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上的铁丝叫什么,鼻条是什么?
鼻条,即鼻梁条,顾名思义是用在口罩里面的一根细胶条,起着口罩固定在鼻梁上的作用。所以鼻梁条又称全塑鼻梁条-鼻梁筋-鼻梁线。全塑口罩鼻梁条全部由聚烯烃树脂制成,它像金属丝一样具有随外力作用而弯曲变形,失去外力作用不回弹,保持已有形状不变的优异性能,能与无纺布材料相似相熔,起着口罩固定在鼻梁上的作用。
n33一次性口罩怎么用?
一次性医用口罩的使用方法。
(1)口罩有白色和蓝色两面,将白色的一面朝里,有金属条的一边朝上,首先将下边的两条带子系在颈后,并拉紧,使口罩的下边达到下巴根部。
(2)将口罩的上缘带子拉起,将口罩覆盖口鼻,上边的两条系带拉至耳后与头上系紧,不能系在耳朵上。
(3)用两手食指压迫口罩上边鼻根部位的金属丝,使其紧贴鼻部皮肤,然后将食指向两侧逐渐移动,是整个口罩贴近面部皮肤。
(4)脱下口罩后,放入胶带或纸袋内包好,再放入有盖的垃圾桶内弃置,并及时清洗双手。
口罩使用不正确的使用说法是什么?
正确的佩戴口罩,能最大程度发挥口罩的防护优势,合理的摘下口罩,避免口罩被污染,也是保证下次佩戴的卫生前提。不管是戴口罩还是摘下口罩,首先都要确保手部干净,然后再按照下面的方式正确佩戴或摘下。
戴口罩的正确流程
①面向口罩无鼻夹的一面,两手各拉住一边耳带,使鼻夹所处部位在口罩上方;
②用口罩抵住下巴;
③将耳带拉至耳后,调整耳带至尽可能舒适的位置;
④将双手手指置于金属鼻夹中部,一边向内按压一边顺着鼻夹向两侧移动指尖,直至将鼻夹完全按压成鼻梁形状为止。仅用单手捏口罩鼻夹可能会影响口罩的密合性;
⑤在外出之前,使用者必须检查口罩与脸部的密合性:
a)用双手罩住口罩,避免影响口罩在脸上的位置;
b)如口罩无呼气阀,快速呼气;如口罩带呼气阀,快速吸气;
c)如空气从鼻梁处泄漏,应按步骤4重新调整鼻夹;如空气从口罩边缘泄漏;应重新调整头带;如不能取得良好的密合,应重复步骤1—4;
d)如没有感觉泄漏,可如常外出。
脱卸口罩的正确流程
①注意手部卫生(洗手或手部消毒);
②脱口罩时,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即非脸部接触面);
③双手同时捏住左边和右边的耳带,同时摘下;也可先摘下一边,再摘下另一边;
④用手捏住口罩耳带,叠好,放入收纳袋;一次性口罩可直接丢弃至垃圾箱。
可以循环使用吗?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日前印发《不同人群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口罩选择和使用技术指引》,在保障公众健康的前提下,正确保存、消毒可适当延长口罩使用时间和使用次数。
口罩,你选对了吗
指引将不同人群对新型冠状病毒环境污染的暴露风险划分为高风险、较高风险、中等风险、较低风险和低风险五个等级。(点击查看高清大图)
口罩,你用对了吗
↑钟南山示范正确佩戴口罩
▌口罩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更换? 指引明确,医用标准的防护口罩均有使用期限,口罩专人专用,人员间不能交叉使用。高风险人员在结束工作、中途进餐(饮水)、入厕等脱下防护装置后,重新进入需更换;口罩被患者血液、呼吸道/鼻腔分泌物,以及其他体液污染要立即更换;较高风险人员在接诊高度疑似患者后需更换。 其他风险类别暴露人员佩戴的口罩可反复多次使用。口罩佩戴前按规程洗手,佩戴时避免接触口罩内侧。口罩脏污、变形、损坏、有异味时需及时更换。 ▌使用过的口罩如何正确保存、清洗和消毒? 指引建议,如需再次使用的口罩,可悬挂在洁净、干燥通风处,或将其放置在清洁、透气的纸袋中。口罩需单独存放,避免彼此接触,并标识口罩使用人员。 医用标准防护口罩不能清洗,也不可使用消毒剂、加热等方法进行消毒;自吸过滤式呼吸器(全面型或半面型)和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的清洗参照说明书进行;棉纱口罩可清洗消毒,其他非医用口罩按说明书处理。
延伸阅读
口罩,怎么生产出来的
自从疫情爆发后,口罩成为紧俏商品。今天,我们走进一线口罩生产厂,看看口罩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按照口罩生产流程,在熔喷布、无纺布等原材料到货后,先分切成小卷,放上生产线,通过高频焊接压制成口罩,再经过整理检查、人工装袋、灭菌16小时、解析库挥发灭菌气体两周之后,符合质量标准的口罩将通过物流、销售环节进入市场。
↑正规的一次性医药口罩是三层无纺布原料,经过图中这样的生产机叠合在一起
↑口罩上部那根可弯折的金属丝是沿着无纺布的一侧匹配输送,然后按图中结构卷边,后面再缝合
↑口罩主体层叠结构是机械设定好小斜角,由左到右逐渐变窄的归拢出来的,然后用压片把口罩表面压平整
↑裁断环节
↑补边压合
↑消毒灭菌
↑生产医用口罩滤芯的原料熔喷布
不经意间,口罩成了我们生活的必需品,一方面需要企业大力恢复生产增加供给,另一方面也需要大家厉行节约、科学使用。
期待我们的生活,能早点告别没了口罩就不能出门的日子。
信仰教育与思想教育的区别是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什么叫“信仰”、什么叫“思想”。
信仰:信仰是心灵的主观产物,宗教或政党起了催化剂的作用。没有宗教和政党,人同样可以拥有信仰。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是天地信仰与祖先信仰,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天地与祖先是人类及万物之根本。天地信仰与祖先信仰的产生是源于人类初期对自然界以及祖先的崇拜。
