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民百姓,救黎民于水火出处?
救民于水火,出处《孟子·滕文公下》:“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
《滕文公下》是儒家经典《孟子》中的一篇。《滕文公下》创作于前372年-前289年,隶属于先秦散文。作品通过孟子和其他人交谈的语录来讲明道理,形象生动。
黎民的反义词是什么?
黎民,指庶民,人民,泛指普通百姓。
它表示具体含义并没有反义词。 词目:黎民 拼音:lí mín 注音:ㄌㄧˊ ㄇㄧㄣˊ 英文:the common people 同义词:黎庶、民众、百姓、黎氓、黎甿、人民、黎首、黎民、黔首陪朱元璋打天下的34人?
《明实录》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是淮西(今安徽西部)濠州府(今安徽凤阳)钟离县太平乡孤庄村人氏,他开基建明后,左右丞相李善长、徐达和开国功臣汤和、周德兴、耿君用、耿炳文父子、郭英、郭兴、陆仲亨、郑遇春、曹震、陈桓、张翼、谢成、孙恪、何福、李新、张龙、费聚、唐胜宗、张赫、胡泉、陈德、王志、顾时、唐铎、马世雄,还有幕僚(参谋)单安仁、李梦庚、郭景祥、郁新等等都是濠州钟离(安徽凤阳)人,其中汤和、徐达、邵荣、周德兴还是朱元璋的同村人,自幼光屁股玩尿泥一起长大的发小。
马上短衣多楚客,城中高髻半淮人淮河流域在春秋战国时属楚,由此可以看出明初的“楚客”、“淮人”是多么的显赫一时。朱元璋出身贫寒,17岁时父母以及长兄相继染上瘟疫暴亡。不几天,另两个哥哥也染疫身亡。昔日儿孙满堂的朱家,眨眼间只剩元璋和嫂侄。
走投无路的朱元璋(彼时叫朱重八)被迫入皇觉寺剃度当了和尚。元末失德,红巾蜂起,天下大乱。元至正十一年(1351),刘福通、韩山童在颍州率先举起义旗 ,彭和尚、徐寿辉紧随其后,在湖北扯旗造反。土豪方国珍、盐枭张士诚先后于浙东、苏北揭竿而起,聚众抗元。不久淮西定远豪酋郭子兴与同党孙德崖等人,也在濠州起兵响应,并攻占了濠州城。至此,农民起义的烽火硝烟熊熊燃遍大江南北。
在外托钵流浪数年的小和尚朱元璋,也被卷入到农民起义的滚滚洪流中。在同村发小汤和的引荐下,他投入到淮西红巾军元帅郭子兴的麾下。朱元璋作战勇敢,又粗通文墨,社会阅历丰富,颇受郭子兴赏识,不久就将他提拔为亲兵九夫长。后来,郭子兴还将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这样一来,朱元璋成了淮西义军元帅郭子兴的女婿,身价倍增,军中皆呼其为“朱舍”。
不久,淮西红巾军内部发生内讧。副帅孙德崖、赵君用等人因意见不合,与郭子兴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孙德崖施计将郭子兴骗到家中,企图秘密将其诛杀,再取而代之,自立为王。朱元璋临危不乱,智勇双全,从孙德崖家里将郭子兴救出。郭子兴大难不死,自然对元璋感激不尽,更加厚爱、倚重了。
史载,1353年春,朱元璋征得郭子兴的同意,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竖起募兵大旗,招兵买马。童年伙伴徐达、周德兴等同乡青年,听说朱元璋在外当兵立了战功,已经发迹做了官,如今回乡募兵,一声召唤,纷纷前来应征。仅十几天功夫,就召集到一支700多人的队伍。这批人,后来 一直追随朱元璋东征西讨,北伐南攻,他们冲锋陷阵,出生入死,成了淮西红巾军以及后来明军的中坚力量。其中徐达、冯胜、李文忠、邓愈、蓝玉等24人,文武双全,屡建战功,均成为后来明王朝的开国功臣。
削荆棘,屠功狗朱元璋在淮人集团的鼎力相助下,驱逐残元,扫灭群雄,建立了朱明王朝。建国以后,朱元璋鉴于历史上成败治乱的经验教训,大刀阔斧的开始改革旧制,目的是建立起一个高度集权的朱家王朝。随着明朝的建立与巩固,武人的作用已经没有那么重要,加上昔日与朱元璋并肩作战、风雨同舟的开国将领们,如今都成了功勋赫赫的新王朝显贵人物。他们被封侯赐爵,既富且贵,位高权重,个个弹冠相庆之余,其中一些人不免逐渐骄横放纵起来。
朱元璋认为太子朱标个性仁弱,难以驾驭那些舞刀弄枪、自恃功高、桀骜不驯的大功臣,因此他决心在死前为子孙铲除之。身为创业开基帝王,他深知,取天下要在马背上,治天下却要下马。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如今天下一统,已经用不着武臣,而且武臣拥兵自重,尾大不掉,久之必成隐患,为子孙安全计,就要向他们开刀。大明虽实行文治,用文臣治天下,但朱元璋仍不死心,所以他从中央到地方大力加强皇权,把皇权集中制发展到巅峰,成为中国历史上权力最大的皇帝。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罪杀掉了左丞相胡惟庸。胡惟庸是淮西官僚集团的的代表人物。自从胡惟庸以“ 擅权、谋逆”罪被诛杀后,朱元璋通过胡案顺藤摸瓜,四方构陷,八方株连,凡是心怀怨恨的,行动跋扈、嚣张的,或平时喜发牢骚的,对朱明王朝有潜在危险性的文武官员,巨族豪强,都陆续被罗织罪名,定性为“胡党”罪犯,遭处决抄家。给胡惟庸定罪也逐渐升级。最初是私通日本,接着是私通残元,蒙古与日本是明朝的两大敌国,通敌之罪很严重,等同谋反。后来又发展为串通前丞相李善长(胡惟庸岳父)共同造反,基本把淮西集团中的主要力量摧毁殆尽了。
最后通过蓝玉案,将淮西集团中的军事贵族几乎一网打尽。通过胡、蓝两案案,被朱元璋消灭的文武官员都以家族为单位,基本是一人犯案,必被夷灭三族。
大明文武尽矣!据《明史》、《录鬼簿》、《大明英烈传》等文献记载,因胡惟庸案而被处死的主要人物有:御史中丞涂节、御史大夫陈宁、太师、韩国公李善长、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延安侯唐胜宗、荥阳侯郑遇春、南雄侯赵庸、宜春侯黄彬、河南侯陆聚、靖宁侯叶升、济宁侯顾敬、宣德侯金朝兴、申国公邓镇、临江侯陈镛、营阳侯杨通、淮安侯华中以及大将李伯升、毛骧、丁玉以及翰林学士、太子师宋濂的孙子宋慎,大儒宋濂也被牵扯进去,被发配四川茂州,后死于贬所......
