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出现聚集性疫情,哈尔滨市疫情2020年商场什么时候能营业?
截止3月中旬,哈尔滨的商场已经营业了很多!
好多商场都营业了,比如杉杉枫叶小镇,秋林,远大,南极,玛克威!
不过据我所知透笼国际商城,还有些地下商城没有营业,也许是因为通风不好,不适合营业吧现在!
最后祝你在今天得工作中越来越顺利!
用心感受生活,共享美好时光,欢迎关注@浮生若梦谁先醒 于你共同交流,一起成长!
为什么说新冠病毒是南极冰层融化释放出来的?
我一口老血喷出……
世卫组织迫于US的资金断供等压力,终于表示SARS-CoV-2病毒是来自于自然界的。很多人认为这一说法是给C国解了围,其实呢?好好想想,这究竟是给谁解了围呢?
好吧我是科学领域创作者,所以抛开这些脏事儿不谈,只说科学。南极冰盖真的有将病毒毒株完整储存几千年的条件吗?显然没有。
病毒需要在什么条件下储存。人类确实需要保存一些病毒样本,以供医学研究之用。不过要想长时间保存这些样本,需要的保存环境其实是极为苛刻的。以研究人员储存的烈性病毒——天花病毒为例,想把有活性的天花毒株保存10年以上的话,需要将病毒放置在抽成真空的“小剂量密封瓶”里,然后存放在零下190摄氏度以下的超低温冰柜中才可以。极地的冰层冻土能达到这个温度???
▲专业小剂量密封瓶。
病毒非常不耐热,“娇气”得很。它核心的遗传物质并不稳定,在紫外线、高温、长时间等因素作用下很容易断裂分解。遗传物质一旦损坏,整个病毒也就失活了。
如果病毒处于含水环境中被低温保存,也不行。水结冰后会膨胀,使其中的病毒颗粒受到挤压,导致衣壳损伤。而且锋利的冰晶也会破坏病毒的完整性。
极地冰盖、冻土里有保存病毒的条件吗?并没有。有人说冰盖融化会让感染病毒的动物尸体暴露出来,造成病毒传播。拜托,就极地那生物密度,它能传染给谁去?就算死了上千年的动物尸体里还有活的病毒,它们又没腿,怎么出来?就算被风吹出来了,它们也肯定也被稀释了,找到新宿主的机率无限接近于零。即使它们命好,尸体被现代食腐动物吃掉了,那病毒八成也会“死”于胃酸之中,顶到天害死几只极地食腐动物,很难形成全球感染链。
所以我认为,“极地冰盖释放古老病毒”的说法实在太扯了。
再说一下冰盖的特性。5000万年前,南极大陆才漂移到了寒带,开始逐渐被冰川覆盖,3000万年前,它才彻底进入极区,变成一块冰封大陆。看着够古老吧?但南极的冰盖并不是静止的,它不会保留太多的远古遗存。
▲南极洲。
南极冰盖其实是就是一整个巨大的冰川,从中心高原到沿海低地,它一直都在缓慢地流动之中。巨大的自重驱动1.7公里厚的冰盖从南极大陆中心向四周的南冰洋移动,速度最快的一些地方能达到每年移动200米!所以即使冰中真有感染病毒的动物尸体,它也早就被冰盖带进大海喂鱼了。
冰盖与冻土无法保存任何病原微生物吗?也不是,这些地方无法长久保存病毒,但可以保存细菌。冰盖融化有可能将古老的细菌释放到环境中,或许会威胁人类的健康。
毕竟细菌是正经的生物,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可以自养,也可以在宿主体外完成繁殖。所以,它们完全有能力在冰层和冻土中长时间(上千年)维持一定规模的种群,等环境适合了再出来感染其他生物。
▲南极冰盖下的古细菌。
比如今年初,科学家便在南极冰盖底下发现了远古的细菌种群。
南极的冰盖下方并不全是“瓷实的蓝色冰块”,有很多呈融化状态的“小水泡”分布于厚厚的冰层内部。科学家们钻探了其中一个叫做“惠兰斯湖”的冰下水体,从采集的水样中发现了大量单细胞生命体。有古细菌、藻类,密度达到了每毫升13000个,分属于约4000个品种。这里面随便哪一种,其历史都要比人类文明更为久远。
总结。新型冠状病毒的出现跟南极冰盖融化没有半毛钱关系,它是现代冠状病毒突变(人为或自然)的产物。再说了,病毒又不是古董,越古老越厉害,上亿年前让恐龙难受的病毒根本就没法感染我们人类的细胞。
如有谬误,烦请指正。欢迎喜欢科学的朋友们关注:纯野生科学家。不列公式,不堆数据,专业化繁为简,每天分享通俗易懂的科学小知识。
智利的南极基地暴发疫情的事情?
