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云观,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怎么做?
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做什么?
如果你真的想要一生做点什么,这三个假大空的问题,还是要想的!
1、
我在大一开始接触“职业规划”这个词语的。但是真正想要给自己一个规划,是在两年后的大三。
从一本《10天规划好前途》开始。(放心,我不是来推销书的!虽然学历不同,但职业规划的逻辑是想通的)
当然,我知道有很多人根本不相信“职业规划”这个东西。他们觉得职业是不可能被规划出来的,那是扯淡!
我完全同意:职业是不可能被规划出来的。
但,这并不是你放弃规划自己的理由!事实证明,如果你毫无规划,你的人生只会更烂!
这世上并不存在因为“一句话”、“一本书”、“一个电影”改变一生的说法。真正改变自己的,永远都是跟随自己内心的探索和积累。
拿我来说,现在主要工作是写作,负责60多家不同行业的微信公众号文章撰写。虽然薪水一般,但是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每天的工作内容都在为心中的目标积累厚度,也是很爽的一件事。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大学的专业是冶金行业。
你一定很惊讶:这TM差的也太多了吧!
的确,但我并非一部到位直接就能认清自己,并真正从事喜欢的职业。
事实上,从开始想要搞明白“自己想要做什么”,并到现在正“从事内心喜欢的职业”,足足用了三年的时间。
这期间,我从大三开始有选择的放弃自己的专业课程,因为我发现,多拿一些学分,完全无法排解我对自我认知的疑惑。因此,我把大部分的时间投入到了大学的图书馆里。
读书,这是当时的我所能想到的最便捷、最舒适、成本最低的认识自我的方式。
几年后我读到了一句话:“读书并获得知识,让我觉得跟那些有钱人一样富有”。
然而当时其实读书效率并不高,效果也一般。因为不知道看什么,只是想着多看一些而已。有简易通俗的文学小说、历史小说、经济学专业书籍、报刊、心理学(多数都是一些性格测试之类的)、职场类成功学、人物传记等等。
而且数量还不多,因为我阅读的速度并不快。对于认识自我的直接提升并不大。
因此也才想要通过更直接的方式了解自己,于是就买到了这本《10天规划好前途》,然后用了10天的时间,跟着里面的步骤,看完了第一遍。
其实一个人要想规划自己,说白了只要去做这两件事就足够。
①了解自己
②认识世界
而这本的介绍方式也基本是这样。
从MBTI荣格职业性格测试到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我基本看到了自己一个大致的职业倾向。
性格测试结果:INFP(内倾/直觉/情感/理解)
兴趣测试结果:ESA(事业+社会+艺术)
从测试结果来对应的相关职位来看,我看到了一些我心怡的职业:编辑、演员、设计师、记者等等。
你不看好这东西?没关系,当初我也是这样想的。
因为:我们都在不断的变化,不断的成长,怎么能靠一个简单的测试把自己限制住呢?
姑且没有太当真,我继续按照路程看下去。
此书的前半部分,都可以归结为“了解自己”,后半部分则是“认识世界”。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到世界上行业的三大类划分:农业职业、工业职业以及服务职业。通过让你认清一个人的天赋能力,到一个人体现出的商业价值;从一个自我选择面临的环境制约,到清楚的绘制出个人职业晋升蓝图,都说的比较详细,干货满满。
整体来说,这本书给我了一个很好的思考维度,在此基础上,引发了我很多不曾有过的思考。这才是这本书,或者说这一类书具备的价值。
至此,我在大学剩余不多的时间里,开始具备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意识。
2、
就像上篇所说的那样,
职业是不可能被规划的。
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不停地探索和犯错,然后站在新的思考认知层面上,更进一步。
在当时而言,即使这样小小的自我认知的进步,也让我在同宿舍中,同班级中,同年级中,感到一些自信:对自我发展更清醒的认识,和追赶外部世界变化的意识。
2015年 ,也就是我大学毕业的那一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口号。我才意识到:外面世界的变化比我能意识到的快的多!
