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战神真君的葫芦,如何对西游记中红孩儿做终极解读

天美资源网

斗战神真君的葫芦,如何对西游记中红孩儿做终极解读?

我来给做个终极解读吧!

上一个悟空问答提到了牛魔王被众神围捕,归根到底是铁扇公主在充当如来佛祖的内应,目的就是为了活捉牛魔王!

斗战神真君的葫芦,如何对西游记中红孩儿做终极解读

有人还是对这点有疑问,杨角风再啰嗦两句:在火焰山,取经队伍只是为了取得芭蕉扇,扇灭了火便可。他们的主攻方向应该是铁扇公主,而不是扔下抱着芭蕉扇的铁扇公主不抓,而紧紧盯着牛魔王不放。铁扇公主如果真的跟牛魔王一条心,既然要抵抗到底,为什么不使用芭蕉扇扇飞这些神仙?既然是铁扇公主在阻碍取经队伍,为什么最后她没有受到任何处罚,还功德圆满,成了佛家功臣?

既然铁扇公主跟牛魔王不是一条心,那么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红孩儿吃唐僧肉只请牛魔王了,因为他的亲生母亲根本不是铁扇公主!

本期杨角风谈西游:红孩儿并不是铁扇公主的儿子,他的身世秘密跟女儿国有关!

一、

在西游记中,如意真仙和铁扇公主对于孙悟空坑害红孩儿一事,一直是耿耿于怀,一提到孙悟空就气的咬牙切齿,上来就打。给人的感觉好像红孩儿是这俩人生的一样。而对于红孩儿的父亲牛魔王,则是另外一个态度:

“这大圣整衣向前,深深的唱了个大喏道:“兄长,你认得小弟么?”牛王答礼道:“你是齐天大圣孙悟空么!”大圣道:“正是,正是……””

这里有两个细节要看仔细了,一个是牛王是“答礼”的,也就是有礼貌的回答孙悟空。第二个细节是他说的这句话后面用的是叹号,中国的语言文字实在是博大精深,如果他用的问号,那么就是带有疑问的答礼,不确定他是不是孙悟空,这样有情可原。可是偏偏用的是叹号,意思就是说,我老牛当然知道你是孙悟空啦,由此可见,牛魔王对于孙悟空坑害红孩儿一事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只不过孙悟空有点过分,马上就提到了自己刚才见到一个女子,才能见到兄长,兄长长得真帅,我们相见真是巧合啊:

“牛王喝道:“且休巧舌!我闻你闹了天宫……怎么在号山枯松涧火云洞把我小儿牛圣婴害了?””

这里的牛魔王其实还是信任孙悟空的,我的弟弟和老婆都说你把我孩子害了,他们说的是不是真的啊?

“大圣作礼道:“长兄勿得误怪小弟……现今做了善财童子,比兄长还高,享极乐之门堂,受逍遥之永寿,有何不可,返怪我耶?””

然后牛魔王就骂了孙悟空一句,既然这样,我儿子的事就算了,那么你刚才欺负我爱妾是怎么回事啊?

孙悟空赶紧陪着笑脸说,我不知道那是二嫂嫂啊,希望兄长宽恕我。

“牛王道:“既如此说,我看故旧之情,饶你去罢。””

二、

这里就异常奇怪了,杨角风前面有一期也给大家分析过,红孩儿并不是铁扇公主的儿子,铁扇公主自所以故作愤怒,也是为了不借扇子,惹恼孙悟空,这样才能让牛魔王上套,最后被佛家活捉。

而牛魔王之所以不恨孙悟空,原因却很特殊,一般人是发现不了的,他之所以不恨孙悟空,是因为红孩儿的亲生母亲就在观音菩萨的落伽山。

那么这个人是谁呢?

在吴承恩版本的西游记成书过程中,曾经经历了很多阶段,最有参考价值的有两个,一个是《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另一个则是元杂剧《西游记》。

在这两本书中,都有关于红孩儿的身世一说,我们来一一分析: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在第七回,唐僧师徒进入了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比较奇怪,大街上有些孩童,进入到宫殿里面,更是有很多孩童,大都不怎么说话,都是三岁左右的样子。后来他们见到了国王,还好,国王是正常的国王,她听了唐僧师徒的疑问不禁哈哈哈大笑:

“和尚向西来,岂不见人说有鬼子母国?”

