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曲率,黑洞附近的时空曲率无限大这句话如何理解?
这种跟相对论有关的问题,试图脱离公式而仅用语言理解去描述的答案,一定会让你越看越迷惑的,所以真正要理解这类问题,最好能从数学角度去理解。
首先,时空曲率是什么?按照广义相对论,在引力场中时空的“平整性”是由物质分布决定的,不均匀的物质分布使时空变得不均匀,即时空被物质扭曲了,物质密度越大的地方曲率越大,是时空曲率产生了引力。
当光线经过一些大质量的天体时,它的路线是弯曲的,因为它沿着大质量物体所形成的时空曲面上的最短距离(测地线)行进。就像放在弹性薄膜上的重球使膜的表面弯曲,此时如果一个小球滚过膜面,在经过重球压坠出的曲面时,小球的运动轨迹和速度都会产生变化。
如果曲率不大,广义相对论与牛顿万有引力理论计算小球轨迹所产生的结果大致相同,若是曲率很大时,传统理论就不适用了,此时要考虑时间也被“扭曲”的问题了。
其次,关于黑洞,它是天体物理中最引人注目的概念之一,科幻小说、电影和媒体上经常将其作为素材。黑洞的概念早在18世纪就有人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预言了。因为质量产生了万有引力,假设在宇宙中存在的一种质量非常大的天体,它的质量是如此之大,它产生的引力场是如此之强,以致于任何物质和辐射都无法逃逸,哪怕达到光速也低于其逃逸速度,就会形成黑洞。
到20世纪相对论发表之后,史瓦西根据爱因斯坦场方程解算出,如果某天体全部质量都压缩到很小的引力半径之内,所有物质、能量,包括光线都会被引力场囚禁并向中心密度无穷大的重力“奇点”塌陷,连光子也不能逃逸,根据相对论,任何惯性坐标中物质的速度都不可能超越光速,从外界看这天体就是陷入了绝对黑暗,成为“黑洞”。
使用广义相对论对极高引力、极高速度的物体描述时空环境时,关于速度、距离、时间的定义跟传统方法不同,所以更加让人难以理解。比如在相对论中单独说一个物体的速度是没有意义的,两个质点之间的相对距离的变化率称为两个质点的相对速度,加速度就是空间的弯曲,质量越大的物体周围的时间越慢。在黑洞这个强大的引力场周围,越靠近这个天体,它的引力强度呈非线性增加,中心是一个密度无限大、体积无限小,时空曲率完全闭合的奇点,在外部不同参照系的观测者看来,黑洞周围的时空就是一个加速度趋向无限大,时间趋向无限慢的空间。
有人说地球质量让时空弯曲?
为什么地球上的人感觉到时间那么快?如果在黑洞时间是不是会变慢呢?黑洞时间是怎么变慢的呢?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地球质量和引力会让时空弯曲,质量和引力越大的物体周围时空弯曲率也越大。黑洞质量跟引力大到了无限,时空的弯曲就会很大。
自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出100年以来,从此便彻底颠覆了人们对宇宙世界的认知。四维弯曲时空,有限无边宇宙,引力波,宇宙大爆炸说…灌满了我们的脑袋,爱因斯坦因此一跃登顶科学界巅峰,傲视宇宙时空,人类科学得到了空前的飞速发展。
爱因斯坦指出,当一个物体具有相对大的质量时(恒星),就会让周围的时空扭曲,包括任何物质,光线也随着时空的弯曲改变了路线。
黑洞的质量跟引力是极度大的,因此它周围的时空也极度弯曲。地球的质量与黑洞的质量无法相提并论,所以地球周围的时空曲率很小,黑洞这样强引力场足以让周围的时空完全改变原来的样子,把弯曲的时空连同光吞进内部。
如果站在黑洞看地球,地球上的一天就好像一瞬间。相反,如果在地球上看黑洞,黑洞吞噬光的时间会非常漫长。因为它们的时空曲率相差甚远。
为什么时间是相对的?
