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李纲,宋徽宗宋钦宗是什么关系

天美资源网

宋朝李纲,宋徽宗宋钦宗是什么关系?

宋徽宗赵佶(1082年5月5日-1135年6月5日),号宣和主人,宋朝第八位皇帝,书画家。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和宋钦宗是父子关系。赵桓(1100年―1156年),即宋钦宗(1126年—1127年),宋朝第九位皇帝,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赵佶长子,宋高宗赵构异母兄,母显恭皇后王氏。在位1年零2个月。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兵临城下,宋徽宗受李纲之言,匆匆禅让给太子赵桓,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与钦宗赵桓被金人掳去。

为什么说宋朝的臣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尊严的臣子?

一、士大夫最好的朝代

赵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士大夫生活最好、地位最高的朝代。

宋朝李纲,宋徽宗宋钦宗是什么关系

先是有太祖皇帝赵匡胤留下遗嘱:后世宋朝君王都不许杀害士大夫,之后,又有一定程度上的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在宋朝上演,甚至在南宋,宰相(出身于士大夫)的权限,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

这一点,其他王朝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汉唐不能与之相比,明清更不能与之相比。

在汉朝,地位最高的是外戚,士大夫要依附外戚;

在唐朝,即使你是依靠科举出身做了官,但你如果不是出身世家,而是出身寒门,也是被人歧视的(当然歧视程度比起魏晋门阀要差许多);

在明清,士大夫不过是皇家的家奴,一点尊严都没有——当然,明朝的士大夫好歹还敢于组织个东林党对抗皇权,而清朝,连东林党都没了。

二、赵宋为何推崇士大夫?

个人感觉,宋朝之所以推崇士大夫,主要原因不外乎两点:

1、对中唐的一种纠错

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唐朝朝廷的权威不断下降,军阀混战割据一方,掌握军权、财权和民权的军阀们非但不把皇帝放在眼里,还多次冒犯皇帝:甚至唐朝的灭亡,也是被军阀朱温给灭掉的。

之后的五代十国里,军阀混战,皇帝轮流做经常上演。

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后,唯恐这个历史会继续延续下去,于是对中唐以来武人势力做大有了纠正,而纠正的手段之一,就是抬高士大夫地位。

2、执政基石

任何一个王朝想要维持其稳定的运转,总是需要一定的执政基石,来保证政权的稳定性。

对于赵宋来说,士大夫是赵宋得以稳定运转,并对宋朝实施有效统治的基础,如果士大夫不认可赵家,而武将赵家又不信任,那么,赵家会成为孤家寡人,只怕迟早被推翻。

而赵家为了将赵家的利益和士大夫绑在一起,当然要善待士大夫,也为此,才有了后来南宋灭亡,南宋士大夫纷纷自杀的情景——而后世的明清对待士大夫如同家奴,因此明朝灭亡的时候,没几个士大夫怀念明朝,而清朝灭亡以后,倒是蒙古王公积极研究复辟清朝。

三、结语

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赵家对士大夫情有独钟,也是利益使然。这不是赵宋开明,也不是宋朝皇帝仁爱。

而是赵家的权宜之计。

南平第三个区是建瓯还是邵武?

南平市政府只有两个区,一个是建阳的武夷新区。另外一个是在原南平市政府所在地,现在叫延平区。虽然是市政府的两个区,但是这两个区中间相距120公里左右。头尾相望但不相连,中间还莫名其妙的加着一个建瓯市。所以外地的朋友到南平市。坐高铁一定要问清楚。去市政府所在地要建阳站下车。要到原来的老南平,就得在延平北站下车。

宋仁宗和宋高宗关系?

很远很远的亲戚关系

宋仁宗赵祯(1010年-1063年),宋朝第四位皇帝。

在位41年,享年54岁。

民间流传的“狸猫换太子”中的太子就是指仁宗,自古以来在包公剧中,亦以明君形象树立。

仁宗知人善用,因而在位时期名臣辈出,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被称为“仁宗盛治”。

