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局A,蛇口港地铁站哪个出口离海边最近

天美资源网

招商局A,蛇口港地铁站哪个出口离海边最近?

深圳地铁2号线,一般在2号线的A出口和D出口都是可以直接看到海和海上世界的。

海上世界,一座应有尽有的国际滨海新城。作为招商局600亿再造新蛇口的扛鼎之作,海上世界总建筑面积100万平米,集“商务办公、休闲娱乐、餐饮购物、酒店、度假、居住、文化艺术等”于一体。

招商局A,蛇口港地铁站哪个出口离海边最近

现在行情来了嘛?

证券公司哪家好?2019国内十大证券公司排名

中国有四大金融机构,而证券公司就是其中金融机构,但是中国证券公司那么多,到底哪家证券公司实力最强?2019中国证券公司排名,哪一家公司排名第一名,这是很多股民都想知道的答案,这关乎他们购买股票的重要关键。

中国十大证券公司有哪些

相信很多人在开股票账户之前,都会询问哪家证券公司最厉害,不过可以列出中国当前最好的十大证券公司,可以看一看哪一家是最受欢迎的。但是中国证券公司那么多,但排在最前十名的证券公司实力肯定非同凡响,大家不妨去看一看。

1.中信证券

创立于1995年,目前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证券公司之一,早在2003年就已上市,不仅是中国十大证券公司品牌之一,还是中国十大证券公司排名之首。中信证券此前前身为中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还是是中国证监会核准的第一批综合类证券公司之一。

2.招商证券

成立于1991年,是中国十大证券公司排名之一,而且还是中国十大证券公司品牌之一,早在2008年就被评为A类AA级券商。招商证券还拥有国内首个多媒体客户服务中心,是招商局旗下的一家金融证券行业的龙头企业。

3.海通证券

创建于1988年,海通证券的核心理念是:“科学、诚信、客观、准确、增值”,业务涵盖多个领域,是一个金融控股集团,而且还是国内成立最早、综合实力最强的证券公司之一。

4.广发证券

成立时间是1991年,广发证券是一家大型的金融控股集团,在2016年的中国企业500强中位居385名,还是行业第三。广发证券是国内首批综合类证券公司,依靠着自身的资本实力及盈利能力在国内证券行业持续领先地位。

5.银河证券

成立于2007年,全称是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银河证券在2016年中国500强企业中,位居481名,而且银河证券还是经国务院批准的。银河证券是十大证券公司之一,是业内领先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提供商。

6.国泰君安

创建于1999年,国泰君安在中国十大证券公司排名中,属于业内规模较大、经营范围较宽、网点分布最多的证券公司,而且还是是国内最大综合类证券公司之一。总部在上海,国泰君安的全称是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华泰证券

创建于1990年,早在2008年就获得A类AA级资格,华泰证券一向都是有着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综合金融服务的提供商,在业内非常有名气,而且还是国内获得创新试点资格较早的券商之一,总部在南京。

8.国信证券

成立于1994年,此前只是一个营业部,之后经过发展壮大才成立的公司,总部在深圳,全称是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信证券是一个大型的综合类证券公司,企业的经营理念是:“创造价值,成就你我”。

9.光大证券

光大创建于1996年,总公司是中国光大(集团),总部在上海,全称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大陆和香港均已上市成功。光大证券还是中国证监会批准的首批三家创新试点公司之一,是一家全国性综合类股份制证券公司。

10.申万宏源

申万宏源是由两家大型证券公司在2015年合并而成的,分别是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宏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目前申万宏源是国内一加大型综合类上市证券公司,总部在新疆乌鲁木齐,而且在海外设有多家分支机构。

头部券商有哪些?

看到一条新闻,东北证券董秘徐冰不幸离世,年仅55岁。

这个新闻,让笔者想起了前不久工银瑞信突然失联的90后基金会计,以及2018年6月25日贤丰控股53岁的董秘张志刚去世,而就在张志刚去世前一天,中材节能47岁的董秘杨泽学不幸离世。

证券基金行业似乎已经成为一个高危职业,长期脑力劳动、频繁加班......特别是工银瑞信那个刚刚毕业5个月的90后小女孩,更是让人痛惜不已!

想到这些,笔者突然想分析分析券商这个行业,这个行业的工作压力到底有多大?在高强度压力下券商公司是否有足够的赚钱能力?

工作压力有多大?