也就是说,这个国家的孩童都是鬼,这个国王就是鬼母子,这是一个不正常的国家。

而吴承恩的西游记是借鉴了这里面的一些内容的,那么整部西游记中最像鬼子母国的是哪个国家?

没错,你没猜错,就是女儿国!

杨角风在之情的文章中有提到过,女儿国全国人们都不是正常的人,而都是纯阴之体的鬼,她们世代被诅咒,无法成为正常的国家。

三、

在元杂剧西游记中,鬼母子派出了鬼子,也就是红孩儿,出马诱惑唐僧师徒,唐僧果然中计:

“善哉!善哉!深山中谁家个小孩儿,迷踪失路?少刻晚来,豺狼毒虫,不坏了这孩儿性命?出家人见死不救。当破戒行。行者,与我驮着。”

这个剧情在吴承恩版本的西游记中,也有精彩的演绎。只是不同的地方在于,元杂剧版的西游记中,鬼母子最后被观音菩萨收服了。

在神话传说中,鬼子母的故事是这样的:

说是有五百个人前行,其中有一个怀孕女子随行,中途的时候她流产了,结果那五百人全部舍她而去,她就发了毒誓,来生要投生到王舍城,吃光里面的小儿。结果后来她真的投生到那里,还生了五百个孩子,天天吃别人家的小孩。再后来如来佛祖前来降她,趁她不注意,把鬼母子最小的孩子用钵盂扣住,这个孩子就是红孩儿。如果七天之内不打开,红孩儿就化为脓水,最后鬼母子大战一场没有得胜,如来佛祖劝化她,说五百个孩子你都舍不得一个,更何况人家一两个孩子的被你吃。于是鬼子母顿悟前非,成为护法诸天之一。

那么在西游记中,哪个国家的女子可以一口气生五百个?

没错,就是女儿国,女儿国的人喝了子母河水,三天就可以生下一个孩子:

“吃水之后,便觉腹痛有胎,至三日之后,到那迎阳馆照胎水边照,若照得有了双影,便就降生孩儿。”

一个女子能同时养活五百个孩子,那么这个女子是谁?

不用说,肯定是女儿国国王,这跟鬼母子的传说是对得上的。那么在西游记中,鬼母子还有出现吗?

四、

在西游记中,鬼母子的出场,正好就在孙悟空请求观音菩萨降服红孩儿的时候,这不是巧合,这是必然:

“好大圣……直至落伽崖上,端肃正行,只见二十四路诸天迎着道:“大圣,那里去?”行者作礼毕,道:“要见菩萨。”诸天道:“少停,容通报。”时有鬼子母诸天来潮音洞外报道:“菩萨得知,孙悟空特来参见。””

而红孩儿在见到观音菩萨的时候,还问她一句:

“你是孙行者请来的救兵吗?”

假如红孩儿不认识观音菩萨,自然也没有他前面变成观音菩萨哄骗猪八戒的事,可见红孩儿是故意这样问的,意思很清楚:观音菩萨,你怎么不帮我,偏偏帮孙悟空啊?

而之所以敢跟菩萨对打,就是因为,红孩儿心里清楚得很,观音菩萨是不会伤他性命的。

既然之前的女儿国是可以生男孩的,为什么后来没有人生了呢?

这是因为女儿国的人民如果生下来男孩,则有一个明显的缺陷,那就是阳气不足,是长不大的,所以红孩儿已经三百多岁了,还像一个刚出生三天的婴儿一样大小,体重也只有三斤十两重。

正因为如此,女儿国还有一个著名的照胎泉,一旦怀的是男孩,那么是必须要喝落胎泉水打掉的,不然生下来也算缺陷儿,能不能活都不一定。之所以红孩儿能活下来,全是因为如意真仙见他可怜,把他送给了牛魔王,牛魔王又利用自己的实力和铁扇公主一起养大了这个孩子。

既然红孩儿最后成为善财童子是跟自己的母亲团聚了,那么牛魔王为什么在红孩儿被收服之时,去怂恿九头虫和万圣老龙王去祭赛国偷佛宝呢?红孩儿的出生地女儿国这些年又经历了哪些事情呢?如意真仙又是什么来头?关于这些疑问,我们下回再讲!

