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团购网,饿了么美团有没有后怕?
作为继BAT后次级流量入口,出行和外卖自然是纷争不断。作为上场大逃杀的幸存者,滴滴、美团、饿了么应当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否则,在资本加持之下,未来该领域的战争还是没完没了,滴滴就是个例子。
移动出行强敌环伺在经过一番厮杀过后,滴滴如愿坐上移动出行领域老大的位置,原本以为可以享受一段幸福的中年生活,然而随着美团的强势入局,移动出行纷争再起。
2017年2月,美团在南京试点打车业。10月,美团宣布成立出行事业部。经过10个月左右的试运行,美团打车开始向全国扩张。2018年3月,美团打车进入上海,提供出租车及快车服务。
美团打车在司机和乘客端启动十分优惠的活动,这让不少司机和乘客倒戈。登陆上海的第三天,美团创始人王兴就表示,美团打车已在所进入城市拿到1/3的市场份额。
随后,高德地图、嘀嗒拼车也相继宣布推出顺风车业务。
这下,滴滴可真是强敌环伺了。
多次爆发负面新闻如果滴滴自身有了一定的核心竞争力,并将用户体验做到极致,那么它也就不惧上述的挑战者。奈何滴滴偏偏给了竞争对手以机会。自从合并快的之后,滴滴可谓一家独大,用户纷纷吐槽坐车没有以前优惠方便了,并且用户体验也越来越差,网上还三天两头出现滴滴的负面新闻。这也难怪用户几乎一边倒地支持美团打车。
总结:目前看来,饿了么背靠阿里,美团也转向腾讯,它们都是为了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得不抱住资本的大腿,努力将自己打造成闭环。照这么说地话,滴滴很有可能转向阿里,以期与美团一较高下。
比较实用的手机APP有哪些?
推荐一波最好用的PC端的软件。
文件搜索· Everything 传说中的文档搜索神器!让你的搜索效率瞬间提高几个量级。
视频播放· PotPlayer 轻量级,无广告!把那些某风、某影啥的都扔了吧。
下载神器· FDM 最近体验过的最棒的下载工具了,开源免费,无广告
解压软件· Bandizip 清新简洁,功能很强大,最喜欢它可以设置双击直接解压,无需其他操作
pdf查看器· Sumatra PDF 体积小,除了支持 PDF 阅读之外,epub 等电子书格式它也支持
电子书查看器· Ebook-Reader
看图软件·FastStoneImageViewer 功能强大,可以编辑图像,调整图形大小,还可以批量转换和重命名图片;和ACDSee相比,具有其绝大多数功能,体积却小得多,支持所有常见的图像格式;连续播放,简易的图形编修,内建的图形格式转换截图。
· snipaste 国人开发的一款截图软件,挺简洁的
· togif gif动态图制作软件
加密工具· Wise Folder Hider Free 隐私文件保存。免费版足够用。
写作工具· typora 韩国的一款Markdown写作工具,免费好用!
· 1checker 英文写作,语法校对工具
思维导图· Xmind 颜值高的不是一般,提供收费和免费版本!
屏保·fliqlo 数字时钟,屏幕保护,逼格满满
·flux 视力保护,通过根据时间调节屏幕颜色,减少蓝光对视力的影响,效果有点类似iphone开启眼见屏幕保护色。
系统安全·火绒安全 比较安静的安全软件,具有窗口拦截功能,比如迅雷、360等等的那些弹窗,都可拦截掉。
酒店里诡异的事有哪些?
经常听到有酒店闹鬼这一说法,本来我是不信的。直到亲身经历过了两件事情而不得不信!
