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付融宝收益高,P2P暴雷已经几年了

天美资源网

理财产品付融宝收益高,P2P暴雷已经几年了?

我雷了46万已经没有傻傻的等了,你都知道答案,说明已经快走出来了!P2P全面大规模暴雷已经过去了四年,2018年7月从高返平台花果金融、国金宝、萌小新、蜂投网、牛板金、人人爱家金融、银票网、多多理财、钱保姆等相继暴雷的触发。

接着这些当时比较有名气的平台跟着倒闭跑路:图腾贷、钱爸爸、PP基金、投融家、虹金所、投之家、付融宝、永利宝、网金所、火理财、合时代、银豆网、利民网、爱钱帮、中融投、小微金融、58车贷等7月一个月就雷了500多家。

理财产品付融宝收益高,P2P暴雷已经几年了

接下来8月9月以及下半年该雷的不该雷的都在雷,如果你是曾经投过P2P的,那么对2018年下半年暴雷的这些平台一点都不会陌生,普汇云通、鑫合汇、爱投资、念钱安、财米公社、理财范、口袋网、浙商e贷、钱多多、聚爱财、华夏万家、理想宝、晋商贷、温商贷、招商贷、草根投资钱盆网等。

众多平台暴雷已经预示着这个行业走到了尽头,2019年团贷网暴雷彻底弄蒙了还执迷不悟的投资者,所谓的避险平台大平台都不靠谱了,万盈金融、网信理财、口袋理财、捞财宝、铜掌柜、银湖网、信而富、点融网、爱钱进、和信贷、凤凰金融等纷纷出事。

最后没倒闭的也清退了,这个行业现在只在记忆中,能回款的慢慢在回,没有回款的立案侦查的,冻结资产的,也会慢慢按比例兑付给投资者。当然有一部分平台是不要抱希望了,渺无音信像消失了一样,在哪儿去找他们,所以不要傻傻地等了,忘记那一段岁月,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如何看待小米推荐的P2P相继暴雷?

先带不明真相的群众回顾下事件始末:

自6月份开始,全国共有超过100家P2P平台爆雷。在最近半个月涉及资金高达1200亿,成百上千万投资人卷入其中,很多人或将面临“血本无归”的结局,爆雷趋势从诈骗平台开始向真正的P2P平台蔓延。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许多卷入其中的网友表示他们曾因小米的引导投资了爆雷的P2P平台。

据了解,几个月以前小米集团旗下的金融产品在小米VIP、小米运动和我的小米等应用中推广P2P平台,并注明米粉专享和专属返利,吸引小米手机用户投资。更有网友深扒出,小米还曾投资过某家P2P平台,合作关系比较明显。

据网友爆料,截至目前小米VIP任务中推送的P2P平台,80%以上都已经爆雷,而且多数是实际控制人跑路,失联这种死雷。更有一家叫2025金融理财的平台,居然为了争取自己跑路的时间,诱使投资人到广西南宁去清盘兑付!结果50几位投资人从全国跑到南宁,到了2025金融理财所谓的实际经营办公场所,等到的却是这个平台委托外包公司的人员...

OK。一句话总结:小米作为平台方,对P2P公司没有进行严格审查的情况下,引入了多家涉嫌伪造的P2P公司,许多米粉基于对小米的新人在没有深查的情况下一步步入坑。如今这些P2P公司绝大多数出现爆雷的情况,一定数量的米粉或面临血本无归的局面。

于是,有网友就在网络上调侃道,“硬件只挣5%,那是因为理财产品诈骗动不动一个用户挣几十万”、“雷总给自己立了一个很高的道德flag,所以小米给P2P导流踩雷这种事情,也只能乖乖承担这个骂名。”

小米在此次事件中的问题在哪里?

小米公司作为流量方和广告方对P2P公司没有进行严格的筛选审查,未能保证投放的广告是有金融资质、有保证的平台。小米广告部和MIUI团队等部门在对APP广告审核过程中存在严重失职;在小米自家APP中把投资当成任务,还注明米粉专享和专属返利,这已经超出一般广告合作的范畴。小米和相关P2P公司或有着深入的合作,现在P2P公司跑路小米无法撇清关系。

这件事让笔者想起了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京东 斐讯”事件。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该事件中京东并没有直接引导用户投资,更多是用户在激活“0元购”的过程中被诱导进而导致受骗。

因此就事件严重性来说,同样作为引流或者说平台方的京东和小米两者有着实质性的差距。小米实在在没有严格把关的情况下直接引流不靠谱的P2P平台,其情节更为恶劣。

在笔者看来,在整个事件当中小米理应承担次要责任,如果以事件责任来划分:P2P平台方应承担60%责任。诚然,投资这些P2P平台的人肯定是被高返所吸引,也肯定会有人说是他们自己贪婪、活该,但小米这次的简单粗暴的引流做法很难撇清关系,因此小米和投资的用户各打五十大板,承担20%。

最后,希望掉坑的米粉用户能够尽快将资金追回。超过10%的返利,千万别再贪了,哎。

以上。

投资付融宝如果被骗了该找哪里要钱?