信仰是个人的意识行为,靠集体建立起来的信仰难以长久,靠集体的信念建立起来的信仰会随着某个社团组织(社团指的是社会团体,如宗教、政党及其他组织)的解体而烟消云散。信仰的内容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天人合一信仰、上帝信仰、佛信仰、科学信仰、对权利、地位、金钱、声誉、美色等的痴迷和崇拜也是信仰,“及时行乐”、“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得过且过”等也是信仰。
信仰是一种灵魂式的爱、关爱,它是人类的一种情绪。信仰的东西往往超脱于现实,所以神、已故的亲人,或者以人为灵魂主导的团队、国家、宗教等。在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国家、宗教是人们的信仰所发展的一种文化—国家文化、宗教文化;信仰最根本的就是以自身一样为根本的同类所产生的一种爱,通过人的情绪,大脑所激发的无限的渴望。信仰之中,确实有一部分无法以常理解释,也没有人可以提供解答,但是信仰的力量确实存在。
需要注意的是,信念跟信仰是不一样的,信念是你坚信的东西或者事情,信仰则是人们灵魂的标注。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某人或某物极其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不过,信仰很少是对人身上的,宗教并非信仰物件,而是信仰的表现形式,表现形式不可作为信仰物件。
信仰带有理智的主观和情感体验色彩,特别体现在宗教信仰上,极致甚至会丧失理智。哲学家定义的信仰:“一种强烈的信念,通常表现为对缺乏足够证据的、不能说服每一个理性人的事物的固执信任。”
例如藏族人对藏传佛教的信仰,三步一叩首,不远万里也要坚持朝拜。
思想:意识运动的引起是为思,思是意识的顺向运动。目的性的意识行为是为想。想是意识的逆向运动。
思与想的区别在于,思作用于记忆事物形态与现实形态的差异性的对比考量,只有意识运动形式的产生没有目的,想则是为使现实形态达成于印象的事物形态而进行的意识的运动形式,是有目的进行的意识行为。兀鹰可以将骨头从空中投向地面吃摔碎的骨渣,这是兀鹰思想行为的表现。大猩猩可以用木棒掏出洞中的蚂蚁,这是大猩猩思与想的结果。思与想是意识的发展行为。意识的作用力来自于生命基因的自然生命力和本身感知力,意识能力由先天自然条件而决定,思想力的基础是本身意识力,思想力由生命体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本身意识能力所决定,思想来自于主体更活跃的生命细胞,只有演化到生物的高级阶段,才具备思想的基础。
简单来说,思想就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进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所以从这种定义上来说,信仰带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错误性,而思想相比之下更具有客观性、正确性。
我们可以以史为鉴。东西方文明就是很好的例子,西方偏向的是“信仰教育”,我们东方偏向的是“思想教育”。有什么区别呢?最大的区别在于“信仰教育”改变起来很难,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而“思想教育”是在不断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中。
最好的例子就是西方直到现在仍然以宗教主导,我们是以思想主导。
信仰教育下的西方是什么样的?基督教说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宇宙、人类都是由上帝创造的,然后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就被教会烧死了。现在西方科技文明比我们发达,但仍然有人相信“地球是平的”、“新冠疫情就是个谎言”、“口罩里的铁丝是5G天线,会产生辐射危害健康并且上传个人隐私数据”、“请牧师祈祷做法就能打败疫情”……这就是信仰教育的结果。人们只相信自己生活范围内的、被他人灌输的东西,而对所谓的“科学精神”不屑一顾。
而思想教育下的东方呢?我们有封建王朝为了更好的统治推荐的儒家思想,但也有道家思想、法家思想、兵家思想等等。而且这些思想不断发展融合,各自发展优势指导现实生活。例如我们从小被教育要“推及已人”、“仁爱”,但也被教育“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大丈夫当怒则怒”,我们被教育“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忍辱负重”,但也被教育“背水一战”、“不成功,便成仁”、“不破楼兰终不还”。我们也有宗教,想考试考的好就去信仰几天孔子,想生孩子就去信仰几天送子观音,想发财做生意就去信仰几天武圣关羽。说的简单点我们的“思想教育”就是现实主义教育,什么能够最好的适应环境我们就学习什么。
所以固执于“信仰教育”的西方人不能理解我们的信奉“思想教育”的东方人。我们才是真正自由的,他们还没有实现头脑的解放。
对我的回答满意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