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壳网首页,头条号类型区别

天美资源网

果壳网首页,头条号类型区别?

头条号有 6 种类型 个人、企业、群媒体、国家机构、新闻媒体和其他组织。

个人

果壳网首页,头条号类型区别

主要是以个人身份入驻,适合垂直领域的专家、意见领袖、评论家及自媒体人士申请入驻

企业

公司、分支机构、企业相关品牌、产品以及服务等能够申请入驻

群媒体

以内容生产为主要产出的机构能够申请入驻,如36氪、果壳网、Mtime时光网等

国家机构

正规国家机构能够申请入驻,如,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地震台网速报、上海发布、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平安广州等

新闻媒体

正规新闻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相关单位能够申请入驻,如,新华社发布、时尚芭莎、北京青年报、大河报等

其他组织

各类公共场馆、公益机构、学校、公立医院、社团、民间组织等机构团体能够申请入驻,如,石家庄市中乔养老院、天津市曲艺团等,但是不支持民营医院注册

果壳网和科学松鼠会有什么关系?

这种问题,姬十三(嵇晓华)自己的回答最合适,我们来看一看:

果壳网和科学松鼠会是两个机构,定位不同,运营模式不同,全职工作人员也是完全不同的两批人。

科学松鼠会是在2008年4月,我和一些科学写作者、编辑发起的松散的协会组织。初期主要以群体blog的方式运作,后来慢慢发展线下活动,与其他机构建立更多合作和交流。2010年底,在科学松鼠会和另一个项目“未来光锥(原果壳时间)”的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哈赛科技传播中心(民政局注册的民办非企业,属于NGO的一种类型)。我担任这个机构的理事长。

果壳网是2010年11月上线的网站,定位是以科技为核心的社会化媒体。果壳网是属于北京果壳互动科技传媒有限公司的商业项目。我是这个公司的董事长兼CEO。

Q:为什么要先后创办两个看起来有点类似的机构?A:我一直认为,不同的目标,要用不同的组织模式来达成。松鼠会是帮助科学写作者成长和交流的平台,象是民间版的科普作协。这个目标,适合用非营利机构的方式来达成。虽然松鼠会是我发起并很想做成的事,但我还非常希望能做成一个了不起的科技传媒,“做中国的Discovery”,在2010年,我想了又想,认为这个理想只能通过商业方式来达成。因此我接受挚信资本的天使投资,创办了果壳传媒,并于年底上线了果壳网。所以,在我看来,松鼠会和果壳是非常不同的。

两种模式的区别在于:非营利模式适合聚集志愿者的力量,但在持续成长力和资金投入上,有欠不足;而商业模式则便于用大量资金迅速组建团队,推进工作,但是在帮助弱势群体和协调志愿者方面,力所不逮。

Q:科学松鼠会的人和果壳网有很大重合吗?A:哈赛目前的全职工作人员一共8人,这些人都与果壳网无关。我是哈赛的理事长,但不从哈赛领取一分钱薪水。科学松鼠会有100多位成员,与哈赛这个机构没有隶属关系。任何在科学写作上有一定能力的人,都有资格申请成为科学松鼠会成员。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有正式的工作,主要分布在科研机构和媒体,为几十家媒体供稿。目前,果壳网将近70位员工中,有7位是松鼠会成员。

Q:科学松鼠会网站和果壳网有什么区别?A:有些网友认为区别在于一个严肃一个欢乐,这是不准确的。两者的主要区别来自于运营模式。1)松鼠会网站是一个汇聚会员作品的blog,网站上的文章很多是会员为各类媒体写稿后放上来的,目前一天更新2-3篇,这个blog在网易、新浪、牛博都有镜像;而果壳网的主题站,由20个编辑向作者约稿,支付稿费(有一些科学松鼠会作者会为果壳网写稿,写完后也会投到松鼠会网站),果壳网的社区,则是几十万网友随意在里面发言,没有太多约束;2)科学松鼠会的成员以基础自然科学为主,所以文章风格主题更集中。而果壳网是个社区,自然会更”活“一点,另外,果壳网的网站体量是松鼠会网站无法比拟的,网友要在果壳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玩的好,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理解规则(比如关注一定数量的主题站和用户)。两者的区别,就像一个文学blog和豆瓣的关系,怎么能一样呢。3)对科学松鼠会来说,网站并非全部,其主旨是会员发展和服务,这是网友们看不到的工作。去年下半年以来,松鼠会在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训练记者撰写科学报道。而对果壳来说,果壳网的产品、运营则是最主要的工作。

Q:科学松鼠会和果壳未来会如何发展?A:我个人不能代表科学松鼠会所有成员的意见,说一下我自己的看法。科学松鼠会的初衷,是培养和扶持越来越多的科学写作者,科学记者。只有写作者多了,科学内容的话语权才能增大,才有机会去占领更多的媒体阵地。所以科学松鼠会应该成为一个服务越来越多科学写作者的机构,并积极与国际上的类似机构开展合作和交流。