我叫杨角风,换一种视角看西游,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喜欢就请关注吧!(只针对小说中的人物,原创文章,不喜勿喷)

前情回顾:牛魔王是被孙悟空坑的吗?一直隐藏在他身边的铁扇公主才是真凶!

大罗金仙是不是永远不死的?

在正统道教神话谱系中,没有大罗金仙这个称呼,只有“大罗仙人”或“大罗神仙”的说法,至于大罗神仙是否不死不灭,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能否永远不死不灭,还地看修为境界!

我是喜欢挖掘新奇、刺激、好玩的神秘传统文化的大愚,让我来和大家聊一下仙人的一些问题。

一、什么是大罗?大罗金仙源自哪里的?

“大罗”出自道教中的“大罗天”。从字面上的解释,“大”为广、为无量,“罗”则是指网罗、包罗,合起来,有包容诸天的意思。

在北宋张君房编订的道教典籍《云笈七签》中,是这样说的,道教仙境有“三十六天”。

其中从低向上是:欲界,有6天;色界,有18天;无色界,有4天;种民天,又称四梵天,有4天;三清天,有3天,最后是至高大罗天,包含了其他三十五天。

这个“天”,可以是境界,也可看作一界,在道教宇宙观中,把宇宙分为了三界内和三界外,欲界、色界和无色界,被视为三界之内,四梵天之上,被视为三界之外,而大罗天,就可以看做包含这三界的无量宇宙。

至于“大罗金仙”,本源自于道教典籍《张三丰先生全集》中《玄要篇》的这一句:“只有无为身不破,才是修真大罗仙。”原意是指大罗仙人,在大罗宇宙中的仙人,后来,被《封神演义》、《西游记》等神魔小说所引用,为了突显仙人的高级别,法力无边,而衍生出了“大罗金仙”这一不伦不类的称呼。

二、神仙的分类。

“金仙”这个称呼,在道教神仙体系中,也没有,而在道教中,对神仙流传最广、影响最广的分类法,是源自《钟吕传道集》,把仙人修炼的境界与成就细分成了“大、中、小”三成,“天、神、地、人、鬼”五等的仙品分法。

当然了,道教仙人等级的分法,自古就有很多,根据东汉时期,道教典籍《太平经》中的分法,就把神仙区分六等:“一为神人,二为真人,三为仙人,四为道人,五为圣人,六为贤人,此皆助天治也。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风雨,道人主教化吉凶,圣人主治百姓,贤人辅助圣人,理万民录也,给助六合之不足也。”

两晋南北朝时,随着元始天尊作为道教至上神的地位确立,各道派在吸收旧有神灵的基础上又出现多种新神灵,如天尊、天帝、帝君、道君、元君、真君、仙君等,一些高功道人试图进行神仙谱系的编订。

东晋道人葛洪的《抱朴子》,则从修炼的角度,将仙人的境界分作三等:天仙、地仙、尸解仙。称:“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

而南朝的陶弘景,则以世俗“朝班之品位”,定《真灵位业图》,排出七个行列的神团,由天上、人间和阴间三大体系组成,确定了道教神仙体系,在道教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唐代杜光庭的《墉城集仙录》把仙人分成九等,第一等上仙,第二等次仙,第三等太上真人,第四等飞天真人,第五等灵仙,第六等真人,第七等灵人,第八等飞仙,第九等仙人。

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则把“三清天”中的神仙分为九品,书中是这样写的:“太清境有九仙,上清境有九真,玉清境有九圣,三九二十七位也。”九仙为:上仙、高仙、太仙、玄仙、天仙、真仙、神仙、灵仙、至仙,分法和《太真科》的分法相似,不过过于复杂,在现实中并没有市场。

