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径运动的众多项目中,跨栏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观众的目光,运动员们如猎豹般在跑道上疾驰,轻盈地跨越一道道障碍,展现出速度与技巧的完美融合,跨栏不仅仅是对身体素质的考验,更是对技巧运用的极致挑战,掌握科学合理的跨栏技巧,是运动员在赛场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起跑与栏间跑技巧
(一)起跑姿势与准备
起跑是跨栏比赛的开端,良好的起跑能为后续的比赛奠定基础,运动员通常采用蹲踞式起跑,与短跑起跑姿势类似,但在细节上有所不同,起跑器的安装位置和角度需要根据运动员的个人特点进行调整,前起跑器距起跑线约一脚半到两脚的距离,后起跑器距前起跑器约一脚半的距离,起跑时,运动员的身体重心要尽量压低,头部保持自然,眼睛注视前方3 - 5米的位置,集中注意力听发令枪响。

在预备姿势时,运动员的臀部要略高于肩部,两臂自然下垂,手指轻触地面,这种姿势能够使运动员在起跑瞬间迅速发力,获得较大的初速度,要注意呼吸的调节,保持平稳的呼吸节奏,避免因紧张而导致呼吸急促。
(二)起跑至第一栏的加速跑
从起跑枪响到跨越第一栏,运动员需要进行快速的加速跑,这段距离一般为13.72米(男子110米栏)或13米(女子100米栏),通常需要跑8步(也有少数运动员跑7步),在加速跑过程中,运动员要充分发挥腿部的力量,积极蹬地,步幅逐渐加大,频率逐渐加快。
每一步的蹬地和摆动都要协调配合,后蹬时,要充分伸展髋、膝、踝三个关节,使蹬地力量通过身体重心向前传递,摆动腿要积极前摆,大腿高抬,小腿自然折叠,以带动身体向前加速,两臂要有力地前后摆动,与腿部动作相配合,增加身体的协调性和前进的动力。
在接近第一栏时,运动员要调整好步幅和节奏,为顺利跨越第一栏做好准备,最后一步的步幅要比倒数第二步略小,以便降低身体重心,更好地完成起跨动作。
(三)栏间跑技巧
栏间跑是跨栏比赛中连接各个栏架的重要环节,其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比赛成绩,栏间跑一般采用三步节奏,即从跨越一栏后到跨越下一栏前跑三步,这三步的步长和节奏有一定的规律。
第一步,由于刚刚跨越栏架,身体重心处于较高位置,步长相对较短,主要是为了调整身体姿势和重心,为后两步的加速创造条件,这一步的摆动腿要积极下压,用前脚掌着地,同时支撑腿要迅速蹬伸,推动身体向前。
第二步,是栏间跑中最长的一步,在这一步中,运动员要充分发挥腿部的力量,积极蹬地,步幅尽量加大,以获得较大的前进速度,摆动腿要高抬前摆,带动身体向前,同时两臂要有力地前后摆动,增加身体的协调性。
第三步,是接近下一栏的起跨步,这一步的步长要比第二步略短,主要是为了降低身体重心,调整身体姿势,做好起跨准备,起跨腿要积极蹬地,摆动腿要迅速前摆,为顺利跨越栏架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栏间跑过程中,运动员要保持稳定的节奏和良好的身体姿势,上体要保持前倾,头部正直,眼睛注视前方的栏架,要注意呼吸的节奏,一般采用两三步一呼吸的方法,以保证身体的氧气供应。
起跨与过栏技巧
(一)起跨技术
起跨是跨越栏架的起始动作,其技术要点在于起跨点的选择、起跨腿的蹬伸和摆动腿的前摆,起跨点的位置非常关键,男子110米栏的起跨点距栏架约2 - 2.2米,女子100米栏的起跨点距栏架约1.9 - 2.1米,起跨点过近或过远都会影响跨越栏架的效果。
起跨时,起跨腿要充分蹬伸,髋、膝、踝三个关节要迅速伸展,使身体获得较大的向前向上的力量,摆动腿要以大腿带动小腿,迅速高抬前摆,膝盖向前上方抬起,小腿自然折叠,脚尖勾起,摆动腿的异侧臂要向前上方摆动,与摆动腿的动作相配合,增加身体的协调性和起跨的力量。
在起跨过程中,身体重心要迅速前移,上体要积极前倾,头部保持正直,眼睛注视栏架的前沿,这样可以降低身体重心的高度,减少过栏时的阻力,提高过栏的速度。
(二)过栏技术
当摆动腿的膝盖接近栏架时,摆动腿要迅速伸直,脚尖勾起,以脚面带动身体向前越过栏架,起跨腿要迅速屈膝外展,以大腿带动小腿,向前提拉,使起跨腿的脚跟靠近臀部,然后迅速向正前方摆动,完成过栏动作。
在过栏过程中,身体要保持一定的弧度,上体要积极前倾,以减少过栏时的阻力,两臂要有力地前后摆动,与腿部动作相配合,增加身体的协调性和过栏的速度,当身体越过栏架后,摆动腿要迅速下压,用前脚掌着地,同时支撑腿要迅速蹬伸,推动身体继续向前奔跑。
(三)下栏技术
下栏是过栏动作的延续,其技术要点在于摆动腿的下压和支撑腿的蹬伸,摆动腿过栏后要迅速下压,用前脚掌着地,着地时的位置一般在身体重心投影点的前方,这样可以使身体重心迅速前移,为栏间跑创造良好的条件。
支撑腿要迅速蹬伸,推动身体向前,在支撑腿蹬伸的过程中,髋、膝、踝三个关节要充分伸展,以增加蹬地的力量,两臂要配合腿部动作,有力地前后摆动,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前进的动力。
全程跑的节奏与体能分配技巧
(一)全程跑的节奏控制