果壳希望做中国的discovery,有两点意思:1)主要以适合当代人习惯的方式发展媒体形式,也即互联网模式;2)像discovery一样,发展多种内容载体,从互联网媒体到出版,甚至其他。

Q:目前,科学松鼠会和果壳网还有什么瓜葛?A:由于历史原因,也由于我个人的缘故,松鼠会(哈赛)和果壳在过去和现在的确有一些瓜葛:1)两个机构在同一个办公室办公,一起享受中午阿姨的美食,人与人之间很熟,在知识结构上会互相支持;2)哈赛的行政和财务工作由果壳网的综合管理部门分担;3)松鼠会的服务器和网站运维,由果壳网技术部的@Philip_Tzou 帮忙(他也是维基百科的志愿者)。这些安排主要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毕竟,让一个小NGO单独去承担一套房租、行政财务系统、技术支持,是很不经济的。这也是果壳成立之初,我向挚信资本争取的要求:要继续帮助松鼠会成长,并给予最初的资金支持。目前,果壳网已经向哈赛无偿支持了40万元人民币,按照最初的承诺,还将继续给予一部分资金。这也是有些媒体写到的“商业反哺公益”说法的由来。但这句话有点欠妥,果壳的建立,有自己的使命和愿景,帮助公益机构只是顺手之劳。

但是,两者毕竟是两个机构,定位不同,发展目标不同,决策体系也不同。由于个人精力的缘故,我绝大部分时间花在果壳,已经很少参与松鼠会和未来光锥的具体工作。松鼠会目前的日常管理,主要由会员选举的协调委员会进行,我个人也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时间点,正式退出松鼠会的管理。网友尽可放心,两者之间没有“利益输送”,甚至,为了避嫌,我们有点“矫枉过正”。

-----------------------------------------

说点题外话,在中国,科学传播(甚至知识传播),还是一个小众事业,不管是果壳网,还是科学松鼠会、未来光锥,以及《新发现》、《环球科学》、《北京科技报》、丁香园、知乎……都是在用不同方式实现同一个理想。机构与机构之间,个人之间,不免因为立场不同会带来竞争、误解、对立。甚至有时我个人也会有不妥当的决策和言论。但静心想想,只有这些机构都获得成长的机会,这个品类的受众多了,每个机构才有机会影响更多的人。

硬水对身体有害吗?

什么是硬水?

硬水是含有高浓度矿物质的水,尤其是含有高浓度的钙和镁。

有些人还会用是TDS(溶解性总固体)这个指标来衡量水的也病毒,TDS值越高,表示水中含有的杂质越多。

硬水有害健康吗?

很多人担心,硬水喝多了会导致结石,有害健康。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是杞人忧天。

2005年WHO发了一个会议报告指出:硬水可能有益健康,但是需要更多数据、更多研究、临床试验等等。也就是说,目前的证据并不是特别充分。不过,这个报告还是建议,WHO在修订饮用水质指南的时候应该考虑营养素的益处。

2011年,WHO发布第四版饮水指南,指南认为,虽然有人说硬水好,软水不好,但证据不足,不予采信。世卫组织认为过高的“硬度”确实会导致消费者不接受的想法,但主要是从口感、味道和外观的角度考量,并非大家伙担心的健康因素。

实际上,我们摄入的矿物质其实主要来自于食物,无论是哪一种饮用水,其中的矿物质含量都无法与我们的每天吃的食物相比。即使是硬水,里面的矿物质含量与一日三餐的饭菜比起来还是微乎其微的。而充足的饮水还能一定程度上预防结石形成,因为稀释了尿液,就可以减少尿盐的结晶和析出。

另外,导致结石的是多重因素,尤其是自身的代谢异常,还和气候、饮食结构、遗传等因素相关。流行病学发现,水的硬度和结石发病率并没有必然联系,既有水硬度高的地区结石发病率低的,也有水硬度低的地区结石发病率高的。

硬水能放心喝吗?

其实,从目前来看,硬水除了口感、味道和外观差点,使用时水垢比较多,时间久了还不方便处理,但是总体来说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饮用。

----------------

作者:阮光锋,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2016年度健康头条号,中国食品辟谣联盟专家团成员,果壳网吃货研究所副所长,头条号签约作者,专栏作者。

欢迎关注,收获更多有用、有料又靠谱的食品知识。

知识付费平台有哪些?