导读:不文6500字,骨灰级科普文,阅读全文需要20分钟时间。
关于时间的度量和方向的说明
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时间不存在,这个错误的认识开始于什么时候,我们无从追究了。因为时间一旦开始,过去就已经成为过去,这是它不能追究的原因。这句话的物理表述,要复杂的多,但我会尽力让大家明白,为什么时间是存在的?而且是必须存在的。
读过我物理科普书籍《变化》第三十五章的朋友,肯定知道,我已经就时间问题,表达过观点。写了题为《时间的本质说明》一文。
很多朋友回复我,写的还不够具体,明白,所以又补增这一章内容,来阐述我对时间的思考。希望可以解答你们的疑惑。
时间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一个事实。我写过题为“时间,空间,物质的一体性说明!”的文章。其实就是承认了时间客观存在。在“时间,空间,物质的一体性说明!”的文章结尾我写道:“在这里我们要把时间拿出来说了,而说到时间,就要把运动拿出来说了。但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时间和运动分不开,就意味着时间和物质分不开。离开时间谈物质,物质是没有变化的!”
所以认同时间存在的人,会说:“时间是事物连续变化的说明。”
时间,空间和物质是一体的,它们共同构成时空。时空是能量的时空,是运动的时空。从开始,时间就不能从运动变化中脱离出来,也就是时间不能从时空中单独脱离出来说明。
任何脱离时空,脱离运动的时间描述都是片面的。了解时间的本质,就要了解时空。这一方面理论,我们要感谢爱氏的相对论。
不存在的东西就证明它不存在,存在的东西就证明它存在,这是我们人类的责任。就像引力波,等了那么久,我们终于证实它是存在的。你不理解的东西,不一定不存在! 时间就是这样的东西,虽然它很抽象,但还可以想象。
那么我们从正面如何证实时间是存在的,且时间是时空不可分的东西。
这里引用一个已知的事实,关于GPS时间与地球上时间的不同。
“这就是爱氏的想对时空理论,他不仅仅将物质和空间看做一体,把时间也纳入到这一体系中。GPS卫星以每小时14000千米的速度绕地球飞行。根据狭义相对论,当物体运动时,时间会变慢,运动速度越快,时间就越慢。因此在地球上看GPS卫星,它们携带的时钟要走得比较慢,用狭义相对论的公式可以计算出,每天慢大约7微秒。
GPS卫星位于距离地面大约2万千米的太空中。根据广义相对论,物质质量的存在会造成时空的弯曲,质量越大,距离越近,就弯曲得越厉害,时间则会越慢。受地球质量的影响,在地球表面的时空要比GPS卫星所在的时空更加弯曲,这样,从地球上看,GPS卫星上的时钟就要走得比较快,用广义相对论的公式可以计算出,每天快大约45微秒。
在同时考虑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后,GPS卫星时钟每天还要快上大约38微秒。”
如果我们赞同爱氏相对论是正确的,就要赞同运动对于时间的影响。由爱氏理论我们可以知道:时间流逝的速度取决于物体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运动速度。
对于时间的一般定义是这样的: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过去现在将来构成的连绵不断的系统;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和连续性的表现。
这样的的定义并没有错,但对于专业研究物理和天文的人来说,还不够究竟,不够本质。
所以我把时间的定义修正为:时间是物质在引力场中的位置以及运动速度的应变度量过程;它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
进一步的阐述说明是,时间的这种“应变度量过程”就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和连续性的表现。在这里要说明“应变”这个词,指的是主体时间受“引力场位置”和“运动速度”影响而做出的应变量。
这种应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客观的。
网上还有很多标题为“相对论证明时间不存在”的文章。拿出爱因斯坦的话:“现在、过去和将来之间的差别只是一种错觉。时间倒流或回到过去,其实是建立在一个不存在的逻辑基础上的。”
相对论本身就是时空理论,怎么可能没有时间在里面,所以这是无稽之谈的文章。至于如何理解爱氏所说的话:“现在、过去和将来之间的差别只是一种错觉。”
这是从意识层面来说的,爱氏的本意应该是要强调时间是没有方向的!所以现在,过去,未来才是人的创造,是为了描述生活而创造的。 也就是说时间一直向前的这个方向,其实是不存在。这个方向是人为赋予的。
从这点来说,时间是个标量的认定是对的。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可是为什么感觉时间是向前的?为什么时间是不会停止的?
