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礼节,很多少数民族依旧保持着传统礼仪?
我们中国自古以来便是礼仪之邦,汉族的传统礼仪自然也是数不胜数,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礼仪由“古礼”转化为“今礼”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去年举行的婚礼,令我印象颇深。
汉族人的婚礼,应该是每个汉人印象最深刻的传统礼仪。
《礼记.昏义》中将其记载为“昏礼”。这是因为古人将黄昏之时认定为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基于此原因,夫传统中式婚服(明制)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昏礼在五礼之中属嘉礼,是继男子的冠礼或女子的笄礼之后的人生第二个里程碑,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粹,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古时汉族的婚姻礼仪有“三书六礼”。
“三书”是指行“六礼”时所使用的文书,既“聘书”、“礼书”、“迎书”现如今依然存在,只是换了名字罢了。
聘书
聘书,现在被叫做婚书。
在订婚的时候,由男方送至女方手中,一般会将订婚男女的生辰八字、求婚贴、双方家长等信息写在红纸上,这就是婚书,具体如下:
谨遵坤命,选择嫁娶期
1、行嫁利月兹择于 ×年×月×日,全吉。
2、娶送男女客人,忌 ×相,大吉
3、上下车轿,面向×方 迎喜神,大吉。
4、安庐坐帐,宜用×屋×间。
5、冠戴面向×方迎贵神,大吉。 坐帐面向×方迎福神,大吉。
6、路逢井、石、庙宇,用花红遮之,大吉。 天地氤氲,咸恒庆会,金玉满堂,长命富贵。
×年×月×日 “送好”不仅是送嫁娶的好日子,而且还要向女方送聘礼。聘礼多是红衫、蓝袄面、戒指、坠子、带子等,用红包袱包好,上插柏枝,取“长命百岁”之意。临清称为“查日子”,男方查定迎娶日期正式通知女方,附上“迎亲帖”(俗又称“上头帖”),上书新娘衣冠、开面、梳妆、上下轿的方向、时辰等事项。
当然,这种方式过于麻烦,现代人的婚书就精简许多了,比如:
xx先生与xx女士经双方长辈认可,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将结为夫妻,若一方在中途发生变故,不能与对方结婚 则应在一周内将支付的彩礼退还给男方。
立此为据,双方签字生效。
男方:xx男方按手印。
女方:xx女方按手印。
男方家长:张xx
女方家长:赵xx
男方见证人:大爷 女方见证人:大妈
2020年12月31日签订。
婚书/聘书便是如此,其他的差不多也是这样。
礼书
过礼之书,是礼物清单,当中详列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徵﹝过大礼﹞时用。在“三书”中,礼书用的最少,很多人甚至都没写过这种东西(包括我)。
礼书
(没找到,凑合着用吧)
迎书:即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我有写过)。
迎亲书
亲家台启:
贵府千金***,温婉贤淑、文静绝俗、清秀高雅、天生丽质、实乃人中之凤。能与爱子***相亲相爱、意洽情投、赤绳牢系,实乃天作之合、吾子之福。
恰逢吉日故派遣吾子***于****年**月**日(农历**年*月*日)率迎亲队伍前往贵府迎娶贵府千金。择良辰*时**分由迎亲嘉宾一十七位,携迎亲礼品和迎亲车辆*部、摄像车一部从**地发车,途径**路--**路……前往,于*时*分到达贵府。发嫁后经*路--*路……,于*时*分到达**新居。择良辰*时**分举行结婚典礼。*时*分举行婚宴庆典。
妥否,请示下。
*** *** 夫妇呈上
农历**年*月*日
附注:(安排是注意事项)
1、 迎亲人数为单数,17人“去时寓意“要妻”;回时加新娘为18人“寓意:要发”,其他送亲人不计数-如伴娘。
2、 迎亲路线选着“O”圆形(寓意:圆圆满满)或“8”形(寓意:要发)。
没图片,不过大概就是这个标准吧。
然后是六礼
