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岛招聘会,人才网站看到很多公司招聘储备干部?
这个问题,我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很多公司为什么招储备干部、作为储备干部你能做些什么。
为什么很多公司招储备干部储备干部这个词现在被很多公司做烂了,变成了廉价招收应届生来打杂的代名词,甚至很多公司招所谓的储备干部去搬砖、当前台等等,已经远远的脱离“干部”的核心。
储备干部和管理培训生是一个同等概念,都是招收应届生为主,为企业培养储备人才的一个人才输送项目,解决企业以后的人才需求问题。在很多大企业都不能完完全全做好储备干部、管理培训生的培养及人才实现时,很多中小企业跟风去做储备干部,最终在没有系统人才观念、管理体系下就成为了一个烂尾工程。
所以现在不管大小企业,做储备干部这件事已经不仅仅是为了真正的培养自己的人才而是夹杂了各种目的,包括以下几种:
1、廉价
应届生相对于社招人员最大的好处就是便宜,并且还很容易被说服,一谈到薪资HR就会说你现在还没有经验、你现在应该是累积经验的时候等等,所以就能够轻松合理的压下价格来,然后去做本属于社招职场人应该做的工作。
当然了,作为企业方招应届生价格是比较低,但是磨合培养也需要花一些时间和成本的,但是如果是去做销售类工作,靠着一身正气和鸡汤也能让一拨人发挥价值,投资收益就达到预期了。
所以,不少时候我们会看到在一些小企业中招聘的储备干部,其实大多数就是销售岗位,美其名曰罢了。
2、白纸一张
储备干部也就是应届生,白纸一张,没有任何职场经验、也没有职场厚黑学,鉴别能力很弱,来到公司老板说狼性文化学生们就笃定的认为狼性文化就是天理,老板说我给你们底薪就是天大的恩赐,你们就得要感恩,储备干部们就开始唱感恩的心,还痛哭流涕。白纸一张是最容易管理的人群,是最容易指挥和安排的,任何不合理的要求都可以说成是磨炼,所以企业会喜欢用储备干部。
3、储备干部可以随意调配
储备干部本身是个模糊的概念,被安排进企业后,企业哪里缺人就往哪里放,对于一个人才流动比较大的企业,这样的新鲜血液还不错,随时stand by。
4、能吃苦、能抗
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和未进入职场钱所憧憬的职场告诉储备干部们,进入职场要努力、要能吃苦、要服从,所以这些储备干部在企业用起来的时候发现使唤不了社招老油条的时候,使唤他们特别行云流水,并且还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甚至不求回报,不要太好用。
当然了,最近几年一直在讨论一个管理话题:90后、85后员工怎么管,很多人发现新生代的职场中坚力量不想以前的应届生那么好用了,知道索取、知道追求自己所求了,也许这是一种职场觉醒。
作为储备干部,能做些什么在国内求职市场上,目前是买方市场,也就是企业购买劳动力这一方强势,所以我们很难影响改变这一的局面,但是这并不妨碍作为储备干部,我们可以自己追逐自己的目标。所以作为储备干部,我们自己有要所为:
1、目标
如果是在好的企业,那么你很幸运,管培生、储备干部在好企业里面有系统的培训,也会尊重管培生自身的优势劣势去匹配甚至创造一些适合的位置。但是这样的企业太少,我在07年刚毕业时进入一家世界五百强制造企业,管培生阶段属于人力资源部,他们就把我们四十多个管培生下放到车间一年,美其名曰:锻炼,期间不闻不问,这还是世界五百强。所以很多企业的管培生管理是很不规范科学的,如果自己没有清晰的目标,就很容易在在稍纵即逝的时间里蹉跎掉自己的职业生涯。
在职前和进入管培生阶段要根据自己的专业、自身特长、能力特质、职业兴趣等方面结合市场上的岗位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规划自己的未来目标,然后依据目标来设定实现路径,这样才能不被不规范的企业所影响。
2、自律
设定了目标和实现路径后,就需要对自己严格的自律就把路径计划严格的执行。过程中最难的地方在于你会很难看到收获,比如设定一个学会某个技能、学会某种能力的目标,你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去学习,然后创造机会实践,本身这两个步骤就会话不少时间,很多人就躺在这一步就没有向前了,在实践后要在验证自己是否具备了能力都是件困难的事,所以越到后期越难以说服自己继续下去,因为看不到结果,甚至于和其他人没有做规划的人比起来好像差别都不大,那时候更是想随波逐流了。
自律发生的效果和改变拉开的差距往往是以年为单位的,并且这种效果前几年很难体现差距,因为基数低,但是往往坚持两三年后就开始有了显著的不一样。
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性,维度自律没有,自律一定是只有正确、正向、良好一面的影响的。
3、主动
刚毕业的学生要能放下面子,多主动。主动包括很多方面,不懂主动问、朋友少了主动结交朋友不高冷、遇到想学习的知识主动去查询、遇到像争取进入的项目甚至想获得的职位都要主动提出。
主动不会少一块肉,但是却让自己的成功提高一大部分概率,多主动这样的概率就越来越高。
以上观点,请参考。
关注@职场教练李麟,给你更多职场方法论。
十四年职场经验,职业生涯咨询师、管理咨询师,职场老司机,用过都说好。
海尔的市值为什么差这么多?
对于投资股票而言,不能单纯的只看市值来比较公司的实力。做为一个在股市沉浮10年的人来说,影响市值的因素有很多,除开自身的硬件以外很大一部份来源于市场热度。
那我们看一下几家公司市值差距:
美的:3698亿
格力:3157亿
海乐:1220亿
从市值上看,海尔与他们之间相差确实却拉大了,2000亿差距,相当近三家海尔之和。
那先分析一下,几家公司近一年股票增长幅度:
从上图来看,近一年反而是海尔预期值最大涨幅最高为89%。
那再看一下公司营收规模:
从营收规模来讲,美的体量最大,格力与海尔相当。不过在净利润海尔却被拉开了,而且资产收益率也是最低的,但是企业竞争力却高于美的与格力当相。
所以总的来讲,海尔的企业竞争力要稍差于格力,净利润差距有点大。当然,影响因素也有可能是负债结构造成的。
那我们再分析一下几家公司的净值及负债结构:
从上图几个指标来看就很明白了,美的、格力与海尔之间的差距并没有那么大,海尔净资产最少为440亿,美的最高为802亿。可是在负债这一栏,美的与格力却高出海尔近600亿,如果海尔与他们把负债拉平,那们他们三家公司之间的资产为:1821亿、1607亿、1444亿,最高的美的也就拉海尔26%的涨幅。再加上美的市盈率本就比海尔高15%,也就是说他们几家公司的差距在10%之间。10%,在波动无常的股市而言,也就是几天的差距。所以从公司价值上而论,他们的体量都是差不多的。
综上:经过几个方面的分析,海尔与他们之间的价值是差不多的,都是属于价值性公司,反而财务性风险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