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事迹,在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科学家里?
我认为最著名、影响最深远的科学家是:钱学森、李四光、袁隆平、邓稼先、童第周。
1、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他不单单是一个单独领域的专家,同时也是我国的战略科学家。我们最为熟悉的一个关于他的故事是:1950年7月,当钱学森要求回国时,美国海军次长 Dan Kimball说:“我宁愿枪毙他,也不愿让他离开这个国家……他知道太多对我们有价值的东西,无论在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但现在我们知道,钱学森的价值远远超过五个师!让一个大国有了核威慑,这是多少个师都补不回来的。
2、邓稼先(1924—1986),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3、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湖北黄冈人,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56年,他亲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时间里,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4、袁隆平,1930年9月生于北京,江西省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 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与此同时,袁隆平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我们最为熟悉他的一句名言:“我如果不在家,就一定在实验田;如果不在实验田,就一定在去实验田的路上.”这是袁隆平说过的一句广为流传的话,这当然也是他真实的生活写照。
5、童第周(1902.5.28-1979.3.30),浙江鄞县人,生物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奠基人,生物科学研究的杰出领导者,开创了中国“克隆”技术之先河,被誉为“中国克隆之父”。童第周通过对两栖类和鱼类的研究,揭示了胚胎发育的极性现象;通过研究文昌鱼的个体发育和分类地位,在对核质关系的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1963年首次完成鱼类的核移植研究,为20世纪70、80年代国内完成鱼类异种间克隆和成年鲫鱼体细胞克隆打下基础。我们最为熟悉的就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10课《一定要争气》生动的叙述了他青少年时期为国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事迹。
正是我们国家有一大批像钱学森、邓稼先杰出无私的科学家为国效力,为国奉献,我们国家才得以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有你!国之大幸,民之幸!!!
邓稼先简介100字?
邓稼先是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到祖国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拓展资料”
邓稼先是中科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邓稼先是清政府誉为“四体皆精、国朝第一”书法家与篆刻家邓石如的第六世孙。
1948年10月赴美国普渡大学学习,后在物理系留学工作,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研、副研究员,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等职。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邓稼先同志长年累月忘我工作,积劳成疾,身患癌症,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邓稼先同志在弥留之际,他还用生命的智慧和最后一丝力气,与于敏合著了一份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向祖国献上了一片真诚。
关于名人探求真理故事?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
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阅读3个科学家或数学家的故事?
他们每天坚持不懈的研究东西常常废寝忘食。
爱迪生在结婚当时还去研究室研究物品。他们把发明品看得无比重要他们为了完成发明品付出了常人所无法想象的努力。就是这些努力的汗水换来了他们的名气与发明品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钟南山院士到底经历了什么?
钟老曾被称为"抗疫的定海神针",疫情三年,钟老像神一样的存在,只要钟老到哪里,哪里的百姓就会放心,稳定。三年前,当武汉疫情初发的时候,没人敢找出来说话,钟老去考察以后,用坚定的语气说"新冠病毒会人传人"。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字,却字字千斤。要知道,钟老说这话的时候,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如果最后没有出现人传人的现象,那钟老就是制造恐慌,会被国人辱骂的,这也是别的专家不敢发声的原因。但钟老义无反顾,勇敢发声,结果被钟老说对了。由于武汉封控及时,让全国人民避免了很大的灾难。
三年后的今天,由于奸商的无底线,核酸造假,原本被控制住的疫情,又死灰复燃了。国家又下了很大的力气,来制止病毒的传播。可有一些人受不了长期的封控,给政府施加压力,甚至还游行示威。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放开管理,给大家以自由。但前提是,必须要有一个德高望重的专家出来说话,来安抚民心。此时钟老又站了出来,说了一些让大家放心的话,说百分之九十是无症状,让大家不要过分担心。钟老的出发点是好的,同时,钟老也知道他说这话的风险,就像当初他去武汉时候的情况一样。一旦出现病情与事实不符的情况,那钟老将会遭受万人唾骂,甚至会跌落神坛,但钟老还是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只不过这次没有预测准确,但我个人觉得,也不能全怪钟老,核酸造假是最大的罪魁祸首,要怪就怪核酸的源头企业!怪张姗姗她们,不能让钟老一人来背这个"黑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