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老虎 古龙,金庸古龙温瑞安梁羽生的哪本书惊艳了你?
看了下回答,大部分的回答都在写金庸古龙,我表示理解。相较来说,金古两位作家地位,还有他们的小说,不管是从影响力,口碑,传播度各方面,相较来说其他几位都是难以望其项背的。但是我今天要说的不是这两位作家。
如果我说,给我真正启蒙武侠世界的第一部小说是2004年第23期(总65期)开始连载在经典武侠期刊《今古传奇武侠版》的《少年无情》,你应该就明白我说的是哪位作家了。没错,就是温瑞安。
在那部小说之后,我跟班上的男同学一样,迷上了这本期刊,同时也开始像其他的武侠小说开始涉猎,除了温瑞安,读的最多的当然还是古龙金庸,他们的小说精彩程度绝对不输温瑞安,或者说更经典和代表性。而且温瑞安的小说看到后面,架构和框架确实有点交错混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作者温瑞安(常自称温巨侠)自己造成的。过多的伏线,角色,其实会让人觉得有点主次不分。伏线过长过多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很多时候没办法把一个故事或系列讲的圆满,长此以往,这也造就了温瑞安的万年巨坑的“大名”。另外,温瑞安在中后期的小说风格变化明显,夹杂了很多超现代、电影、漫画、诗句、散文、奇幻等风格元素,沉醉于炫技式的描写,对很多原本喜欢他的读者来说,不只是喜爱,甚至从理解认同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无疑有种又爱又恨,恨铁不成钢的无奈、期待、失望和怨念,在看不到希望的同时,并开始逐渐离开温瑞安小说的阵营,也造成了温瑞安的势头到后期逐渐势微。这种感受我想是很复杂的。
我想说的是,即使经历了这么多年,如果有人再问我,最喜欢的武侠小说作家是谁,我可能会迟疑一下,但还是会说出温瑞安这个名字。因为每当我重温武侠世界,我永远还记得,当年阅读《少年无情》第一期的那种初始踏入武侠世界的感觉,从开始的新奇不解,到后来的惊叹沉醉,铁手的谦和宽厚,无情的多情冷寂,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无情出场的那段描写,简直惊到我。没有标点符号的三个字:恬和惊,独立成段,字之间还有空格,让我诧异小说还能这样写。这里插入这段描写:
------
众人极为恐惧,逃生无路,求救无门之时,大将军更得势不饶人,跳上第十一辆马车,明黄灯火晃漾,照个通明,大将军一脚踢开第一口大水缸,又咣琅一声,狰狞狂笑道:
“今晚叫你们知道老子的厉害!”
波的一声。
缸碎。
水溅。
然后,他以绝世功力,水化冰,冰化刀,刀杀敌!
痛快。
他原想如是。
但不是。
事实不然。
缸碎。
裂开。
缸是空的。
有人。
一个少年人,这刹那给大将军的感觉,竟然是恬和惊。
恬。
惊。
这本来是两种完全合不拢、凑不全、搭不在一起的感觉。
可是大将军乍看到他,第一个迎面击出来的感觉就是:
恬 和 惊
那是一个少年人,寂寞如常的坐在那儿,好像就在山河岁月里,悠悠游游,长袍古袖,风静温恬,只等人来敲碎这一缸,只等人来敲醒这一刻。
尽管外面斗个虎啸龙吟,山动岳摇,他还是车里缸里,万古云霄一羽毛,匕鬯不惊,黑白分明。
大将军碎缸。
见到了这个少年。
少年对大将军一笑,一伸手,说:“我也有,还给你。”只见千百道水晶片,齐打了过去,一齐打到大将军脸上、胸上,身上,插刺得凌落石像只水晶刺猬一样。
不可一世全面制胜的大将军马上仰天飞跌了出去,惨嚎:“你到底是谁?!”
大将军痛急攻心,惊得三魂失二,七魄剩一,连跌边问了那么一句。
少年那一扬手间的暗器,看似简单,也很平淡,但却似四散而包抄过去的音符,而且每一发都能准确地命中。
“奇怪,你刚才不是一直在骂我吗?”少年在看自己刚发过暗器那修长白皙秀气的手指,寂寞地道:“我就是你说的那个废物啊。”
人,原字本只有一撇一捺,但月下灯里,这惨绿少年淡淡的寂意,却似有千悲万喜,像是少女心中一个千呼万唤的无声。
------
不管怎么说,温瑞安作品里面细腻诗意的文字,诡谲的武功招式和门派,超新派的描写风格,无疑是让人印象深刻,非爱即厌的存在。这可能是他的突破和特色,同时也是他的枷锁和固执吧。
个人推荐的小说有《四大名捕》系列,《方邪真系列-杀楚》,《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另外四大名捕的漫画也不错(司徒剑桥编绘版)
有作品中哪些布局智斗让你印象深刻?
