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简介,1937年的淞沪会战的最后一战

天美资源网

淞沪会战简介,1937年的淞沪会战的最后一战?

淞沪会战的最后一战——四行仓库保卫战!

四行仓库是位于苏州河北岸,垃圾桥西北角的仓库建筑,由交通银行和北四行于1931年所建,是当时闸北最高大最坚固的建筑,甚至可以承受炮击。

淞沪会战简介,1937年的淞沪会战的最后一战

8月27日清晨,当日本的王牌军第三师团在松井石根的带领下来到上海火车站时,发现早已空无一人,便迅速挺进了苏州河北岸。

当时苏州河南岸是英美的公共租界,淞沪会战开始后,英美各国都向公共租界派驻了军队,防止战火燃烧到租界之内,当时的日军也没有实力向英美开战。所以公共租界还是十分安全。

当日军先头部队挺进到四行仓库时便遭到了守军的还击,日军被击毙十余人。后来日军在坦克掩护下进攻,但炮击攻不破厚实的墙壁,日军又不敢用重炮,生怕波及租界及意外击中苏州河岸的煤气包引发事故,只得仓促撤退。

而在租界内的上海市民在得知了四行仓库内仍有中国守军驻守时十分振奋,许多市民爬上屋顶甚至跑到苏州河岸观望,由共产党和上海市民组成的救国会积极行动,运来的物资堆满了河岸。

当时的守军没有国旗和军旗,谢晋元便希望能够在仓库顶悬挂一面国旗,以振军威,于是上海商会便迅速找来了一面大国旗,可怎么送到河对岸却成了难题。女童子军杨惠敏便挺身而出,用油布包裹了国旗顺着连接南北岸的管道爬了过去,将国旗送到了谢晋元等人手中。当杨惠敏问及谢晋元今后的打算时,在场军人都回答:“誓死保卫四行仓库。”当小姑娘问道有多少士兵时,谢晋元回答:“八百人。”这也是后来八百壮士的由来。

如果粟裕指挥淞沪会战结果会怎么样?

粟裕上的学校是湖南的第四师范,不是黄埔。所以他不符合蒋介石用人的两大标准蒋介石用人一用黄埔生,二用浙江人。粟裕也不在,孔祥熙,陈立夫这两人的名下所以没有机会在国民党内得重用只有毛主席才能用他

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意义的区别?

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都是国民党指挥的抗日战争,淞沪会战抵抗了海上和地面的双重进攻,展现了中华民族抗日的英雄气概,打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消灭中国的想法,武汉会战是日本对内地的深入侵略,武汉会战展现了全民抗战的决心,保卫国土的信念。

四大保卫战是什么?

国家实施的蓝天、碧水、净土、农村人居环境“四大保卫战”,强基础、还旧账、严监管,全力攻坚,以战时状态、决胜力度,深入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赢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开创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新局面打下了坚实基础。

深入推进“减煤、治企、抑尘、控车、增绿”攻坚行动,严格落实河长制,68 项年度重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责任到人,动员各方力量,强化各项举措,加快补齐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短板。

淞沪会战启示?

对于淞沪会战,咱们要一分为二的去看。

淞沪会战打脸了那些鼓吹三月亡国论的人,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血性,增加了国人抗战胜利的决心。可以说淞沪会战在战略上是成功的。

淞沪会战在战略上打了“日军三月灭亡中国”的脸,但也同时改变了日军的战略意图,原本日本认为攻下南京国府就会投降,经过淞沪会战以后,国军主力被打残,日军开始把歼灭国军的有生力量作为战略重点。日本人占了上海后,军中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认为经过这场大战,军队需要休整;另一个意见觉得国军现在只剩40万人,武器、弹药和粮食都比较匮乏,士气低落,应该乘胜追击,快速拿下南京。日军选择了马不停蹄的攻打南京,国军在唐生智和老蒋的混乱指挥下,坚守了不到一个月,最后慌忙撤退,造成了南京惨案。

整个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是重大的,它是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和日军第一次的大军团会战,这让国人看到了国家抗战的决心,民族血性从这一刻被唤醒,很多地方部队从驻地赶到上海,他们的武器装备极差,军事素质堪忧,但面对日军的猛烈炮火,仍不惧前行,很多队伍赶到上海的第一天就投入了战斗,一天下来几万人的队伍就折损过半,有的番号甚至从此消失,但他们毫不后悔,因为在上战场之前,这些军人就已经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