相通,都是青岛站。这两对高铁车次的运行路线不一样,因此途经的城市也会有所不同,下面就具体了解这两趟车次途经的城市有哪些:

首先说说重庆北站开往青岛站的G316次,这趟车次早上6点43分在重庆北站发出,途经渝利铁路、宜万铁路、汉宜铁路、京广高速铁路、徐兰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胶济客运专线运行,这些铁路当中只有京广、徐兰和京沪三条为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其余铁路均为时速200公里左右的铁路,而宜万铁路的部分路段甚至只能跑时速120公里左右的速度,所以这趟车次主要是在重庆至武汉段速度太低,耗时比较长,当然,济南到青岛的胶济客运专线同样也只有时速200公里的速度,这段耗时也很长,所以导致全程需要14个半小时。这趟车次的全程运行距离为2427公里, 乘坐这趟车次途经的城市有重庆的涪陵、丰都、石柱,湖北的恩施、宜昌、荆州、潜江、武汉,河南的郑州,江苏的徐州,山东的泰安、济南、潍坊,最后在21点16分到达青岛站。

再来说说重庆西站开往青岛站的G1836次,上午7点55分在重庆西站发出,途经成渝高速铁路、西成高速铁路、徐兰高速铁路、徐连高速铁路、青盐铁路、青荣城际铁路运行,运行里程为2296公里,运行时间为14小时21分钟,其中西成高速铁路的最高运行速度仅为时速250公里,而青盐铁路和青荣城际铁路的运行速度只有时速200公里,因此全程的耗时同样非常长。乘坐这趟车次可以到达沿途的城市有重庆的永川、四川的隆昌、内江、成都、青白江、绵阳、江油、广元,陕西的汉中、佛坪、西安、华阴,河南的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兰考、商丘、砀山、永城,江苏的徐州、邳州、新沂、东海、连云港、赣榆,山东的日照、青岛,这趟车次非常有意思,最后会在青岛市停靠青岛西站、青岛北站和青岛站,因此乘坐这趟车次到青岛的旅客可以选择离自己目的地最近的车站下车。

以上就是这两趟高铁车次中途停靠并能直达的所有城市,其中包括一些县和县级市,以及一些市辖区的高铁站,不知道上面这些地方是否有你的家乡呢。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