关于工作压力的描述,笔者不得不引用之前看过的一篇文章里的话,这篇文章是一个券商投顾研究员一天的工作作息内容。

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研究员,工作强度非常大,每天做12小时以上是非常正常的,周末还要继续加班。虽然我现在已经做投资已经十多年了,但是一直保持研究员的作息时间:每天差不多4点半起床,晚上9点入睡,醒着的时候永远是公告、电话会议、调研、路演和看盘。我经常告诉刚入行的小朋友,A股现在有3600家公司,如果看完了A股公司,可以看港股几千家,看完港股,还可以看美股,在这个行业永远不能懈怠。

一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是常态,醒着的时候永远是公告、电话会议、调研、路演、看盘,看完A股3600家要看港股几千家,看完港股几千家要看美股几千家。

对于一个10年资深分析师来说,笔者相信这样的作息方式一定是常态,这样的常态足以看出这个行业的工作强度。

坚持下来的,除了自己对这个行业的热爱外,更是拥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否则要么像上面的董秘那样,要么 根本就坚持不下来。

当然,在这里引用了人家的东西,希望他本人看见了不要见怪。笔者在这里提前道个歉!

券商赚钱能力如何?

国内券商虽然不像美国那样具有极高的集中度,呈现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但是主要市场份额还是掌握在几家头部券商手中的。

根据天风证券研究所的排名,目前净资产超1000亿的不过中信、国泰君安、海通、华泰四家,其中中信证券净资产规模最大超过1600亿,而今天涉及的东北证券都排不到前十,拥有净资产规模仅为166亿。

那么再看各家的赚钱能力如何?

截至今年前三季度,中信证券实现净利润105.22亿,国泰君安实现净利润65.46亿,海通证券实现净利润73.86亿,华泰证券实现净利润64.41亿,东北证券实现净利润8.68亿。

换算成净资产收益率就是,中信证券6.57%,国泰君安4.55%,海通证券5.30%,华泰证券5.36%,东北证券5.22%。

整体净资产收益率都在5%左右,其中规模第一的中信证券赚钱能力最强,而东北证券只能算是保持行业平均水平,这样的赚钱能力还是基于今年A股一季度强势上涨的而来。

从行业统计数据来看,券商收入主要来源于证券投资收益,也就是券商自有资金“炒股”的收益,这样的结果就导致行业特别非常像农民种地,得靠天吃饭。老天风调雨顺的时候就丰收,老天不是干旱就是洪涝的时候就可能颗粒无收。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觉得,券商股是一轮牛市来临的先行指标,在一轮牛市中券商股往往是涨幅最大的,因为在牛市中券商可以获得难得的“丰收”。

最后,如果您认同笔者的观点,请加关注并点赞。谢谢您的支持!

招商银行算国企么?

招商银行可以说是我国12家股份制银行当中规模最大的一家银行,利润更是仅次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2020年招商银行实现营收2905.08亿元,同比增长7.71%,净利润973.42亿元,不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都排在全国前5的位置,这个利润比交通银行以及邮储银行还要多。

不过对于招商银行属于什么性质的银行,很多人都比较模糊,比如很多人都疑问,招商银行到底是不是国企?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确定一下什么叫做国有企业。

至于怎么确定国有企业,目前我国没有法律进行明确的规定,但是我国有相关的文件给出了相应的规范性确定,一般情况下认定国有企业主要有4种依据。

1、国有独资企业。

也就是由政府、事业单位或者国有独资企业单独出资成立的企业,某一个机构拥有这家企业100%的股权。

2、国有全资企业。

这类型企业有多个股东,但这些股东完全是政府、事业单位或者其他国有单位,这些国有单位股权加起来达到100%。

3、国有控股企业。

这类型企业有很多股东类型,既有国有股东,也有民营股东,还有可能有外资股东,最常见的就是上市公司的股东结构,但在众多股东当中,国有机构(包括政府、事业单位或者国有企业)的股权加起来占比超过50%。

4、国有实际控制企业。

对于这类型的企业,它的股东结构非常复杂,而且国有机构占股比例少于50%,但是国有机构对这家企业拥有控制权,比如国有机构是第一大股东,或者通过公司章程等方式赋予国有机构控制权。

我们再来判定一下招商银行到底是不是国有企业。

上面我们已经简单介绍了国有企业的4种类型,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招商银行的股权结构。

下图是招商银行最新的股权结构。

从招商银行股权结构来看,可以看出它最大的单一股东是招商局轮船有限公司,持股比例达到13.04%,另外,深圳宴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持股4.99%,深圳市楚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持股3.74%,而这两家投资公司都是由招商局直接或间接100%控股,这意味着招商局实际拥有招商银行的股权达到21.77%.