“六礼”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六礼”即六个礼法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纳采
婚礼“六礼”之一,纳采是古代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中国许多地区。“六礼”中的第一礼。男方欲与女方结亲,男家遣媒妁往女家提亲,送礼求婚。得到应允后,再请媒妁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初议后,若女方有意,则男方派媒人正式向女家求婚,并携带一定礼物,故称。古纳采礼的礼物只用雁。纳采是全部婚姻程序的开始。后世纳采仪式基本循周制,而礼物另有规定。出自《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雁。”郑玄注:“将欲与彼合婚姻,必先使媒氏,下通其言,女氏许之,乃后使人纳其采择之。”其礼物用雁。
简单的说就是男方与媒人去女方家中正式求婚,送求婚礼物,现在一般来说就是去酒店吃一顿定亲酒。(我就是这样)
问名
古代中国婚礼“六礼”之二,又曰:“问名:问名者,将归卜其吉凶。”《礼记·方氏注》也说:“问名者,问女生之母氏也。”问名时,用雁为贽见的礼物。《白虎通》卷四《嫁娶》曰:“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以雁贽。纳征曰玄纁,故不用雁贽。”
现在就是拿着男女双方的出生日期,找能掐会算的“大仙”掐算双方八字是否合适,最适宜结婚的具体日期。(我结婚的时候是由我父亲算得,写满了十多张纸)
纳吉
古代中国婚礼“六礼”之三,是男方问名、合八字后,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
就是告知女方八字相合,确定婚礼具体时间,与酒店、婚庆等事情。
纳征
古代中国婚礼“六礼”之四,古代汉族婚姻风俗,流行于中国许多地区。即男家纳吉往女家送聘礼。《礼记·士昏礼》孔颖达疏:“纳征者,纳聘财也。征,成也。先纳聘财而后婚成。”经此仪礼婚约完全成立。
这个最简单,送聘礼(彩礼)。将礼单与聘礼送至女方家中。聘礼的种类与数量随着地方的差异也略有不同,不过大体上都是差不多的(我当时是猪腿、喜馒头、饼干、糖果、点心、彩礼钱)
请期
古代中国婚礼“六礼”之五,俗称送日头或称提日,即由男家择定结婚佳期,用红笺书写男女生庚(请期礼书),由媒妁携往女家,和女家主人商量迎娶的日期。
现在为了省事,一般都是在第三步纳吉时一起做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迎亲
《礼记·昏义》记载,征得双方父母同意后,就可以开始迎亲了,把新娘迎接到宗祠大唐,由司仪主持开始拜堂成亲了。
婚礼“六礼”之六,迎亲,又叫“迎娶”、“娶媳妇”,等于“六礼”中的“亲迎”。起源于周代。迎亲迎娶,通常是由新郎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但在忻州、吕梁的一些地方,也有媒人或小叔子带领迎亲队伍前往迎娶,而新郎在家坐候的。迎亲之日,“望娘盘”担先行。望娘盘必有一只鹅,鹅缘出古时以雁向女方正式求婚,因雁的配偶终身专一,象征婚姻坚贞和谐。后世以鹅代雁。
在亲迎这一天,新郎亲领鼓乐队、仪仗队及彩车去女方家,沿途吹吹打打。女家则用三升粟填臼,席一张覆井,枲三斤塞窗,箭三枝置户上以驱鬼避邪。新娘在上彩车前在自己闺房里打扮一番,这时有催妆和催妆诗,一般由新郎自己唱,也可由宾客代劳。当时有催妆诗:“传闻烛下调红粉,明镜台前别作春。不须面上浑妆却,留着双眉待画人”;“昔年将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许壮头,今日幸为秦晋会,早教鸾凤下妆楼”。有的在催妆诗唱完后,要念一篇障车文。新娘出闺房后须跨马鞍,以表示家人祝她去婆家的路上一路平安,顺利到达男家。迎亲队伍走到半路上要举行障车,送亲的人和迎亲的人在一起饮酒取乐,拦车要财。
现代迎亲的礼仪不用我多说了,恐怕每个结过婚的男人都印象深刻。
迎亲前的谢媒酒、婚房装点、喜字守门,红纸挡灾,高头大马变婚车,烟花爆竹迎新人,进门饭,出门酒,伴娘红包要伸手,直到将新娘接回家才算是完成迎亲的任务。
怎么样?够繁琐吧,这还只是婚前礼仪,还有正婚礼仪、婚后礼仪呢,你还觉得少吗?