APP是啥?微信上还能赚钱?居然有把名字叫做“锤子”和“小米”的手机!他们的粉丝疯了吗?啥叫B2B、B2C、C2C?淘宝和京东有啥区别?O2O又是什么鬼?团购这么便宜,那些公司不亏死吗?对了,听说新媒体很火,怎么又冒出来个“自媒体”?原来网上这些东西都是广告,这些人怎么能这样?
我都不懂!
只是每天读书、吃饭、打篮球、睡觉,顺便做做毕业设计,看着周围的人打打LOL。我什么都不懂,但是那些不懂的东西也丝毫也影响不到我。
当然,如果我继续无动于衷。
但是我从书中,从网络里,看到这个世界跟以前真的不一样了。我不要在写这些无聊的毕业设计了。“钢铁行业虽然不景气,但是作为国家的支柱行业···”这样的话我再也不想听了。
因为我不喜欢做这样的工作:每天穿梭在炼铁高炉和炼钢转炉的车间,一群大老爷们说着俗到家的黄色段子,却连一个女孩都看不到。每天承受着车间的高温,一身臭汗,还一日三班倒,作息全部打乱。
更重要的是:我喜欢阐述历史浩瀚的进程,对马克思主义辩证统一的观点深感伟大,却总要不得以花大量时间,面对这横七竖八的电路图,和试管里时不时正在发生的化学可逆反应。
我写了一篇全班页数最少的毕业论文,跟老师说:“我只想要60分合格,我将来从事的职业也绝非本专业。我觉得把时间浪费在没有兴趣的论文上,是没有意义的。”
老师很干脆!60分一分不多一分不少。我要谢谢她。
然后,在离校之前最后的一个月里,我开始投简历,找工作。当然,跟我所学专业一点关系也没有。比如58同城、趣分期(天津)等等。
当时的我,只能是做电话销售。在58同城试到了几天,我就任性的离开了。
就是很烦,连加班的欲望也没有(在我心里,甘心加班,就是理想职业的一个标准。)
2015年毕业的夏天暑假,在家里静静地坐了几天,来到了北京,要在一家培训机构里学习3个月的时间,学的内容叫做“网络营销”,包括网站建设、百度竞价、SEO网站优化、以及作为辅助的新媒体运营(其实就是在微信公众号上发文章)。不要笑话,当时我觉那是个逼格很高的职业。
我投入了很高的期望和心思,但事实证明:凡速成的培训机构,你都别指望能改头换面。
但我从没有因为培训的效果,而否认当初的选择。
因为这里的三个月,给我提供了一个新的行业选择方向,我终于没有落后于这个世界的发展。并且对当前的互联网行业提升了一层新的认识。还有一点,就是作为班长,交到了一些不错的同行朋友。
只是没想到,我是我们班最后一个找到工作的人。原因很简单:内心抗拒!