事件一:初出茅庐吓掉魂
我学的是酒店管理专业,毕业以后被安排到了一处度假酒店实习(酒店名称不方便透露,是一家本土知名五星级酒店)。我们酒店位于一处4A级景区附近,因为是郊区,所以多了一份乡村的宁静。每当夜幕降临四面八方就会传来蛤蟆和蛐蛐的啼叫声,阵阵清晰的啼鸣更彰显出了夜的寂静。
我当时所在的部门是餐饮部,度假酒店平时都不忙,一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早餐的接待和晚上的送餐及零点餐品服务。这边又尤其注重早餐的服务,因为很多领导层早上会到餐厅用餐。5:30就开始上班了,早上我们还要帮厨房的摆放酸奶,我拖着推车去负一层的冻货库拉酸奶。经过一条通道的时候我突然看见一个白色的身影飘进了墙里,吓得后背都冒冷汗,赶紧领了酸奶慌慌张张的跑回了餐厅!跟主管讲,主管还说是我没睡醒眼花了。
后面6点多钟忙完了,一哥们跟我讲他去包间睡半个小时一会儿来换我(这是酒店不公开的秘密,合理利用时间),我玩着手机点了点头。可是没几分钟他就皱着眉头出来了,他讲他才躺下一会就听见外面很吵,以为客人下来用餐了,所以起来了。但是当时的餐厅除了我俩就还有一位保洁阿姨在,哪里来的很多客人在吵闹呢?后面据当地人讲,酒店的原址是一片坟场,镇府把地卖给了开发商,所以才有了这所酒店。闹鬼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事件二:和女友旅游之酒店惊魂夜
五一假期带女友去了趟西昌玩,晚上订了家连锁酒店的客房。因为是大假房间都比较紧缺。最后给了我们一间位于走廊尽头的房间,房间号码我还记得是527号。在邛海玩了一天,吃了晚饭回到酒店我们倒头就睡。半夜的时候突然听见滴答滴答的滴水声,于是起床到浴室查看了一下,确实是洗脸池的水龙头没拧紧,关好之后我又睡下了。不大一会儿又听见了滴答滴答的滴水声,于是又爬起来看了下,还是这个水龙头在滴水!可是刚才明明已经拧紧了呀!纳闷,我又给他关住了 这个事情算完了。
没过多久女朋友说身上痒,让我开灯看看怎么了。我打开灯以后看见有几只小虫子在她身上爬,用手一捏全是血,吓得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我们赶紧跳下床,掀开床单一看,密密麻麻的小虫子到处都是!太恐怖了。吓得女朋友大声尖叫起来。于是拨打了前台电话要求换房,工作人员上来了。但是这时候屋子里又没有虫子了,我手捏过的地方也没有了血迹!工作人员还责怪了我们一通。
那天晚上酒店我们也不敢住了,直接退了房去网吧坐了一宿,终身难忘!
手打不易,敬请关注!
美团打车刷单比例高达40?
这几天,美团公关部的日子应该不好过。美团打车登陆上海不到一周,就被媒体爆出刷单现象泛滥。
对于舆论的指责,美团自然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抛出否认三连: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啊!美团打车某相关负责人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将加强平台注册信息审核,对利用虚假信息注册及不符合上海网约车相关规定的车辆及驾驶员及时清理出平台。” 但似乎并没有什么卵用……
于是,美团副总裁王慧文终于坐不住了:是有人在黑我们!
王慧文最近的一条朋友圈写道:“这也太搞了吧,直接把Uber换成美团就发出来了。”并配了3张截图。仔细一看,果然很搞,一篇是《美团刷单居然高达40%,底裤又被扒了一次》的文章截图,发布时间是2018年3月28日;另一篇是《Uber刷单居然高达40%,底裤又被扒了一次》的文章截图,发布时间是2016年3月26日。两篇文章不仅标题一模一样,里面的内容也是99%匹配,唯一的区别就是把Uber的名字替换成了美团。
好吧,看到这里肯定各位小伙伴也觉得美团这次是无辜的,是被人陷害了吧。如果真这样想,那你就太天真了。
最早报道美团打车刷单的是东方网的一篇《记者调查:美团打车或存大量刷单 “马甲车”背后黑产获利颇丰》。在这则报道中,记者实地采访了司机、乘客,卧底刷单群,大量证据在手。可见,美团打车刷单问题严重是不争的事实,冤枉?不存在的。
那么“被黑事件”的始作俑者究竟是谁呢?我们先看一下报道Uber刷单这篇文章的发布平台,基本上是搜狐、钛媒体、砍柴网等等,既有门户网站,也有垂直类的知名网站。再看看另外一篇美团的,呃,恕我直言,实在是叫不出名,大家直接看图吧。
到此为止,基本可以破案了,这就是一场美团公关部自导自演的戏码,铤而走险自黑博同情。因为如果是别人家的公关搞事情,直接把名字换一下就出稿,那这工资也太好拿了吧。
十有八九是美团公关先照着Uber刷单的文章炮制一篇自黑稿,再发布出去。只是这些年,公关黑稿可不好发,登不了大网站,就只能上野鸡网站了。接着再假装发现这其中的奥秘,让王慧文转发。美团一直揪着《美团刷单居然高达40%,底裤又被扒了一次》这篇文章说事,故意忽视其他媒体报道的刷单事实,根本是在转移视线。至于王慧文,这次纯粹是被自己手下的公关部坑了,闹出这么大的笑话。
所谓不怕神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从物化女性、招聘歧视再到清真箱事件,美团近年来负面缠身,多少拜智商总是下线的公关部所赐。让人不由怀疑,美团的公关对自己公司和老板是有多不满意,一次次地制造这种自杀式策划,在作大死的路上越走越远。
美团全资收购摩拜?