说了这么多,可以看到,在道教神仙系统的众多分类中,从来没有“大罗金仙”这么落地的叫法。

当然了,我们可以将生活在大罗天中的所有神仙,统称为“大罗神仙”。

三、大罗仙人们并非都是不死不灭。

张君房在《云笈七签》中认为,生活在大罗天内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神仙,还不能得到长生,只有不断修炼,提升自身境界,才能逃脱天人五衰、三灾六难,在三界之内,一重天就是一个境界,每升一重天,可增寿九万岁,只有到了四梵天以上境界的仙人,才能够与天地同寿,长生无极。

理论的上,仙人们上升到四梵天境以上,就可以说是与天地同寿,而到了三清境,则就能不死不灭。

四梵天,即常融天、玉隆天、梵度天、贾奕天。《太真科》曰:“已出三界,虽未登举,预种民者,皆无退转。若运开须化,应感下生,和光同尘,不累其德,接引后生,申明道教。”也就是说,到达四梵天的仙人,已经永远跳出轮回生死,虽然处在三清境之下,但是三灾不及,即便三界毁灭,这四天依旧存在。

而三清天则是至高仙神所在的最高天界,唐代孟安排在《道教义枢》中引《太真科》,对三清境进行了描述:“大罗生玄元始三炁,化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炁所成;二曰禹余天上清境,元炁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炁所成。”

也就是说,三清天,是由大罗天的“玄、元、始”三炁所化生而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炁化三清”,如《老子》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到了这个境界,已经是真正的不死不灭。

如来佛祖和玉皇大帝谁更厉害?

如来佛祖比玉皇大帝实力更强!

《西游记》中如来佛祖的实力是天花顶的设定,而玉皇大帝虽然没怎么出手,但可以知道他的实力一般!

诚然,玉皇大帝是《西游记》中三界之主,如来佛祖和太上老君都是他的臣子,但这并不能说明他实力强,并且没有任何一个集团是以武力来评选首领。

比如,刘备是蜀国之主,难道他的实力比张飞、关羽更强?再比如,李世民是一国之君,难道他能打得过秦琼、尉迟恭?

每个集团选首领自有他们的规章制度。三界之主玉帝亦是如此。

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如来佛祖评价玉帝是:

“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

在这里佛祖道明了玉帝享此无极大道是因为他修持时间长,历得劫多。

再看孙悟空怎么说:

大圣道:“他虽年久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变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乱,永不清平!”

孙悟空的意思是要当玉帝还是要看本事,自己有本领所以应该自己做。

可见孙悟空根本就没将玉帝放在眼中。

实际上,孙悟空虽然年龄不大,但他吃仙丹、喝仙酒等一番际遇后,修为早已是“万劫千番”!

原著中对孙悟空修为的描述有许多:

1.清浊几番随运转,【辟开数劫】任西东。逍遥【万亿】年无计,一点神光永注空。”此诗暗合孙大圣的道妙。

2.混元体正合先天,【万劫千番】只自然。渺渺无为浑太乙,如如不动号初玄。炉中久炼非铅汞,物外长生是本仙。变化无穷还变化,三皈五戒总休言。

3.混元体正合先天,【万劫千番】只自然。渺渺无为浑太乙,如如不动号初玄。

4.【万劫不老】长生客。

5.当年卵化学为人,立志修行果道真。【万劫无移】居胜境,一朝有变散精神。

也就是说虽然孙悟空没有历过那么多劫,但他的修为早已达到“万劫”“辟开数劫(几次开天辟地)”的境界!

而孙悟空大闹天宫时玉帝的反应是“悚惧”“救驾”!