冲动并且任性的选择,对与错并不绝对,尤其是放在时间的维度上。后来的过程就证明了这一点。
我饶了一大圈,又绕回来了。
3、
上篇说了,
关于选择的对与错,都不是绝对的,尤其是放在时间的维度上。
而我兜兜转转一年的时间,看上去又回到了原点。
在前面说了,在培训结束之后,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去找工作(全凭感觉),最后因为年底将至,为了不饿死,我就在“委身”一家小公司,干了一个多月,直到春节放假。
客观的来讲,这种做法,是一个职场人士对公司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
但我重点想说的是年后发生的事:我从北京离职,上兰州去了。对,遥远的大西北。
如果你觉得太过于突然,我想有必要说明下原因:
我当时所在培训机构的一名老师,是兰州人。他想回去做一个一模一样的培训机构,由于我当时作为班长,跟老师们关心都不错,所以他想让我跟他过去一起创业。
创业,我虽然没有入股出资,但我确实是怀着这样一种激情踏上了远方的火车。20多个小时,正月14,第二天就是元宵节。
在兰州的第二个晚上(元宵节),我看着窗外的烟花,听着声声鞭炮声,那一刻,我想起家中的亲人和儿时的伙伴儿,默默地流泪了。
没错,刚到异地他乡的第二天,我就有些怀疑自己“创业”的决定了。
“然而那是我自己选择的路,是跟随内心选择。也许会错,但一定不会后悔”,我当时是这么告诉自己的。
最终公司业务停滞了,老师撤资离职,我又回来到了北京。所以我说,我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但在兰州的4个月里,并非一无所获。
1、能力上,我了解并尝试了线上微课分享。
我知道“写作学习微信群”里的伙伴们,都是一个叫“阿何”的人的粉丝,我也是其中之一。
不过,我在兰州的时候,线上微课才刚刚兴起,那时候,只有两个微信公众号在做这件事,一个就是阿何的“职场充电宝”,。另一个是Kyle的“选择自己”,并没有第三个。而现在很有名的阿何的自媒体公众号“阿何有话说”,在当时还没有注册。
而我受到罗振宇“2015年跨年演讲”的启发(他说:你看那些聪明的人在干什么,你跟上去就得了嘛),我也照葫芦画瓢,做了一个叫做“职业范儿”的微信公众号,也是线上微课分享,利用微信公众号“朝夕日历”的在线直播间。
第一堂课主题“思维导图|1小时拆掉你的思维的墙”,请的相关的图专家(算是帮忙,没有收费),听课人叔500+,我觉得挺不错的,真的。
第二堂课主题“如何让手机成为学习和工作的利器?”,我自己讲的,听课人数100+。那是我是第一次线上分享,挺爽的。
关于这次在线分享讲课,我需要重点说一下,也许听了会对你有帮助。
首先我并不懂手机上的那些APP,很多都没有用过。那么,我是如何讲出来的呢?
答案就是我在前一天晚上12:00-4:00,用4个小时的时间,把一位讲过此课程的人的语音分享记录,全部摘抄成文字,然后第二天6点起床,开始打印出来,把每段朗读了十多遍,有十几张纸。然后在当天晚上8点,开始语音直播,流程一切顺利。
那真的是一个非常无耻、非常笨的方法!
但是通过这件事,我似乎明白了:那些看上去遥不可及的事情,也许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
那么接下来讲完这个,讲什么呢?
不知道!没关系,我拿出几个小时的时间,把“职场充电宝”和“选择自己”公众号历史的微课主题类型、课程出现频率,以及对应的听课人数、一一对应并统计为列表,一目了然。
那段短短的时间,编辑并发布微信课程报名图文,建立并管理社群,联系嘉宾,规范直播流程,编写课程回顾图文,全部由我一个人干。
但巨大的工作量不是我放弃的原因,而是卡在了无法请到专业的分享嘉宾这一环节上。我分析了职场充电宝前期的课程,从PPT、word等办公技能,到思维导图、时间管理等细分领域的课题,都是阿何一人在讲。
这就是我敬佩阿何的原因:他是个典型的斜杠青年。
罗辑思维“跨年演讲”中关于商业“点和线”的比喻,引发了我受很多的思考。直播间是线,各类课程就是点。在这个基础上,一定还会有新的线出现,如视频直播间,也还会有新的点出来:比如写作、绘画等衣食住行各类有需求的课程。
