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霍去病,汉武帝非常器重卫青和霍去病?
卫,霍如何专权?以军权为基础还是以政权为基础?弄清楚了这两个问题,就明白了卫青,霍去病没有专权的条件。早在汉武帝出击匈奴前,就已经把君权牢牢掌握在手里,至于军权,西汉初的军制,已经解决军权集中的问题。另外,以卫青,霍去病的资历,出身,个性,想要专权也不可能,这也是汉武帝信任他们的基础。
西汉初的兵制,有北军,南军负责宿卫和长安的防卫,特别是北军更是精锐,在加上虎贲,羽林等皇帝卫队,以及一些外编的军队,这些都是属于中央军,也是西汉军队的主力。这些军队平时是由皇帝派遣的官员监管,比如北军。所以,军队的指挥权是分平时和战时,战时是需要皇帝的虎符或者持节,而且又得是武职中掌管征伐的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四方将军(前,后,左,右)才能指挥,调动军队。直到武帝之后,这些管征伐的大将,可以开府幕作为参谋,才拥有专权的基础。比如,东汉末,刘备就是以左将军的名义开府,诸葛亮一直掌管刘备府中事务,实际地位在尚书令法正之上。不过,在汉武帝时期,军事指挥权平时都在皇帝手里,卫,霍没有条件以军权做大来专权。
那么从政治朝局的地位上,卫,霍能专权吗?答案是更不可能。因为汉武帝为了君权集中,不愿意受到朝臣的掣肘,于是设置了内朝或者叫中朝,卫青霍去病正是汉武帝设置中朝的基础上才开始建功立业的。凡是进入中朝的大臣名将,都有一个特点,都是出身不好或者资历比较浅,但是才能不差的人。比如,侍中卫青,霍去病出身都是比较低微,而被阉割的司马迁是为内朝中书。所以,内朝的官员,不但要亲近,出身也不能尊贵,否则失去了设置内朝,制衡外朝的意义了。随着卫青的为人,威望,号召力一天比一天大,汉武帝也知道卫青不会做专权,威胁皇权的事,但是依然还是需要用霍去病打压一下卫青的权势,这是汉武帝的驾驭之术。
(影视剧中的霍光)
更何况,汉武帝一朝人才济济,皇帝利用他们各自的能力,左右制衡,令朝臣们胆战心惊,比如酷吏张汤,怼天怼地怼空气的直臣汲黯等等。所以,汉武帝一朝的君权,没有受到像样的威胁,直到汉武帝去世后,才有霍光专权一事。这不但是汉昭帝时期,政治争斗的结果,也是因内朝的尚书一职坐大的结果,霍光大司马大将军,录尚书事,集政权,军权于一身。
卫子夫卫青霍去病是什么关系?
感谢邀请,这个问题真是百度一下就知道了。卫青是霍去病的舅舅,卫子夫是霍去病的姨妈,卫少儿是霍去病的母亲。卫青是卫少儿的兄弟,卫子夫是卫少儿的妹妹。没什么太多可说的,不过稍稍深入一下,还是有可说的地方。
不论卫青也好,霍去病也罢,他们都属于外戚之列。俗话说就是汉武帝的娘家人。中国数千年历史,外戚有许多人物都青史留名,不论是相对正面的,如卫青,霍去病,还是反面的如王莽等。这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皇帝为保基业,会更亲近娘家人,是要讨好娘家人吗?当然不是。
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如果要保持基业,更多依靠兄弟父子好象才是正理,但一般人是这样,放在皇帝身上就不是这样了,兄弟父子是皇帝最大的敌人。捎有不慎,皇位没有,命不保了,纵观历史,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而对于外戚来说,正好相反,他们是因为有了你这个皇帝才飞黄腾达的,没有这个皇帝他们也就什么都不是,没有新皇帝要前皇帝的外戚的,不杀干净就开大恩了。所以,保你这个人永远当皇帝,才能保住他们的地位和财富,甚至更进一步。
皇帝自己也能看到这一步,所以,喜欢重用外戚,并会创造出许多条件给外戚,让他们有机会出人头地,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进入统治集团的核心。卫青,霍去病就是这样,本人也挺努力,有能力,皇帝给机会,所以才成就了青史留名的。当然,也有像李广利这样的,汉武帝给了多次机会,但自己不成器。
为什么到了卫青和霍去病时期却能成功?
西汉建立之初,匈奴就成了西汉王朝的心头之患。汉王朝在与匈奴的作战中,屡屡失败。不得已,只能通过和亲来维持短暂的和平。到了汉武帝时期,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立志扫除匈奴的威胁,多次派兵主动出击匈奴。然而在早期与匈奴的作战中,汉军大多以惨败收场,直到起用了卫青和霍去病为将,率兵对抗匈奴才开始成功。为什么会这样呢?
归根到底,这得益于卫青和霍去病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战策略:不与匈奴人进行远距离骑射,而是用近距离的肉搏战抵消匈奴人的骑射优势。匈奴是草原游牧民族,从小就练就了极高的马背射箭的技艺。而汉军中除了少数投降的胡人,和李广等长期生活在边郡的人有精湛的骑射技艺外,其他人根本不具备这个能力。所以早期在与匈奴的交锋中,立马溃败下来。
卫青和霍去病看到了问题的所在,所以他们在与匈奴的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常常采取合围匈奴部队的战术,将匈奴人擅长的追逐骑射变成短兵肉搏。近距离肉搏是汉军的强项,匈奴的骑射技艺无从发挥,自然战争的主动权就偏向汉军了。
在史料记载中,经常可见卫青和霍去病“斩”、“诛”匈奴人首级万余等记录。这些动词表明,汉军用的是短兵而不是弓箭。在卫青和霍去病的多次军事打击下,匈奴人元气大伤,从此无力再进犯汉朝边境。
霍去病和卫青的名言?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霍去病的名言。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的名将,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他善于骑射,英勇无比,年仅17岁就被封为骠姚校尉。随后,霍去病跟随舅舅卫青前往漠南征讨匈奴,并在此战中勇闯敌营、活捉了匈奴单于的叔父、杀死了匈奴单于的祖父。从此,霍去病一战成名。后来,霍去病多次大败匈奴,深受汉武帝喜爱和器重。有一次,汉武帝为了表彰霍去病的功勋,特意命人给他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宅子,想让霍去病去看看。但是,霍去病却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的豪情壮志由此可见,难怪他的军队所向披靡。虽然后来霍去病英年早逝,但是他却“饮马瀚海,封狼居胥,西规大河,列郡祁连”,甚至让擅长在马背上作战的匈奴人悲号哀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卫青:汉族人不爱自己的女人不爱自己的战马,汉朝人没希望了。
谁的官衔更高?
一样高,都是大司马,但是卫青比霍去病更有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