古龙小说《白玉老虎》中的智斗布局
提起古龙的作品,较之普罗大众对于《多情剑客无情剑》、《楚留香传奇》、《陆小凤传奇》和《绝代双骄》的耳熟能详,《白玉老虎》的名声相对而言不是那么的响亮。然而,对我个人而言,它却具有一点特殊的意义,因为在我过去这十余年阅读各派武侠作品的经历当中,从来没有一部小说似它这般给我带来了如此极致的阅读体验——令我前后观感落差之大竟可以达到如此极端的地步!
为什么这么说呢?先来看看《白玉老虎》讲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故事。
赵无忌的追凶复仇记
简单来说,《白玉老虎》写的是一场追凶复仇记,复仇是目的,追凶是过程,而作者落笔的重点其实是后者。
提起大风堂,江湖中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风堂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帮派,他们的组织庞大而严密,势力遍布各地,而所订的宗旨却只有四个字:“扶弱锄强”。不过,大风堂的堂主虽然是云飞扬云老爷子,实际执行命令的,却是赵简、司空晓风和上官刃三个人,主人公赵无忌就是赵简的儿子。
故事开始的时候正是赵无忌将要跟卫凤娘举行婚礼的前一天,然而很快,就在第二天,婚礼当日,无忌原本春风得意马蹄疾的生活却骤然改变——赵简神秘地失踪了。
经过一番仔细搜寻,最后在赵简书斋的密室里,无忌终于找到了他,的尸体。是的,他的父亲已经身首异处,并且头颅也不见了。与此同时,大风堂的三巨头之一上官刃也神秘地失踪了。
那么,凶手究竟是谁呢?经过一番迅速调查,几乎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了上官刃,于是悲愤欲绝的无忌就此认定上官刃就是杀父仇人,可是,接下来他就面临了更大的问题,天高地广,人海茫茫,上官刃在哪里呢?
总算他运气不坏,机缘巧合地遇到了找人本事天下第一的轩辕一光,告知他上官刃是提了他父亲的头颅,躲到蜀中的唐家堡去了,而唐家堡正是大风堂的死对头。
无忌从此踏上了漫漫追凶之路。这一路上惊心动魄,险象环生,他遇到了一个又一个可怕的对手,论阴险歹毒,论心狠手辣,真是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可以说,无忌最后能蒙混过关,成功打入敌人内部,进到唐家堡中,简直就是奇迹了!
可是,到了唐家堡内又怎么样呢?在唐家堡,别说要杀死上官刃了,就是要见上官刃一面,也是难如登天。更何况,无忌此番是单枪匹马,孤身一人进的唐家堡,那真就好像是羊入狼群,稍有行差踏错,就会万劫不复。
但无忌是来复仇的,所以他不可能定在原地一动不动,只是,就算他再怎么小心翼翼,也还是避免不了不断地犯下各种错误,于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竟然有不止一个人一直在暗中保护着他,令他几次三番化险为夷。他们……又是谁呢?
等到无忌终于可以接近上官刃与他面对面交锋时,动手之前,他送上了司空晓风让他转交的一只白玉老虎。
当初,在无忌动身前往唐家堡之前,司空晓风曾交给无忌一只用白玉雕成的老虎。我们来看书中的这段对话。
已经走出了门,司空晓风忽然又回头,缓缓道:“不管上官刃现在已变成了个什么样的人,以前我们总是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他的声音里充满感伤:“现在我们都已老了,以后恐怕也不会再有见面的机会,有样东西,我希望你能替我还给他。”
无忌道:“你欠他的?”
司空晓风道:“多年的朋友,彼此间总难免有些来往,可惜我们现在已不是朋友,我一定要在我们还没有死的时候,了清这些账。”
他凝视着无忌:“所以你一定要答应我,一定要把这件东西在他临死之前交给他。”
无忌沉思着,道:“如果死的不是他,而是我,我也一定会在我临死之前交给他。”
司空晓风轻轻地叹了口气,说道:“我相信你,你既然答应了,就一定会做到的。”
他好像并不十分关心无忌的死活,也没有故意做出关心的样子。
无忌道:“你要我带走的是什么?”