南极是人类还没有开发的最后一块净土,但依然阻挡不住新冠病毒的入侵!据新华社消息称,智利军方在12月21日发表通报称,位于南极洲的贝尔纳多•奥伊金斯•里克尔梅基地发现了36例新冠确诊病例,其中26例是智利陆军人员,10人为负责基地维护的工人。目前这些感染者都被隔离治疗,智利军方也对基地进行了全面清洁消毒。这是南极洲第一次发现新冠病例。
要知道,为了避免南极洲遭遇新冠袭击,南极洲多个科研站点都早早的采取了一系列防范疫情的措施,包括取消旅行、削减活动和人员等措施,但这还是无法阻挡新冠传播到南极洲。那么为什么新冠能够传播到南极呢?
目前,智利方面还没有公布感染源。但按照智利媒体的说法,很可能是智利补给船上的人员带来的。就在近期,智利海军一艘补给船前往了里克尔梅基地,这艘补给船上已经有21人确诊了。而这艘补给船很可能来自一个名为麦哲伦大区的地方。该大区是一个距离南极洲最近的人类聚居区之一,不少船只和飞机前往南极的时候,会把这里当做中转站。但该大区目前却成了智利新冠疫情最严重的一个地区。
因此,随着该地人员和船只持续流动,给南极带来了新冠。新冠在南极生根发芽,将给当地带来两大危害。
首先,给南极38个科研站点,1000多人带来巨大危害。因为南极特殊的地理因素,它不像北极那样成为各国争抢的香饽饽,反而作为科研场所被保护了起来。这次新冠袭击南极洲,只会在极地气候下发生再度变异,而南极科研站的医疗救治能力很有限,不足以应对新冠。在此情况下,人类在南极的科研活动或将被按下暂停键。
此外,南极气温很低,非常适合封存病毒,如果病毒被冰封在南极冰盖下,很有可能在若干年后再次释放出来危害人类,还会随着冰川融化蔓延到世界各地。因此需要在病毒还没有变异或者冰封前,将病毒提前消灭。因此有人建议,可以用高温或紫外线消毒,或者焚烧病毒可能污染的一些物品。但是熟悉南极的科研人员认为,如果仅仅是站区可以消毒,但如果涉及到野外工作,那么是不可能消毒的。
其次,随着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没准儿新冠还会给当地的企鹅、海豹等南极动物带来感染风险,等到那时后果将不堪设想!现在已经有人提出,应对企鹅、海豹等动物进行核酸检测,看看它们是否沾染上了疫情。
要知道,很多冠状病毒最初很可能是从动物感染给人类的,但究竟是什么动物,还有一个准确的定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一种新病毒从动物到人,再从人到动物,这是一个难以避免的循环过程。要避免这种循环发生,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人类活动范围和轨迹,最好是别打扰南极,让地球多一块净土!
所以智利政府更应该本着为人类和大自然负责的态度,停止一切在南极的活动迹象,直至消灭新冠为止,以免人类在南极的科研成果全部付诸东流!
有谁知道真正疫情是由谁引起传播的?
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大自然已经产生了并发症。台风,洪水,地震,传染病。火山爆发,森林大火。产生的物理反应。南极北极冰川加速融化。气候变化。生态严重失衡。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加深了各种自然现象的发生。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这么严苛的环境都能生存它到底有多强悍?
目前在南极洲感染病毒的智利36患者已全部确诊!但病毒本身还是来源于智利本土人员及补给物资等携带所致。
智利的南极洲基地位于南极半岛的北部,距离南极圈(南纬66.5度)并不远,与我国的南极长城站相距也很近!对于南极大陆而言,这里已是“黄金地带”了!因为这里距离南极点还有2600千米之遥呢!因此这里还远达不到酷寒的标准!当然新冠病毒究竟耐低温的极限是多少,目前尚无定论!不过根据李兰娟院士的说法是它们是可以在零下20度的低温中存活20年之久!确实很恐怖!而现在还是南极洲的暖季。因此智利的南极基地也不可能是像南极大陆那样“冷酷到底"!
最近病毒在英美等国的变异,也说明了这也是史无前例的全球性的灾难!目前全世界总人口约为77亿左右,而新冠确诊患者也已突破了7700万之众,高达1/100!好像美国平均每一分钟就有一位新冠患者逝去!
而目前在我国东北等地零散出现的疫情,也说明了这种病毒确实是不怕冷!因此加强防范意识再怎么细致也不为过!
智利南极基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