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帝,1917年谁率军北上拥清废帝?
张勋(1854-1923年),原名张和,字少轩、绍轩,号松寿老人,江西奉新县赤田村人。清末民初将领,中国近代北洋军阀势力之一,官至江南提督(署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
1917年5月下旬,当黎、段因解散国会问题争执不下时,段祺瑞策划武力推翻黎元洪并解散国会,黎元洪得到消息,先下令免去段祺瑞的国务院总理。张勋乘机提出“非复辟不可”的主张。6月7日,率“辫军”北上。黎元洪被迫下令解散国会。14日,到达北京。
1917年6月30日,潜入清宫,决定当晚发动复辟。1917年7月1日凌晨1时,穿上蓝纱袍、黄马褂,戴上红顶花瓴,率领刘廷琛、康有为、陈毅、沈曾植、王士珍、江朝宗及几位辫子军统领共50余人,乘车进宫。3时许,废帝溥仪在养心殿召见他。张率领诸人,溥仪行三拜九叩礼。
同日,溥仪发布“即位诏”,称“共和解体,补救已穷”,宣告亲临朝政,收回大权。他公布9项施政方针,一连下了8道“上谕”,大举封官授爵,恢复清朝旧制。参加复辟的重要分子,均被授以尚书、阁丞、侍郎等要职,康有为任弼德院副院长,张勋为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并被封为忠勇亲王。张勋还通电各省,宣布已“奏请皇上复辟”,要求各省应即“遵用正朔,悬挂龙旗”,史称“张勋复辟”。12日,为皖系军阀段祺瑞的“讨逆军”所击败,逃入荷兰使馆,溥仪退位,被通缉,继逃到天津德租界地区。
霍光也是托孤大臣如果废帝自立的话?
其实你类比有误,司马懿并没有自立,自立的是杨坚和王莽。
我们先假设一个霍光,他毕生在为当皇帝而努力。
杨坚那时候,拉拢文臣武将形成政治同盟,周宣帝都被孤立,这是很强的人格魅力才能做到,皇族都有人归附杨坚。同时,也需要大臣们对皇帝失去最后的敬重,普遍感觉王朝气数已尽。再一个昏庸的皇帝之后,出现了完全不懂事的小皇帝,也是原因。王莽也是如此,而且王莽的个人魅力更高。
及时掌握兵权和武将支持当然也是很重要的,谁反对杨坚就灭谁,没有失败案例。王莽更是反对者寥寥。
霍光如果能遇到这些优势,而且也像杨坚一样苦心经营,相信取代汉朝是可以的,当然,这是一个假设版的霍光,你不能说历史上的霍光为什么没废掉刘贺自己当皇帝,因为苦心经营并不是只废掉一个皇帝那么简单。
我最终觉得霍光可以做皇帝,前提是不要有辅佐之心,而是从开始就有篡位之心。最少,司马懿这样的说啥就是啥的地位是绝对没问题的。
废帝为妃好看吗?
你好,个人觉得是好看的。废帝为妃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都市言情。
《废帝为妃》,主人公是沐子衿萧震烨,废帝为妃小说主要讲述了:国破家亡,他却成了灭国仇人的宠妃,新婚之夜,帝王抚摸他的眼角的泪痣,声音嘶哑,你若是敢逃,朕便屠尽你沐国。
董卓为什么要废帝另立汉献帝?