死于蓝玉案的主要人物有:户部侍郎傅友文、吏部侍郎詹徽、景川侯曹震、开国公常升、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桓、宜宁侯曹泰、怀远侯曹兴、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西凉侯濮璵、会宁侯张温、全宁侯孙恪、东平侯韩勋、沈阳侯察罕、徽先侯桑敬以及都督黄辂、汤泉...... 朱元璋还特地印发了《昭示奸党录》、《逆臣录》,把胡蓝案涉案人员的口供和判案详细记录公之于众,让朝野上下都知道这些被诛杀文武的“罪状”。
除胡蓝案外,还有许多开国功臣被罗织各种罪名遭处死:洪武八年德庆侯廖永忠以谋逆罪被赐死;洪武十三年永嘉侯朱亮祖、朱暹父子诛杀番禺令道同被朱元璋鞭死;十七年临川侯胡美犯禁被处死;江夏侯周德兴、定远侯王弼、永平侯谢成、颖国公傅友德、宋国公冯胜也因各种原因遇害。
不但大批文臣武将相继被“削棘”,甚至元璋的亲侄子朱文正也被以“亲近儒生,胸怀怨望”遭鞭打致死。他的亲外甥李文忠南征北战,屡建奇功,也因为麾下多儒生,礼贤下士,而被鸩死(一说为马皇后所救)。徐达能征善战,功勋卓著,是大明开国第一功臣,朱元璋的儿女亲家,洪武十八年背上生疽(毒疮),据说此病忌吃蒸鹅,病重医治期间朱元璋却特赐一碗蒸鹅,徐达明白其意,流泪当着使者的面吃下,没多久就死了。
朱元璋通过胡蓝案以及后来的空印、郭桓案,先后杀掉了十余万人,庙堂为之一空,以至于《明史》的编纂者都哀叹道:“大明文武尽矣”!
浩劫过后,硕果仅存者寥寥无几随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淮西濠州凤阳籍24功臣大都被除掉,数十位封侯赐爵的功臣宿将侥幸得以善终者寥寥无几:一为同村放牛小伙伴汤和,他资格甚老,立过大功,建明后被封信国公。徐达、李文忠死后,为人一向谨慎低调的汤和明白朱元璋是要解除功臣宿将们手握的军权,又不好直接开口。汤和与朱元璋自幼相交,又是他参军的介绍人,对这位老伙伴的脾气性格很是了解,对他的心事也洞烛幽微,便主动提出来辞官告老还乡。朱元璋大喜,立刻派官员赴濠州钟离(凤阳)给他修建一所大宅,还厚加赏赐,礼遇特别优厚。另外还有曹国公李景隆、武定侯郭英、长兴侯耿炳文主动归还田庄、佃客,并依法纳税。这三位功臣在洪武朝都没有出事 。加上之前主动交权请辞的汤和,共有四位大明开国功臣宿将得以善终。
【插图源自网络】【发文不易 严禁剽窃】
民偏旁组新字?
民 mín〈名〉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同本义 :
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
民,氓也。——《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
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谷梁传·成公元年》
夫民神之主也。——《左传•桓公六年》
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左传•闵公元年》
黎民阻饥。——《书·舜典》
民不适有居。——《书·盘庚上》
哀我征夫,独为匪民。——《诗·小雅·何草不黄》
民偏旁组新字:珉 、怋、 岷 、姄 、苠 、罠 、鈱 、鴖、 眠 、抿 、泯。
古语原意指黎民百姓对天下兴衰的责任吗?
答;有国,才有家,当年抗日战争爆发,日本打到那里,烧杀抢掠夺者,到那里,那里还有自己的家,所以是每个国人的责任,也是指黎民百姓对天下兴衰的责任。
例;当年;顾炎武的《日知录》卷十三《正始》篇中有如下一段话:“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有责,与有责焉耳矣!………背景是清军入关。以八字成文的语型、出自梁启超。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好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国富民强,有国才有人民的家,有大家,一小有我们自己的小家,是每一个国民,也是每一个黎民百姓的责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