除此之外,国有企业中国远洋持股6.24%,中国证券金融持股2.99%,相当于国有机构股权加起来总体达到31%。

虽然这个股权比例低于50%,从股权结构来看,国有机构并不具有绝对的控股权。

但是大家别忘了国有企业的认定标准还有第4种情况,那就是国有机构拥有实际控制权,目前招商银行的最大单一股东是招商局集团,所以招商局集团其实拥有实际的控制权。

所以从整体来看,招商银行是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机构在其中起到控制性的作用,所以实际上它是一家国有控制的商业银行。

会不会买完就打水漂?

咱们买保险,挑的是保险产品,而不是保险公司。

明明保险公司会倒闭!为什么还敢买!

相信我, 你能看到的关于保险公司的精华知识, 基本我都整理出来了,

看我这篇就够了!

可是江湖险恶,你看那些线下代理人,卖着价格贵几万的保险,还挂着侠义道的招牌。

他们说:

——小公司没有实力,赔付没保障,而我们是大品牌,服务好,理赔快......blabla...

这时的你又懵了,求助无门心茫然。

也罢,

公子写了个长文,一次性解决大家的困惑。

所谓的「小公司」到底有多小?

江湖上保险公司林立,但是它远比你想象的要少。

现在大陆有多少保险公司呢?

根据银保监会官网公布的信息,截至2018年12月,在大陆经营的保险公司,保险集团控股公司12家,人身险公司96家,财产险公司89家。

但是以大家熟知的「中国平安」为例,它分为:平安人寿、平安健康险、平安养老和平安财险四家子公司。这四家公司各持有一块牌照,也就是说,仅平安一家就持有4块牌照。

所以呢,真实数字要比直接加和少一些,在120家左右。

而香港,点大的地方,就有一百五六十家保险公司,

相较之下,大陆可以说是人丁稀落,少得可怜了。

量少的结果,是这些保险公司的质量真的很高。

我仿佛看到了你的满脸狐疑,真的吗?

在这些保险公司中,简单可以分为三大流派:

1)品牌公司

如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太平洋、新华、泰康等。

这些大公司大多发源于上世纪末,股东实力较强、注册资金大,同时广告宣传投入较多、知名度高。

这些,也正是许多老百姓和保险代理人口中的「大公司」。

2)合资公司

比如瑞泰人寿、中英人寿、工银安盛、中信保诚等等

我们试举几例:

中英人寿:中粮集团和英国英杰华保险集团的合资,后者诞生于1696年,是英国最大的保险公司。

工银安盛: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五矿集团和法国安盛的合资,后者是全球最大的保险集团。

瑞泰人寿:中国国电集团和英国耆卫保险集团的合资,后者成立于南非,业务遍布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

这些保险公司,外有一流的国际保险公司做外援,内有大央企、大银行站台,才是真正的王者。

只是因为行事比较低调,不太重视广告和营销,导致知名度不高,但经营策略稳健,更注重长期稳定发展,

做到了真正的低调奢华有内涵。

3)新兴公司

常听说的比如百年人寿、信美相互、华贵人寿等等

我们也试举几例:

众安保险:三大股东分别是阿里、腾讯、平安

信美相互:大股东是阿里

百年人寿:大股东是绿城

华贵人寿:大股东是茅台

这些新兴公司出生晚,刚拿到牌照,市场就被巨头们瓜分完了。为了抢占份额,往往会低利润经营,注重市场规模发展,产品的价格一般会比较便宜。

但是实力一点都不差,背后都是国内知名大企业,大股东中最差的也是地方政府的「亲儿子」。

有些线下代理人开口就是保险公司分大小,那我可就纳闷了:

你来告诉我哪家算小公司?

在大陆卖保险是要牌照的。而想拿到牌照非常难。

上图是保险法第68条的规定。第一条就写明了,要求股东是必须干干净净的,而且净资产不得低于2个亿。

而在真实情况下,没有20亿以上真金白银是很难办成这事的。而且即便是有这钱,也得有足够的背景,不然就得排队,据说在保监会排队等批牌照的公司都超过了200家。

然后呢?2016年批了12家,2017年批了6家,你们猜18年批了几家?