说到这里,我倒想问问“礼仪”到底是什么呢?在我们看来,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方面的内容。礼仪是我们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衣、食、住、行,礼仪包含了方方面面,见面有礼仪,分别有礼仪,吃饭有礼仪,行路有礼仪。
礼仪已经脱离了古代规章制度的刻板面貌,融入了我们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是社会道德在心中的标杆模范,有礼貌的好孩子——真香!
文明行为有哪些?
1、不乱丢垃圾、乱倒污水、随地吐痰。
2、不乱穿马路、闯红灯、翻交通护栏。
3、不乱停乱靠、乱鸣喇叭、随意掉头。
4、不说脏粗话、袒胸赤膊、随意吸烟。
5、不酒后驾车、驾驶时打电话、抽烟。
6、不占道经营、私搭滥建、乱牵乱挂。
7、不践踏花草、破坏绿化、损坏公物。
8、不在公共场所吵闹喧哗、插队抢座。
9、不乱涂乱贴乱画。
10、不抹牌赌博、酗酒滋事、扰乱治安。 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素养、更是国家的脸面。所以,我们作为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就更应该用文明的行为举止,合理的礼仪来待人接客。这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不文明行为: 1、吃饭弄出很大声响。 2、公共场所吸烟。 3、乱扔垃圾,随地吐痰。 4、随处吐口香糖。 5、说脏话粗话。 6、践踏花草破坏绿化。 7、侵占或故意损坏市政基础设施。 8、忽略靠右行走(上楼梯)。 9、乘搭公共汽车(升降电梯)不按习惯先下后上(先出后进)。 10、在影剧院大声聊天或接听电话。
11、插队。
12、随处张贴、涂鸦。
13、在会场、影剧院或图书馆等安静场所大声讲电话或手机铃声扰人。
14、高空掷物。 不文明行为,指人们由于公共道德缺失而做出的违背公序良俗的举止和动作。很多人觉得这是小问题,不值得上纲上线。还有的认为,公共场所是"公共的"地盘,没人指责,也没有监督和舆论压力,形成了一种安全的、从众的无意识状态。
什么是仁?
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
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一。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论语》开篇,提出了君子的崇高
追求,即通过学习,立德,立功,
立言三不朽。
天人合一的伟大思想,惠泽天下的圣王功业,虚怀若谷自强不息的好学精神,孔子一开始,就在世人面前,展现了三座雄伟的高山,让人望而兴叹!
俗话讲,高高山头立,深深海底行。
如何实现儒家的崇高理想?
有子接着来指路了。
二。仁
有子,名若。
若是拟真的意思,通过模仿,逐步逼近真实。
有子的形态酷似孔子,传说孔子谢世,众儒家弟子思慕孔子,便以有子假代,可见有子得孔子之形。
有子提出了【仁】的概念,儒家立德,立功,立言的不朽追求,简化到一个字,便是:仁。
仁的甲骨文,写成人二。
1.人,即独立而完整。
2.二,道生一,一生二。二是一的镜
象,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因二而来。
二在《易》中,对应于坤卦,元,亨,利,牝马之贞,与乾卦的元亨利贞多了牝马二字。
物理世界遵循对称守恒原则,因而有规律可循,但由于对称破缺,引发宇称不守恒,万物因此缤纷多彩,但其实同构同源,平等无二,同为心物一元,君子若能真正认知到万物其实平等,则会与之和谐共生。
3.因此,所谓仁,即是:
做到独立自主完整,并与万物和谐共生共处。
仁既有说的境界,又有乐的境界,更是学习探索的过程,因此,儒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先从求【仁】做起。
三。孝
仁如何求?