紧接着,无数个人成长类公众号拔地而起,各种行业的课程接踵而至,同时也冒出了很多“专业”的讲师嘉宾。而映客、一直播等视频直播间也火了,网红大行其道。
罗振宇在2015年的跨年演讲说了很多关键词,其中就有一个叫做“IP”!这里以后有机会细说。
总之,这4个月里,我真正觉得自己提前追赶了一次新事物的潮流。这是一次只有自己能体会的经历。
2、心态上,我通过不停地尝试和无奈,更加清楚自己想从事的职业,也终于可以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水平。
我常常跟朋友说起这段有意思的经历,多数人都会觉得我那是因为浮躁而走了弯路。
我知道,如果站在此时此刻的角度去回忆当初的选择,一准会觉得那是个“坑”,但我既然选择了去跳,无论如何,那就是我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人们不会在意你的过程,他们只会看你的结果。当初去兰州“创业”,究竟是个机会,还是个坑?只取决于我成功或是失败,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再次回到北京,我不再迷茫,我知道必须从基础做起,慢慢积累自己的厚度。
所以,我首先去了一家已经约好面试的心怡的公司,只是事情永远没有想得那么顺利。
4、
上篇说道:
我回北京第一天就去面试的公司,就被拒绝了。
有些人可能知道这家公司:朝夕日历。而之前说到的几个线上微课分享平台,就是用的朝夕日历的活动直播间。
我因为对这家公司的产品深有好感,所以,既然自己做不起来,那我就加入他们。因此,我见到了陈炬,朝夕日历的运营总监。
我面试的职位是:内容运营。
那么,到此为止,我所给自己定位的方向就基本出来了:内容。
我要做内容!
现在打开任何一家招聘网站,在互联网公司的招聘信息中,有一类职位特别多。那就是“运营”。所以,你会看到各种跟运营有关的职位:“新媒体运营”、“微信运营”、“平台运营”、“活动运营”、“渠道运营”、“内容运营”,还有很多跟运营看上去类似的职位:“网络推广”、“网络营销推广”、“新媒体文案、文案编辑、网站编辑、策划”等等。
你可以问问那个公司的HR:什么是运营?
他说,就是上面那些岗位要求啊。你再问:具体干什么呢?他支支吾吾就没有然后了。
你问一个应聘者同样的问题,他们多数人也答不出来!
这就是“运营”岗位的现状。没几个人能说出来运营到底是干啥的。即便有些能说出来的,10个人里边,9个人说的都不一样。那么我也只是给大家拿其中一种说明(也许不准确,因为有些工作属于“市场”还是“运营”,没人说的准)
也许大家对运营各有各的理解,但是我从中感觉到了一件核心的东西:那就是内容。
说到底,产品与用户之间,需要有些东西来连接。也许是文字、也许是语言、也许是媒体视频,他们都需要内容。
况且,那一年,正好是互联网内容风起云涌的时候。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搜狐自媒体、UC云观、百度百家号。你更不会想到的是,用户活跃量在BAT之下的第一名竟然是快手!
同样跟随平台的崛起,无数个自媒体大咖喷薄出来!罗辑思维公众号粉丝超过千万,咪蒙更是威风八面,同道大叔马上就要套现走人,剽悍一只猫开始崛起。六神磊磊的金庸题材仍然备受欢迎,papi酱也走起了女神范儿、周冲定位理性,阿何旨在帮人成长,雾满拦江题材不限,曲玮玮和入江之鲸招聘只招女生。新世相一篇“逃离北上广”勾起了无数人的奢望。
这就是这个内容风靡的时代。我虽然不是喜欢这些平台,这些人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个观点,但是我很感谢这个时代让有想法、有思想的知识工作者能够体面的生活,甚至发家致富。尽管我发现,如果单是比较文章的质量和水平,你随便拿一本书,读上一段,也许都比这些人写得更有文学素养。
但是这些思想深奥的文章,观众们并不太喜欢。大多人更喜欢鸡汤类的通俗读物。可是,你要去批判观众“肤浅”吗?