时间不会停止的原因是时空,时空存在,时间就存在!别忘了时间是组成时空的一个维度! 更别忘了能量守恒定律!这些都指明了时间是一个永恒的存在!
现在来说时间为什么总是向前的?“前”才是个经验性的字!哪里是前,哪里是后。都要有参考。你看着的方向是前,你后脑勺的方向是后,这是我们的经验。
上面的关于时间的定义,已经说明了,时间是一种的“应变度量过程。” 一个事件从开始到结束,成为过去时。这时我们说现在是新的开始。时间是前进的! 这其实是经验性的。
一个人赛跑,刚跑完100米,他刚才跑完的100米,成为过去。可是他现在还在跑第二个项目,他的运动过程没有停止。直到他又开始第三项赛跑时候,我们说他前两个项目成为过去时。你会发现一件事情的开始和结束都是人为的。 但这种“人为”的时间观念是正确的,却不是真理的!真理上的时间的箭头是没有的。我们不能将一个个事件“应变度量过程”人为的区别它必须的方向!是没有未来这个方向的,但未来是存在的!
我不知道我这样来说,大家能否理解。再举一个例子,有一个电影叫《返老还童》,拍的非常不错。关于的时间的探索和疑问在电影中其实发挥到淋漓尽致了。
我们是从小到老,可电影中的主人公是从老到小。 那么我们说希望慢慢长大,就是期待未来。可是电影中的主人公期待慢慢变小,也是期待未来。所以从小到老是时间是一直向前?还是从老到小,时间是一直向前?
所以说一块石头不会有时间的前后感知,人会有! 把人的思想从人的脑海中拿出去确实很困难,但只有这样,你才能客观认识时间是什么。
关于对时间的本质认识,我也非常赞同人们要“珍惜现在”,也鼓励珍惜当下的时间进程,因为你就在其中。
再来读一遍我对于时间的定义:时间是能量物质在引力场中的位置以及运动速度的应变度量过程;它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
两个关键词:位置,运动速度。
时空是弯曲的,时空也是引力的本源。能量的分布,物质的分布不均,使得引力场强弱有差异。时间在不同的引力场中是不同的。地球和月球上时间不同,地球和太阳上时间不同。甚至地球上不同位置时间也不同。
我住在一楼,你住在33楼,我们的时间不同。这不是荒谬,是事实。只是这种区别太过于微小,我们根本无法察觉。上面关于GPS的校准案例,其实就是答案!
所以你脑海中要有这样的一副图画,那就是时间是弯曲的!这种弯曲是由于时空弯曲,引力场不均导致的。形象的举例来说,时间的弯曲图画,就像一副丘陵高山的等高线图。如下图
所以这更加印证了时间是没有方向的。物体处于等高线不同的位置,时间流逝是不同的。
从这张图我们也可以得出其实时间与时间是没有明显的间隔点,没有明显的间隙!更没有明显的界限!
在这里还可以回答一个被多次提问的问题:时间有起点吗?
我的答案是没有起点。所以大爆炸理论是时间的起点一说不可靠。能量,时空只要存在,时间就存在。
再来分析第二个关键词:运动速度。
显然相对论效应,物体的运动越快,时间越慢,已经被证实。而且我说过光速就是一种束缚态。任何物体要达到光速所要克服这种束缚是不可能的。因为它要对抗整个时空!