Only 1家,就是京东合资入股的安联(中国)财险。

你就说严不严?你就说难不难?

所以说,保险是大佬们的游戏,是大佬们斗技的舞台,真不是随随便便阿猫阿狗就开得了保险公司的。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保险公司只有相对的大小,所有的保险公司都是非常大的公司。

当我们在选择保险公司时,到底在挑什么?

——我们XX保险已经有30年历史了,是世界500强的企业,已经「大而不能倒」了。买我们家的保险,安全放心。

线下代理人说得天花乱坠。

这些重要吗?重要,对保险公司自己重要。

但这些跟我们老百姓隔了十万八千里,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

关我P事。

公子总结了下,真正对咱们老百姓重要的是一共四方面:

0、安全

1、理赔

2、条款

3、服务

安全的问题公子先按下不表,在第三部分我会详细介绍每张保单背后的大家伙——保险公司的监管机制。

只丢个结论在这里,

所有保单的安全性都是一样的,只要五星红旗不倒,你的保单指定能赔。

大公司大而不能倒,小公司小而不会倒。同在银保监会的监管机制底下,没倒闭的可能。

大家都很安全,所以公子把安全性放在了第0位。

1、理赔

理赔是大家最关心的一个环节了,很多人总是会担心在小保险公司买了不赔。

这种担心,从逻辑上就有问题,

因为公司大,本不需要理赔的,保险公司都愿意赔?

因为公司小,本应该要理赔的,保险公司就会故意不赔?

好像不是这样的吧。

但凡是保险公司,理赔都有个原则,叫不惜赔、不滥赔。

如果风险明确,符合理赔条款无异议,那么保险公司完全没必要为了一份保单而丢掉自己的名声,要知道,理赔才是保险公司的口碑源泉。

同样,如果风险不明确,理赔条款界定不明显,这种情况就算是大保险公司,也是会产生争议的。

说得粗俗一点:保险公司从注册到运营,成本这么高,犯得着为几十万的一份保单斤斤计较?

公子拿到了部分保险公司的18年的理赔数据:

大家可以发现,各家保险公司的理赔率都能达到97%以上,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97%的理赔率并不是说保险公司从100张保单里随便抽出来三张说,这三张咱们不赔了。

每一张不赔的保单保险公司都有理有据:

咱们买的保险,就是和保险公司签订的一份合同,关于保障内容、理赔约定,从签订的那一刻起,就以法律合同的方式确定下来了。符合条款,保险公司不敢不赔,不符合条款,亲戚是保险公司董事也没用。

就是一句话,该赔一定会赔,不该赔一定不赔。

2、条款

这时候线下代理人说了,

小公司的合同条款有坑,而我们大公司比较重视品牌、讲究诚信。

这句话乍听起来挺有道理的,但是呢.......

无妨,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15年的时候,徐先生投保了某安的XX福,17年确诊得了冠心病,做了冠状动脉支架(非开胸),花了十几万。

出院后找某安理赔,结果被拒赔了。用户不服,到法院起诉保险公司,最后还是败诉……

当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用户当时选择了伤害较小的手术方式,没有开胸,所以不属于重大疾病。

徐先生想,好吧,不算重疾认倒霉了,但是你总得给我算轻症,赔一部分吧?

而倒霉的是,XX福的条款比较黑,不保这个高发轻症。

坑爹了......

拿这些事情跟线下代理人讲,

线下代理人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

——大保险公司的条款,怎么能算是坑呢?

活脱脱一个现代版孔乙己。

咱虽不能一棍子打死说,大保险公司一定比小保险公司坑多。

但是从常理上判断,小保险公司合同里的坑要相对少。

由于所有产品的合同条款都是公开的,任何一个人都能轻易找到、看到,这其中肯定也是包括保险公司的竞争对手。

小公司本来就跟大公司竞争时处于下风,如果敢从条款上面动手脚,那真叫作死。

经验丰富的大公司一旦发现了,本来自家的销售人员就多,一人一句坏话就能让小公司声名扫地,再请几个自媒体宣传一下,那么这家小公司就很难咸鱼翻身了。

可是还是总有人会担心:

合同是保险公司编写的,万一把条款写个模棱两可,搞个文字游戏,到时候拒赔怎么办?