有子的方法很简单:为人孝弟。
孝,是中国人的最大美德。
只不过,孝的概念,古今相差太大。
孝的甲骨文,表示神形相续。
有三层意思:
1.人身来之不易,要万分珍惜。
这在《孝经》中表达无遗。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人的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一定要好好保管,不能有丝亳毁伤。
故孝,从善待自己身体开始,从珍惜自己开始。
由于知道人身的难得,故而善待此身,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进而善待父母亲人。此之谓孝,始于事亲。
2.要做到神形相续,必要进业修德,
通过学习,掌握正确的方法。
如何进业修德,《大学》有阐述: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孝的行动,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此所谓孝,忠于事君,立身行道。
在学习实践中,建立圣王的功业,
神形相续的方法,自然就掌握了。
3.孝的目的,是能独立守神,治身
久长。
这一层意思,《在宥》黄帝问道广成
子中,有精彩描述:
奈何治身而可以久长?
黄帝功成名就之后,所关心的这个问题,即是孝的终极目标,俗话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做不到肉身长久,退而求其次,你得有后代,传下的遗传信息,此所谓孝,终于立身,扬名后世,以显父母。
让自己万世扬名不朽,世人永远记得你,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最好报答。
孝之道,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意志和努力,故《大雅》云: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四。弟
弟的甲骨文,表示次弟,先后,秩序,是在日常行动中,明了自然变化的规律,以及自己所处的时空位置,而采取正确行动的能力,正如《大学》
所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止,定,静,安,虑,得。
知所先后,谓之弟。
孝讲的是原理,方法,弟讲的是结合实际的方法,孝是学,弟是时习,最后达成说的境界:独立自主,与万物和谐共生共处。
故【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所言,即是【仁】。
五。
综上可知:
儒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追求,一而概之,即【仁】。
求仁,必以【神形相续】的孝道为目标,辅之以【知所先后】结合实际采取行动的弟道。
故有子云:
孝弟也者,为仁之本。
至于犯上作乱,违反自然规律,胡作非为,自然就未之有了。
自己能独立自主,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又懂得如何与万物平等相处,和谐共生,自然神形相续,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光,这便是仁,君子之道
。
如何提高自身的礼仪修养?
礼仪是“发乎内而形于外”的一种体现。
以下是我的见解。
一:注重自己的个人形象,合适的场合穿合适的衣服。去见领导、长辈的时候,就不要穿的太胡里花俏和暴露的,比如破洞的牛仔裤、超短裤、背心之类的。其实很多人都知道这个,但是往往做起来比较难,会以各种的理由说服自己,比如那件衣服没合适的裤子搭配,或者是来不及换衣服等等。
二、时刻谨记公众场合不要喧哗取闹。电影院、图书馆、超市、地铁、电梯、商场、公司等都是属于公共场合,常见的现象有:大声说话、奔跑打闹、吃气味较大的食物等,这些都是不太合适的一些举动。
三、做一个善良的、乐于助人的人。善良是发自内心的,我们能够遵循尊在地铁里给老人家或者孩子让个座,是因为我们心疼他们,力所能及的为他们做一点我们能做的事情,而不是为了让座而让座。就好像我们说的“谢谢”,是发自内心的表示自己的感恩感谢,不是形式主义。
四、多看书充实自己。让自己充满书香气息,和别人聊天的时候不至于尬聊,不至于仅仅会聊天气。并且一个人内心足够丰富的时候,他就足够强大,不至于为了一点点小事而情绪失控。做一个平和的人,让别人愿意和我们聊天,能够创造一种愉快的聊天环境也是一种修养。
以上是我的见解,希望可以帮到你。
送锦旗的礼仪流程?
1、送锦旗的时候,态度要端正,行为要落落大方。要注意锦旗的内容,措辞精炼,不要出现错别字,或者错误的语法。
2、锦旗是为了向他人表达谢意或者敬意。送锦旗的时候,态度要端正,行为要落落大方。同时是要注意锦旗的内容,措辞精炼,忌讳错别字和语法上的错误,所以送锦旗时务必要注意这些!
3、另外,尽量是你自己亲手交出锦旗。当你亲手把它送给对方,这份礼物将富有附加的重要性和意义,因为送出它的同时,你的声音、表情,甚至握手或轻轻的拥抱,都给了对方情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