这就是运动速度的极限为什么是光速,当物体达到近光速极限,时间越来越慢,也将达到时间这一维度的极限。而且大家别忘了,物体接近光速的时候它的质量也是增加的。这时候它周围的时间等高线图肯定是有变化的,所以时间是不同的!
而且运动的物体质量的增大,这种增大的质量是时空的赋予!还有一个相对论效应是尺缩效应,该效应指出高速运动的物体尺度变短。这种“尺缩”也是一种时空赋予。
也就是说质量增加,尺缩,都是时空使然。质量增大,尺缩都是观测效应,但它的本质是时空弯曲。就好像一根100米的长条,高速运动,它变短了,不是真的变短了。而且空间弯曲,使得测量的物体也“弯曲”,这时候观察到的长条自然短了。所以说尺缩是时空的赋予,质量增大也是时空的赋予。
读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为什么说要了解时间的本质,需要先了解时空。
很多科学家也不会把时间和惯性联系起来,但我会这么思考。引力的本源是时空,惯性的本源是引力。引力场又会对时间产生影响。同样引力场也会对惯性产生影响。也就说上面图中的时间等高线,也可以用来形容“惯性等高线。”
在我的书中,关于惯性的定义是这样的:在引力场中,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的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大家仔细和上面时间的定义一起来看看。你会发现其中的玄妙之处。
你也会发现修改现在的惯性定律是多么重要。惯性是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而时间是度量运动的物体在引力场中的应变行为或过程。
这样的文字描述,无疑将时间,惯性,引力,引力场统一起来,他们之间的相互是和谐的,不是分斥的。
如果大家还够细心的话,会发现基础物理的量:质量,时间,惯性,引力场等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这是时空使然,这是有深意的。
如果你以为关于时间的推理到此结束,那么你又错了。我们还有更多关于时间的认识需要深入。
通过上面所有的论述,我们应该知道了时间是普遍存在的,但不是普遍一致的。这个观点很重要。
这个观点说明,我们要测得精准的“时间”是很困难的。时间没有界限的,也没有间隙的。而且测量者本身也会影响到“时间”的准确性。虽然这种影响很小。
所以说现在所规定的一秒是铯-133的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阶间跃迁对应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不代表时间的准确性,反而说明了时间的相对性。
不过作为人类来说,不必困惑。因为就地球来说,太阳系来说,它的引力场是有一个强弱范围,不是忽高忽低。否则重力加速度就不会是大致相同了。所以我们所处的时间系统起码在引力场位置中来说,基本还是均匀的。
如果你认为写道这里,该结尾了,那就错了。关于时间论述,上面这些文字远远不够。
我要说明的是,有些朋友认为时间是有箭头的,主要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而说的,就是关于熵的理论。
物理学家玻尔兹曼一生最重要的发现,就是熵的微观统计解释。因为当时(十九世纪末)的物理学界并不认为原子是真实存在的,所以玻尔兹曼的成果并不被物理学界广泛接受,他因此在思想上受了折磨,是自杀身亡的一位科学家。
从牛顿时代,科学家们就意识到,空间是均匀的,各向同性的,而物理学定律是时间可逆的。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ma,我们可以看出,假设我们把空间坐标做平移,或者旋转,公式的形式不变。如果我们把时间反号,也就是T到-T
公式的形式也不变。
但是在地球上,我们可以明显的区分上下。牛顿的洞察指出了我们可以区分上下的根本原因,那就是万有引力。
在地球的我们都知道,我们只能区分上下,但不能区分前后左右(前后左右都是人为规定的)。这是因为地球的引力总是朝下的,所以我问你,地球的引力总是朝下的,对吗? 思考一分钟,再往下看。
答案是这是不对的。很简单,引力作用的方向为下的话,与之相反方向,就为上。北半球站一个人,南半球也站一个人,向头顶的方向为上。你会发现,同样是“上”,方向却不一致。所以上文中说地球上的我们可以辨别“上下”,也是人为的。