知乎、果壳(在行分答)、喜马拉雅FM。

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在这一年,知乎、果壳(在行分答)、喜马拉雅FM、得到及其他知识付费平台相继出现,知识付费的用户迅速增长,知识付费产品面临井喷。2016年,有知识付费意愿的用户暴涨了 3 倍,知识付费用户达到近 5000 万人(根据各大知识付费平台的运营状况及果壳网、企鹅智库、极光大数据等多项报告估算),截止到2017年3月,用户知识付费(不包括在线教育)可估算的总体经济规模为 100 – 150 亿左右。

2017年,随着用户需求提升、市场下沉及产业链拓展,这一数字将有望达到 300 – 500 亿元,知识付费也因此成为了新一个“风口”。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技术驱动的风口不同,知识付费这一轮崛起,与其说是技术上的演进,不如说是社会需求的爆发所致。具体而言,知识付费既借力于知识付费平台的演进、付费方式的便利,也得益于中国中产阶层及准中产阶层学历教育需求的爆发。但这并不意味着知识付费只是一种应对当下中产焦虑的“止痛剂”,也不仅仅是IP变现的另外一种方式。

知识付费的本质是通过交易手段使得更多的人愿意共享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认知盈余,是通过市场规律和便利的互联网传播达到信息的优化配置。未来的知识付费行业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行业,而是现有的信息服务业互联网化的一部分,是人类信息生产、获取方式由线下转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由一对多转为多对多的一个阶段。最终,知识付费不仅会作为一种独立的行业,还会直接改造和融合现有的教育业、出版业、广告业、咨询服务业,成为万亿以上规模的巨大产业。

但相比未来的前景,目前知识付费行业发展仍然处于早期阶段,除了适应移动化的消费方式造成的知识碎片化问题以外,还存在知识付费体验差、缺乏内容评价体系和筛选体系、复购意愿不高等问题。从整体产业上看,商业环节和链条缺失、基础设施和产品设计不完全、用户群体需要扩大等问题都制约了知识付费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对知识付费行业进行整体的梳理和检视。

食物的热量是如何计算的?

提纲:

一、热量单位及换算形式(标题应为“卡路里200kcal是多少?”)

二、学会怎么自己算热量(米粉米饭面条,是算煮好的重量的热量,还是没煮之前的?)

三、200千卡是多少?(上图)

四、世界各国每日的卡路里摄入量排行榜

五、怎么燃烧掉200千卡?(接吻每分钟燃烧2kcal)

六、一些真相

本文阅读需要4分钟,请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否阅读

正文:

一、热量单位及换算形式(标题应为“卡路里200kcal是多少?”)

1、什么是千卡

大卡=千卡(kcal)=1000卡(cal)

2、常用的两种热量单位换算关系

热量单位换算营养学上所说的热量(或称热能 ),是指饮食中潜在的能量,在体内经过氧化后,放出供给身体活动所需要的热能。过去营养学上热量单位是 “ 千卡 ” 。现在 , 国家标准规定用 “ 千 焦尔 ” 为热量单位,与国际接轨。

为使用和交流方便,现将两种表示热量单位换算方法介绍如下 :

1千焦耳≈ 0.239千卡;1000千焦耳≈239千卡。

例如 , 每1克糖或蛋白质在体内氧化放出的热量约为4千卡 , 换算成千焦耳即为 : 4×4.184千焦耳=16.7千焦耳 ; 1克脂肪放出的热量为9千卡 , 换算成千焦耳 即为 : 9 x4.184千焦耳=37.7千焦耳。

二、学会怎么自己算热量(自己会算才是王道)

1、米粉米饭面条,是算煮好的重量的热量,还是没煮之前的?

米粉(干):346千卡每100g米饭(熟):116千卡每100g大米(生):347千卡每100g面条(干):286千卡每100g乌冬面(湿):138千卡每100g

括号内分别代表:

(干)干重;(湿)湿重;(生)生重;(熟)熟重

2、营养标签

营养标签是指在肉类、水果、蔬菜以及其它各种加工食品上描述其热能和营养素含量的标志。营养标签包括下列内容:(一)营养成分;(二)营养声称;(三)营养知识指南。

这里讲一下营养标签的营养成分:

根据一开始讲到的换算内容我们可以看到,每一百克该产品有343.7千卡

(1438千焦÷4.184=343.7千卡)

3、营养声称包括:

(一)营养素含量声称:指能量或者某营养素含量“高”、“富含”、“低”“无”等的声称;

(二)含量比较声称:指能量或者某营养素与基准食物或者参考数值相比“减少”或“增多”的声称;

(三)营养属性声称:指食品原料特性的声称, 如“强化”、“增加”、“xx天然来源”、“纯果汁”的食品等。

4、营养知识指南:是指食品营养标签中对某营养素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作用的声称。 营养标签上标示的营养知识指南应当科学、准确、通俗易懂。符合《营养声称和营养知识指南准则》的要求。不得暗示或声称营养素防止或治疗疾病的作用,不得宣传产品功能。

三、200千卡是多少?(上图)

200千卡的食物长什么样?

也许你在不经意间就摄入了200千卡的热量。

告诉你200千卡的食物到底长什么样?(上图说话)

四、世界各国每日的卡路里摄入量排行榜

五、怎么燃烧掉200千卡?六、一些真相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