我只能这么总结:写的好,并不一定能写道读者的心里边。
这就是内容的力量。
我想,通过各种运营方式即便可以很好的引来用户,但是没有持续高质量的内容支撑,就无法做到很好的留存客户。
而且,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阶段,我也想通过我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那么表达方式有很多种:比如文字、视频、语音、图片、讲话等等。那么我内心最舒服的表达方式就是文字,尽管文字给人的冲击力不如视频和图片。
但是我始终认为:在这个喧嚣的人人发声时代,没有人愿意听你在他面前巴拉巴拉说话,烦人!那么为何不选择一种安静的表达方式,将你对事物的观点和情感呈献给别人呢?有兴趣就看,没兴趣互不干扰。多好!
因此,在被朝夕日历拒绝之后,我用了一周的时间,确定了接下来的工作:在一家微信开发代运营的第三方小公司做微信公众号的内容编辑。薪水不高,但是我知道这份工作每天的任务是什么,我能得到什么。
我之前说过我曾以个人负责60家不同行业微信公众号,就是刚进入这家小公司不久后的情景。因为那时候正好是换人的季节。因为交接不好,所以,有一段时间,全部由我一个人来负责,说实话那时候是真累,况且东抄西凑的文章质量也不怎么样。
索性只是一小段时间,后来团队扩大,恢复正常。
我之前表示过:没有所谓好与坏的职业,只是适不适合你的职业。
一份适合你的职业,就是你每天的工作任务都可以成为你将来所追求职业的原始积累。不需要跨行转业,而且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抛开职位本身的社交限制,当你投入到职位本身的工作时,内心是快乐的。
当然,如果再加上下班后的1-2小时的自主学习,只会让你进步的更快。
后来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我最近加入了简书,开始了简书上的分享。参加了一些写作的社群,认识了很多有想法的朋友。尽管是虚拟的网络里,但是因为有共同的话题来说,所以跟大家聊天还是很开心的。以后还会有更多的选择和更多的挫折,一个人吃力的话,就想要和大家在一起共同进步。
要知道,这个时代我们并不孤独。
(全篇完)粗暴提示:因水平和时间有限,文章观点仅供参考。
作者:火影大叔,自媒体人。一个专注看火影15年的忠实火影迷,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终身学习者。
2016最火的自媒体平台?
实际上这个问题非常值得讨论,但是看了上面的一些回答,觉得还未没有看透自媒体的本质。所以简单说几点。
第一,什么是自媒体?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简单粗暴的理解,自媒体就是个人通过互联网技术向多人或个人传播信息的过程。自媒体平台主要包括博客、微博、微信、贴吧、社区、论坛等。
第二,我们为什么要做自媒体?人都是利益性的动物,做自媒体无外乎两种目的,为了钱,或者为了名气。对于名气来说,归根结底还是为了钱。当然,也有真正的无私奉献者,想把自己的知识、经历、见识等分享给大众,这种人,不再本文的讨论范围之类。
第三,自媒体如何实现盈利?自媒体的盈利模式实际上也很简单,简单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这几种盈利模式是可以结合运用的,例如一个自媒体大号,既可以打广告、也可以出售技能、也可以出书。
第四,自媒体实现盈利的关键点在于什么?
自媒体实现盈利的关键点有两个,一是流量。二是转化率。对于采用广告、公关宣传、软文推广等盈利模式的自媒体来说,注重的是流量,只有获得大量的流量,才能让自媒体的价值变现。而对于采用销售产品、出售技能等盈利模式的自媒体来说,转化率是让自媒体价值变现的关键因素。以微信订阅号为例,如果流量大,但是转化率低,那么就可以采用出售广告、写软文、等方式进行盈利。如果转化率高,流量不是很大,那么就可以出售产品、技能等,进行盈利。
第五,我们所说的红利期到底指的是什么?
对于红利期一词的定义,暂时好像没有,在这里,结合电商流量红利期的定义来进行说明,指的是,具体指访问流量中新用户不断增加,用户平均消费额不断增加的意思。引申到自媒体上,简单粗暴就是,盈利能力开始下降
。第六,微博、微信的红利期到底过了没有?
