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哪国人,但其实历史上却从未出现过的人

天美资源网

屈原哪国人,但其实历史上却从未出现过的人?

莎士比亚

很多人都认为莎士比亚是真实存在的,因为他有很多著作,也有画像。不过莎士比亚只是个笔名,真人是否存在,一直备受争议。根据后人研究发现,莎士比亚的子女都是文盲,作为一个举世闻名的戏剧家和诗人,很难想象莎士比亚会让自己子女目不识丁。

屈原哪国人,但其实历史上却从未出现过的人

而且莎士比亚并没有留下手稿,他仅存的6个签名中,没有一个清晰可读的。同时期的文献中也没有记载一位叫“莎士比亚”的戏曲家。而且,他的遗嘱中没有涉及到他辉煌的戏剧事业,只是说明自己的遗产分配。因此包括马克吐温,保罗尼采等很多人质疑,在莎士比亚故居中终老的人,可能并不是莎士比亚。

在伊丽莎白时代,shake speare是戏剧行当里相当流行的词语,致敬希腊神话中主管艺术的雅典娜,因此“莎士比亚”(Shakespeare)可能只是一个或几个作者创造出的一个虚拟形象。

1875年,一个名叫詹姆斯 魏尔摩的神甫提出,“莎士比亚”是一个创作组合,Shakespeare每个字母代表一个真实人物,S是英国诗人埃德蒙 斯宾塞、H是医学家威廉哈维,A是伊丽莎白剧院主演爱德华 阿莱恩,KE是约翰坎普,S是演员威廉姆斯莱,P是戏剧家乔治普利,E是艺术家保罗艾丽曼,A是政要爱特罗,RE是沃尔特莱利。

因此,莎士比亚很有可能是一个类似咪蒙,十点读书这样公号的存在,由一群笔者在维持。

鬼谷子

鬼谷子王诩,是纵横家的鼻祖,对后世的阴阳家、兵家、道家学说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苏秦和张仪都是鬼谷子的弟子。孙膑,庞涓,商鞅,李牧,王翦等各个时代的翘楚都深受鬼谷子智慧的影响。

正史对鬼谷子的描述,非常之少,并且连鬼谷子的生卒年都不知道。而且根据查看鬼谷子门人的几人行动时间,有不少的差别。所以很多人认为,鬼谷子并不是指王诩这个人,《鬼谷子》这本书也不一定是其撰写。鬼谷子反而是一个像“新东方”培训机构。

唐朝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就认为,“苏秦欲神秘其道,故假名鬼谷。”鬼谷子其实是苏秦为了让自己看起来神秘一点,厉害一点而自称的。

另外,张心徵在《伪书通考》里,认为“鬼谷者,谓无其人,犹无是公云尔。斯说得之。”他认为鬼谷子根本不存在。

而且,根据《战国纵横家书》可以知道,苏秦其实和张仪并不是同一时代的人,所以说,鬼谷子这个人不存在的可能性还是挺大的。

秦始皇李牧廉颇赵括都姓赢?

秦始皇与赵括都是嬴姓赵氏,那至于李牧和廉颇,他们是不是嬴姓这个就不好说了,总不能因为秦国与赵国的王族都是嬴姓,秦国人与赵国人也都是嬴姓吧,这个实在不好确定,那我们主要来讲秦始皇吧。

秦始皇应该叫赵政,这个在史记有明确的记载,这个赵氏绝对不是因为秦始皇生于赵国的原因,因为这个氏是跟着父亲的,而跟生于哪一国没有关系。

那秦国的王族为什么是嬴姓赵氏呢,这个嬴姓的由来,跟伯益有关,伯益也叫大费,伯益因为帮助舜驯养鸟兽有功,被赐姓嬴姓。而这个赵氏又是怎么来的呢?伯益有个后代叫蜚廉,蜚廉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恶来,一个叫季胜。

