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布嫦五月壤最新研究成果,当年美国登月带回的月球土壤给过中国吗?
1731克,这是嫦五带回的月球土壤总重量,刨去一部分咱们自己用做研究和展示之外,还有哪些国家有机会得到这些月壤,分配方式到底是怎样的呢?今天我就来带大家一起去看看。
无论在谁看来,嫦五带回的月壤都是无价之宝,哪怕一克都价值千金,因为总量并不多,如何分配月壤就成了重中之重。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就说过,月球土壤、、大致可分为三种分配方式。
一、收藏展示
一部分月球土壤将会送入国家博物馆向社会公众展示,对于那些有兴趣参观月壤的朋友,都可以到国家博物馆来,这也是一种科普大众的方式。
二、科学研究
月壤因为形成过程和地球土壤完全不同,因此科学家们能够通过分析月球土壤中的颗粒成分,找到月球甚至是太阳系的最初演化成因。
三、合作共享
根据国际合作公约,与世界各国科学家共享月球土壤,一同探究月壤的神奇之处。
从美国NASA的态度上,大家就能够看到世界各国,对于咱们带回的月壤有多重视了,虽说总重量不到2千克,但是我们还是会从中取出一部分当做“珍贵国礼”,赠送给那些与我们保持友好关系的国家,以及一部分科研机构。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成功致富后,帮助带动多个兄弟国家共同致富,在各行各界都提供了不少援助,而这个月壤,自然也会赠送给他们一份,礼轻情意重,不指望他们能够单凭自己的能力研究出什么,至少也能够作为友好象征,同时还能够向世界各国展示中国的大度,一举两得。
根据我查到的资料,目前差不多已经能够确定,两个隶属于欧洲宇航局的科研机构,能够得到中国的这份国礼,这次嫦五能够顺利登月并返航,这两个机构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运用自己的设备及技术,帮助我们进行数据补充,一旦我们的测控系统临时出现了哪些问题,数据传输受损,传不回来或者是数据残缺,他们就能够作为备选方案,帮助我们建立起新的数据传输线路。所以你们才能够看到,为什么咱们嫦五顺利返航之后,欧洲航天局非常激动,他们连发数条推文向我们表示祝贺,对于这种愿意帮助我们的“朋友”,我们当然不会吝啬。
我之前看到很多网友都在热议,为啥嫦五只带了不到两公斤月壤回来,怎么不多带点呢?
其实不怪大家太贪心,想想当年,美国阿波罗登月飞船的土星5号起飞重量3000多吨,不仅能带回几十公斤月壤,加上杂七杂八各种维生装备,还能带回来两个大活人。运载嫦娥五号的长征5号起飞重量达800多吨,结果只能带回来2公斤月壤,这个比例让很多人都觉得有点少。事实上,在中国探月工程第三期技术方案论证过程中,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前苏联采取的“钻取”方法,从技术上看有着非常致命的局限性,因为单一钻取方式,只能采集到有限月壤,而且一旦钻探器遇到石头,那可就真钻不动了。再加上嫦五返回器非常小,能够装载的月壤重量不能太大,为了体现中国现代航天水平,论证组当时定好了一个小目标,要求一次采样量至少也要超过苏联三次采样量之总和。
有人大胆提出五公斤,也有人谨慎提出一公斤,经过专家们反复推敲模拟,最后才把嫦五总采样量定位两公斤,只不过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因为重力环境以及密度不同,最终月壤采样量仅有1731克。同时为了尽可能保证月壤层理结构不被人为破坏,导致科研价值降低,因此嫦五采样时必须要小心谨慎,所以论证组才提出,钻取两米深度边钻边封装,这样在理论上能够最大程度保证样品的科研价值,而且为了避免碰到和前苏联一样,遇到石头钻不下去的窘境。他们想出了一个全新方案,这个方案既不同于苏联也不同于美国,那就是采用钻取和铲取相结合的采样方式,确保样品采集量能达到2千克。
事实上,以嫦娥五号探测器推进系统的实际能力,能带回的月壤重量绝不止2千克,哪怕是10千克都完全有这个能力。但是最终之所以把目标定为2千克,主要还是采样难度过大,因为必须要同时考虑到无人自动采样的复杂性,以及采样时间较短这两大难点。嫦五采集月壤时,首先需要通过月面探测器,完成对采样区的重构,再把完成图像传送至地面任务中心,相关专业人员接收后,迅速通过图像对目标采样区进行科学分析,寻找最适合的采样点,同时还要兼顾采样机械臂的伸展范围。确定好地点后,地面中心开始对采样机械臂进行遥控操作,完成一次月壤采样,在挖取后还需要通过精准控制,将月壤倒入采样罐内,这一系列操作好比穿针引线,一旦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或者是出现一丁点闪失,那可能整个嫦五任务都将前功尽弃。