应该是骗子,赶紧报警,尽快追回钱款,现在骗子太多,国有银行的理财都有风险,更何况那些不知名的理财公司,不要轻易上当,小心钱财撒出去就回不来了,赶快去报警追回钱款

P2P是干嘛的?

P2P功能类似银行,可以理财或贷款。

P2P的理财功能是怎样的?

理财的利率一般在5%~12%,平台不同利率也不一样,根据平台内理财产品的不同利率也不一样。理财产品的期限1个月、2个月到1年、2年不等,比银行理财产品的利率5%~6%稍高,但风险也大一些。

比较大的p2p平台有人人贷、陆金所等,当然大不一定好,比如近期暴雷的唐小僧、善林金融等,其交易额已达500亿或以上。

P2P的贷款功能是怎样的?

P2P的贷款利率一般在10%~24%,根据抵押情况、贷款期限、担保情况、信用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贷款的利率不会超过24%,因为超过的话法律是有权不进行保护的,发生逾期后无法追究责任。

在风险性上,p2p是远高于银行的。一般在银行借不到钱的人在p2p都可以借到,这部分人的信用度较低,逾期的风险较大。另外因为目前p2p方面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平台很容易违规操作,如庞氏骗局、自融等。媒体在这方面的报道也屡见不鲜。

P2P的性质和银行有什么区别?

再深一步讲,p2p的性质是中介,类似房产中介,平台只是一个中间撮合交易、拿提成的人,真正买房子和卖房子的人是借款人和出借人,借款合同也是借款人和出借人签订的,跟平台没有半毛钱关系。

P2P以后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p2p野蛮生长,发现迅速。但过快的发展也形成了畸形,很多人不再信任p2p,尤其这次大洗盘,让无数投资人栽了跟头。

虽然目前风险大,但p2p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好东西,再过2~3年ZF的整顿后基本就可以走上正轨。

如何鉴定一款P2P产品是否有高风险?

P2P理财收益水平普遍较其他理财收益高,相应地P2P理财产品的风险也是较高的,这个逻辑大家都不会质疑。

其实所有的理财都会有风险,只是风险等级不同而已。防范投资理财风险是投资者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和尚对于这个话题谈点粗浅的意见:

P2P产品"高"风险的主要成因

在所有理财产品中,P2P产品的风险就是比其他产品要高出很多,这个“高”风险的主要成因源于以下方面:

1.国内网贷平台从上线开始就带着病根。必须承认互金发展是新经济新模式,国内在立法规范上一时没有跟上,同时信用体系建设还比较落后。在这种背景下,P2P的上线也就没有法规和自律约束,更没有标准可供参照执行。

由于P2P属于金融行业类别,可在运作上并没有按金融行业的要求来运作,各平台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完全以平台创始人的意志和目的来运营的。所谓的P2P产品也就成了非标化,并带有平台个人强烈意志的主观性产品。

2.承诺刚兑,高额收益诱抢流量。所有P2P平台的生存,都是起因刚兑和高额收益,投资者的资金具有资本逐利特性。在与其他金融产品竞争过程中,P2P平台产品显然非常符合投资者的投资属性。在严重缺乏监管的P2P平台,正是抓对了投资人的这一致命因素,在行业发展形成趋势的状态下,几乎所有投资者都忘了收益与风险成正比例关系。

P2P产品收益高达30%、20%多、10%多,国内正规的投资理财收益只能望其项背。事实确是很残酷,P2P产品的标的包,了解实业的经济人士清楚,怎么会有如此高的收益项目这么普遍?这明显缺乏客观性。

P2P产品收益率超过了银行业净资产收益水平,同时也超越了被称为“宇宙行”的最赚钱工商银行水平。

P2P产品承诺刚兑和高收益,这是网贷平台的硬伤,当网贷产品收益无法覆盖承诺投资者高收益的情况出现时,风险就会暴发,并形成连锁反应。于是各种坑就出现了,形成资金池的庞氏骗局,或自营投资高风险资本市场巨亏的非法吸储,或干脆携款跑路……

鉴定P2P产品是否有高风险,当下可以说无法鉴定

P2P产品的风险鉴定是个很专业的问题。从上述的分析来看,由于P2P行业从一开始就存在致命缺陷,也就决定了对于其产品的风险很难去鉴定。

从央视3.15后,可以说P2P产品的危害性,让社会骇人听闻。714高炮,现在又听说有55高炮之类……。

或许大多数人认为可选合规性平台,现在所谓的合规性平台风险一样很高。前段时间宣布清盘的红岭创投,可以说是一家很有责任的网贷平台,然而高达184亿元的问题标的包无法收回。这说明了什么,大家应当比较清楚吧。

P2P平台产品的风险,从其上线开始就决定了无法回避,更没办法去鉴定。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国家职能部门正在尽最大努力,在降低风险的情况下,劝P2P平台全部良性出清转型。

中国式P2P通常被打上了刚性兑付的烙印,通过增信和担保提供本息保障。刚性兑付是中国金融体系一切风险的来源,同样也是P2P风险的来源;而国外P2P平台作为信息中介不提供本息保障,投资者自行承担风险,平台不承担借贷违约风险。

仅供参考。

💕谢谢阅读!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