季胜有一个后代叫造父,这个造父有一项本事,那就是特别擅长驾车,而且专门给周缪王驾车,徐偃王作乱的时候,造王给周缪王驾车,日行千里,周缪王赶回周地平定了徐偃王之乱,周缪王就将赵城赏给了造父,造父一族从此以赵为氏。

季胜的后代,就沾了造父的光了,反正都有共同的先祖蜚廉,他们也都跟着叫赵氏了。那为什么赵氏分在秦国与赵国两国呢?因为造父有个后代叫叔带,他离开了周王朝到了晋国,所以在晋国就有了赵氏家族了。

这个也就是为什么秦国与赵国的王族都是嬴姓赵氏的原因了。而我们知道,先秦成年男子称氏不称姓,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大家都一个姓,而一般人是没有氏的,而贵族才有氏,也就是说氏是用来区分家族与地位的。

而到了后面,原来的姓消失了,而氏转变成现在的姓,而普通人也开始有了姓。而在电视剧里面秦始皇一般被叫做嬴政,这个是很明显的误读,但是有时候考虑到大众的习惯,如果叫赵政,反而没人认识,也就将错就错了。

但是一些历史人物,就遵循着按照称氏不称姓的叫法,比如屈原是芈姓屈氏,而我们一般不会叫他芈原。

一起来回顾一下自己都去过哪些市级含以上的地方?

好的,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不过我的回答,不仅仅指一个城市或一个景点,而是回忆我的一次旅行,一次单骑万里用时46天穿越青藏高原的历程,虽然这次旅行已经过去了九年,每当想起这次旅行都难以忘怀:

去西藏一直是我多年的梦想,那里的雪山、圣湖深深的吸引着我……经过两多年的准备,在朋友、领导和家人们的支持和帮助下,于2011年5月13日从贵州省江口县城出发,踏上了摩托车单车穿越青藏高原的漫长征程。这次摩旅的宗旨是:在迎接建党90周年之际,用镜头记改革开放的变迁,用心灵感悟高原的神秘。

第一阶段:翻越乌蒙,数次过金沙江,终于进住了丽江古城

5月13日至19日历时7天,从贵州的东北角进西南角出,几乎穿越贵州大部;大雨中途经贵阳、毕节等城市,黄昏翻越贵州屋脊---乌蒙山脉时看到最美的晚霞,后来在我的旅程中我才慢慢感受到,高原的美景就在黎明与黄昏;这一周都骑行在云、贵、川三省之间,来回四次过金沙江,行程1839公里,在风和日丽的2011年5月19日到达云南丽江古城,顺利完成穿越中第一阶段的行程。

第二阶段:横断山脉阻挡不了向往圣城拉萨的决心

2011年5月20日,在古城休整半天,下午2点继续踏上西行的路;2011年5月21日,在翻越白马雪山的时候,因214国道在改修耽搁了一个2个多小时,错过了翻越雪山的最佳时机,致使在翻越山顶和下山时遇到降大风大雪,于当日晚上十点才到山下的德清县城,从而造成我感冒;这次感冒给我穿越青藏高原造成了不小的麻烦,甚至给后来的旅行差点埋下了不幸的隐患;这阶段用时9天,骑行1926公里,于5月28日到达西藏首府拉萨,途中三过澜沧江、一过怒江、额贡藏布江,翻越白马雪山、红拉山、觉巴山、业拉山、安久拉山、色季拉山等六座4000多米以上的雪山,翻越东达山、米拉山两座5000米以上的雪山;历尽艰辛完成进藏的第二阶段的行程,见到了仰目已久的神圣宫殿——达拉宫,共历时16天,程3763公里;这里仅提供一遍日记,略见单骑的艰辛!