仁宗论能力,不如太祖雄才大略,论学问,他不如徽宗多才多艺;但论生前死后的名声,他却是宋朝十八帝中最好的一位皇帝。

宋仁宗把皇位传给了宋英宗赵曙。

赵曙原名赵宗实,他跟宋仁宗并不是父子关系,赵宗实算起来应该是赵祯的侄子,他是濮王赵允让的儿子,宋太宗赵光义的后代。

宋高宗赵构(1107年-1187年),宋朝第十位皇帝。

宋朝南迁第一任皇帝,在位35年,得年81岁。

徽宗第九子,钦宗之弟。

赵构在位初期因为动乱,为了保持江山,起用主战派李纲、岳飞等等。但他中期眼见女真的强势,又为了强化皇权,因此采用了求和政策,大部分时间都是重用主和派的黄潜善、汪伯彦、王伦、秦桧等人,并处死岳飞,罢免李纲、张浚、韩世忠等主战派大臣。他还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

如果你穿越回到北宋末年?

穿越回去北宋成为宋钦宗,挽回静康之耻的败局基本上没可能。唯一的办法就是先逃走,使自己和宋徽宗免于被金兵俘虏。这样历史上就会少一个词语“静康之耻”。

因为把北宋带入战争泥潭的是宋徽宗。艺术成就太高的皇帝对打仗的事都缺根筋儿。

北宋宋徽宗与蔡京,童贯这一群有艺术没头脑的自视清高的北宋文人,坐着大船漂洋过海去联金抗辽,签订“海上之盟”,以收复燕云十六州。

结果是宋徽宗花费百万,得到一座空城,然后断送整个北宋的荒唐闹剧。

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北宋的心腹大患就是燕云十六州的收复。奈何多次用兵都以失败告终。宋太宗还险些丧命,由此演绎了杨家将英雄救主的传奇故事。

无奈之下宋真宗只好签下“禅渊之盟”

北宋以每年三十万【岁供】换得和平,只是燕云十六卅始终没能收复,使北宋都城汴京北面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可以说收复燕云十六州,是北宋的百年梦想,但是屡屡受挫之后,北宋朝廷再也没人敢提。

联金灭辽的始作俑者是童贯,他是徽宗时期最能打的宦官将军,也算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平方腊,征西夏,略有小胜收复了一些失地。更得徽宗宠幸地位非常高。

在中国历史上他是绝无仅有的宦官,掌握兵权最长,获得爵位最高,并代表国家出使辽国。

所有这一切使他将北宋推上了绝路,联金灭辽,最后竟把自己也灭了。

童贯出使辽国因宦官身份受辱,恶气难消,回国后便对徽宗说,燕云十六州的人如何怀念祖国,让徽宗出兵拯救他们与水火之中。同时向徽宗献上“联金灭辽”之策。

中国以农耕文明为主的汉民族为主导的国家,到了北宋地域虽窄,但是经济异常繁荣,北宋与辽国作战虽吃败仗,但总以和谈为结果,这主要的原因在于辽国是已经汉化的辽。所以他与北宋虽有冲突却是唇齿相依。是北宋抵挡北部游牧民族入侵的最好屏障。

童贯在一己私欲之下,自毁长城。断送了北宋半壁江山与百年繁华。

北宋耿耿于怀的燕云十云州,就算北宋夺下来,也守不住。只有让辽国来对抗崛起的女真部,才是北宋最佳的选择。

当时辽国君臣也感到宋金夹击辽的严重性因此派遣使臣,与宋讲和愿意称臣于宋,并且表明唇亡齿寒,不可不虑,如果辽国灭亡,北宋也难保全。

这一点甚至高丽国王也看得清楚,曾经进言,与金联兵不妥。

怎奈宋徽宗执意联金灭辽。

与虎谋皮的结果是,金兵南下杀的北宋人仰马翻,宋徽宗自己跑路临危受命钦宗,来执掌朝政以抗金兵。

这种形势下宋钦宗能有什么作为?打又打不过一片乱,为了免于日后蒙羞,趁早南下渡过淮河,以淮河秦岭为界,稳住阵脚,再徐徐图之,总好过被俘,客死极北苦寒之地。

北宋南宋加起来的确是国佐最长,但也是中国历朝历代最不具备战争能力的政权。

北宋时【联金灭辽】

南宋末期有官员再提出【联蒙抗金】

第一次错误还能以长江天险,挽回败局

第二次还重蹈覆辙,只能抱着末代小皇帝跳入大海,几万人葬身鱼腹。

汉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对抗,败少胜多,但是每每从战略眼光上要高于游牧民族,常常虽败犹荣。

唯独两宋,唉一声叹息几度秋凉啊!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