即使多年后玉帝对孙悟空还是心有余悸:

1.玉帝:说不了,两个直嚷将进来,唬得那玉帝即降立宝殿。

2.那大圣一时忍不住怒发,攥着铁棒,打个筋斗,只跳到南天门上。慌得那庞刘苟毕、张陶邓辛等众,两边躬身控背,不敢拦阻,让他打入天门,直至通明殿下。……玉帝闻言,收了金牌,贬他去兜率宫与太上老君烧火,带俸差操,有功复职,无功重加其罪。行者见玉帝如此发放,心中欢喜,朝上唱个大喏,又向众神道:“列位,起动了。”天师笑道:“那个猴子还是这等村俗,替他收了怪神,也倒不谢天恩,却就喏喏而退。”玉帝道:“【只得他无事,落得天上清平是幸】。”

值得注意的是,在《西游记》中作者有着自己的世界观,并非修为越长实力就越大,那玉兔精在天地未开时就在修炼,但实力一般!

此外,在明清小说中以玉帝和老君为首的天庭势力常常被主角吊打,比如《后西游记》中孙小圣大闹天宫,《南游记》中华光祖师大闹天宫……

所以,《西游记》中玉皇大帝是连孙悟空都不敌的角色,实力更是比不上如来佛祖!

哪吒可以用莲藕复活?

两刷党答一波。作为导演花大力气塑造的人物,敖丙肯定会复活,这点毋庸置疑。而从定海神针和雷劫时的猴子头像分析,这部电影开启的是融汇封神和西游于一体的神话宇宙,那么我的猜测是,敖丙复活后就是西游中的白龙马,没有别人。至于他如何复活,方法还是很多的,只不过导演既然有鬼才之称,就肯定不会让我们猜中罢了。

一、肯定复活

最近《哪吒之魔童降世》大热,这部电影用的是双主角设定,龙族虽依旧是反派,但已不是脸谱化的反派。身为天帝的打手,打败洪荒妖兽后,却不得不行镇压之责,一柄绝世锋刃,就此雪藏海底。还是一颗龙蛋的敖丙,被老爹藏在肚子里才免于牢头的命运。

此时在仙界,元始天尊收服了一颗已经得道为人的混元珠。当混元珠修成人形,也就拥有了人性,人性有善恶,即使珠子被炼化,其人性犹存,纵使圣人也无可奈何。最后得到两颗珠子,一曰灵珠,一曰魔丸。

二珠分别投胎为人,因申公豹从中作梗,阴差阳错,成为敖丙和哪吒,故事就在两人之间展开。

不难发现,这就是奇幻版的《绝代双骄》。哪吒类似顽劣的小鱼儿,敖丙则是完美的花无缺。而双主角也是主角,因此两个人都适合主角定律,那就是绝对不会死。

敖丙这个小伙子很不错,打海夜叉、救李靖夫妇,不惜违抗师命仍坚意出手,都是典型的行侠仗义。终场之战中,龙族的万年梦想和申公豹的金仙执念都压到了他的身上,终使敖丙陷入癫狂,不惜活埋陈塘关,但好在也没铸成大错,反而唤醒了魔丸哪吒心中的善。后当天雷来临时,哪吒一人抗天劫本是必死无疑,关键时刻又是敖丙冲了出来与之共抗,最终两人虽然肉身被毁,但魂魄完好无损,留下了复活的契机。

所谓善莫大焉,哪吒因悬崖勒马而扭转乾坤,敖丙因一念之仁,不但极有可能避免自己在申公豹阴谋败露后的神魂俱灭,龙族的千年樊篱解脱之望也多半在此一举。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不过是如何复活而已。

二、神话宇宙

如上所说,既然定海神针确曾出现,那么就预示了这个神话宇宙就一定会融合西游宇宙。而更巧合的是,敖丙父子都是白龙!

定海神针是干什么的?

又名神珍铁,可大可小、可长可短,大至极处可以撑天拄地,所谓龙宫不过是依附在神针底部的群龙聚集之地。神针底部贯穿海底熔岩,镇压着上古妖兽。

龙族的解放就着落在定海神针和敖丙身上。

当西游故事开启,定海神针一旦成为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就会造成龙宫崩塌,万妖齐出。

如何平息这场动乱?