答案是过了,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并没有数据支持,因此,大家看看就好了。也不一定是对的。对于微博、微信来说,盈利能力是下降还是增长,主要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市场是否饱和、二是竞争对手是否增多、三是用户对平台用户的使用情况。随便瞎编一个案例吧以一个采用会员制,提供PS学习的微信订阅号为例,假若市场上想付费学习PS的人是固定的,但是竞争对手增多的情况下(一是竞争对手也采用会员的方式进行盈利,二是免费提供PS学习的干货),都会导致该微信订阅号的盈利能力下降。当然了,市场是否饱和这个我不知道,但是竞争对手肯定是一直增多的。对于第三点,用户对平台的使用情况,这里就不再找数据了,前一段时间,好像大家都在说微信订阅号的打开率在下降。所以综合以上三点来看,我是觉得已经过了红利期的。
第七,如何转换渠道?
实际上自媒体从始至终都在转换渠道,博客火的时候,大家都写博客、微博火的时候,大家都玩微博、微信火起来之后,又开始玩微信。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个渠道可以长久不衰的,对于自媒体来说,也只是换了一个平台,换汤不换药而已。
第八,你看好哪一个自媒体平台?
对于自媒体来说,所看好的平台,不应该只是局限在自媒体的平台上,更需要把眼光放得更加广阔些,放在新媒体平台上。对于papi酱来说,提供的视频吐槽内容,视频上传到微信订阅号里(属于自媒体平台)、也上传到各大视频网站,例如B站(属于新媒体平台。)PAPI酱,属于自媒体吗?属于。B站属于自媒体平台吗?不属于。那为什么还要上传到B站?因为能赚钱啊。能赚钱的话,我管你是什么平台呢。
第九,如何选择自媒体平台?
由于本人对自媒体平台了解的不是很多,在这里,就简单说一下吧。其实自媒体者在选择自媒体平台上,应该要结合自身的盈利模式来定。例如,一个依靠出售技能的自媒体者,应当如何选择平台了?今日头条应该考虑吗?不应该,为什么?今日头像是靠内容盈利的。那可以考虑在行、厅课、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其他盈利模式同理,找到能够帮助你盈利的平台才是重点。然后,实现全平台运营。就酱紫。喜欢的记得顺手给个赞,么么哒。
自媒体平台有哪些?
自媒体有大鱼号,知乎,企鹅,头条号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那个《芝麻问答》了!因为,任何的人只要在上面答题,都会在第二天中午时分,就能得到收益。从一道题几角钱到几元钱不等。一个月下来最少的能弄个几十元,一般情况下都是有几百元,有的能弄个上千元收益的。可惜不知为什么?芝麻问答软件平台,有一个暂时的无限期停办?让不少网络写手望之叹息!估计芝麻问答的规则,引起一些相关平台不舒服了吧?所以……。另外在此向你推荐几个,收益较快的好的网络平台,不用费心费神的写文章了。第一个是头条的兄弟,火山小视频和西瓜视频,抖音,都是属于头条号连锁平台的,只要你拍生活中的任何的小视频传上去,就会有收益,当然了主要看视频的质量与被人喜欢的程度了,浏览量越多,收益就越多!第二个是《全民小视频》了,也是一个很好的小视频平台了,收益也是一天一结算的。不怕你沒钱赚,就怕你拍不出好的小视频!以上那些网络平台,都是做自媒体人最好的选择!
新媒体最好的运营方式是什么?
送你一份自媒体平台大全!
