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会,唐朝吉林省叫什么名字

天美资源网

吉林省会,唐朝吉林省叫什么名字?

殷周时代,这里已有氏族部落。

秦代以前,居住着满族祖先“肃慎人”。

吉林省会,唐朝吉林省叫什么名字

后夫余国、勿吉人相互攻伐,中原对此地的称谓也随朝代的更替而有所变化,汉称挹娄,北魏称勿吉,隋唐称粟末靺鞨。

五代时期,这里地属辽国,辽代,为辽东京道所辖。后改名为女真.北宋徽宗政和四年,即1115年,女真人建立金国,灭辽后,吉林为金国领地,直到元朝灭掉金国为止。

明朝,隶属海西女真乌拉部统辖,为“乌拉国”。明万历四十一年,吉林归属努尔哈赤统治,成为后金领地,之后皇太极改金称清,建立清王朝。

清康熙十年(1671年),宁古塔副都统安珠瑚奉命率军,筹建吉林城。

康熙十五年(1676年),清政府调宁古塔将军巴海移驻吉林城,吉林遂成清政府统辖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等流域的重镇,成为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

康熙皇帝于1674年东巡吉林时,巡视水师营后,挥笔作诗,名曰《松花江放船歌》。因其中有“连樯接舰屯江城”的诗句,故吉林市素有“北国江城”之称。

清雍正五年(1727年),置永吉州,州治吉林。乾隆十二年(1747年),改永吉州为吉林厅。

清光绪七年(1881年),吉林厅升为吉林直隶厅,次年又升为吉林府。

民国2年(1913年),将吉林府改为吉林县。

民国18年(1929年),改吉林县为永吉县,同时设立吉林市政筹备处。

民国20年(1931年)9月21日,日军占领了吉林。

1932年3月1日,伪满统治时期成立伪吉林省公署。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国民党成立“吉林地方治安维持会”。10月,在中共吉林市委组织下成立吉林市政府。1945年11月,成立吉林省政府,省会设在吉林市。

1946年5月,我军从吉林市撤出,国民党成立吉林省政府和吉林市政府。

1948年3月9日,吉林市解放。3月10日,吉林省政府从延吉市迁至吉林市,3月23日,成立吉林市人民政府。

1949年吉林市为吉林省辖市,吉林省人民政府驻地。

1954年9月,吉林省人民政府由吉林市迁往长春市。

1958年将永吉、磐石、舒兰、蛟河、桦甸等县划归吉林市。

1966年将永吉(驻口前镇)、舒兰、蛟河、桦甸、磐石等5县划归永吉专区。

1968年3月,成立吉林市革命委员会。

1969年原永吉专区所属永吉、舒兰、蛟河、桦甸、磐石等5县划归吉林市。

1980年撤消吉林市革命委员会,改称吉林市人民政府。

现辖4个城区(船营区、昌邑区、龙潭区、丰满区)、4个县级市(磐石市、蛟河市、舒兰市、桦甸市)、1个永吉县、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吉林省车牌字母代码?

吉A长春市;吉B吉林市;吉C四平市;吉D辽源市;吉E通化市;吉F白山市;G白城市;吉H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吉J松原市。

吉林省下管辖省会长春(副省级市),吉林市、四平市、通化市、白山市、辽源市、白城市、松原市7个地级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1个自治州和长白山管委会。

吉林市为什么和吉林省名字一样?

在我们翻看地图时会发现,吉林省有一个叫吉林市的地级市,然而,相比省会长春市,吉林市存在感实在不高,这不免让人生疑:吉林市和吉林什么特别的关系?

△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

众所周知,长春市是吉林省省会,但在东北地区的古代历史中,古吉林市地区作为松花江流域的重镇,早在西汉时期就成为古扶余国的国都,在此后的很长时间内都是该地区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西汉时期位于东北地区的夫余国

扶余国,在玄菟北千里。南与高句丽,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地方二千里,本濊地也。——《后汉书·东夷列传》

也正如此,吉林市自吉林置府设省伊始,就成为了吉林省的省会,而吉林省的省名也来自于此。直到1954年建国后,吉林市省会的位置才被长春市取代而降级为地级市。

“吉林”的由来

回到地图,吉林市位于东部长白山区向松嫩平原过渡的地带,背靠连绵的长白山脉,面朝广阔的东北平原,外可沟通渤海、高丽等域外地区,内可管治土著游牧渔猎民族。

△吉林市周边地区地形地貌

而在以水路运输为主体的古代,一条松花江穿城而过,将两大地形单元串联起来,造就了吉林市得天独厚的的山川之势,使吉林市在古代成了兵家必争之地,而吉林之名的由来,也与军事有着密切的联系。