解铃还须系铃人。

此时已经成功复活或尚未复活的敖丙和哪吒挺身而出,携手孙悟空大战妖族,最终平息了这场动乱。作为交换条件,天帝答应了给予龙族自由——反正当金箍棒被孙悟空抽走,海底监狱就已名存实亡了。

最后孙悟空大闹天宫,敖丙化身小白龙蛰伏鹰愁涧,直到唐僧开启取经大世。

而敖丙如何复活呢?

封神中的办法有的是,我们不妨猜一猜。

1、香火还魂

哪吒削骨还父、削肉还母后,太乙真人为他想的第一个方法是在翠屏山造一座哪吒行宫,塑立金身,受人间香火三载,又可立于人间。

2、莲花化身

这个不用说都知道。不过按原著,是以花瓣铺成三才,以荷梗折成三百骨节,荷叶按上中下、天地人铺就,然后将一粒金丹放在中间,法用先天,气运九转,分离龙坎虎,方才成形。可见莲花荷叶怎么排很有讲究,更重要的是金丹不可或缺。

3、金丹

道门真人的金丹都有起死回生的功效。

次一等的如风林、王魔、土行孙、吕岳这些人物,被人打伤,服一粒丹药就能立时痊愈。

最神奇的是十二金仙,如清虚道德真君救杨任,后者双眼被挖而死。在眼眶里放入两粒金丹,吹一口仙气,杨任眼眶里便长出两只手,手心各长一只眼睛,瞬间复活。其后救第一次身亡的黄天化,依然是用仙丹。

文殊广法天尊、广成子两救姜子牙,燃灯救武王,皆是如此。

4、魂魄入窍

姜子牙被姚天君用落魂阵拜死,是赤精子抢来二魂六魄,分开头发,“用葫芦口合住子牙泥丸宫,连把葫芦敲了三四下,其魂魄依旧入窍”。

5、返本还元

姜子牙火烧琵琶精后,妲己将这面玉石琵琶放在摘星楼上,采天地之灵气、受日月之精华,只用了五年时间,就顺利返本还元。复活后的琵琶精,即王贵人,与胡喜媚、苏妲己同为纣王三宫后妃之一。

西游中办法也不少。

如除名法。孙悟空勾销生死薄,将九幽十类全部除名,从此山猴尽得长寿。至于他自己,由寿享342岁而万劫长存。

添寿法。唐太宗魂游地府,明明阳寿已尽,崔判官大笔一挥,平添20年阳寿,然后轻松还魂。后来送瓜的刘全夫妇也是如此,只因寿不该绝,故都能还魂。

取魂法。唐僧老爸陈光蕊,被洪江水贼打死,洪江龙王直接写信到城隍那儿取来魂魄。孙悟空要救乌鸡国王,本也打算用此法,是被猪八戒所逼,才不得不在阳世间医。

丹药法。太上老君的九转还魂丹,福禄寿三星的黍米之丹,都是可以救活的。

求情法。魏征要梦斩泾河老龙,袁守诚便指点他去求唐太宗救命。

三、猜不中

既然选择这么多,敖丙会如何复活呢?

应该不出上述几种方法,但又有两种方法最为可能。

如果封神戏份多,那就是:香火还魂。

封神中复活方法极多,而太乙真人也许是惟一掌握全部的。金丹他玩得炉火纯青,先助哪吒莲花化身,又助哪吒长成三首八臂;返本还元法妲己一个不入流的妖精都会,没道理堂堂金仙不会;魂魄入窍,相当于往瓶中装酒,实在也不算麻烦。

作为最宠爱、也是惟一的弟子,他先后在哪吒身上实验了两种复活方法。香火还魂法被李靖砸碎庙宇、打碎金身破坏,给太乙真人气得够呛,徒弟复活后他便命“你往陈塘关去走一遭”,可见对李靖有多讨厌。所以并不是这种方法不行,反而是太行了,在会这么在意。

人活一口气,佛争一炉香。香火是神、仙、佛最看重之物,复活之法自也是最重要的看家本领之一。在电影最后,太乙真人为使二人度劫,不惜自斩数百年道行为之分担,这固然证明了他对哪吒的感情,却也更证明了对敖丙的原谅。那么如果把莲花化身给了最疼爱的哪吒,次一等的香火还魂就肯定被用来成全敖丙。