跨栏比赛全程跑的节奏非常重要,合理的节奏能够使运动员在保持速度的同时,节省体力,提高比赛成绩,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比赛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节奏。
在起跑阶段,要迅速加速,尽快达到较高的速度,在栏间跑阶段,要保持稳定的三步节奏,尽量减少速度的损失,在跨越栏架时,要在保证动作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过栏时间,在比赛的后半程,特别是最后几个栏架时,要根据自己的体力状况,适当调整节奏,若体力充足,可以加快栏间跑的速度,若体力有所下降,则要保持稳定的节奏,确保顺利完成比赛。
(二)体能分配技巧
跨栏比赛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很高,合理的体能分配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在比赛前,运动员要根据比赛的距离和强度,制定合理的体能分配计划。
在起跑和前半程比赛中,运动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速度优势,积极加速,争取在前面的栏架中建立一定的优势,在这个阶段,虽然需要消耗较多的体力,但不能过度消耗,要为后半程比赛保留一定的体力。
在比赛的后半程,特别是最后几个栏架时,运动员要根据自己的体力状况,合理调整速度和节奏,如果体力充足,可以适当加快速度,冲刺终点;如果体力有所下降,则要保持稳定的节奏,避免因过度疲劳而导致动作变形,影响比赛成绩。
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要注意呼吸的调节,保持平稳的呼吸节奏,以保证身体的氧气供应,合理的呼吸节奏也有助于缓解身体的疲劳,提高体能的利用效率。
心理素质与跨栏技巧的关系
(一)心理素质对跨栏技术发挥的影响
心理素质在跨栏比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使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冷静、专注,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技术水平,相反,不良的心理素质,如紧张、焦虑等,会影响运动员的技术发挥,导致动作变形、失误增多。
在比赛前,运动员可能会因为对比赛结果的担忧、对对手的恐惧等原因而产生紧张情绪,这种紧张情绪会使运动员的肌肉僵硬,反应速度变慢,影响起跑、栏间跑和过栏等技术动作的发挥,在比赛过程中,如果遇到意外情况,如栏架被碰倒、与对手发生碰撞等,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也会受到考验,心理素质好的运动员能够迅速调整心态,继续专注于比赛;而心理素质差的运动员可能会因此而惊慌失措,导致比赛失利。
(二)心理素质的培养与训练
为了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需要进行系统的培养和训练,要加强运动员的心理认知训练,让运动员正确认识比赛的意义和价值,树立正确的比赛观和胜负观,通过心理认知训练,运动员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比赛结果,减少因过度追求胜利而产生的心理压力。
要进行模拟比赛训练,在训练中,设置各种与比赛相似的场景,让运动员在模拟比赛的环境中进行训练,逐渐适应比赛的压力和节奏,通过多次模拟比赛训练,运动员能够提高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在真正的比赛中更加从容地应对各种情况。
还可以采用放松训练、心理暗示等方法来缓解运动员的紧张情绪,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放松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在比赛前和比赛中放松身体和心理,减轻紧张情绪;心理暗示可以让运动员在潜意识中相信自己能够取得好成绩,增强自信心。
跨栏技巧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技术体系,包括起跑与栏间跑、起跨与过栏、全程跑的节奏与体能分配以及心理素质等多个方面,只有全面掌握这些技巧,并通过科学的训练和不断的实践,才能在跨栏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跨栏运动也不仅仅是一项竞技体育项目,它还体现了人类对速度、力量和技巧的追求,以及不断挑战自我、突破障碍的精神,无论是专业运动员还是体育爱好者,都可以从跨栏运动中感受到运动的魅力和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