正是由于保险合同是保险公司编写的,所以遇到模棱两可的情况,从法律上讲是偏向你的。

但是公子见到最多的情况是,自己粗心没看条款,或者是没理解条款里的意思,然后需要理赔的时候,保险公司就理直气壮地说:你看看这里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是你没看。这时候法律就没办法帮你了。

那有人就要说了,咱们老百姓对看保险合同又不在行,一辈子看不了几次,哪里知道坑在哪里啊?

没办法,这时候就需要的是有良知的专业人士为你排坑了。

有问题,就来撩我吧。

3、服务

这时候,大保险公司说了,我们经历了XX年的积淀,在全国XXX都有销售点,我们的服务是小公司万万比不上的。

这可真是太厉害了,连「服务」这么抽象的词都整出来了。

好,我们就来搞搞清楚:什么叫服务?

对你热情的,那不叫服务。

给你送礼物,也不叫服务。

给你保费回扣的,那就更不叫服务了。

服务好可不是红口白牙,自己说好就算好的。

我们起码要有一个客观可量化的标准。

我挑了两个标准,可以参考一下:一个是投诉的比例,一个是理赔速度,

公子认为这两条能比较客观的反映一家保险公司服务的好坏。

先看投诉的比例,能找到指标有三个:亿元保费投诉量、万张保单投诉量、万人次投诉量。

这仨指标差不多,我们挑里边的亿元保费投诉量,也就是每一亿元保费,发生的投诉案件数。这数值越低越好。

数据来自保监会网站

图里用红色把几家大公司都圈出来了。

大家可以看出,不会因为是大保险公司,投诉比例就会明显下降。

也就是说,大公司虽然网点更多、人员更多,交易的纠纷,并不比小公司更少。

接下来说理赔速度,

线下代理人经常会黑小保险公司理赔慢,说自己家的保险即刻出险,确诊即赔。

然后夸张地说,在疾病面前,多块一秒钟就是生命的一线生机。

过分了.....

公子找到了18年北京的数据:

数据来自北京健康保险信息平台

所谓的大公司出险更快,就是个伪命题,大家会发现理赔时间上并不存在明显差异。

而且理赔速度本身并没有那么意义重大,现在不少医院在得知患者有保险的情况下,能够做到先手术再付款,大家不必太担心理赔快慢的问题,该赔的钱迟早是你的。

综合前面来看,大小保险公司之间理赔无差距,条款无高低,服务无优劣。

还有安全一项没详谈,接下来公子要告诉你:

一张保单的安全,跟保险公司大小无关。

为了你的保单,你知道银保监会多么努力吗?

可能有人还记得这事儿,17年王石和宝能系的股权之争,差点就让万科易主了。

而宝能系的排头兵就是家保险公司——前海人寿。

保险公司的现金流好,能够源源不断地输血。

所以大佬们才会盯上保险公司啊,

这都不是块肥肉了,这tm是个造血干细胞啊。

资本们真的会乱搞事情,

所以,每当资本们说「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的时候,

需要有人站出来说:「我国有一套完整的保险法」。

而这个人就是银保监会。

银保监会对保险公司的监管,是360°无死角的。

保险公司成立之难,我们在第一部分已经略谈过一二。我们主要聊聊运营和破产,保险公司接受的监管。

保险公司在运营时,接受的监管是三方面的:

1、保险资金运用监管

保险公司拿到我们的保费后,是不是可以为所欲为了?

当然不是。

保险资金的运用,也是要受到严格监管的。一般以固定收益类为主,股权等非固定收益为辅:

《保险法》第106条: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必须稳健,遵循安全性原则。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下形列式:

(一)银行存款;

(二)买卖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

(三)投资不动产;

(四)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

所以,像某些共享单车拿用户的押金不知道干什么的情况,在保险行业是万万不会出现的。

2、偿付能力监管

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人称「偿二代」)监管制度于2016年1月正式实施,这套标准不仅与国际接轨,而且关键指标更是超越了欧美现行的标准。

按照「偿二代」的要求,保险公司在季末和年末都要建立详尽的数学模型,提交压力测试报告,确保自己有能力在99.5%的概率下无论发生什么事件都不会倒闭。

简单理解,监管要求每家保险公司能硬刚200年一遇的大灾难。(汶川地震这种是30-50年一遇)