同样, 我们也不能区分时间的过去和未来,再返回去,看看我对于时间的定义,你就清楚了。
那是什么给了时间一个特殊的箭头呢?科学家的答案就是熵,熵只能增加不能减少,于是熵就给了时间一个箭头。 这样表述,你认为对吗? 我们接着来看我找到这一篇文章。
物理学很大程度上是相信还原论的,也就是宏观的物理学现象要受到微观物理学定律的支配。我们知道支配微观物理学定律的公式,例如薛定谔方程,狄拉克方程,克莱因-戈尔登方程,乃至描述单个分子运动的牛顿定律,都是时间可逆的。支配电磁学的麦克斯韦方程组也是时间可逆的。既然是这样,那么为什么受这些公式支配的宏观物理学定律会有时间的不可逆性?设想一下我们有一个容器,如图所示。
如果我们只有两个分子,它们可以自由移动,然后我们拍摄一部电影,用来记述这两个分子的运动。当我们播放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们无论是正着放还是倒着放,这部电影里面的运动都遵循物理学定律。这两个分子可以时而都在左边,也可以时而都在右边,这都不违背任何物理学定律。但是如果我们有个10^23个分子,这些分子一开始都在容器的左边,然后让这些分子自由运动,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我们几乎可以肯定,这些分子会有几乎一半分布在容器的左边,而另外的几乎一半会分布在容器的右边。
同样,我们拍摄一部电影,记录这些分子的扩散转移过程。如果我们正着放这部电影,我们可以看到,分子从左边的容器慢慢地扩散到整个容器,这是符合物理学定律的。如果我们倒着放这部电影,我们会看到,一开始弥漫在整个容器的分子,自发地聚集到了左边的容器,也就是系统的熵自发地减小了,这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于是我们说,根据这个,可以区分时间的方向,那就是熵。
问题是,既然两个分子的时候我们没法区分时间的方向,为什么在有10^23个分子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区分时间的方向了呢?这就是玻尔兹曼的洞察了。玻尔兹曼说,第二种情况不是完全不可能发生,而是几乎上不会发生。事实上,动力系统里面有个精确成立的定理,这个定理说,一个动力系统,经过足够长但是有限长的时间,一定会回到跟初始状态非常接近的一个状态。现在这10^23个分子的运动就是一个动力系统,根据庞加莱回归定理,经过足够长的时间,这些分子一定会重新聚到左边的容器。但是这个回归时间是宇宙年龄的好多倍。这也就意味着,尽管微观的物理学定律允许这些分子重新回到初始状态,但是这种回归几乎上不会发生。
玻尔兹曼给出了统计熵和热力学熵的公式,
于是一个系统的状态数越多,系统的熵就越大。而很明显,所有分子弥漫在整个容器时的系统状态数远大于所有的分子都被局限在容器左边的状态数。而且分子数越多,这个状态数的差距就越大。热力学第二定律规定,系统的熵不可以自发地减小。
因此,通过研究系统的熵,我们就可以赋予时间一个箭头。也就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我们就可以判断出一部影片是正放还是倒放。尽管根据玻尔兹曼和庞加莱,热力学第二定律只是在概率上成立,但是如果系统足够大,那么我们可以肯定,热力学第二定律几乎上是一定成立的。
另外需要说的是:即使世界是运动的,但是如果我们无法区分时间的方向,那么这时的时间顶多算是一个参数,而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时间。因为我们观测到的时间都是有方向的。正是这个方向性才赋予了时间以真实的意义。
OK,以上内容,就是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结论。你赞同吗?事实上,这个观点被很多认同时间存在的科学家和科普工作者享用,我认为这是个问题,所以我有必要给你们分析一下。
首先文章中提到牛顿时空观,牛顿时空观是绝对时空观。而爱氏的时空观是相对的。那么关于时间的问题,你看好牛顿时空观,还是爱氏时空观?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一定是爱氏的时空观。所以文章中出现的关于牛顿理论的描述,可以删除。这是第一点。
然后再来说熵增。熵是描述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也可以说能量的混乱程度。这是一种概率统计理论。确实如文章所言,如果一个系统足够大,那么理论上熵增是必须的。可是熵增是时间方向吗? 这是我们要讨论的。
