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为什么分动态和静态

天美资源网

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为什么分动态和静态?

资产证券化的静态池是指,一旦SPV设立后,资产池的余额只会随着客户的还款而逐渐下降。动态池出现的重要原因,就是应对静态池结构下部分期限较短的资产,余额衰减过快。动态池是指,当资产池产生回收款后,并不用来直接兑付给投资人,而是继续用这部分现金流向发起机构购买新的资产,从而使得在持续购买期内,资产池的余额始终保持相对稳定。这样对于投资人而言,投资的期限更长,可获得回报也更高;对于发起机构而言,也提高了资产出表的效率。

ipo和abs各是什么意思?

IPO: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为什么分动态和静态

Offerings,简称IPO):是指一家企业或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首次公开发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

ABS:资产抵押债券(Asset-Backed

Security,简称ABS)是以资产的组合作为抵押担保而发行的债券,是以特定资产池(Asset Pool)所产生的可预期的稳定现金流为支撑,在资本市场上发行的债券工具。

IPO其实就是上市公司第一次发行,不是在二级市场流通,是一级市场;

ABS现在其实就叫资产证券化,或者叫资产支持证券化。一般是把你的应收账款之类债权做为债券在市场上流通,是二级市场。

资产证券化一直在国内不温不火的原因是什么?

从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地方政府的在财政资金上就需要有创新,一条经营城市的道路就展现在眼前。而融资改造城市是城市发展的第一要务。从转移支付、土地财政、抵押融资、政府购房服务、城投经济、政府债务融资、PPP项目运作,再到了如今推出了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就是把具有一定收益的使用项目或建设项目通过对未来资金流打包,向社会进行融资的模式。并且,要进行产权明细、责任分摊。必须成立一个与政府无关的SPV机构,以这个独立的SPV机构进行项目的未来现金流捆绑,再加上一些信用等级提高的变通,最后以一定的利率向社会兜售,而扣除了利率和本金后的收益就是SPV的利润。

可是,如今的各地都有大量的基础建设运转,而具有较大收益的项目却是微乎其微。大多像道路、隧道、高架、绿化、公园、学校等没有现金流的项目,只有一些如医院、污水处理、高速公路等具有一定的现金流。而资产证券化的最核心要素就是具有未来现金流,这样可以承接的项目与地方需要投资的总的项目占比较低。这也是资产证券化的热度高不起来的原因。

但是,城投债券也是资产证券化的一种方式,而且也是通过公开市场竞争。去年应该是2万多亿规模,今年预计要推出4万多亿的城投债,这就是一种资产证券化,这种火热已经开始替代了PPP融资的模式。未来也只有资产证券化才可以让地方投资得以高速运转,甚至还是一种未来资本运作的发展方向。包括把PPP项目再转向资产证券化模式的PPP+ABS模式。

不温不火只是一种表现,如今的地方早已不是当初那个阿门,城投和金融机构的融合在进一步加剧,而资产证券化的最大承接者就是金融机构,尤其是当地的金融机构,并且从推出的城投债券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包售的单位大多也是地方金融机构,在外部没有其他机构来购买时,由这家金融机构统吃。不过,这也为这些地方金融机构捏了一把汗,中小银行的风险也会越来越高。

证券化是什么意思?

增强资本流动性,提高资本效率资本证券化增强了资本的流动性,增强资本效率,使资本的作用更能得到发挥。资本是过去财富的利用,而要使财富得到充分利用,就必然增加其流动性,提高其周转速度和利用效率。由于资本证券化,使得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并使资本细分化,从而可以使资本具有高流动性和对社会的高强度渗透力,从而使资本大量减少了沉淀、闲置和浪费的状况,并在流动中增强了活力。

资产证券化之路该如何突破?

PPP前景很好,原因是政府没钱,公众有需求,企业要市场;证券化是我国目前融资成本最低的融资手段,可以推断2015-2020期间大量的PPP项目要依赖这一手段,方式有很多种,但火爆场面是可以想象的。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这里有官方的意见;

那么问题在哪里?我的个人观点(大概一定会随时间变化):

1)值不值?项目融资价值评价,如果做VFM或长期收益分析,标准和决策流程如何细化,目前只有指导意见没有实施细则,案例不多能做到深度的评价体系也不多;另外现有的PPP项目一般回报率偏低,资本的贪婪冲动不足。

2)怎么办?融资方案和实施过程,合同框架设计,目前融资平台大多缺乏经验,更倾向于向相关公司投资,而不是面对项目投融资;证券化过程中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还要满足相关方的利益诉求,办到这一点难度很大。

3)怎么管?政府、私有资本还有公众一起参与博弈,如何平衡风险,既要三公,还要破除一些体制机制的限制,搞不好大家都不买账,政府随时可以翻脸不认人,涉及公共事业领域关乎国计民生,投鼠忌器拍脑袋的事我们不是没有干过,问题证券化前说不清,证券化后扯不断,一管就死一放就乱,行业也有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总之PPP很火热,大多人的想法很美丽,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有各种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你不得不承认,它的存在给了我们解决很多棘手问题的想象空间。

“所有人都在谈论失败的风险和问题,那么谁来告诉我成功的结果?”引用一句风险管理大师的原话,你必须看到那些让你激动的可以改变世界的东西,而PPP恰好就是这样的东西,不只是一个工具,还是一种精神和文化,Public-Private-Partnership,证券化可以在这个领域得到很好的应用。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