偿付能力大于100%是最低要求,如果到不了保监会就会对保险公司做出种种限制了:暂停开设新的分支机构、暂停发行新保单、暂停销售占用资本金过大的产品等等。

3、再保险机制

你买一份保险,背后不只一家保险公司在保护。

还有很多「再保险公司」,也就是为保险公司提供保险的公司

《保险法》第一百零三条:

保险公司对每一危险单位,即对一次保险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范围所承担的责任,不得超过其实有资本金加公积金总和的10%;超过的部分应当办理再保险。

保险公司在推产品的时候,会在全球范围之内,找一家或者几家再保险公司,约定好:

我把一部分保险费用让给你们;如果出险了,你们也要帮着我一起赔。

然后再保险公司也许还会再找几家公司,再再保险,再再再保险。

这样一层层的,把风险和压力分散到全世界。

这个机制,确实能起到很大作用——尤其是发生像天津港爆炸、911这种巨大灾难时。

曾有研报分析说中国有60%以上的保费最终分保到了全世界。

一家保险公司赔不起,还有全世界人民帮你兜底......

可是,如果真的出现极端情况,保险公司破产了怎么办?

你想象的难道是几个董事坐张桌子前商量:

——咱们干不下去了,撤吧。

浓浓的城乡结合部气息......

说撤就能撤。这一点银保监会也是万万不会答应的。

首先,第一部分咱就说了,保险牌照是个稀缺品,无数大佬都趋之若鹜。

所以假如任何一家保险公司说感觉要撑不住了,一定会有数不尽的土豪扑上来,哭着求着要接盘。

今年百年人寿就是这个情况,让地产大佬绿城美滋滋地捡了漏,接了盘。

如果保险公司经营惨淡到令人发指,没有人愿意出资呢?

也不用急,还有个叫做「保险保障基金」的东西,

「保险保障基金」目前拥有资产一千二百亿人民币,每当有保险公司真的要经营不下去要完蛋了,「保险保障基金」就会出手救一把,让面临破产的保险公司重获新生,然后功成身退,深藏功与名。

「保险保障基金」自2008年成立至今,一共出手过三次,第一次是帮了新华保险,第二次是帮了中华保险。

后来的事情,新华保险上市,成为「品牌公司」之一,而中华保险,目前是偿付能力最高的保险公司之一。

最近一次出手是今年,安邦保险被接管,「保险保障基金」又拉了一把。

大家看,连新华保险、安邦保险(注册资本最大)这样的大公司都曾差点倒闭,有什么可迷信大公司「大而不能倒」呢?

孩子再牛逼没用,最关键的,得有银保监会这种兜底的好妈。

即便如此,还是有保险公司挺不下去了怎么办?

《保险法》八十九条、九十二条:

如果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宣告破产,其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必须转让给其他保险公司。达不成转让协议的,由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接受转让。

如果保险公司真破产倒闭了,保单会转移到其他保险公司。

也没问题,换了一家公司而已,指定还会赔。

保费有资金运用监管,赔付有偿付能力监管。

外有再保障制度对接全球金融,内有保险保障基金为国护盘。

你说安不安全!稳不稳!

所以,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在同样的监管条件和法律保障的条件下,破产的可能性都是一样的。

五星红旗不倒,咱们的保单就有保障。

最后,我们做个总结:

1、保险公司没有绝对大小,只有相对大小,所有的保险公司都是非常大的公司;

2、大小保险公司之间理赔无差距,条款无高低,服务无优劣;

3、一张保单的安全,跟保险公司大小无关,靠的是中国出色的监管制度。

咱们买保险时,保险公司是面子,保险产品才是里子。

某些保险公司搞人海战术,或是找明星代言,

彷佛把自己整的很牛逼的。

但你想想这些费用是不是得从你保费里出,关键是这些费用不是还一点半点,每年贵几千,二三十年贵将近十万块。

好嘛,买个保险,顺道养了家保险公司。

你就说坑不坑。

咱买保险买的是保障,产品才是硬道理。

别整那些虚的。

如果对保险还有疑问:关注公号【肆大财子】

1.如果看完上面的攻略还不懂,可以点我头像私信 “学习” 听我总结的3节保险课程,这是我集多年经验总结的保险精华,保证3节课能帮你彻底搞懂保险的主要问题。

2.想给家庭配置最便宜保险,可以私信我 “配置” ,我会以自己多年的经验,帮你提供一些值得参考的建议。

3.如果想诊断自己的保单或者还有核保、理赔等疑难问题,也可以私信我 “保单” ,我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