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现象,鬼打墙鬼附身世界各地都有流传?
真实故事,来这分享!
我的大伯,亲生经历,现还健在。
故事发生在秋天,大伯喜添孙儿,升级当爷爷了,一家人特别高兴。以前添丁,都要办满月酒,请亲戚朋友欢聚一堂,乐呵,乐呵。办酒席肯定少不了好酒好菜,置办菜肴的任务就落到了刚当上爷爷的大伯头上。
以前大采购都必须到镇集上,也不像现在家家户户大车小车的。大伯只有一辆二八大杠,后座上架上一对托筐,这样可以装不少的东西!办酒席,又要买鱼,又要买肉,买这买那需要不少时间,所以大伯凌晨3点多,打着手电筒就动身了。镇集离家半小时的车程,算好的是4点左右到集上,6点多最多7点就可以采购到家。
离大伯家3公里左右有一条小河,小河上有一座土拱桥,平时也没少走,轻车熟路的。就在大伯快到土拱桥的时候,雾突然浓了,压得很低,都快平齐人头了,借助手电筒的光也只能模模糊糊看清一米来远的路。"她娘的,今天的雾怎么这么大!"大伯暗骂了一句,"嗤“的一声,四周陷入的一片黑暗,风吹过桥洞发出“呜,呜"的声音,"哎,大伯这才发现走得太急,忘带备用灯泡了。值得庆幸的是再往前走一公里左右就上柏油公路了,路宽平坦,路线也直!大伯也不敢骑了,翻身下马推车前进。
到了6点多钟,附近的一位村民起得早,拉牛到河边喝水,发现不远处河里一个人推着自行车,在河里趟过来,趟过去,来回个不停!这位村民感到奇怪,这入秋的水虽然只到小腿位置,也冰凉刺骨呀,难不成这兄弟在捉鱼,可看起來不像,没见到过推自行车到河里捉鱼的呀。这位村民老兄拴好牛,凑到根前就朝我大伯喊:"喂,这位兄弟,你在干什么呢?"刚把车推到河心的大伯一下子被惊醒了,看着自己陷在河中,身上的衣服已经湿透,头上也不停的有水滴下来,不知道是露水还是汗水。说来也怪,刚才还在河里推的呼呼的大伯,两腿竟不听使唤了,站在水里竟然再迈不动一步,还好这时意识已经清醒,忙喊这位村民帮忙!这位村民也被吓到了,没敢贸然行事,忙回去又叫了几位村民,才连人带车把大伯架上了岸!"我不是在集上买菜吗,怎么会在这里。"原来大伯不知咋的啦,似梦又非梦,感觉自己到了集上,来来回回地在集上穿梭,已经买了不少菜放在托筐里了。大家探头往托筐里一看,两边托筐里除了几坨冻地硬邦邦的臭牛屎,再无它物!
这件事知道的人多,见证的人也很多,大家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配图与事件无关[捂脸][捂脸][捂脸]
古人到底有多迷信?
古人时候,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及交通不顺畅。有很多自然现象一知半解。且皇帝至大臣,为了统治百姓,有农业治水。天旱没办法后,祭天求雨,拜奉天神天祖。于是各种各样拜祭风扉天下。不可收拾。于是拜祭,问神,占卜,打卦,风水纷纷流行。至今中国尚流行。只是祭天较少了。这究竟好不好?对不对?几千年留传下来,各人心中有把称。
是不是证明科学越昌盛迷信越式微?
街头算命看相的越来越少了,原因是人们越来越聪明,科学发展昌盛,人们能自已给自已算命,自已照镜子,看自己的形相,什么猴相,鸡相,鼠目寸光,都能看出来,这样给人家算命看相的大师就要退场下岗了!
为什么人死后会托梦给亲人?
类似问题已经回答过了,再简单重复一点:不是托梦而是做梦。
进入梦境,可能会梦见故去的亲人,阴阳两隔见面总得打个招呼啊,于是,故人说了些话做了些事。醒来,你以为是托梦。
老话说,梦里见故人,千万别对话,否则不吉利。所以,梦里追故人,他在前面飘啊飘,你在后面追啊追,腿迈不动追不上。证明,是你在梦中梦到他(她),而不是他(她)来找你。
总之,谜一般的托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您怎么看待科学和迷信?
把其他回答都浏览了一遍,竟然没有一个人把问题说清楚了的。那我就来尝试把它说清楚。
科学与迷信不是一个范畴的概念,正如哺乳动物和雌性不是一个范畴的概念。科学本身可以作为某个人迷信的对象,有些人迷信科学,而且科学实践难免会杂糅迷信。
科学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主要和重要的方法途径之一,与科学平行的其它认知世界的方法途径包括哲学的、神学的、经验的、审美的。这几种不同的方法途径各有其价值和适用领域。
科学的特点是建立在逻辑和实证基础上,是现代工程、技术、物质创造的基础,可以这么说,现代技术文明和现代生活方式主要仰赖科学的探索和进步。
相对地,哲学与科学相似的是同样基于逻辑,但不同的是哲学并不需要实证,而是通过概念前提出发建构自洽的逻辑体系。哲学探索的是人类理性思考的可能性。
神学则是建立在信仰选择基础上的演绎,信仰的选择既可以是宗教的,也可以是纯粹观念的,神学探索的是人类的超越性有关的问题。
经验是人类最普遍,最常用,也是与生俱来就掌握的方法,经验基于经历体验以及在经历体验基础上的直觉。
至于审美,是人类通过对形式的情感性表达来获得对世界的感性体验。
迷信是人类认知的一种自然天性,迷信的对立面是理性,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另一个维度。虽然科学和哲学往往主要是理性的,神学和经验主要是迷信的,但事实上科学与哲学也杂糅有迷信,经验和神学同样也杂糅理性。
这么说吧,科学、哲学、神学、经验、审美就好比不同的路,既通向不同的方向,也有着不同的路面材質。迷信和理性也好比是不同的交通工具。科学、哲学的大路上主要适合理性通行,但并不是完全不适合迷信通行;反之,神学、经验的道路上更适宜迷信通行,不过理性也同样适宜在神学的道路上行驶,经验也没有完全不适合理性通行。
迷信与理性的区别是,迷信依靠直觉,理性依靠理据。
动物与人类一样,都很容易产生经验迷信,即将两件并无逻辑或事实关联的事物仅仅因为同时或先后出现,就认为二者有关。心理学家斯金纳著名的“鸽子的迷信”实验就很好地反映了经验迷信不仅在人类普遍存在,在动物中也同样普遍存在。
人类与动物不同的是,人类还有独有的观念迷信,即缺乏逻辑和事实支撑的情况下就相信某些观念是正确的。
例如:方舟子推崇科学,夸大科学的价值,事实上就是一种观念迷信,对科学的迷信。科学是无法证伪上帝的,科学只能得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上帝是存在”的结论,不可能得出“上帝是不存在的”结论,因为科学不能解决超越性的问题。那么,方舟子相信和推崇科学,并以为科学是反上帝的,事实上就是对科学的迷信。
常见的观念迷信还包括中国教育滥用的所谓的“唯物辩证法”,超出特定的哲学语境滥用,就是不折不扣的观念迷信,对哲学认识论的迷信。
不过,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科学本身是反直觉反迷信的,但是人类个体在理解和实践科学时难免杂糅迷信。因为迷信是人类乃至生物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