我认为不是的。
1、时间是描述物体运动连续性的变化,是一种度量。熵是描述系统的状态。本质上,熵理论是一种概率论,当系统大到一定程度,这种概率是百分百。就像上文所描述的。但从本质上来说,时间不是概率论。从宏观角度讲,宇宙系统熵增会影响时间的度量,因为熵增是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自然引起引力场的变化。看看上面的时间的定义,自然就知道了,这会影响时间的度量。所以熵增理论,会影响时间,但不是时间的方向。
2、熵增是一种系统态,根据绝对零度不为零的定律,我们知道它是一直持续的一个状态。这说明了宇宙的开放性。因为一个封闭的系统,必然达到熵状态。这是可以佐证时间无限的的条件。但时间无限,不是说时间很长很长,其实重点应该理解为时间时刻存在!当然理解为很长很长,和时间时刻存在在生活意义上是相同的。
3、过去回不去的原因,是熵增覆盖过去的时空信息。今年去一个景点,明年这个景点依然在,可是你去了,这个景点的信息和去年一定是不一样的。作为一种度量,时间是敏感的。
可能讲到这里,很多朋友依然迷糊。我再这样通俗说一点。熵增原理可以看作是宇宙运动的方向,而时间是物体变化的度量。所以熵增不是时间的方向。而且如果时间,有方向,那么现在的关于时间是标量的国际认定,就要修改。各位,好好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各位,时间是存在的,时间是无限的,时间是没有方向的。时间是无限的,我们的生命确实有限的。这不是我们的悲哀,是我们的机会。
摘自独立学者灵遁者物理宇宙科普书籍《变化》此书电子版淘宝有。
引力到底是时空扭曲的结果还是引力子在物之间传递引起的?
你这个问题,问的很好。楼下的师傅回答说:科盲才会提这样的问题。显然我不会赞同他。我反而认为你的问题好。有时候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引力理论目前就两种理论。牛顿的,和爱因斯坦的。显然爱因斯坦更胜一筹。但不是说爱氏理论是百分百没有疑点的。爱氏理论百分百有用,但该理论用空间弯曲解释引力还是值得怀疑的。
引力波现在发现了,希格斯子发现了。引力子现在没有发现。如果发现了,显然对于补充引力理论,来说至关重要。
我个人也思考过这个问题。认为引力的本质是时空,不是时空弯曲。可以看看下面的视频。和文字。
导读:关于惯性的本质,本源问题,一直以来没有解决,我的理论是惯性的本源是引力。引力的本源是时空,不时时空弯曲。
关于惯性的客观实在性无可怀疑,但对其产生的机理即本源问题却一直困绕着每一个物理学家。
我们先来看看惯性定律: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从惯性定律我们可以看出,惯性是物体运动的一种抵抗现象。它代表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与物质的质量有关。
所以从一开始就意味着我们对惯性的研究离不开物质。离开物质,我们无法想象惯性!而物质的共有属性就是引力。所有物质都遵从万有引力的束缚。所有物质也都具有惯性。更让我们不可思议的是——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严格相等。
灵遁者科普书籍《变化》在灵遁者淘宝有。
我不会认为这是偶然,或者上帝的玩笑。相反这就是我认为的寻找惯性本源的突破口。受马赫原理启发,我的观点是:引力是惯性的源泉。
我在头条录视频,简单的说过。引来了很多谩骂,说我不懂数学,就不要谈这个问题。首先我得承认我这确实是民科,再者数学也不一般。之前仅有的一些功底,这些年也忘的差不多了。
我是站在客观的理论之上以想象力来理解我存在的世界。我相信爱因斯坦说的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就像王昱珩微观辩水,很多网友猜测他用的什么方法。水哥自己说:“我是用想象力来看的。有时候自己也说不清。”
我们的宇宙一定有知识所达不到的地方,但想象力可以。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严格相等,且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所有这些都指向了一个方向——引力是惯性的源泉!