我们先从发生董卓废帝事件的大环境入手看:
少帝刘辨即位后,大将军何进和司隶校尉袁绍密谋诛杀阉官,何太后反对,何进写密令向董卓求援。董卓率领凉州部队受邀进京。何进被宦官砍了脑袋,十常侍之乱、宦官携刘辨、刘协跑路。赶巧不赶早,董卓走了狗屎运在北芒迎接汉少帝。
了解完大环境后,以下老四将从三个方面分析董卓废帝的原因——1、朝廷内部状况。2、董卓外部优势。3、董卓个人性格。
一、朝廷内部状况。东汉末年,朝廷内部有两大权利方,宦官和外戚。宦官以蹇硕、张让所在的十常侍为代表,外戚为太皇太后董氏(汉灵帝他妈)、何太后(汉灵帝他老婆)为代表。董太后的亲信是侄子董重,官至骠骑将军,何太后的亲信是他的屠户哥哥何进,官至大将军。油腻男子灵帝在位时,董何二人因为立储之事矛盾重重。刘辨是何皇后的亲儿子,弄死刘协他妈以后,梦寐以求能斩草除根。董太后为了董氏家族的权利,收养刘协,希望能以此保住董氏的好日子。后来,汉灵帝驾崩,何董这两家大外戚狗咬狗,董太后病死,侄子董重被何进逼得自杀。然后便发生了,刚才开头老四说得大环境。这个大环境可不得了,何进死了、宦官被袁绍杀得团灭,董卓来了。整个东汉政权,能做主的只有汉少帝刘辨和他妈何太后,刘辨继位的时候才十四岁,按照古制,皇帝年少,太后管政。何太后成了最大的老板。
二、董卓外部优势。大将军何进死后,所统军队群龙无首,各自为政、乱成一团。各部门统帅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都不服谁,御敌力量使不到一处。相反,城外的董卓部队,人少但心齐,而且都是数场战役留下的精英分子。进城后,董卓收编了何进何苗的部队,成了京城最大的私人武装头子,有足够的实力绞杀任何一个反对他的人。外戚死得精光、宦官跳河当了水鬼,两大权利体系消失。董卓手里握着军队,枪杆子出政权。没了外援的何太后和刘辨,一个妇道人家,一个未成年,敌我双方势力严重不对等。
三、董卓个人性格。董卓这个人行伍出生,为人阴险狡诈,残忍暴力,奉行暴力压倒一切。但有意思的是,他本人却有很高的政治头脑。他先人一步迎接汉少帝,表面上看是勤王护驾,实则狼子野心显露无疑。成长经历看,董卓根本就不是屈居人下的人,他人生的目标是权倾朝野,甚至改朝换代当皇帝。而且在接驾中,刘辨鼻涕拉撒的怯懦表现,让董卓这种社会大混子非常反感,相反刘协的表现,在他眼里是可圈可点的。这种情况跟班主任喜欢让学习好的学生当班长,发配学习差的学生坐最后一排一个道理。常人都那样,何况杀人不眨眼贪念十足的董卓。
董卓,少好侠,尝游羌中,性粗猛有谋
最终结果:何太后的后援没了,刘辨年幼。董卓进城后,权势滔天、一家独大。先天性格加上后天努力,现实告诉董卓机会到了,他完全有能力做那个金字塔尖的人。董卓有了想法后,一个棘手的问题扑面而来。如果任由刘辨当皇帝,按照古制,何太后在朝廷里是第一说了算的。何进虽死,但何氏一脉的基础还是有一些的。这个给董卓的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阻碍,所以废帝迫在眉睫。废掉刘辨,让没有背景的刘协当皇帝,然后名正言顺的找个理由弄死何太后。刘协九岁,他当仁不让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找个机会再干掉刘协,自己当皇帝走上人生巅峰。
三方面因素导致了,东汉历史上最大的大事——废帝。董卓的种种暴行,都在向世人宣誓,他想要做东汉第一个换皇帝的人,杀皇帝的人,当皇帝的人。
同类事件看,董卓差曹操远了,差司马懿远了。董卓的政治主张,无非就是我的、我的、全是我的。段位太低。
废帝刘贺的结局?
刘贺是历史上有名的汉废帝,他登基二十七天就被霍光废黜,回到封地昌邑国继续任昌邑王。虽然刘贺被废返回封地,可刘贺还是让新任皇帝刘询非常忌惮,刘询多次派人调查刘贺,又在之后削去刘贺三千户食邑,几年后刘贺便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