司空晓风道:“是一只老虎。”
他真的从身上拿出一只老虎:“你一定要答应我,无论发生了什么事,你都不能把这只老虎交给别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你都不能让它落入别人的手里。”
无忌笑了,苦笑。他忽然发觉司空晓风把这只老虎看得远比他的性命还重要。
他说:“我答应你!”
这是只用白玉雕成的老虎。
这是只白玉老虎。
而事实上,这只被司空晓风看得远比无忌的性命还重要的白玉老虎是空心的。无忌紧张之下无意识地用力捏碎了它,于是秘密终于曝光了……而故事到此,也便结束了。
戛然而止的结局
前面之所以说在我过去这十余年阅读各派武侠作品的经历当中,从来没有一部小说似它这般给我带来了如此极致的阅读体验——令我前后观感落差之大竟可以达到如此极端的地步,便是因为这个结局——谜底揭示,真仿佛给了我当头一棒,那般惊人程度实在是……难以用语言来陈说。
理论上,出人意料绝不是坏事,恰恰相反,这倒是作者在写作上手法高明、构思巧妙的绝佳体现,否则点头知尾,那阅读还有什么乐趣?应该说,在不落窠臼这方面,古龙实在是个中高手,但是,有一件事不要忘了,让人意料之外的后面往往还跟着一项限制——要在情理之中。
这方面的典范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美国作家欧·亨利。众所周知,欧·亨利的小说在艺术处理上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意外结局。在他笔下,情节的发展似乎明明是朝着一个方向前进的,可临到结尾处,却忽然来个出其不意,呈现出让人意想不到的结果,从而产生独特的艺术魅力。不过,欧·亨利一直以高超的技巧保证了它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给人以出乎意料的感觉,却又不得不承认它的合情合理。既含蓄隽永,又意蕴深长,仿佛咀嚼青橄榄一般回味无穷。
可是古龙这部《白玉老虎》的结局却不然。它大大出乎人的意料,于是给读者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冲击和震撼,但是!却无法说服读者接受,或者说,至少,不能说服我。
理智上,我不能说这个结局不合情理,但是,它又不是那么的合情合理。在那般层层铺垫之下,无忌苦心孤诣,忍人所不能忍,熬过了无数的折磨,花费了惊人的努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一路上所经之地堪称处处陷阱,步步杀机,随时随地会死于非命。我们作为普通读者,紧张到气都喘不过来地随着他一起出生入死,胆战心惊,像玄奘取经一般历尽了九九八十一难,可到了最后,就换来、这样一个结局?!那种突兀,那种打击,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彼时年少,左不过十四五岁的年纪,平日里阅读的作品一向堪称循规蹈矩,直到偶然间发现了武侠的存在,感觉上真仿佛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完全是一个色彩斑斓的秘密花园就这么猝不及防地撞到了我的眼前!可是初读不久,便碰上了《白玉老虎》。
不管前面有多精彩多巧妙,对于这个结局,我在情感上都无法接受。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结局?也无法理解小说怎么可以这样写?那时的我还远没有意识到要去责怪作者,只觉得被欺骗了,被愚弄了,所以感到无比委屈。因此对于他在后记中所写的文字也没有深究,草草掠过之后只认为那与其说是在解释,还不如说是在狡辩。
直至多年以后,我读到了一些古龙的相关传记,了解了一些他的人生经历,这种情绪方才慢慢平复,只是依然忍不住有几分遗憾和惆怅。
不久前曾看到一位仁兄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截然不同的态度:古龙写了一个“后记”来为自己的行为辩解,其实这毫无必要:我们都知道你是什么人,我们都知道你的性子,就算你再任性、再无礼,我们也心甘情愿陪你玩下去。做古龙的读者,从来不会在乎小说有没有一个完整的结局,重要的是能不能感受到作家的情绪。有如王家卫的电影,拍十分钟就可以结束,拍上十个小时也无妨,始于何处,终于何处,理它作甚?