2011年5月24日晴转多云

芒康---左贡

6:30起床,在芒康县城加了100元的汽油, 8:00时上路;四川来的318与云南来的214国道交在芒康汇后一并西行;一出城就开始爬坡,一小时后上到了海拔4000多米的垭口,垭口上飘满了经幡,一辆客车停在了垭口,车上有些乘客打开车窗将哈达扔向堆经幡的小山,有的乘客则走下车,将经幡和哈达系在旧幡上,开车的司机则将类似于纸钱的东西一把一把地扔向天空,纸钱在空中随风飞舞,消逝在布满哈达与经幡的山丘。

在下山的路上,遇见了一位藏族小伙子,他从拉萨磕头长去梅里雪山,已经用身体丈量了1200多公里的路程,他说还有四至五天就可到达梅里雪山了,他额头上已磕碰起充血的老茧,留影后我呆呆地目送他三步一磕的身影消失在通往蓝天白云间的山路……

从芒康出来后318国道全是土路不好走,美如沟至左贡全程在改修,美如沟其实不美,美如沟海拔2618米,行进几公里就到了澜沧江边,我再次与澜江相会。

11:30从竹卡第三次过澜沧江,竹卡小镇位于澜沧江畔的觉巴山下,觉巴山和澜沧江在竹卡汇铸就了川藏线上的一道天险,上下山的商旅们都要在此补给、歇脚,现正值旅游高峰,小镇挤满了过往的车辆和人群,我好不容易找到一家人流较少的餐馆,刚停好摩托车,一下子来了五辆越野车,把院子挤得满满的,米饭早已吃完,只有面条,面条也行,10元一碗不算贵;吃饭期间老板告诉我,竹卡到左贡有110公里,路很烂,全线在改修,要翻两座山---觉巴山和东达山就到了,中餐后将迎战第一座山---觉巴山。

觉巴山并不高,垭口处海拔3900米,只是路在改修,路烂路险,由于长期未下雨,翻越垭口段路被车辆碾磨的尘土粉未,已达成10多公分,一脚下去会齐鞋口,几个自行手骑只得扛着车赶快离开这一段路,不然汽车过后会卷起滚滚尘土,让你眼都无法睁开,13:25翻越觉巴山。

在翻越东达的路上雨过天晴重复几次,行进在荣许兵站时因修路堵车,两辆贵阳的车也在等待放行,在高原遇见老乡格外亲热,同车的一女士见我蓬松的头发,长长的胡须,裂口的双手冻得发紫,因疲劳、感冒和缺氧而憔悴的面容,一副苦行曾模样,瞬间她的眼圈红了,回到车上将一些水和食物捨给我,我一一谢绝了,因为我的行动不需要别人的怜悯与施舍,其实我很快乐很幸福!

公路沿山沟向上延伸,两旁有零星的村落,村庄周围有为数不多可供耕作的旱地,地里长着稀疏的青稞苗,一群藏族妇女一边劳作一边歌唱,过往的“藏漂”们都会将“长枪短炮”对准她们,同时也会乐得她们一阵子欢笑。

在接近垭口5000多米的山顶有终年积雪,我将车停下来拍照,一东北大哥驾着摩托车从左贡向方驶来过来,停在了我的面前,他从青藏线过来,川藏线出藏,也是单骑万里的勇士,大哥告诉我:“东达山在下雪,下左贡的路修很烂,不好走,不好拍了,赶快下山吧!”听了大哥的劝告收拾好相机,赶紧赶路!

16:25时到达海拔5008米的东达山垭口,这是我穿越青藏高原以来第一座5000米以上的雪山,在垭口时风雪交加,我停留15分钟,与同时翻越垭口的三位自行车骑手合影留念后,葱葱离去。

晚7:40到达左贡县城,在县城找到不到用于停放摩托车的旅店,又退回到进城的小镇找了一家当地藏族人开的旅馆,当晚食宿均在此解决。当天又被高原的寒风吹了一天,淋了两场雨,感冒在加重, 我有些担心。

当日开支:

早餐15元;中餐10元,晚餐35元,加油100元,住宿40元,合计:142元,里程表读数: 22775KM,当日行程172公里;行时11:20小时

第三阶段:冲出高原奔西安整休

2011年5月31日继续沿318国道西行,至2011年6月2日我已骑行了21天,行程4816公里到达尼泊尔边境樟木口岸;途中翻越5248米的嘉措拉山、5127米的加吾拉山和5124米查加学玛山;三次过雅鲁藏布江,到过5200米的珠峰大营,拜见珠穆朗玛峰的真容,感受樟木口岸异国风情。

6月3—6日进入阿里高原,阿里 高原的219国道海拔均在4000多米以上,6月6日晕厥在219国道上,无力冲出新藏线,病倒在西藏阿里地区普县城,住院三日。因感冒引发的慢性支气管炎,遇高原寒风吹拂越来越严重,考虑到219国道有700公里难以逾越的无人区,我不得不放弃从219国道进新疆的计划。

6月10-12日沿219国道返回日喀则,沿204白朗、江孜浪、卡子、省道经羊卓雍措返回拉萨;途经神湖——玛旁雍措,三次再过雅鲁藏布江,翻越5020米的乃钦康桑雪山垭口,观5560米的卡若拉冰川,于6月12日从曲水县最后次过雅鲁藏布江于当晚上22:23时到回拉萨。

6月13—15日沿109国道冲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沿途赏西藏最大的湖泊—纳木错,6月14日在109国道晕厥,当雄县医院输液半日,6月15日翻越唐古拉山遭遇大雪,人车均被冻住,摔车二次,经可可西里时遇见藏羚羊迁徙;昆仑山口祭奠护羊英雄——杰桑.索南达杰,观魏魏昆仑落日的雄姿;15日从西藏安多县城到青海省达格尔木市的大西滩乡,创下单日行程最记录——594公里,成功冲出青藏高原。

6月16—18日经109国道到达兰州市。途中沿柴达木盆地边缘到达青海湖。17日因感冒加重在青海都兰县城输液半日;过茶卡时与放牧的蒙古族马.董德波拉家常,得知牧民们的年收入是我们贵州山区农民的4-5倍,家有羊700多只、牦牛35头、马12匹,全部家产近100万元;下午在青海湖边与同路的江苏盐城单骑人--赵新东结识,从此两人相依为命结伴而行至西安分手。

6月19—20日沿312国道到达西安,历时天38天,行程10746公里,完成单骑万里的第三阶段。西安整体一日,游古城,吃羊肉泡馍。

第四阶段:驰骋在秦岭与武陵山脉之间

6月21-28日经210、316、209、319国道、迓大公路回到故里。沿途翻越秦岭、武陵山脉,安康过汉江,白帝城前远眺“夔门天下雄”的长江山峡之奇险;6月25日从重庆市奉节过长江,从渝鄂两地的“天蹦地裂”中穿出;6月26日在湖南龙山县红岩镇遇车祸被困两日,于2011年6月28日下午5时10分回到贵州省江口县城,结束了这次单人单车穿越青藏高原的旅行。

此行的确是九死一生:两次晕厥,五次入院输液,五次摔车,两次入住藏民家,历经46天,翻越5000多米高的雪山8;座途经15条国道(320、210、321、326、213、214、108、318、219、109、309、312、316、209、319),过11个省(区、市);六次过金沙江,三次过澜沧江,一次过怒江、六次过雅鲁藏布江,一次过长江,二次过黄河,;行程共计12278公里,实现了我多年的梦想,成功完成了单骑万里穿越青藏高原的夙愿。

寺庙祠观殿庵怎样区别?