△冬季封冻的松花湖

1409年,明朝整合东北地区的所设卫所,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即奴儿干都司,驻奴儿干城(今黑龙江下游黑龙江与亨滚河汇合处右岸的特林地方,即元朝征东元帅府的故地)。同年,明朝在兀也哈卫(今吉林市松花江下游)建设造船基地,加强辽东都司和奴儿干都司之间的联系。这处船厂成为沟通两地的中转站,负责转运两地的官兵、粮草、贡赋。

△奴儿干都司

满清入关后,将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施行东北封禁政策,并先后设置盛京昂邦章京(盛京将军)和古塔昂邦章京(宁古塔将军),管理东北各地。

△清前中期东北局势

1658年,为抗击沙俄入侵并加强对东北地区的控制,宁古塔将军恢复了明朝在古吉林市地区建立的船厂,并驻防旗兵,营建水师。1673年,宁古塔将军在松花江畔建立起了一座城池,命名为吉林乌拉城(满语,意为“沿江的地方”)。1676年,宁古塔将军移驻吉林乌拉城,设将军衙门。于是,吉林乌拉替代了原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市)的地位,成为宁古塔将军的治所。

△影视剧中常出现的“流放宁古塔”,即现在的吉林地区

随着吉林乌拉地位的上升,吉林乌拉除了代指宁古塔将军治所,也泛指“东滨大海,西接边墙,南峙白山,北逾黑水”3000余里的将军辖地,为避免混用,将这一地区统称吉林而省去乌拉二字,宁古塔将军也更名为吉林将军。

吉林建省

康乾之后,人口迅速增长,加剧了人地矛盾,每逢水旱灾害,就会产生大量的流民,流民得不到安抚就会演变成起义暴动,为了维护清朝的稳定统治。

嘉庆帝登基之后,开始逐步放松东北封禁,“京南受灾,高宗纯皇帝格外施恩,准令无业贫民出口(关内)觅食。”随着内地流民的迁入,东北地区陆续设立州府,管理民政,作为吉林将军治所的吉林城也先后变更为吉林厅、吉林府。

1860年,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通过政治诈骗和军事威胁,侵吞东北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为对抗对土地贪婪无厌的沙俄,加强对东北边疆的控制,清政府正式开禁放垦,鼓励移民实边,以振兴关外的经济。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国侵占的领土

开禁之后,大量的流民进入东北地区,形成了闯关东的浪潮。清政府于1878年,设置吉林垦务局,管理垦植工作,并逐步形成东部的农林地区,中部的农业地区和西部农牧地区的差异特点。随着东北地区的经济面貌的改变,撤军府改行省被提上日程。

△电视剧《闯关东》剧情截图

1907年,清政府对东北地区进行行政体制改革,裁撤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行省。作为原吉林将军治所的吉林府也顺理成章的成为吉林省的省会。

△清中后期东北局势

因铁路而兴的长春

随着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铁路取代水陆成为当时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原先的小城长春也因铁路而兴,成为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甲午中日战争后,俄国与清政府于1896年签订《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俄国假借与清政府共同对抗日本,获得了在中国东北修建中东铁路(中国东省铁路)的权力。随后,俄国又与清政府签订《中俄四厘借款合同》,以东北铁路的租借权为条件,向清政府提供贷款用以支付中日《马关条约》的巨额赔款。

△甲午中日战争

1898年,中东铁路正式开工,耗时近五年,建成了以哈尔滨为中心,分东、西、南部三线,全长约2500多公里的“T”字型中东铁路。北部干线西起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部支线北起哈尔滨,南至旅顺,长春便在这中东铁路南北支线上。

△中东铁路路线

中东铁路建成之后,沿线的铁路附属地也被俄国打造成侵占中国东北权益的据点。俄国以长春宽城子站为中心,建起了车站,宿舍,护路军兵营,俱乐部等建筑设施,排水、防寒等简单的市政设施也先后上马。初具规模的街区规划,使得长春中东铁路附属地初现近代城市的雏形。

△长春宽城子车站

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取代了俄国在中国东北的部分权益,其中就包括中东铁路南部支线,并将其改名的南满铁路。

与鞭长莫及的俄国不同,日本不仅是中国的近邻,而且国内能源资源短缺,获得南满铁路权益的日本,通过铁路将吉林等地的原材料转运至大连,再通过船只运向朝鲜和日本,同时将日本的工业制成品运到东北倾销。南满铁路成为日本掠夺中国资源和倾销工业品的重要通道。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之于日本,相当于东印度公司之于英国

