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外卖网上订餐,做为商家怎么投诉百度外卖?
第一、投诉是没用的,平台希望商户做活动来吸引用户,你找到CEO也不好使,因为他也希望你做活动。
第二、外卖平台的排名规则跟单量有很大关系,你不做活动,就没有排名,上外卖也不会出单。
综上所述,还是做吧。跟业务员的关系搞得僵对你没好处,除非业务员各种刁难你,否则不要投诉,投诉以后你就知道了,美团和饿了么的业务员从此也不会搭理你,最多就是表面客气一下!
想问一下第一个月有人带吗?
刚开始是有人带,后期直接跑,另外各地都有百度外卖的外包公司,可以直接去寻找面试
百度外卖为什么会垮掉?
谢谢邀请,我来回答!
首先更正下题主的提问:“百度外卖”并没有垮掉!应该问:百度外卖为什么放弃经营、卖给了“饿了么”?
2017年8月24日,“财经网”发文报道如下:
饿了么并购百度外卖终于尘埃落定,8月24日,饿了么正式宣布合并百度外卖,合并完成后,百度外卖成为饿了么全资子公司。 根据《财经》此前报道,饿了么以8亿美元价格收购百度外卖,其中百度外卖以5亿美元出售,百度打包流量入口资源给饿了么,作价3亿美元。这8亿美元中2亿美元为现金,饿了么增发股份3亿美元,交易完成后百度占饿了么股份5%,剩余3亿美元锁定期五年。 据了解,在被饿了么并购后,百度外卖仍以独立的品牌和运营体系发展,包括管理层在内的人员架构保持不变。未来,饿了么将投入流量、资金、配送人力等资源,助其拓展物流及代理商体系,继续打造高端本地生活平台和即时配送平台。
艾媒咨询发布2017上半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市场研究报告显示,饿了么占领41.7%的市场份额,美团外卖占领41%的市场份额,百度外卖则保持13.2%的市场份额。饿了么与百度外卖二者合并,市场份额将超过五成。
我之前做实体店时(2015~2017),外卖三巨头的经理直接上门邀请我上了外卖平台,但效果(单量)差异明显较大:饿了么一天有几十单,美团一天十几单,百度就几单(有时一单都没有)
三个外卖平台都有给我们商家补贴,据说那时“别有用心”的商家和经理相“勾结”,刷平台红包赚了不少钱!据说有一位“百度外卖”经理,自己开了几个虚假外卖店上百度平台,然后注册了多个手机号,每天给自己店里下虚假单(刷单),公司补贴的指标都给了自己几个店,前前后后居然刷了50多万!
不过后来涉嫌“欺诈”罪,直接蹲监狱了!
个人认为,百度的外卖业务之所以没有继续发展下去,是因为百度公司出于战略考量,不愿陷入“外卖三巨头”的烧钱大战中去,于是将“百度外卖”业务卖给了“饿了么”。
其实作为商家,我觉得百度外卖做得挺好:对商家要求比较严格、对客人服务也很有保障(百度外卖的专送骑手,都是年轻小帅哥,精神面貌很好、接单送餐效率很高),但是,在“烧钱大战”中,补贴力度还是比较小的,我也觉得这是明智的选择,毕竟靠发红包提高下单量,没有粘合度:你给红包我就下单,不给红包,我下其他家单!烧钱大战恶性循环、无底洞啊!
之前有传言顺丰的王卫有意收购百度外卖业务,后因要价较高,只好作罢…
如今,“百度外卖”被饿了么收购己半年多了,动作不大,部分商家偶尔一天有几单,配送是用的“饿了么”另一配送平台“点我达”来完成的。
百度外卖美团海底捞等都被食药监总局约谈了?
针对网络订餐食品安全问题,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召开约谈会,总局副局长孙梅君 约谈 了美团、饿了么等网络餐饮服务平台负责人。
据了解,会议对网络餐饮服务平台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
餐饮服务平台在 1 个月内完成其分支机构备案情况的自查自纠,确保整改到位;餐饮服务平台在 1 个月内完成对所有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现场核查,确保其具有实体经营门店,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加强配送人员从业管理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确保配送容器清洁,配送过程食品不受污染,严格履行记录义务,鼓励食品封签、网上“明厨亮灶”;“以网管网”,及时处理消费者投诉。对于媒体曝光的入网商户存在的问题,餐饮服务平台要第一时间发声回应。将失信餐饮服务提供者纳入“黑名单”,并及时向监管部门通报;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投诉举报处理及奖励机制,鼓励配送人员、餐饮服务从业人员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会议强调,“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强化网络餐饮服务平台食品安全监管措施,加大监管力度,督促网络平台落实主体责任,履行对入网商家的审查、监督、管理以及配送环节食品安全保障责任,履行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责任,切实提升餐饮服务质量安全水平,对违法违规行为保持严惩重处高压态势,营造让人民吃得放心的餐饮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