对于共享单车,这不是终点,甚至不是走向终点的开始,但这很可能是对起点的超越。
今天上午,王兴正式宣布美团全资收购摩拜,昨晚坊间消息落地成真。但与昨晚种种传闻不一样的是,摩拜的创始团队并未出局。在内部的公开信中,王兴表示「摩拜的管理团队将保持不变,王晓峰将继续担任 CEO,胡玮炜将继续担任总裁,夏一平将继续担任 CTO,我将担任董事长。」
当猜测和喧嚣都渐渐落定,我们该如何理解「美团收购摩拜」或者说「王兴接棒共享单车」这件事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想清楚两个事情:一是为什么摩拜一定会被收购,而不是被投资;二是为什么摩拜选择被美团收购,而不是被滴滴投资或者被包括软银、阿里之类的机构介入。
为什么并购是个合理的选择共享单车行业的现状和一些困难就不多说了,但这些困难不是并购的全部原因。毕竟,摩拜并不是没有接受投资的选项。
有时候,一些商业领域重大选择的做出,恰恰是很多细微的因素在起作用。这次摩拜接受美团的并购而不是接受滴滴的投资,真相或许就在细节里。
4 月 3 日晚上,摩拜召开股东大会,表决是否同意美团对其的收购;会议从晚上 9、10 点开始,大约在 11 点多的时候,会议中的信息就已陆续传到一些媒体手中——这些信息不仅有表决的结果,还包括一些非常详尽的细节。
在过去的互联网商业领域,很少会发生像摩拜股东大会信息外流这类的情况——整个大会就像对媒体公开的现场直播。能掌握这些信息的人一定是股东或者核心团队成员,而涉及公司机密和重大事件会议信息的泄露,代表着一些当事人的利益企图。这种利益甚至让其不顾公司声誉和品牌的不确定损害来锁定某种结果。从某种程度上讲,这说明了一些股东的利益或者诉求已经跟公司的利益和诉求不统一了。
一般情况下,公司获得更好的发展肯定是符合股东收益最大化期望的。但现在看来,这种信息的私下释放和利用媒体抢先定调,对摩拜本身自己的品牌和服务是不利的。按照正常逻辑,即使创始团队出局,至少不该在事前或者事中泄露,而应该在一个对公司最合理时间点,进行统一表述并对外释放。这件事说明摩拜的部分股东、甚至包括可能在创始团队体系里,大家对于被收购的看法与态度存在不同争议,显示出不同人对公司未来发展这个长期利益的问题已经不在同一条线上了。
再回到为什么是收购而不是投资的问题上,答案就非常简单了:如果美团从投资的角度去做增资,原本在摩拜内部利益不统一的股东会被继续锁死在这个位置上;如果股东们甚至团队内部各有各的想法,摩拜整个公司内部形不成合力,这种不和谐和不同步会阻碍摩拜的长期发展。因此,通过并购统一思想和解除牵绊——该退出的退出,该继续前进的继续前进,这是最合适的方式。
对于摩拜而言,这个时候有人能够去「接棒」,推动这件事往前继续走是一个更好的选择。通过被整体收购,摩拜可以将内部意见不统一的股东和团队清除出去,留下来的统一的方向才能帮助摩拜长期发展。从这一点来看,收购这个选项,相对于增资,甚至是条件更优惠的增资选项,对很多股东有利的,甚至是对公司解决问题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
为什么是王兴和美团?回答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最终是王兴而不是程维,是美团而不是滴滴,或者其他方并购了摩拜呢?