如果西游戏份多,则求情法更合适。

都说了,这部电影同时开启了两个宇宙。让我们看看《西游》中小白龙是如何留得性命的:

那龙道:“我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我父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五帝把我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遭诛。望菩萨搭救搭救。”观音闻言,即与木吒撞上南天门里……菩萨上前礼毕道:“贫僧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路遇孽龙悬吊,特来启奏,饶地性命,赐与贫僧,教他与取经人做个脚力。”玉帝闻言,即传旨赦宥,差天将解放,送与菩萨。菩萨谢恩而出。这小龙叩头谢活命之恩,听从菩萨使唤。菩萨把他送在深涧之中,只等取经人来,变做白马,上西方立功。小龙领命潜身不题。

用的是向龙族直属领导玉帝求情之法。

我们完全可以就此推测出《哪吒2》的剧情:

天雷后,龙族不惜与虎谋皮,放出海底异兽,却也因此引起玉帝震怒。动乱平息后,敖光缚于阙前,玉帝欲诛之。

关键时刻,在妖兽动乱中立下大功的敖丙挺身而出,愿代父受刑。

斩龙台上,慈航道人(封神中观音入佛之前的道号)保下敖丙,玉帝赐其肉身,令其暂往鹰愁涧,静待1600年后西游大世的开启,与哪吒再续朋友之情。

我已经写了500多期封神,愿景是:十年光阴,千期篇幅。欢迎关注,共赏神话。

孙悟空为什么还是造反了?

“孙悟空为什么还是反了”

题主应该指的是大闹天宫的故事,孙悟空学成归来,大闹龙宫,地府,天庭无奈,将之招安为弼马温。后悟空嫌弃官小,反下花果山,自立为齐天大圣。天庭攻打未果,又默认他齐天大圣的称号,许他看管蟠桃园。至此,按理说天庭对待悟空可谓是仁至义尽,没有赶尽杀绝,悟空还加官进爵。那孙悟空为啥还要大闹蟠桃会,偷金丹,再次反叛天庭呢。

1、悟空自身法力无边,自身实力过硬。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首先你得有反叛的力量。不难看出前几次的交手,让孙悟空认识到天庭与自己的实力并不占优势,不然他也不会自立齐天大圣。

2、对天庭歧视的愤怒和怀才不遇的郁闷积压后的爆发。其实天庭一直是看不上孙悟空的,这也是开始欺骗他为弼马温的原因。后孙悟空反下花果山,自立齐天大圣,天庭攻打失败,无奈的情况下才许他“齐天大圣”这个虚职,让他看守桃园。其实还是一个无实权的职位。在天庭毫无地位,连摘桃的仙女都敢在后面嘲笑他一番,蟠桃会没有请他,所以孙悟空其实内心非常的苦闷,有再次被欺骗的感觉。所以他想搞点事情引起天庭的注意,只是这次事情闹的太大,天庭要“杀鸡儆猴”,铁了心要弄死孙悟空了。

3、由于醉酒助兴的原因,也就是“耍酒疯”。上面说到蟠桃会没有受到邀请,孙悟空觉得被歧视,没有地位尊严,所以他想闹点动静引起注意。不让他参加蟠桃会,那好,近水楼台先得月,孙悟空一不做二不休,监守自盗,先把桃园大吃胡闹一番。又将琼浆玉液大喝一番,这一喝就出大事了,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在郁闷的时候,越喝越愁,孙悟空在酒劲下,又反下天庭。

4、孙悟空自身有了一定的觉悟。通过前几次的事情,让他明白“枪杆子里出政权”。面对眼前的不公正,不平等,只有通过武力才能达到解决的目的。

5、这是作者推动剧情和人物塑造的需要。通过大闹天宫的故事,孙悟空面对天庭的歧视,所展现的反抗精神已经跃然纸上。虽然最终以猴哥的失败而告终,读者却更加身同感受,对悟空又爱又怜,实力圈粉。再者,又开启了西天取经的新故事。

我是文梦生•MS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希望你喜欢,点个关注吧。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