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节的习俗,五一这一天是什么

天美资源网

劳动节的习俗,五一这一天是什么?

五一是什么节日

国际劳动节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是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国际示威游行日”,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属于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我国的五一劳动节是法定节假日,一般都会放假几天,给大家一个放松的机会。

劳动节的习俗,五一这一天是什么

劳动节的习俗

中国——人们换上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

俄罗斯——各政党都会齐聚红场进行演讲等,普通市民会举行游行。

德国——每年德国很多人都会借五一这个机会抗议政府,要求减税。

十二个传统节日顺序?

十二个传统节日有:

1、正月初一,就是元日。元日,还有正日、新年等多种称呼。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3、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4、寒食,(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日,旧时在清明节前的一两日)。民间认为,寒食节来源于对介子推的纪念,其淡泊名利、宁死不屈、忠孝节义的传统美德受到推崇。

5、清明,(阳历4月4日或4月5日)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人祭祖、扫墓的日子。

6、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承了两千多年的节日之一。最初源于先秦古人的“五月初五是恶日恶月”的观念,流传至今已发展成为纪念屈原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的日子。

7、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又名七巧节、乞巧节、双七、七姐诞等,七夕夜晚坐看牵牛织女星、访闺中密友、拜祭织女、祈祷姻缘、切磋女红、乞巧祈福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七夕习俗。

8、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即七月半祭祖节,又称施孤、鬼节、斋孤、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

9、中秋,(农历八月十五),又叫“拜月节”、“团圆节”。逢此佳节,家家户户都团圆在一起,赏月聊天。

10、重阳,(农历九月初九),又称“老人节”。在古代九为大吉之数,二九相逢,是吉祥的象征,表达出了古代人民对健康长寿、平安喜乐的美好向往。

11、腊八,(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做腊八粥、泡腊八蒜,而年味也从腊八开始日渐浓郁。

12、除日,(农历年尾最后一天)又称“除夕”、“除夜”、“岁除”、号称“百节之首”,是看见交替、除旧迎新的时刻。

五月节的由来?

五月节

其他含义

端午节

即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基本信息

中文名五月节风俗活动扒龙船,放纸鸢,挂艾草菖蒲等节日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节日名称

端午节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即“初五”。《说文解字》载:“端,物初生之题也”,即说端为初的意思,因此五月初五被称为“端五节”。《燕京岁时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盘古王表》与《三命通会》均有载,远古时古越人天皇氏已发明天干地支,干支的发明标志着原始的历法出现。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根据干支历,按十二地支顺序推算,第五个月正是“午月”,午月午日谓之重午,而午日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当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女儿节、午日节、地腊节、正阳节、诗人节、龙日节、粽子节、五黄节、解粽节、端礼节等等。唐代以前常用的名称是“五月初五”,唐以后,“端午”便取代“五月初五”等别称,一跃成为主流的称呼。端午的多个名称由来:

• 端阳节

• 《荆楚岁时记》中说: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之为“端阳节”。

• 重午节

• 最初的端午节是干支历的午月午日,以上古历法为基准,孟春之月为岁首,第五个月即为午月,古越人将天地纯阳之气极盛的重午日定为祭祀吉日。到了汉代时,由于历法变动,为方便过节,朝廷将节期改为阴历五月五日。

• 龙舟节

• 龙舟竞渡最早是古越人祭龙祖的一种祭祀活动,南越族使用舟船普遍,往往在船的首尾画上龙图形作为本族的图腾或保护神。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中国南方十分流行,尤其是广东地区,广东称之为扒龙船。

• 当五汛

• 在上海部分农村,靠杭州湾北岸一带区域,如奉贤、南汇等地区,习惯上称“端五节”为“当五汛”。亦有个别地区称为“五月当午”。

• 天中节

• 此名称根据阴阳术数而来。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端午为天中节,是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最高点,午时尤然,故称之为天中节”。日本以五月五日为“男儿节”,可能也是据天中节而来,因其认为只有男子秉承天地中通之气。

• 浴兰节

•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 菖蒲节

• 古时南北风俗各异,汉代时北方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恶日,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避恶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 解粽节

• 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 女儿节

• 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 龙日节

• 龙是上古时期中国南方古越族的图腾信仰,而端午,正是图腾祭祀的吉祥日子。端午下雨称为下龙舟水,扒龙船与端午粽都与龙有关。因此也称为龙日节。

• 地腊节

• 道教《赤松子章历》把全年分为五腊,正月一日天腊,五月五日地腊。据《云笈七笺》记载:五月初五名地腊,此日五方大帝会于南方三炁丹天;查生人祖考及见世子孙所行善恶,以定罪福。道教认为一年中的这几个腊日是良辰吉日,适合祭祀祖先和诸神以祈福佑。

你知道有哪些隐藏的节日风俗呢?

壮族的蛙婆节,这个节日的日期农历正月这一个月,在这个节日期间以一个大的村寨为单位或者好几个村寨联合起来一起举行,大家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其中包含一些祭祀活动来赞颂蛙神给他们带来充足的雨水,保佑他们过去一年的丰收的功劳。并且祈祷下一年可以继续有一个好的收成。在这一年的大年初一人们会去抓青蛙,并且把抓到的第一只青蛙作为神圣对待,这只青蛙会受到所有人的爱戴,成为这次祭祀活动的首领。现在这个节日已经随着时代的进步已经演变为了大家娱乐的庆典和晚会。

苗族的花山节,这一个节日是苗族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起初是起源于青年男女之间,现在也是在青年之间受欢迎,大约每年的五月一日举行。在这一个节日,相邻几个省的苗族的人都会跨省来参加这个节日,在这个节日的期间往往人数能够达到数万人,场面十分的壮观。他们会在穿着自己的盛装出席这个节日。他们会集合在专门的庆祝的场所,青年男女在这个地方围绕着花杆跳舞,一些男子们还会爬杆、赛马、唱歌等等的活动,在这个地方,各个地方的苗族人会相互得到了认识,青年男女也有时会因为这个机会在一起了,因此这个节日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无比重要的节日。

这个世界上第五个节日是劳动节吗?

际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国际示威游行日”(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或者May Day),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五一劳动节,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关于“五一劳动节的由来”是这样的:

此节源于美国芝加哥的工人大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0多万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工人运动,1889年7月14日,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隆重开幕。大会上,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把5月1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这一决议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上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是年,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工人群众走上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于1949年12月将“五一”定为法定的劳动节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