01 微信公众平台
注册网址:https://mp.weixin.qq.com
02 微博自媒体
注册地址:http://me.weibo.com
03 百家号注册地址:http://baijiahao.baidu.com
04 今日头条
注册网址:https://mp.toutiao.com
05 知乎
注册网址:https://www.zhihu.com
百家号
06 企鹅媒体平台
注册地址:https://om.qq.com
07 UC云观
注册地址:http://mp.uc.cn
08 QQ公众平台
注册地址:http://mp.qq.com
09 淘宝头条
注册网址:http://www.thetop10.cn
10 一点资讯
注册网址:http://www.yidianzixun.com
UC云观
11 网易媒体开放平台
注册网址:http://dy.163.com/wemedia
12 搜狐公众平台
注册网址:http://mp.sohu.com
13 新浪看点
注册网址:http://mp.sina.com.cn
14 简书
注册网址:http://www.jianshu.com
15 凤凰号
注册网址:http://zmt.ifeng.com
新浪看点平台
16 中国移动公众平台
注册网址:http://gz.feixin.10086.cn
17 易信公众平台
注册网址:https://plus.yixin.im/login
18 京东达人平台
注册网址:http://dr.jd.com/login
19 网易云阅读
注册地址http://open.yuedu.163.com
20 界面
注册网址:http://www.jiemian.com
中国移动公众平台京东达人平台
21 封面号
注册网址:https://cm.thecover.cn
22 号外自媒体
注册地址:https://cm.thecover.cn
23 东方号
注册网址:http://www.jiupaicn.com
24 迅雷公众号
注册地址:http://mp.m.xunlei.com
25 东方头条
注册网址:https://mini.eastday.com
迅雷公众
封面号
26 360自媒体平台
注册网址:http://wemedia.kandian.360.cn
27 原创基地
注册网址:http://www.iprbase.com
28 一道自媒体平台
注册网址:http://www.yidao.info
29 号外自媒体
注册网址:http://mp.myhaowai.com
一道自媒体平台
号外自媒体
30 众媒聚合平台
注册网址:http://zm.look.360.cn
31 北京时间
注册地址:http://www.btime.com
32 QQ兴趣部落
注册网址:https://buluo.qq.com
33艾瑞专栏注册网址:http://column.iresearch.cn
34 Wifi万能钥匙自媒体平台
注册网址:http://mp.wifi.com
平台多归多,主要流量还是被头部几个平台所占据,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微信公众号,总的来说,做好公众号其实差不多就够了。其他类似今日头条、百家号、UC云观等几个平台也占据一定的流量,至于剩下的平台可能大多数自媒体人也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个东西存在。
短视频选题怎么找?
记住5+3+5思考路径,不怕找不到选题。
什么是5+3+5呢?小编详细给大家做介绍。
个人角度
第一,身份属性:我们的职业是什么,一直在哪个领域深耕。当我们创作内容时,在选题上可以考虑以身份属性的角度切入,通过自己的职业进行选题思考如工作中经常用到的知识是什么,我们在工作中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哪些知识技能是我们在工作中经常运用的,我们在工作中有哪些独特的经验总结与体验。当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清单入手后,就能快速选择适合自己的选题,并制作一套有助于个人 IP 打造、用户喜爱的优质短视频内容
第二,个人优势:我们一直擅长主打的优势是什么。个人优势就是差异化的选题创作模式,找到自己在工作、生活中最擅长的技能,思考围绕自己的技能会得到哪些人的认可与需求,自己的技能可以帮助大家解决什么问题,或者带来什么启迪与价值。
第三,兴趣爱好:我们最大的爱好与兴趣是什么,并且乐意与人分享。兴趣是成功的一半。通过以兴趣爱好的角度切入创作选题,可以清晰、明了、直截了当地发现适合自身的创作选题。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切入点,更多考虑同一类用户群体关注、喜欢的内容,以及还有哪些用户群体想了解相关知识点。