嫦娥五号探测器的月面工作时间仅有48小时左右,时间非常紧迫,不光要完成月面初始化设置、采样封装等工作,还得布置全景相机、月壤结构探测仪、月球矿物光谱仪,进行起飞准备等多个阶段。因此嫦五能够采集月壤的时间并不充裕,获取2千克月壤也已经是重大成果了。此外对于月壤的科学研究,有助于我们发现一种新能源——氦3,根据科学家们的推测,月球土壤中存储着大量氦3,这是核聚变的重要原料之一,研究表明,差不多10来吨氦3所产生的能量,就能满足中国一整年的能源需求,而且氦3还有无污染、能源效率奇高等特点,是未来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能源。
月壤属于无主之物,藏在月壤中的氦3自然是先到先得,这也是为什么世界各国都觊觎月壤的原因,试问谁会不想要这种高效能源呢?根据科学家们预计,一吨氦3的价格少说也得有个几十亿美元。因为嫦五带回的月壤比苏联和美国带回的月岩要年轻不少,因此研究价值也不相同。NASA迫切想要得到最新研究样本,不断暗示中国要“分享月壤”,可惜美国早在好几年之前便已经立法,禁止NASA和我们有任何形式上的合作,虽说当初美国“大方”送给咱们1克月岩,但是现在想要最新月壤的话,还是自己上天挖去吧。
2020年嫦娥五号在月球取得样本中有哪些东西?
其实对于嫦娥五号带回来的月球样本,大家更加关注的是它其中含有的其它罕见昂贵物质,那就是地球上非常难稀缺的氦三资源,每吨价值191亿元,地球上这种资源很少,但是月球上相对来说就非常丰富了。人类目前所依赖的能源获取方式非常的传统,俗称“烧热水”,这种方式效率相对来说比较低,而正在研究发展的可控核聚变或许可以成为人类未来依赖的能量利用方式,首先就是效率高,支持人类太空探索星际航行完全不在话下。而氦三资源进行核聚变反应不会释放出任何的放射性物质,被认为是新型的清洁能源。
嫦娥五号成功返回对国际社会有哪些影响?
嫦娥五号已胜利凯旋,成功够下一片月亮来,这事值得细细说一说。
有人酸文假醋,犹在对我们取得的成就没有一个根本认识,对此,趁着在今日头条回答悟空的工夫来逐一驳答。
有人没忘了1969年的阿波罗登月,可是数次登月没去过风暴洋,至今还无人实现在月轨实现无人交会对接,可以说月球之大,人类每一次探测都是有意义的,所实现的技术有利更好地开展航天活动,我们成功实现绕落回,即给未来铺就了一条探月的通途,正是一个巨大的里程碑。
有人说我们还落后,是不错,今天成为第三个实现月地往返的我们,有差距从来不否认,还没有发展出土星五号一样的巨型火箭,不过要看到已有了相当的基础,开创了月球背面着陆等诸多第一,更应看到希望,像人称大姐的周承钰,不过刚刚24岁,新一批航天人正年轻,代代薪火相传,朝气蓬勃。随着国力的发展进步,未来中国航天当大有可为,有那么多国家主动与我们寻求合作,正为明证。
有人担心芯片和发动机,实事证明一切,全部国产,全都可靠,拿107台发动机来说,没有出现任何差池和问题,登月取土说干就能实现,40年以来我们正是第一家。
在嫦5落地的一刻,一只活泼的生灵主动向前迎接,被证实是一只“玉兔”,给了此次登月之旅一个意外惊喜,千年的期盼一朝化为现实,无不感到一份荣耀。
“谈笑凯歌还”,嫦5只是探月一期工程的结束,更是二期工程的开始,出过万户和郭守敬的国度,憧憬未来更自有期待,期待更多的能工巧匠加入其中。航天作为人类共同的事业,更多更广泛的国际合作,才能有利实现更好的探测,我们从来不乏这样的心胸,嫦5就有欧洲航天局的测控支持,相反那些妄自尊大,长期把中国排除在合作之外的国家,今天正变得呓语喃喃,语出错乱,正是内心慌乱的表现。
中国九天揽月的壮举,赢得了国际同行们普遍的赞赏和支持。
嫦娥四号的月壤是什么时候返回的?
嫦娥四号没有返回地球,返回地球的月壤是嫦娥五号时,返回的时间是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着陆地球。
嫦娥五号(Chang'e 5),由国家航天局组织实施研制,是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月球探测器,为中国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战。
嫦娥五号升空是什么现象?
嫦娥5号发射成功意味着,中国正式进入了登月的第三步:绕,落,回的第三步。
单纯的从发射成功来说,是对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胖五”可靠性的再一次证明。