也就是说惯性的本源是引力。正是因为物质具有引力,所以才具有惯性。传统知识将引力和惯性定义为物质的不同属性,是分开的。我认为二者必须联系思考,准确的应该是这样说:引力是物质的本质属性,而惯性是非本质属性。 惯性是依赖物质的引力而存在,但不能反过来说引力是依赖惯性而存在。
为什么不能反过来说呢?? 因为引力是很具体的力,而惯性不是一种力。也就是说引力更加“具体”,而惯性比较“模糊”。要理解引力是惯性的源泉,一定要借助引力场这个概念。
引力波已经被检测到,在被检测到之前,我在《变化》中也提到过,非常赞同爱因斯坦关于引力波的存在。而引力场就是我们理解惯性的最佳武器,惯性其实就是物质在引力场中对抗物质运动状态改变的难以程度。物质质量大,运动状态改变难,我们说惯性大。相反,我们说惯性小。 我在《变化》一书中,曾经用引力场海洋来形容这种情况的。
而且这种运动状态改变不是以超距体现的,是以光速体现的。也就是说和引力波的速度是相同的。所以狭义相对论以光速不变原理和狭义相对性原理建立是正确的。所以它的实验是可以接受挑战的。
广义相对论是以等效原理和广义相对性原理建立也是正确的。但广义相对论是引力理论,该理论认为空间弯曲产生引力。这是错误的。也就是说爱因斯坦用一个对的理论去解释了一个错的理论。即用广义相对论的弯曲时空去解释引力成因是错误的。但广义相对论本身是正确的,这是我要强调的。
引力理论还是应该回到物质本身去解释。比如量子力学认为引力的产生是物质交换引力子造成的现象。用空间弯曲去解释引力成因这是错的。这也是广义相对论无法和量子力学体系融合的原因。
所以再次强调惯性的本源是引力。引力是惯性的源泉,没有引力,无从谈惯性。将两者分裂开来认识,必将使得人类走向错误的认识道路。因为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本身的建立,就是能够说明这一点的。
而且要证明引力是惯性的源泉的现实生活实验,就是用惯性秤测量质量的实验。这是现实生活中的实验,是我们可以做的。这间接去佐证了引力是惯性的源泉。但真正意义的上引力场惯性实验,是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完成的。我再次强调要真正理解惯性必须理解引力场这个概念。只有在引力场中物质的惯性才得以体现。而引力场无处不在,因为物质无处不在,所以惯性随物质存在一道无处不在!
做这个实验是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完成的,想象力很重要。就像伽利略的惯性实验一样,一颗小球从坡上滚下来,假如地面是没有摩擦力,也不受空气等阻力的影响,因为惯性,小球会永远运动下去。 这就是物质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称之为惯性。
但这个实验也无法真正的完成,它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但我是建立在客观世界之上的实验,不是凭空捏造的,所以我们认为它是靠谱的,它是真理。这和我说的引力是惯性的源泉的引力场实验是一致的。
这是我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说明惯性的本源问题文章,希望可以有人读懂。能给一些专业人士启发,就是我最大的欣慰!
摘自独立学者灵遁者物理宇宙科普书籍《变化》
地球周围的时空弯曲要怎么理解?
时空弯曲也许是在我们周围时刻发生着的,引力波就是很好的证明,虽然对时间和空间的影响很小,但足以证明时空的稳定是可以被改变的,至于是能量的释放还是质量的改变,就要看研究成果了,现在看引力是和质量有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