首先很务实地讲,滴滴作为 ofo 的投资方,就过不了摩拜的关。滴滴和 ofo 发生的冲突、投资者和创始团队之间不同意见造成的冲突、对摩拜的这个团队来说,多少会有心理影响。即便是王兴和程维都是目前中国整个大生活领域里边具备足够的资本驾驭力和运营控制力的高手,但当他们不相上下的时候,这种心理因素就会起到作用。
另外,摩拜的创始人胡玮炜对王兴的认同同样是重要因素。据我所知,胡玮炜从当年做记者到创业,和王兴其实都保持着非常通畅的交流。她对王兴的理念和执行力是非常认可的,所以在当她面临「由谁来接棒,由谁来引领?」这个问题时,她应该会倾向于王兴的,这其实也代表了团队大部分人对王兴的看法。
当然,我相信王兴和摩拜最早的缔造者和大股东李斌之间的沟通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我相信李斌因为自己的蔚来汽车延展出的大出行的格局,对于滴滴一度是更有倾向性的,但王兴最终能与李斌达成共识,也是个值得关注的关键节点。相信王兴在出行领域的最近一系列动作和决心,促进了这种态度转变。
如何看待这起并购案?
这样的一个并购其实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又该怎么去看待它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不是共享单车行业的终点,这件事不需要惋惜谁,而是应该恭喜所有人。
由王兴接棒共享单车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不要忘了,在过去几年里,共享单车都是在被资本推着往前走,以倍速的方式发展,对于创始的团队,不管是摩拜还是 ofo,都很难真正做到对公司的完美驾驭。王兴则不同,过去这么多年,他在生活服务领域里经过包括「千团大战」等大量战争,他的团队在执行效率和思维体系上都已经非常成熟。当这些优势注入到整个共享单车领域,必将带来不同的格局。
王兴进入共享单车领域后,有机会捋顺这个高速发展、资本高度介入行业中的种种扭曲,让共享单车重新回归到解决社会问题的层面,然后才能够真正创造出行业的商业价值。另外,摩拜和美团大出行服务体系的这种互动,也能够让共享单车这个独立价值还不够完整的商业模式,通过协同效应形成闭环——这或许也是共享单车能够更长久存在意义。
昨天晚上,摩拜董事会的结果出炉后,我跟胡玮炜交流时候引用了当年丘吉尔说的一句非常经典的话,「Now this is not the end, it is not even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but it is, perhaps,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这不是终点,甚至不是走向终点的开始,但这可能是对起点的超越。
而对摩拜的创始团队而言,他们现在所开创的事业,在未来还将继续向前发展,并且进入生活服务领域这个更大的格局。对胡玮炜们更应该祝贺,因为一个奇迹没有变成一地鸡毛,还在继续向前,即便旁观者各种评判,但只有创业者才理解此事对内心的意义。
另外,对于摩拜的一些早期股东而言,也是一件好事。他们的退出,意味着摆脱了被不断锁死的命运,某业界大佬私下评价说,「这比某些公司的股东继续被锁死已经好很多了。」说的是谁,大家都知道。
对于王兴而言,获得摩拜这个非常有价值的资产和入口同样值得恭喜。共享单车,对于王兴未来想要的更大的格局是一个重要的砝码。
王兴是一个理性的创业者,现在这个入主摩拜的价格其实对他是非常合理甚至划算的,在共享单车经历过爆发式发展,进入冷静期甚至是寒冰期的时候,王兴的切入点是非常稳准狠。
共享单车当然还面临着经营运作瓶颈等一系列问题,但对未来美团出行的布局意义重大。相比他付出的成本,获得的收益其实还是比较划算的。美团在未来更大的竞争格局里边抓住了有利的场景和入口。
无论是 ofo 的戴威还是摩拜单车的胡玮炜,他们创造的事业和走过的故事已经如此精彩,他们的经历更是巨大的隐形财富,那些注定要到来的,各种媒体式的「反思」、「感叹」、「计算」其实毫无意义。
未来共享单车还有那么多机遇,出行领域依旧值得期待。所以,故事外的人才会胡乱感慨,故事里的人只应奋力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