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总线控制器驱动,有没有必要放弃128GB直接买2TB的?
感谢邀请!其实这个问题,根本不在于固态硬盘是128G,还是2T的问题!而是你是否考虑到数据安全问题?
如果你到数据中心就会发现,作为存储主流的,还是磁带机(Tape Drive)和机械硬盘。
为什么?因为它不仅数据更便宜,而且更安全,保存时候更长。
现在普遍使用的LTO6磁带,它的容量达到了6.25TB,而价格只有350元,
而LTO7的15TB磁带价格也只有900元左右,保存及使用时间可以达到30年。
而服务器硬盘,希捷(Seagate)银河系的企业级硬盘16TB的价格要到4000元左右,虽然看起来很贵!但它的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了250万小时,285年啊!
而SSD不属于磁记录,它属于芯片写入记录,按照工作原理,闪存单元每次写入或擦除的施加电压过程都会导致绝缘体硅氧化物的物理损耗。
其本就只有区区10纳米的厚度,每进行一次电子穿越就会变薄一些。所以固态硬盘是以写入量来计算寿命的。
在主控落后的时代,TLC NAND在长期使用后很容易出现异常也正因为如此,硅氧化物越来越薄,电子可能会滞留在二氧化硅绝缘层,擦写时间也会因此延长。
因为在达到何时的电压之前需要更长时间、更高的加压。
而当时的主控制器是无法改变擦写电压的。如果原本设计的电压值工作异常,主控就会尝试不同的电压,这自然需要时间,也会给硅氧化物带来更多压力,加速了损耗。
最后,主控控制擦写一个TLC闪存单元所需要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最终达到严重影响性能、无法接受的地步,闪存区块也就废了,这块固态盘也就很快报废了。
所以,TLC SSD的寿命比SLC、MLC短得多。
对于固态盘,长期不加电数据更是会出现掉盘风险,且随着环境温度的提高,固态硬盘闪存颗粒中的电子会更快地从浮栅极逃离,最终会导致Cell单元的电压状态改变,导致数据不可读。
在30°C关机温度下,SSD的数据保存时间是52周,也就是一年左右的时间。温度越高,断电保存数据的时间就会大大降低,甚至有的人说几周可能就会出现数据丢失的问题。
而无论是哪一项出问题了,固态盘数据基本没有找回来的可能性。所以商业数据保存还是磁带机和机械硬盘。
机械硬盘长期不加电也不会丢数据,出问题了还能恢复全部或部分数据,相对来说,价格便宜,还没有固态硬盘的这些弊端,虽然速度慢,但保存时间更为长久。
服务器机械硬盘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可以达到120-140万小时以上,这个年限显然是足够了,1200000÷24÷365=136.9863年,显然,这么长的时间是没有什么顾虑了!
所以,对于升级固态硬盘到2T,这个其实没有什么意义!
倒不如保持现在的128G固态盘,而将需要保存的重要数据放在那些大容量的机械硬盘上,玩游戏时可以将需要高速运算转移到固态盘上运行即可。
Device和SM总线控制器和未知设备和以太网控制器这几个上有黄色问号还有个小叹号?
出现黄色的问号,说明你电脑在装系统时电脑的驱动没有装完整,像SM总线控制器应该就是USB驱动没装好等 ……你重新装一下完整的系统
SM总线控制器是什么驱动?
你下载一个驱动精灵试试,一般这个都是系统在安装的时候没有安装好
固态硬盘该如何挑选?