一般都有著名的古迹建筑,以寺庙道观居多。可是,您知道寺、庙、祠、观、殿、庵的区别吗?有人说,不都是差不多吗,有什么区别?其实从历史上来说区别很大,容易混淆,现在常见的寺、庙、祠、观、殿、庵等建筑,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

国人习惯将一般祭祀神灵的场所统称为“庙”;祭祀祖先的处所叫“祠堂”。佛教的庙宇,统称为“寺院”;道教的庙宇,统称为”宫观”;比丘们住的地方叫寺、院、庵、堂;比丘尼住的寺院多称作“庵”。道士们住的地方叫“宫、观”。

一、寺

“寺”在古代汉语里有“持续,相续”的意思。本义:古代官署的名称。秦以官员任职之所,通称为寺。如:大理寺。

后来,佛教传入中国,倍受历代王朝重视,认为佛教的思想有利于统治,并且对民众有教化作用,因此皇帝把教授佛法并且供僧团居住、学习、修行的场所称为“寺”。

二、庙

庙,古代本是供祀祖宗的地方。那时,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后来庙逐渐成为祭祀中国的一切圣贤、神灵的处所,如孔庙、武侯庙、关帝庙、岳王庙、龙王庙、孟姜女庙、屈原庙、妈祖庙、山神庙、土地庙、城隍庙等。

三、祠

祠堂最早出现于汉代,据《汉书·循吏传》记载,“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及时(指诞辰和忌日)祭礼不绝。”祠是为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相当于纪念堂)。这点与庙有些相似,因此也常常把同族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叫“祠堂”。

祠堂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也是汉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与标志。家族祠堂,更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文化的延伸。宗族观念在人们的头脑里根深蒂固,宗法家庭制度是旧中国社会的基础。修缮祠堂不仅是对中国历史遗迹的补救,而且也是对家族祖先长辈的缅怀和尊敬

四、观

《释名》云:“观者,于上观望也”。一般道教宫庙称“观”而不称“寺”或者“庙”。道教从道家“天人合一”、“身国同治”的思维模式出发,认为了解天象有助于求道证道,得道成仙。所以称为”观“,取观星望月之意,所以常建于山顶。

著名道观有:道教全真第一丛林——北京白云观,湖北武汉长春观,江苏苏州玄妙观,浙江金华观,广州五仙观,河南开封延庆观,江西省龙虎山张道陵炼丹处正一观,湖北省襄樊市真武道观,山西长治市武乡会仙观,河南焦作武陟嘉应观等。

五、殿

殿,堂之高大者也——《说文古本考》。指高大的房屋,特指帝王所居和朝会的地方,或供奉神佛的地方。比如故宫著名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来寺庙就借用殿,把供奉佛像处的宏伟建筑也叫殿,如“三清殿”、“大雄宝殿”、“祈年殿”等。

七、庵

古时是一种小草屋,即所谓“结草为庵”。现特指女性修行者居住的寺庙。原本通指僧或尼之寺,并不限于比丘尼所住之寺。汉以后建了一些专供比丘尼居住的庵堂,于是“庵”也就成了佛教女子(比丘尼)出家行佛事的专用建筑名称了。

一个汉语言的硕士不知道屈原的典故正常吗?

浮燥的社会人们只注重利用学历改变命运学成之后挣大钱,却丢掉了很多扎实的学业功课,这种浮燥在年轻人中尤为突出。这名汉语言硕士生的基础知识缺失就是急功近利的代表,只为文凭不修正果。

有个抖音街访,采访的都是时尚女孩和帅哥。记者放了《国歌》后问被采访者是什么歌曲,20几个青年居然沒一个答对的。同胞们爱国啊,这批年轻人今后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记者的第二个问题是“红军长征走了多少里?”那些飘亮的女孩们居然说十万八千里。孩子们你们享受着现代生活,居然不知道为你们打江山的人受了多少苦!你们能背出世界上各种名牌衣服和包包的出产地和限量板的出产时间和价格,却不知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行程。不能说忘本,因为你们根本就沒有根基和根本谈何忘本?

高等教育出了问题,这是不争的事实。孩子们在小学、中学打下的传统教育基础在大学丢掉了,大学中的知识灌输是专项的,但思想教育和传统教育缺失使孩子们在大学中只注重吸取专项知识而忘了基础知识。

是到了我们考问高等教育到底出什么人才的时候了,如果孩子们通过独木桥走进大学校门时如同再过奈何桥那就真的无耐了。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