第四,技能展示:现实生活中我们擅长的技能是什么,可以将其做成视频分享给别人。短视频的创作是用视频化的语言重新记录、分享自己的点滴,当我们以技能展示的角度切入,就要考虑现实生活中自己最擅长的技能是什么,有哪些技能已经得到很多人的认可,有哪些技能是很多人需要的。
第五,取得成就:我们在哪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得到认可,可以在短视频领域继续深耕。如果你已经是某个圈子、领域里的达人,那么在短视频创作选题上,只需要多多考虑曾经自己的受众群体最喜爱的内容有哪些,点击率最高,转发量、评论量最多的是哪些文章,哪些内容是受众最想了解的就够了。
平台角度
第一,热议的话题 + 不同角度的解读 + 符合自身定位。站在平台角度,我们首先可以考虑的是近期平台热议的话题。热议的话题代表着平台内用户的焦点与流量走向,是一种借力打力的创作方式,借力得当可以让自己创作的内容轻松脱颖而出。但是,不能单纯为了蹭热点而做热点,这只会让自己的定位越来越模糊垂直度降低,而且极易让自己的作品淹没在浩瀚的作品里。所以,面对平台内的热议话题,重要的是有自己不同角度的解读,带来完全不一样的见解与分析,这才是最重要的一点。
第二,选择最近同类播放量高,评论量、转发量最多的视频,以自己的视角重新解读或深入解读。当我们站在平台角度思考时,可以参考平台内的同类播放量高,评论量、转发量多的视频内容,分析这些受欢迎内容背后的共性,或者制作相似的选题清单,通过自己的视角重新解读或深入解读。
第三,平台内关键词搜索,看看热度有多少,可以作为创作方向。当我们创作短视频的选题清单时,也可以采用 [关键词]的方式组建清单,方便创作内容。关键词就是同类视频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语,在播放量高,转发量、评论量多的视频中,可以摘取标题中名词、特定词组作为自己创作选题的方向,进行不一样的解读。
内容角度
1.Vlog
用视频的视角记录自己的生活轨迹,是短视频创作中常见的一种方式,它门槛低、易上手,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是入手短视频创作很好的一种形式。当我们将自己定位为拍摄个人 Vlog 内容时,选择创作内容清单需要遵循三个原则。
第一,切忌流水账
第二,要放大人物的真实情感,如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第三,有价值的输出。
2.美食
美食是短视频创作比较热门的品类,从内容角度而言,当我们选择创作内容清单时要紧扣三个方面: 某个场景化的饮食需求,细分人群的美食需求,以及体验式美食的感受。
第一,某个场景化的饮食需求是指我们选择短视频创作清单时,要从大众在生活中具体的场景里找选题,比如减肥时要吃的食物、生病时要吃的食物、熬夜时要吃的食物等。
第二,我们以不同人群的饮食需求作为创作选题的出发点,也可以更容易找到用户真正喜欢的内容。
3.搞笑
搞笑类的短视频内容受到很多用户的喜爱,这类视频以轻松、诙谐、幽默的方式帮助用户释放生活压力。当我们选择创作搞笑类短视频内容时,可以选择热点话题的夸张解读、小人物的喜怒哀乐,以及具体问题的反向思考。
4.穿搭
穿搭是短视频内容中女性用户很喜欢的内容,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可以解决如何穿衣服、穿什么衣服的问题。面对这类内容,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第一,不同用户在具体场景中的需求。也就是说以不同用户在不同场景中的需求拟定选题,比如微胖的女性参加宴会如何搭配衣服、身材偏瘦的男性如何穿正装显得有精神等。围绕不同用户在具体场景中的需求,就可以诞生不同的选题,而这些恰恰也是用户最想看到的内容
第二,季节更迭的穿搭服务。根据不同季节,围绕不同身材的用户给予参考建议,帮助他们明白自己适合什么样的服装搭配,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5.知识
知识类的短视频受众面广,因为这类视频可以直接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或是带给用户最有价值的内容。当我们在一个领域为了创作知识类短视频寻找选题时,要关注两点,即名人、热点事件的专业解读及帮助用户解决真正的难题。
以上就是我们在短视频创作时的 5+3+5 选题清单,可以直观解决我们在创作时不知创作什么内容的问题。这套方法也可以成为连续日常创作短视频设计选题的参考与依据。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感谢您点赞并关注!如有其它问题,请关注公众号“scyyhd”,有专人,第一时间回答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