最近这些年固态硬盘几乎都被国外包揽,国内的技术很匮乏,最近光威推出了国内首款SSD,恰巧我也入手了,接下来结合使用来谈一谈。
提到电脑硬盘,大家脑海中第一个所想到的品牌是什么?金士顿?三星还是……
无论什么品牌的硬盘,几乎和"国产"用不沾边,的确由于技术的原因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硬盘市场掌握在海外几家品牌的手中,而最近几年虽然很多固态硬盘已经挂上了国货的标签,但无法回避的就是芯片还是进口的。随着国内电子市场对芯片行业的呼声越来越高,逐渐有些厂商开始研发内存芯片,这几天我也选择了来自国内知名厂商的嘉合劲威,作为国产第一款SSD,这块盘子到底如何,我们来看一下。
光威弈Pro SSD刚上某东笔者就入手了一单,虽然是256G的固态,也算是试水吧,后面再升级内存容量,最主要的还是看这颗国产芯的性能到底如何。既然是国产芯,那么在包装上似乎只有红色才能体现国货的那种激情感觉,抽象的龙代表着中国古老的图腾,在文化方面设计的非常有底蕴,另外整体上也加深了对其的第一印象。
在产品表面延续了包装上的龙图腾以及颜色基调,弈字隐藏在当中,在图腾的下方为光威的品牌logo,虽然说硬盘的设计几乎都是相同的,但是光威弈系列的贴纸设计看上去很有感觉,仿佛又回到了几十年前全国人民奋斗的时候。
翻到背面可以看到这款硬盘的详细型号以及串码、容量等信息,笔者手中的为256G容量的,不同容量的尺寸是相同的,只不过标注不同而已。
在体积方面,光威弈系列固态硬盘采用的是常规的2.5英寸设计,整体的厚度仅有7mm,相比于传统电脑中的硬盘尺寸要轻薄的很多,同样容量下当然越轻薄越好。
既然是试水拆解方面一定要有,打开盒盖内部的芯片分布直接展现在眼前。光威弈系列固态硬盘采用的是长江存储TLC SSD方案,不同容量版本的组成应该是不同,笔者手中的是采用四颗武汉长江存储的64层3D TLC原厂颗粒组成的存储容量,看到武汉心里默默地点个赞。256G的盘子实际可用容量为238G,整体上还算不错。
性能如何还是要看测试的结果,由于测试与系统有较大的的关系,笔者手中的为小米笔记本15.6英寸,四核i5处理器,显卡为MX110,前些年买来用于出差和办公使用的笔记本,薅羊毛低价购入,所以作为日常办公使用。无奈这个本子没有留下另一个SATA接口,所以只能以硬盘盒的形式测试数据的吞吐量。
声明:硬盘盒子测试数据会导致SSD的数据下降,插在SATA接口才会显示正常的数据。
首先通过CrystalDickMark测试,读取为435,写入为361,再看下朋友的硬盘数据,总感觉他买的是假货,数据怎么这么差。不过整体而言数据已经让人很满意。
接着又使用ATTO对磁盘的基准测试,同样两块盘子使用同样的设备和环境测试数据,结果如下:
整体上这块盘子给我的印象不错,还是令人满意的,可以持续在车上坐着等着M.2的SSD,硬盘的容量和读取速度是呈正比的,所以在容量越大的盘子上读取速率会更加令人满意。
在当前的背景下,能够有如此的成绩,非常令国人们自豪,最起码硬盘的价格不会水涨船高,不会受到外界的价格牵制,当然这一些不是靠一两个企业才能决定的,相信后面会有更多的品牌脱颖而出。
t500显卡什么水平?
用于笔记本电脑的Nvidia Quadro T500 移动版是基于Turing架构(TU117芯片)的专业移动显卡。 它基于GeForce MX450,并具有相同的896内核和64位内存总线。 当前,它具有2 GB或4 GB图形RAM(GDDR5或GDDR6)。 TDP的范围在18至25瓦之间,具体取决于型号。 作为MX450,T500还支持PCIe 4.0。 该芯片是在台积电的12nm FinFET中制造的。
Turing一代不仅为RTX卡引入了光线追踪,而且还优化了内核和缓存的体系结构。 根据Nvidia的说法,CUDA内核现在可以同时执行浮点和整数运算,以提高现代游戏中计算繁重的工作负载的性能。 此外,对缓存进行了重新设计(新的统一内存体系结构的缓存是Pascal的两倍)。 与Pascal相比,这导致每个核心指令最多增加50%,电源使用效率提高40%。 与更快的Quadro RTX卡不同,T1000和T2000不具有光线追踪和Tensor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