对于这种释然和洒脱,不得不说,我很佩服。曾经看到过这样一种说法:看电影电视时,初级看客看的是情节,中级看客看的是演技,高级看客看的是主义。如此看来,这位仁兄显然已经位列了高级看客之中,真正领悟了古龙,读通了古龙。宋代禅宗大师青原惟信曾在《五灯会元》中提出过参禅的三重境界,如果以此来类比的话,那么他已经是到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最高境界,而少年时过分执着于结局的我,则显然是着了相,于是乎终归落了下乘。
未完的经典,非凡的成就
话说回来,我不知道我这样写会不会使人产生误解,将人引入歧途,认为《白玉老虎》这个故事让人(我)纠结至此,所以是一部非常糟糕的作品,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曹正文曾在《武侠世界的怪才——古龙小说艺术谈》中对古龙的小说进行排名,《白玉老虎》位列第五。也就是说,按照他的标准,在古龙创作的所有小说中,《白玉老虎》仅次于《多情剑客无情剑》、《绝代双骄》、《楚留香传奇》和《陆小凤传奇》。
如果跳出情绪的围囿和桎梏,冷静地来审视这部小说,然后公平公正、不偏不倚地来评价它的话,应该说即便结局存有争议,《白玉老虎》依然是足以载入武侠发展史册的不朽杰作。
古龙其人,一生纵情酒色,但对于武侠创作,却始终在内心深处保有不灭的理想——他渴望提升武侠小说的格调,以便让这种在当时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文学形式能够获得像严肃文学作品一样的认可和肯定,所以他在后半生中穷尽了心力来求新、求变、求突破,希望以此来改变世人对武侠小说的淡漠与偏见。
《白玉老虎》是他在进行这种探索中,付出最大努力的作品之一,而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果细分起来,《白玉老虎》的经典体现在诸多方面。
首先,这部小说融合了多种元素,包括悬疑、推理和卧底,极大地拓展了武侠小说的创作边界。其实没有人明文规定过武侠应该要怎么写,一定不能怎么写,只是武侠小说属于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于是令初创者在起笔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从中国古典文学中汲取养分,从唐传奇到宋元话本再到明清小说,以致字里行间满是东方神韵,潜移默化的影响令后来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往往也难以跳出前人已经设定的框架范围。只有古龙,成功地打破了这种束缚,巧妙地融入了西方文学的精华,使自己的作品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气质风貌,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别具一格。
其次,这部小说文笔洗练,利落精当,整个故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令人无可挑剔。古龙早年间写作时对于文字的运用尚未达到炉火纯青,所以在《武林外史》中描述白飞飞时,他会写出这样的句子:朱七七猛抬头,便瞧见一张秋水为神玉为骨,花一般娇艳,云一般温柔的面容。秋水为神玉为骨,这七个字当年初读之下便令笔者眼前一亮,忍不住反复读了几遍,堪称神来之笔,可是后面跟着的“花一般娇艳,云一般温柔”却实在是多余,气氛格调瞬间破坏,真真影响阅读的流畅感。不过到了《白玉老虎》之中,通篇下来再没有此类问题,可见古龙后期的精进。
再次,这部小说勾画了精彩绝伦的人物群像,尤其是书中的反派人物,比如唐玉,比如唐缺,个个塑造得可圈可点,极具特色,在如此快节奏的阅读当中,还能给人留下这般深刻的印象,实属难得。直白点说,就是作者尊重反派的智商。对于书中的正邪双方,古龙本人或许并没有明确的情感倾向,换句话说,我们甚至可以假设他是把书中的反派也当作了正派来进行雕琢的。事实上,在这种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中套假,假中存真的智斗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双方必须势均力敌,只有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方能产生张力十足的巅峰对决,而对于读者来说,也只有如此,故事才能精彩,才能好看,才能引人入胜,让人无法释卷非要一口气不停地看到结尾不可。