南满铁路为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也加速了日本在长春的近代化改造运动。日本人以长春站为中心,延伸道路,修建起学校、医院、邮局、警察局、商场等市政服务设施,铺设城市街道、上下水、电力路灯,将长春打造成一个为日本人服务的近代化街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持了清朝末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并将“首都”定在了没有任何政治背景的长春,并改名为“新京”,以保证日本人对伪满洲国的绝对控制。

△伪满洲国行政区划

作为大东亚共荣的样板,日本人在长春的市政建设上着实费了一些心思。1932年开始,以原长春旧城区、中东铁路附属地、南满铁路附属地和商埠地为基础,制定《大新京都市计划》,由伪国都建设局负责,有计划、有步骤的建设长春。

△伪满洲国长春南广场

《大新京都市计划》参考了19世纪巴黎的改造规划,英国的“田园城市”理论以及美国的城市规划设计理论,按长春市20年内50万人口,100万平米的城市规模,进行规划设计。

△伪满洲国中央银行

在最初的计划中,将整个城区分为居住区域、商业区域、工业区域、畜牧种植区和备用区域,引入近代化的城市规划,公共设施,建筑群落,使整个长春完全体现出近代城市的特点,力求建设成“王道国家”的“乐土”。

△伪满洲国大同广场

后因为战争的影响,《大新京都市计划》并没能完全实现,但抛去政治层面的影响,长春的城市化进程在伪满洲国时期取得了飞速发展,以至于东北光复后成为首批直辖市,并在建国后取代吉林市成为吉林省省会。

从吉林到长春

民国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改清朝的省、府、县地方行政制度为省、道、县三级地方行政制度。在这一背景下,吉林省将原吉林府、长春府等州府改为吉林县、长春县等,并在改府设县的基础上,设立吉长道,管理吉林、长春等11县。

新成立的吉长道公署设在长春县,吉林省政治中心从吉林转向长春,而在铁路的带动下,长春在经济上又超越吉林成为吉林省的经济中心,吉林在近代化浪潮的冲击中被边缘化。

1928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后,形式上完成了中国的统一,撤销了道的行政区划。同年吉林县改为永吉县,并设立吉林市政筹备处,计划中的撤县设市后因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而被打断。

△19世纪20年代吉林旧貌

1928年到1954年,吉林作为吉林省省会期间,吉林逐渐摆脱封建王朝传统城市的面貌,在城市化进程上越走越快,市政建设,城市文化,社会经济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9世纪20年代吉林旧貌

但相较于长春,吉林的城市化进程稍显落后,在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和城市规模上都有明显差距。不过,出于特殊的历史原因,长春一直没能取代吉林成为吉林省省会,而是单独列出管理,例如1928-1931年的东省特别区,1948-1949年的长春特别市,1953-1954年的长春直辖市。

△19世纪20年代吉林旧貌

1954年,国内基本解放,朝鲜战争也已停战,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的课题。

在行政区划上,将原先的辽东、辽西、吉林、松江、黑龙江五省整合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长春、沈阳、哈尔滨、抚顺、本溪、鞍山、旅大七个直辖市全部撤销

△建国初期东北行政区划演变

在这次巨大的行政区划调整中,吉林省省会也从吉林市迁至经济更发达,人口更多,城市建设更完善的长春,而长春也在一五计划中大放异彩,成为新中国的工业重镇。

△一五计划中建成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回顾长春市和吉林市两地的发展历程,经济发展是吉林省省会变迁的重要原因,然而自吉林省省会由吉林市迁至长春市后,吉林市名并没有变更,以至于出现市名和省名同名的尴尬局面。

而本人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更是格外注意区分吉林市和吉林省,以免造成误解,以小见大,也足以看到省市同名所带来的烦恼,那么作为题外话:你觉得吉林市需要改名吗?

吉林省的省会是哪个城市?

吉林省的省会是长春市。

长春,中华人民共和国副省级市、吉林省省会,中国东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是吉林省的政治、文化、科教和经济中心。全市下辖7个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20565平方公里,2014年建成区面积452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为754.5万人,市区人口365.9万人。

长春是中国四大园林城市之一,被誉为“北国春城”,有着深厚近代城市底蕴和众多“伪满洲国”时期历史建筑。见证了日本侵华时期,长春作为“满洲国帝都”时期的日本殖民“铁证”。这些珍贵历史建筑已经申请世界警示性文化遗产。警示世人“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长春同时还是著名的汽车城、电影城、森林城、雕塑城、科学文化名城和绿色食品城,多次当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并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

2014年中国科研产出排名前十的城市长春位列第六,2016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长春新区。

吉林的省会为什么是长春?

吉林的省会是长春是因为是有关部门决定的。

吉林省地跨图们江、鸭绿江、辽河、绥芬河、松花江五大水系。吉林省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的东侧,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