最后,这部小说的情节设计极逞巧思,奇诡莫测,可以说时时处处会给人带来惊喜。曾见到过有读者说:“真相没有大白之前,书中一个标点符号我都不敢相信。”故事的出奇之处由此可见一斑。抛开赵无忌的还债,树林中的赌局,“非人间”的刺杀,九华山的学剑,辣椒巷的计划,狮子林的伏击等已经被读者们津津乐道了数十年的经典段落,笔者想要再多赘言的一点其实是,书中对于许多人物的出场都进行了精心的铺陈,然而,纵使作者大大方方地给足了描述,可他们真正登场亮相的那一刹那,依然令人大跌眼镜,完全始料未及,这,是古龙令人叹为观止的天才之处,世间少有人及。
不必完美
写到此处,笔者不得不再次提到本文的结局,精妙细节的重重堆叠,无法让读者对于结局的预期不节节攀升,可是最终……却急转直下……即将毕其功于一役,却万丈悬崖一步登空,某种程度上,像极了孔尚任《桃花扇》中所唱的那般: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因为,依照古龙已经架构出来的格局,可以看出,故事真的没有讲完,但却结束了,还有情节未曾展开,还有人物不曾交代,可是无法继续了。
如果细究原因,大致可以归为古龙到底是不擅长可能也不适合写长篇的。纵观古龙所有的作品,可以看出,他最得心应手的写作长度约略是十万字。《楚留香传奇》、《陆小凤传奇》和《七种武器》其实都是中篇故事的合集,而《白玉老虎》的长度事实上已经超出了古龙的控制范围,也就是说,并非古龙不负责任,而是真的力有不逮,所以最终,只留下了半部经典。没能做到有始有终,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张爱玲生前曾经提到过人生有三大恨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我想,对于武侠迷,尤其是古龙迷来说,《白玉老虎》未完大概也是人生一大恨事吧。
不过,相比对于作品的惋惜,可能对于古龙本人的惋惜反倒更多,他的人生,他的创作,他的英年早逝,假如再给他三十年的时间,随着阅历的增加和笔力的提升,也许他的作品会有另外一番境界,另外一种结果?但是换个角度想想,如果他真的“改邪归正”,从此循规蹈矩,庄重自持,不再游戏人生,任性妄为,或许他也就不是古龙了。这种假设其实毫无疑义,却总是免不了要去想,就像人们面对维纳斯时一样。或许心性上真的应该更达观一些,没有完完整整的故事又如何?有过这样一次绝无仅有、独一无二的阅读体验,已经是难得的美好了。
古龙小说阅读顺序?
第一批首推《绝代双骄》、《楚留香》、《武林外史》,以及《陆小凤》;第二批则推荐他的经典作品《小李飞刀》、《流星蝴蝶剑》、《边城浪子》等;第三批则是想象力爆棚的《萧十一郎》、《白玉老虎》,以及《欢乐英雄》;最后一批是他作品里的“遗珠”,推荐《剑玄录》、《大人物》、《猎鹰赌局》、《七星龙王》等等。
你认为温瑞安最好看的书是哪本?
温瑞安先生和金庸先生,古龙先生,梁羽生先生,黄易先生同称为新时代武侠小说的五剑客,五个人风格各异,各有各的英雄,各有各的江湖,单就温瑞安先生而言,我比较喜欢《四大名捕》和《逆水寒》!
《四大名捕》!
无情,铁手,冷血,追命!
无情:名虽无情,却是极有情的一个人!武功高强,心思缜密,智商极高,看淡生死,精通各种机关奇巧!
铁手:内力高强,为人忠诚,与人坦诚相待,但是心思细腻,刑侦侦破高手,并且有很强的毅力,追捕一个人,可以从天南追到地北!但是最终都要讲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冷血:名字为冷血,其实挺热血,虽然表面冰冷,但是内心热血,也是有情有义的英雄!剑法高超,并且毅力超强,能打败比自己厉害三倍的高手!
追命:其实追命是老三,追命的轻功高超,腿法更是犀利刁钻无比,喜好喝酒!
《逆水寒》里面,那么多的人,为了一个义字,为了救九现神龙戚少商,一个个悍不畏死,有的人为了杀戚少商,有的人为了就戚少商。所以说,戚少商一步步走向京城,是踏着那些大侠的血肉走过来的,随着越来越近,戚少商背负的重托也是不断的增加,现代电视剧也只能表现出一点点的四大名捕的细节,如果读小说,会被很多人感动,有和戚少商擦肩而过的息红泪,有郝连春水,有铁手,有刘仁松等等,有连云寨的众位结拜兄弟,有雷家庄的庄主雷卷和雷家庄一帮高手,更有顾惜朝这种卑鄙小人,傅宗书的狼子野心!所以说《逆水寒》真的很精彩!
谢谢大家!
冬去春来花满天出自哪里?
没有什么冬去春来花满天。应该是"花谢花飞花满天" 出自红楼梦《葬花吟》林黛玉
林黛玉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之首,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贾府通称林姑娘。她生得容貌清丽,但自幼体弱多病,父母双亡,被贾府收养,从小寄人篱下,造就了乖僻敏感的性格;生性聪慧,极工诗词,有才女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